|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89|回复: 6

走近宣南文化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2-5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宣南文化历史悠久,明清以来,在这里发展起来的士人文化、平民文化,集

通俗、儒雅、华丽于一身,更是北京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开放性、创新性是宣南文化的精髓,研究宣南文化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

本报记者 杨雪梅

  这里是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老北京的源头之一。

  这里是与皇城文化鼎足而立的士人文化、平民文化最集中的区域,琉璃厂、

大栅栏、天桥,构成了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里藏龙卧虎,星散于大街小巷之中的名人故居、会馆,可以让我们集中

地凭吊近代以来影响中国历史前进的人物群落。

  这块宝地中的“宝地”就是“宣南”,泛指今宣武门外至广安门内外一带,

这里独特的文化生态便被称为“宣南文化”。

  走近宣南,了解宣南文化,可以触摸到北京文化发展的丝丝脉络。

  研究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离不开城市的起源,“宣南”正是有着三千年

建城史的北京的源头之一

  1995年10月,北京市宣武区政府在广安门外一侧的滨河绿地建起了"蓟城

纪念柱”,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

亲自撰写的《北京建城记》镌刻在柱前的石碑上。

  侯老认为,北京建城之始,其名曰蓟,蓟之中心在今宣武区。在《礼记》

中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皇帝之后于蓟”的记载。

  近年来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乡董家林村附近发现了一座古城的城墙遗址和

大量古墓,被认为是古燕国的故址。大约在西周末年,燕国兼并了蓟国,并且

迁都到蓟城,后来又称燕京,即源于此。

  古代中国分九州或十三州,北方为幽州,而幽州的治所即在蓟城。春秋战

国时燕国的都城也在蓟城,如今在宣武区的档案馆就陈列着在宣南发现的战国

陶井。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初唐诗人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无疑是唐朝众多歌咏幽州诗作中的代表作,它从侧面

说明了此地在唐朝时的文气。

  历史学家认为,于1153年建成的金中都城,是北京建都之始。金中都的南

北轴线就在今天的广安门以东,而广安门内大街正是当年繁华的商业区。

  明中叶起,今天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以南,东至潘家河沿,西至教子胡同

一带统称为“宣南坊”。清朝时宣武门以南地区习惯叫做“宣南”,历史上的

宣南地区大体上是指北京市宣武区的管辖范围。“宣南”虽然是地理概念,而

围绕这一区域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却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演变为一个具有独

特意蕴的地域文化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宣南文化"重新被提及,发展

为崭新的课题。

  北京城有多古老,宣南就有多古老。从唐代的寺院到近代的商业街,宣南

现存的历史遗迹,可以帮助后人清晰地寻找文化更替的脉络。今天的法源寺便

是唐代的悯忠寺,天宁寺塔则是辽代的建筑,先农坛是明代的遗存,名人故居

与会馆多为清代以来的建筑,这些触目皆是的建筑本身便是北京文化的真实记

录,最直接地记载着北京的变迁。

  研究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离不开城市的起源。正如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

所言,在北京历史文化这个长卷中,宣南史迹因历史久远、类型众多、内涵丰

富而具有特殊的价值。

  宣南荟萃了明清以来大批的文化精英,留下了大量可资观览、可资纪念的

历史遗迹,真正称得上是“京师文化之精华”

  北京的历史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皇家文化、士人文化与平民文

化,而广义的“宣南文化”包容了这三个层次。

  以先农坛为代表的皇家祭祀文化、以琉璃厂为代表的京城士人文化、以湖

广会馆为代表的会馆文化、以大栅栏地区老字号店铺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

以天桥为代表的老北京民俗文化等,集通俗、儒雅、华丽于一身,浓缩了北京

各个层次的文化。

  明清是北京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当以皇城为中心的内城成为宫廷

文化集中区时,处于外城的宣南日益成为士大夫文化与市井文化的展示地。曾

居住于宣南的历史文化名人有700多人,清初的王渔洋、吴梅村、朱彝尊、孙

承泽等大家均流连于此,人杰地灵,极一代之盛。

  自明永乐皇帝在北京建都,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自然也成为先进文

化荟萃之地。当时全国各地的士人进京赶考,大多聚集在宣南一带。这里常年

有成千上万的士人活动,为他们提供住宿方便的会馆因而蓬勃发展,后来又有

了出于经营需要而修建的地区性的工商公馆和行业会馆。

  清代是宣南会馆的鼎盛时期,小小的区域竟林立了300多座会馆,一条窄

窄的胡同往往坐落着十几座会馆。会馆为士人的集结、交往提供了理想的公共

空间,也为学术的交流、文化的复兴准备了条件。

  近代以来影响中国历史前进的人物莫不与宣南的会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曾住在蒲阳会馆,安徽会馆是由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李鸿章

发起建成的,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志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分别住

在宣南的南海会馆、新会会馆和浏阳会馆,抒写了维新活动这一宣南最为悲壮

的篇章。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北上与袁世凯会谈,曾五次莅临湖广会馆,改组

同盟会,建立了国民党。还有绍兴会馆,在这里鲁迅发表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

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了鲁迅这个笔名。

  这些已经荒芜的会馆曾经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际会,是透视北京近

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的会馆已经湮没无闻,仅

存的也都墙坍栋折,宣武区正在花大力气修复这些会馆。

  琉璃厂是北京古老的一条文化街。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总编纂纪

昀等就以琉璃厂书肆为中心交换书籍,此间一时全国书商云集。当时来京的文

人,都以到琉璃厂买书为乐事。这样的盛况持续到民国年间。荣宝斋的木版水

印画、戴月轩的湖笔、胡开文的徽墨都驰名四方。如今这里依旧文气十足,当

年的文脉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清初的“满汉分居”、“旗民分治”使北京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发生了重

大变化,南城成为商业与服务业的中心,同时也成为流动人口的集散地。宣南

的大栅栏和天桥遂成为老北京最繁华的娱乐、商业场所,以戏曲文化、民俗文

化为代表的平民文化也应运而生。“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登内联升”

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这些百年老店如今依然在大栅栏中迎送着川流不息

的客人。走近大栅栏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市井文化博物馆,可

以自如地接触到老北京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样杂耍。

  著名清史专家戴逸认为,宣南虽没有皇城内的宫殿楼阁,西郊的水木清幽

园林秀色,但荟萃了明清以来大批的文化精英,留下了大量可资观览、可资纪

念的历史遗迹,真正称得上是“京师文化之精华”。

  宣南是一片文化沃土,可以开发成吸引世界目光的文化产业带。宣南文化

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

  城市总是在更新中发展。在宣南,唐朝的胜迹只余下一座简易的石碑,金

中都也只剩下一个鱼藻池(即今天宣武区的青年湖),明清的建筑正在大规模

的房屋改造中日益减少,这块曾经人才蔚起、俊采星驰的宝地还能重现往日的

繁华吗?这一份深厚的历史遗产从我们的手里如何传递给后人?

  正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黄宗汉,在古稀之年将“宣南

文化研究”作为他的博士论文选题。他说求真、务实、创新是宣南文化的精髓,

士人从各地带来不同的文化,又将京城特有的文化带回到各地,近代中国文化

就这样交流碰撞,发展创新。今天我们研究宣南文化,就是要吸收其开放性、

创新性的特性。

  在黄宗汉的眼中宣南是一片文化沃土,可以开发成一处吸引世界目光的文

化产业带。如今湖广会馆已经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开放,馆内的古戏楼也开

辟为北京戏曲博物馆;安徽会馆正在修复中,并将筹建为中国传统音乐馆。但

这一切远远不够,戊戌变法的遗址还湮没在街巷中,大栅栏的历史风貌必须妥

善保护,一个集中展示宣南文化的博物馆也还只是梦想……

  多年来宣武区委、区政府十分珍视宣南的文化资源,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同

时,先后投资数亿元修缮保护这里的文化遗存。从“蓟城纪念柱”的树立到阅

微草堂的修缮,宣南文化已不再仅仅是《北京大百科全书》中的一个词条。

  “昔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在秋日的余晖中,我信步穿梭在宣南的大

街小巷,寻觅着一处处充满传奇与掌故的人文景观,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也憧憬着宣南文化在新世纪里续写出更精彩的章节。

图片:

  1、压题图片: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时在宣南修建的"蓟城纪念柱"。

    2、代表北京商业文化的大栅栏的繁华街景。

    2、代表北京商业文化的大栅栏的繁华街景。

  3、湖广会馆旧景。(本版图片均由北京宣武区档案馆提供)


《人民日报》〔20020921 №g〕

k p! |9 p- { p' L&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3 19:28:40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3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老北京的市井平民文化集中地就为宣武区,保护好宣武老城,真心希望往日繁盛的宣南文化能够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发表于 2006-3-1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南文化源远流长,应当保护!!

会馆文化、胡同文化、平民文化、市井文化、寺庙文化……

发表于 2006-3-3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体验真正老北京的市井生活,请来南城!!
发表于 2006-3-16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过街楼

今天的《南方周末》上有一篇“过街楼:三百年苍凉的凝视”,作者是郭盖。文章中提到了北京观音院的过街楼,有些是文章中明显的错误,另有些是疑问,。

1、文章说过街楼坐北朝南   我理解观音院在南,应是坐南朝北;

2、文章说背面书“慈航”   我记得是“金绳”;

3、文章说拆于80年代,我记得90年代还有,具体那年,各位高人指点;

4、我小时,老人告诉我此处是清朝的监狱,但后来的介绍文章均与监狱不相干。但从“金绳”与“觉岸”来分析,监狱的可能是有的,那为高人考证一下。

) |+ F: v) @- }& ?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7 16:27:41编辑过]
发表于 2006-3-23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与图片好像顺序上……
匿名  发表于 2007-11-3 14:16:00
[em01][em01][em01][em01][em02][em03][em04][em05][em05][em06][em06][em08][em10][em11][em12][em13][em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11:50 , Processed in 1.14060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