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40|回复: 32

北海旧影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7-24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组北海的照片,不知拍摄那年,如有知道的清告诉一下,谢谢了。(为什么我只能一张一张的发?晕)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发完,谢谢大家欣赏!


发表于 2008-7-24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应该都是某私人影集里的吧,前几张估计就是1900右几年拍的。

很多私人影集里自己拍着玩儿的照片会有很多有意思的视角。

发表于 2008-7-24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组片子不错,收藏了.一张一张发挺好.
发表于 2008-7-24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jnxu在2008-7-24 11:02:04的发言:

不错不错!

应该都是某私人影集里的吧,前几张估计就是1900右几年拍的。

很多私人影集里自己拍着玩儿的照片会有很多有意思的视角。

看来是出自不同的影集,最后几张像民国。
发表于 2008-7-24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发图,那张渡船的背景里楼可能是万佛楼?
发表于 2008-7-24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私人影集里的老照片更珍贵.
发表于 2008-7-24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isonche在2008-7-24 9:45:28的发言:

讚,阐福寺大殿尚存,还能看见五龙亭后的牌楼夹杆石
发表于 2008-7-24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海,呵呵,一个我这辈子都还没有去过的地方……
发表于 2008-7-24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图
发表于 2008-7-24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海大桥,桥上有墙

注意09号北海大桥北侧是石栏,南侧是高墙。

欲知其详,请听分解:

金鳌玉蝀桥上 " x! [: Z+ f, \5 o4 b: E0 k 曾有一道高墙

       陆 元

 

  一幅摄于1922年的老照片,记录了北海金鳌玉蝀桥的旧貌。这幅老照片显示,当时的桥面南侧,矗立有一道高大的砖墙。原来,这道高墙是1912年袁世凯将中南海据为总统府时砌筑的。

  北京的北海公园景区,在辽代即为皇家园林。金代大定十九年(1179年),金世宗以琼华岛为中心营建行宫,命名为“大宁宫”,并将环岛湖泊命名为“太液池”。

  至元四年(1267年)营建元大都城时,皇宫就建在太液池两岸。皇宫落成前,元世祖忽必烈曾住在琼华岛山頂上的广寒殿。今日北海公园的团城,在元代是太液池中的孤岛,北面有石桥通往琼华岛,东面有二十二尺阔的木桥通往大内,“西为木吊桥,长四百七十尺,阔如东桥。中缺之(留有缺口),立柱,架梁于二舟,以当其空。至车驾行幸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闪电河畔上都镇),留守官则移舟断桥,以禁往来。”见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明代,向南扩展了太液池,环池皆为皇家西苑,团城已是“砖砌如城墙,亦有雉堞”的砖城,西面的木桥改为石桥,“通东西往来者,曰玉河桥。有坊二,曰金鳌,曰玉蝀……桥之中空约丈余,以木枋代石,亦用木栏杆。”见明末刘若愚《酌中志》。

  明代的金鳌玉蝀桥仍沿用元代时中间断开、设置吊桥的形式。桥西端的牌坊,题为“金鳌”,取《列子·汤问》所载东海有15只巨鳌驮着五座仙岛飘浮的典故,暗示琼华岛、团城也是“蓬莱仙岛”。按“五行说”西方属金,故金鳌牌坊立在桥西。桥东端的牌坊题为“玉蝀”,取《诗经·鄘风·蝃蝀》诗句:“蝃蝀在东,莫之敢指”的诗意,(“蝃蝀”音为“帝洞”,意为彩虹)形容此桥像是玉石砌成的彩虹,所以玉蝀牌坊立在桥东端。民间传说,用手指点彩虹,就会得眼病,所以说“莫之敢指”。而彩虹从来都是出现在东方的,所以说“在东”。

  清代乾隆时期重修了金鳌玉蝀桥。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在《御制泛舟至瀛台即景》诗中说:“玉蝀新修饮练横,轻舟直拟达仙京。由来太液一池水,三海何人浪与名。”此诗注说:“御河桥(即北海大桥)以年久重修,时方告成。”又说:“桥北为北海,南为中海,过勤政殿红墙(勤政殿在中海堤上)为南海,盖明季相沿即有此名(指太液池划分三海之名)。”

  1912年2月12日,清光绪皇帝的遗孀、宣统名义上的母后隆裕太后在乾清宫颁布了清朝《退位诏书》,根据袁世凯签署的《优待条件》,清室得到了允许暂住故宫,将来搬往颐和园的承诺,但要将西苑三海移交民国政府。

  1912年年底,时任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由铁狮子胡同陆军部大楼(今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院)入住中海西岸的居仁堂,以金鳌玉蝀桥为界,将桥以南的中海、南海划为总统府。从此西苑三海被分为北海和中南海两个部分,这是现在“中南海”的由来。

  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写于1963年的回忆录《我的父亲袁世凯》说,袁世凯“自从住进了中南海,就没有再出过新华门一步。这是因为东兴楼门前的爆炸案件使得他余悸尚存……可以这样说,我父亲是活着进的新华门,直到死后才被抬着出了这个门”。

  东兴楼爆炸案件,是指辛亥革命期间,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奉命镇压武昌起义的袁世凯,于1912年1月16日中午退朝后乘马车由东华门返回石大人胡同内阁驻地(今北京东城区外交部街33号院)途中,在东安门大街东兴楼饭馆门前遇革命党投掷炸弹事件。

  虽然袁静雪回忆不够准确,至少袁世凯1913年10月10日到故宫太和殿就任民国正式大总统及1915年12月23日“冬至日”到天坛祭天曾外出两次,但心有余悸的袁世凯确实极端注重自身的安全。清朝灭亡后,金鳌玉蝀桥已对外开放,是联系东、西城交通的要道。袁世凯命人在桥上南面栏板的内侧,砌筑了一道高墙,此墙东西两端,与桥头原有的中南海北围墙衔接,起到了封闭作用。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进士、曾在民国政府任职的陈宗藩先生1930年所著《燕都丛考》记述:“金鳌蝀东桥,跨乎中、北海之间,为东西往来孔道……民国元年(1912年)乃为通途。惟以袁项城(即袁世凯,其原籍为河南省项城县)迁居中海,缭以短垣。过是桥者,仅见北海烟波,而中海、南海诸胜无由瞭望。民国十七年(1928年)始将短垣拆卸。”

1954年拆除金鳌玉蝀桥,在原址重建北海大桥时,为使新桥获得展宽和延长的空间,曾计划将位于桥东的团城拆除。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亲上团城考察,决定让新桥向南弯曲,以避开团城。所以建成后的北海大桥現在是弯曲的。金鰲、玉蝀兩座牌坊也被拆除,那两个石匾现存首都博物馆,可以参观。有史料说,石匾上的“金鳌、玉蝀”四个字是嘉靖皇帝题写的。嘉靖皇帝曾在大桥西边的永寿宫修道求仙多年,直至临死当天,才抬回乾清宫“寿终正寝”,明代皇帝的“正寝”就是乾清宫。

 

图片说明:

摄于1922年的老照片,可见金鳌玉蝀桥上有一道高墙,系袁世凯时期所建

2005年在同一角度拍摄的北海大桥  陆 元3 h8 r9 F$ c e# U2 L, o* s5 V

此文曾于20051028发表在《中国档案报》

我的图片像素都太大,以利于报纸排版清晰度,所以我很少发图,见谅。

综上所述,你的大桥图片,拍摄于1912年至1928年之间。

发表于 2008-7-24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海五龙亭旁曾有铁路,

就在此图两棵大树背后,

清朝第四条铁路在北海

文并摄:陆元

清朝第一条铁路,是同治四年(1865年)英国商人杜南特在北京宣武门外铺设的长度仅1华里的展示性铁路,后被步军统领衙门以引起“群情骇怪”为由责令拆除。第二条铁路,是光绪元年(1875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铺设的淞沪铁路,后因撞死行人被官府出银收购后拆除。第三条铁路,是光绪七年(1881年)开平矿务局铺设的唐山至胥各庄运煤铁路,但因守旧派官员借口火车会惊扰遵化皇陵,仅限用驴马牵引车辆。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李鸿章发起在西苑铺设了长度3华里的游览铁路,这是清朝在中国境内出现的第四条铁路。

西苑,是皇家游览休闲的场所,因位于皇宫西侧得名,包含北海、中海、南海,合称“西苑三海”。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以即将结束垂帘听政,由光绪皇帝亲政,需要预备退休养老的场所为由,提出要兴建颐和园和扩建西苑三海。建园工程和筹款工作竟然由新成立不久的海军衙门承办。身为海军总理大臣的醇亲王奕譞,意在讨好慈禧,以促成自己的儿子光绪皇帝顺利亲政。而兼任海军会办大臣(相当于副大臣)的直隶总督李鸿章,则意在笼络慈禧,以使自己推行的洋务运动得到支持。当时为扩建西苑而劝说中海墙外蚕池口法国教堂迁往西什库的交涉,就是由李鸿章办理成功的。这件交涉的经过题刻在西什库教堂碑亭的石碑上,游人可以参观。

李鸿章早就主张兴建铁路,但一直遭到守旧派官员阻挠。为了获得慈禧太后的支持,同时也让她见识一下火车并非“喷火怪兽”,李鸿章借扩建西苑之机,在醇亲王奕譞的协助下,以进献为名,在西苑铺设了一条供慈禧专用的游览铁路,并向法国新盛公司订购了1台小火车头和6节车厢。

这条游览铁路南起慈禧在中海新建的寝殿仪鸾殿西侧的瀛秀园,向北经紫光阁,出中海北门福华门,进北海西南门阳泽门,在五龙亭处转弯向东,直抵北海北岸的镜清斋。清宫档案尚存醇亲王奕譞于光绪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给慈禧太后的奏折,称小火车运抵北京,已由海军衙门验收,“坐车六辆内,上等极好车一辆,上等坐车二辆,陈设华美,制做精工。中等坐车二辆,行李车一辆,亦俱材质光洁”。

由于西苑铁路在北海五龙亭转弯处通道极为狭窄,东为湖岸,西有“极乐世界”建筑群,难以拓宽,因此在岸边水中紧靠着五龙亭最西端的“浮翠亭”建造了一座6孔石桥,让火车从桥上通过。

1900年,西苑铁路被八国联军破坏。各项史料提及此事时均未指出破坏原因,但是当时洋人正将铁路由北京城外延伸至城内,很可能是为了掠取北海铁路的器材设备挪用于进城的铁路。1924年,西苑北海辟为北海公园对外开放时,铁路被彻底拆除。紧靠“浮翠亭”的6孔铁路石桥至今犹存,已成为岸上通道的一部分。而当年慈禧太后那台小火车头,直至1969年才被作为废铁拆除处理。有人认为,新中国50年代兴建十三陵水库的工地上,曾使用这台小火车头搬运土方。

 

图片说明:

紧靠着五龙亭最西端“浮翠亭”的6孔石桥,是当年的西苑铁路桥。此文曾于20051223发表在《中国档案报》

原图片像素太大,无法上传,见谅。

点评:此图中心两棵树那里,右边是五龙亭最西边的浮翠亭,左边是“极乐世界”的东南角亭。当年铁路就从之间通过。那个人脚下的平坦的石道,就是原来铁路的路基。

结论:此图拍摄于1900年被拆毁之后。

发表于 2008-7-25 0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的知识补充得当好.
发表于 2008-7-24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有阐福寺(大佛楼)的老照片贴出来
发表于 2008-7-24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07号北海老照片,五龙亭旁有铁路,

 

 

清朝第四条铁路在北海

文并摄:陆元

清朝第一条铁路,是同治四年(1865年)英国商人杜南特在北京宣武门外铺设的长度仅1华里的展示性铁路,后被步军统领衙门以引起“群情骇怪”为由责令拆除。第二条铁路,是光绪元年(1875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铺设的淞沪铁路,后因撞死行人被官府出银收购后拆除。第三条铁路,是光绪七年(1881年)开平矿务局铺设的唐山至胥各庄运煤铁路,但因守旧派官员借口火车会惊扰遵化皇陵,仅限用驴马牵引车辆。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李鸿章发起在西苑铺设了长度3华里的游览铁路,这是清朝在中国境内出现的第四条铁路。

西苑,是皇家游览休闲的场所,因位于皇宫西侧得名,包含北海、中海、南海,合称“西苑三海”。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以即将结束垂帘听政,由光绪皇帝亲政,需要预备退休养老的场所为由,提出要兴建颐和园和扩建西苑三海。建园工程和筹款工作竟然由新成立不久的海军衙门承办。身为海军总理大臣的醇亲王奕譞,意在讨好慈禧,以促成自己的儿子光绪皇帝顺利亲政。而兼任海军会办大臣(相当于副大臣)的直隶总督李鸿章,则意在笼络慈禧,以使自己推行的洋务运动得到支持。当时为扩建西苑而劝说中海墙外蚕池口法国教堂迁往西什库的交涉,就是由李鸿章办理成功的。这件交涉的经过题刻在西什库教堂碑亭的石碑上,游人可以参观。

李鸿章早就主张兴建铁路,但一直遭到守旧派官员阻挠。为了获得慈禧太后的支持,同时也让她见识一下火车并非“喷火怪兽”,李鸿章借扩建西苑之机,在醇亲王奕譞的协助下,以进献为名,在西苑铺设了一条供慈禧专用的游览铁路,并向法国新盛公司订购了1台小火车头和6节车厢。

这条游览铁路南起慈禧在中海新建的寝殿仪鸾殿西侧的瀛秀园,向北经紫光阁,出中海北门福华门,进北海西南门阳泽门,在五龙亭处转弯向东,直抵北海北岸的镜清斋。清宫档案尚存醇亲王奕譞于光绪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给慈禧太后的奏折,称小火车运抵北京,已由海军衙门验收,“坐车六辆内,上等极好车一辆,上等坐车二辆,陈设华美,制做精工。中等坐车二辆,行李车一辆,亦俱材质光洁”。

由于西苑铁路在北海五龙亭转弯处通道极为狭窄,东为湖岸,西有“极乐世界”建筑群,难以拓宽,因此在岸边水中紧靠着五龙亭最西端的“浮翠亭”建造了一座6孔石桥,让火车从桥上通过。

1900年,西苑铁路被八国联军破坏。各项史料提及此事时均未指出破坏原因,但是当时洋人正将铁路由北京城外延伸至城内,很可能是为了掠取北海铁路的器材设备挪用于进城的铁路。1924年,西苑北海辟为北海公园对外开放时,铁路被彻底拆除。紧靠“浮翠亭”的6孔铁路石桥至今犹存,已成为岸上通道的一部分。而当年慈禧太后那台小火车头,直至1969年才被作为废铁拆除处理。有人认为,新中国50年代兴建十三陵水库的工地上,曾使用这台小火车头搬运土方。

 

图片说明:

紧靠着五龙亭最西端“浮翠亭”的6孔石桥,是当年的西苑铁路桥。

 

此文曾于20051223发表在《中国档案报》

原图片像素太大,无法上传,见谅。

 

点评:此图中心两棵大树,右边是五龙亭最西边的浮翠亭,左边是“极乐世界”的东南角亭,当年的6孔石桥就在两棵大树背后。长袍人脚下平坦的石道,就是当年的铁路路基。

 

结论:此图拍摄时间上限在1900年洋人拆毁铁路之后。

如果长袍人代表着清朝那时尚未失去北海,那么拍摄时间下限在1912年清亡以前。

发表于 2008-7-24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张,第八张,第九张,第十张是Meyer, Frank Nicholas 大概1906年拍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5 09:50 , Processed in 1.18393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