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京的皇家园林
第四章 北京的皇家园林 燕京八景 燕京八景是指老北京著名的八处景点。 北京地区的八景,最早见于金朝的《明昌遗事》中,明昌是金章宗的年号,所记时称为“燕山八景”。分别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道陵夕照、蓟门飞雨、西山积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元代的《一统志》所记载“燕山八景” 有二处与金代的名称不同,即“太液秋风”称“太液秋波”,“西山积雪”称“西山霁雪”。明代的《宛署杂记》中则称为“燕台八景”,其中有三处与金代的名称不同,即“太液秋风”称“太液睛波”,“琼岛春阴”称“琼岛春云”,“西山积雪”称“西山霁雪”。 “燕京八景”的称谓是在清代初期,康熙年间的《宛平县志》中出现。其中名称与明代的只有一字不同,即称“玉泉垂虹”为“玉泉流虹”。至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更订了名目,在每一景点所在地,树御碑一通,正面是钦定的八景名称,背面是七律诗一首。即最终定名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八景。 太液秋风在太液池,即今中南海的中海之中。在水东岸万善殿西侧水面上,有一敞轩凉亭称“水云榭”,榭中立有景名牌。《燕京八景图》中记述说:“天气晴明,日月晃漾而波澜涟漪清澈可爱,故曰太液晴波。”因乾隆帝诗中有“秋到宸居爽籁生,玉湖澄碧画桥横”之句,故被钦定为太液秋风。 琼岛春阴位于北海琼华岛,乾隆钦定该景石碑原于北海白塔山西坡悦心殿门前。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迁至白塔山东侧现址。琼华岛自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离宫以来,不断修缮,景色不凡。《燕京八景图》记述说:“山上常有云气浮空,氤氲五彩,郁郁纷纷,变化翕忽,莫测其妙,故曰琼岛春云。”乾隆皇帝改为琼岛春阴,缘自他诗中有“当春最早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之句。 金台夕照的金台,即黄金台。原指公元前三世纪,燕昭王为礼贤下士所置之土台,上面放着千金,聘请天下名士。至于该台的位置,由于年代久远,较难确认。目前有记载的金台遗址七八处。现在朝外小庄往北有金台路地名,当地人说,这里是古金台夕照的遗址。广渠门内又有夕照寺。北京南城的老居民们说,这里是金台夕照的遗址。乾隆皇帝把石碑立在朝阳门外苗家地教场东边半里,即今关东店南的土丘上,现在已无任何遗迹。 蓟门烟树碑立在德胜门外五里的土城边。这里历史上曾有“烟树”景观。《燕京八景图》记载:“门之外,旧有楼馆,雕栏画栋,凌空漂渺,游人行旅,往来其中,而门犹存二土阜,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浮空,四时不改。”故曰蓟门烟树。 西山晴雪的西山是指北京西郊连绵山脉的总称,是太行山的余脉。所说的雪景亦泛指此一带。香山是这一带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 玉泉趵突在玉泉山,于万寿山之西。金章宗于山麓建泉水院。玉泉山有三个石洞,一个在山西南,下面有泉,深浅莫测;一个在山南,泉水流出“鸣若杂佩,色如素练”;一在山根,有泉涌出,其味甘冽,门刻“玉泉”二字,因其山泉逶迤曲折,婉然其流若虹,故称“玉泉垂虹”。乾隆改为“玉泉趵突”。他说:“泉喷跃而出,雪涌涛翻,济南趵突也不过是也,向题八景者,目以垂虹,失其实矣。因此予以正名,表为天下第一泉”。诗中并有:“不改千秋翻趵突,几曾百丈落云空”之句。 卢沟晓月的卢沟即永定河,是古来交通的要津。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下令建桥,至明昌三年(1192年)落成,桥如长虹,有11拱券,4个华表,望柱上雕有大小石狮485个。桥长266米,宽9米。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 因古时交通不便,京城距此约是半天的路程。送别京门,打尖住宿,来日早行。鸡鸣上路,尚见明月当空,“卢沟桥上月如霜”。于是“晓月”的意境名传遐迩。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石碑。 居庸叠翠位于居庸关,居庸关范围包括全部关沟峡谷,下端沟口叫下口或夏口,也叫南口,关沟曲折而上,经居庸关、上关,直达北口的八达岭。北沟是北京北部燕山山脉的缺口,山谷中峰峦叠嶂,林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致非凡,“居庸叠翠”碑就在此谷中部的叠翠山之上。经过世事变迁,如今八景的石碑有的早已荡然无存,有的碑石虽在,其景已非昔年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