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83|回复: 21

[原创]风中的骆驼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7-22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中的骆驼

 

 

 

人究竟什么时候开始有记忆,科学有研究,可谁也说不清。但我深信当一个人呱呱落地,第一次睁开他的双眼时,记忆就随之而有了。眼睛就是一架相机,生命过程中的一次次眨闪,如同快门的启落,将所见的影像深深地印在了记忆之中。

夏日的黄昏,喜欢独自站在西单的十字路口,看长安街的车水马龙、华灯初放,西单北大街的霓虹闪跃、人头攒动、喧闹繁华,------茫然的望去,一直看到西山的晚霞,一次次,不知不觉视野就会模糊起来。

可能真的是很古老了,记得那会儿的西单路口不是十字形,长安街就到这儿,然后岔开是旧刑部街和报子街。长安街哪儿有这么宽啊,宣内大街和西单北大街街面儿也很窄。记不清汽车是怎么走的了,不过那会儿的汽车没现在这么多,也没现在这么大。叫西单有它的来由儿,听老人儿们说,早先,主要的街巷胡同口都有牌楼,也叫牌坊,就跟有个门儿似的,这是咱老北京胡同的又一特色。咱老北京的牌楼是有讲儿的,有的十字街口,东南西北各建一个,有四个牌楼,比较有名儿的如:东四、西四,地名儿也是那么来的;有的街口就建了一个牌楼,如东单、西单。老北京都知道,去东四、西四、东单、西单,就说上四牌楼、单牌楼,前面的字儿是省了的,现在的称呼是省了后面的了。牌楼分间数和楼数,西单牌楼是三间,是木头的。牌楼有四根大柱子冲天,特粗,每根柱子旁边儿还有两根儿木头柱儿斜撑着,车马就在这三个“门儿”之间来往。牌楼都是漆雕彩绘的,楼额上有字儿,西单牌楼上写的是“瞻云”俩字儿,现在自个儿想想真是,如果站这儿往东西方向看,长安街上空的云是该一览无遗,这是自个儿想了,也不知老古人儿是不是这个意思。不过西单牌楼早就没有了,等我见到的竟是长安街的牌楼了,样子和早先的西单牌楼相仿,位置好像就在这会儿的14路车站往东靠北点儿,不到电报大楼。这牌楼什么时候有的,不知道,可到1956年时就已经是拆移了。也许是那会儿人小,看着牌楼好高、好大、好气派啊!

那会儿的西单路口就是挺热闹的地儿。可不是嘛,往东是天安门,往西是复兴门,往南是宣武门,往北就接西四了。人来人往,满大街三轮儿,有有轨电车,就是当当车,也有汽车,是大鼻子的。

叫旧刑部街,是因为明朝时刑部在这儿,后来叫旧刑部。从记载上看,说早先前门楼的门洞儿一直通这儿,可到现在我却没有概念当时是怎样的通法儿。不过从记事儿时就知道旧刑部街口往西有个饭店,好像叫新亚饭店(不知有没记错),是个二、三层小楼,饭店挨着就是个剧场,就是西单剧场。京剧前辈马连良先生,那会儿就一直在这个剧场演出。他家住报子街,就在现在西长安街路南、挨着佟麟阁路口的三味书屋。和老爷子的孙辈儿是同学,常去玩,是一个不大的红门儿,先生家是回民,门头上就有回文标示。很深的几个院儿连着,我们只能在前几个院子里玩,但不敢出大声儿,老爷子晚上有演出,白天是要休息的。那地方现在成饭馆儿了,不知是谁开的,其实想想,应该给人家保留下来。小时候,老在西单剧场看电影,上中学的时候,暑假学生票才五分,凡上映的电影都看了,有的还看好几遍,剧场里有柱子,买票就怕买着柱子后面的位子,挡着没法看。

从旧刑部街一直往西是一片闹市,连到复兴门了。据说,早先旧刑部街就叫城隍庙街,北京的庙会就始于这儿明代的都城皇庙庙会,“自成方街到闹市口、旧刑部街,列肆三里,最盛时绵延十里。”庙会是没赶上过,但热闹是真的。虽1956年长安街延阔,旧刑部街、报子街、复兴门-------都拆得没有一点历史上胡同的影子,成了直直的西长安街,可一直到九十年代,西长安街上的食品店、商店、公交月票换售点、西单剧场、民族文化宫一直到复兴门-----仍然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一切都在变化,变得让人无法述说。记忆中的深刻印象,却不时地闪现。西单十字路口西北角的那家小储蓄所,不知谁还记得?小的也许只有现在屹立的中国银行的1/n,就在现在中国银行的那个拐角那儿,一个小门进出,业务繁忙,人还是挺多的;往北是白庙胡同、过去是亨得利钟表店、有一酒楼好像是淮扬菜、还有一家中药铺、一家绸布店、舍饭寺胡同、------,就是西单菜市场了。多大一个菜场啊!六点钟开门,一直到晚上。台阶儿上去,一进去,生、熟、鱼、虾、蔬菜、家禽、主食、副食------扑面而来,应有尽有,热闹而不哄乱。什么时候拆了,我不知道,只记得有一次从外地回京,早上去买菜,到跟前儿一看,已是满地的早市了,菜场早没了。

还回到路口吧。现在路口东北角儿的西单文化广场,曾是过早先的“民族大世界”,那会不叫这名儿,好像叫百花儿市场,都是卖服装用品的、再早是西单体育场,老百姓的体育锻炼、或许一些比赛都可在这儿进行,延续了很长时间;再再早,就有些记忆模糊了,但绝对记得五十年代,“天福号”就在那儿,是一小门脸儿,挂一匾,妈叫我去买五花肉,我偏说的是松花肉,惹得掌柜的一通笑。再往北就是很多的店铺,卖百货的多。有家书店、有盛锡福的帽子店、有万里鞋店------,过了堂子胡同就是西单商场。那会儿的西单商场不是现在这样的,是一条一条小胡同似的串联在一起,卖什么的都有。也有二层,上边有说相声儿的,花二分钱可以听十分钟。上学时,夏天学校午休,几个同学相约上,就到西单商场听相声儿去了,下午放学,也得到商场逛一圈儿才会回家呢,特过瘾。回家路上,路过菜场,给妈带点儿菜,妈就不说什么了。

在十字路口的东南角儿,南是一家叫文华的文具店、还有一家澡堂子从南进门,向东横着,给东拐角儿街面上造一胡同儿、有个卖灌肠的、东边就是长安大戏院了,再过去是天源酱菜园,玻璃推门,里边很亮堂,两边柜台,一进去就闻得酱菜香。天源旁边是一家打字机行,这家店也延续了很长时间。

十字路口西南角儿是同春园饭店,金字招牌,南味儿的小吃和饭菜;往南走是一家糕点店、西单手帕胡同、一家乐器店、还有又一顺------,到现在也不知道,这又一顺拆哪儿去了呢?最爱吃里面的炸糕和艾窝窝了,一到冬天,满屋的涮锅子,那叫一个正宗;还有元长厚茶叶店------,茶叶店马路对面是安福胡同,从这一直能走到新华街中央电影院(现在的北京音乐厅)。安福胡同口,一到晚上,尽是夜市小吃摊,挑着灯,一家挨一家,好不热闹------

好了,不能再数下去了,再数就离西单十字路口远了。几朝几代了,一直在变,就连我自己记得的,恐怕也是好几个时代的踪迹了。可是千变万变,谁能改变了脑中的印记,又怎能改变心中的情结和感慨。老北京啊老北京,那种安稳、从容、宽厚、团聚谁能忘得了呢?!

就是这热闹的西单十字路口,给我的一生留下了一个不可抹去的记忆。现在的孩子不会相信,下面地铁飞驰的长安街上,那时走得有骆驼!五十年代的北京的初冬是寒冷的。西北风初起,带着干枯的树叶和沙尘,日落的光照给人一种萋萋的怅意。就是到牌楼那玩儿去了,走到长安戏院门口,不经意之中,回头一看,十几只骆驼,排成一队,远远地从西往东缓缓走来。如血的残阳,在朦胧的西山上迟迟的不肯离去,余光给骆驼披上了金色的光晕,风吹着,叶落着,高大的骆驼,昂首挺胸,一步一步,任凭旁边人来车往,任凭寒冬风沙扑面,不紧不慢,用它宽厚的足蹄,脚踏实地地走来。也是第一次看到啊,我惊呆了,一直站在那里,看着驼队渐渐的走近。到西单十字路口停了下来,驼背上是一个个麻包,或许是粮食,看起来很重。牵骆驼的一些人穿着光板羊皮袄一脸风尘,一边说着什么一边给骆驼喂草,好像是从口外来的,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了,在找什么地方,有几个还坐在了路边。可骆驼依旧挺立着,腿都不打一点弯儿,四蹄稳稳得好象钉在了地面上,大大的眼睛直视着前方,似乎一眼就看到了它的目的地,纯朴的厚唇含着长长的草,慢慢的咀嚼,给自己的驼峰储备养料,蓄待更远的征途。它不会述说,更没有人知道它历经了什么样的磨难才来到了这里,但它从不低头,不焦躁,迈着自己不变的步伐,注视着自己的方向,一点不含糊地走着自己的路程。

几十年过去了,街变了、人变了、城市也变了,有些印象渐渐的淡漠、有些记忆渐渐的失落,不知为什么,就是这风中的骆驼,在记忆的海洋中一点没有退色,只要一站在这西单十字路口、只要一想起老北京,从西向东奔驰的车群似乎就变成了那一队骆驼,在光怪陆离的灯火中,忍辱负重,坚毅不屈的前进着,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沃土上,重重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7-23 0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版面需要这样沉静的文字,优美往往流淌在这种看似朴实实际波涛汹涌的文字中,如那些壮阔的湖面。

实际上,写字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劳动,她的成就在于——胸中有,笔下有,纸面上有,至于喝彩,那是旁人二次创作参与,静心阅读以后的事儿!!

谢谢您赐玉,我很骄傲能有霞光陪伴我读完这样深情的文字!!

谢谢您!!

旧地回望满风尘

经年拍打日日新

皓首独坐人群外

捻须微笑等儿孙。

 

[em23]
发表于 2008-7-23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骆驼依旧挺立着,腿都不打一点弯儿,四蹄稳稳得好象钉在了地面上,大大的眼睛直视着前方,似乎一眼就看到了它的目的地,纯朴的厚唇含着长长的草,慢慢的咀嚼,给自己的驼峰储备养料,蓄待更远的征途。它不会述说,更没有人知道它历经了什么样的磨难才来到了这里,但它从不低头,不焦躁,迈着自己不变的步伐,注视着自己的方向,一点不含糊地走着自己的路程。-----[em17][em17][em17]太经典了!楼主的文字回味无穷啊。
发表于 2008-7-23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丁见过西单牌楼和骆驼,老资格啦。

这是一篇精彩美文,大有《城南记事》的风格,盼多发为妙。

西单牌楼叫瞻云,东单牌楼叫就日,

我们是从老照片看到的,路丁是自己看到的,伟大。

1956年前后,因阻碍交通,此二牌楼拆迁到陶然亭公园,

《园志》说,文革江青窜到陶然亭,

信口胡说这是替封建树碑立传,

之后就铲除了。

现在那里还有遗留的4个柱础痕迹,

因为牌楼是“四柱三间”的,有四个柱础。

发一个西单、东单的牌楼在陶然亭老照片,可能是罗哲文当年拍记的:

骆驼的麻袋多半是装煤的,从京西门头沟运来。

路丁见过的老字号,多半没了,少数还有,

马连良故居,现在是贵州花江狗肉馆,

马家后人早被置换到楼房去了。
现在的西单到处是玻璃水泥大厦,

那里还有当年气息?

年轻人读了路丁美文,

应该像做梦一样,

此文是一篇西单大全,

斋主长年住在西城,

见次美文,

几乎落泪,

请路丁前辈将当年见过的老事、老物,

多写为妙,期待续读,

我这先谢谢您老啦。

[em05][em05]
发表于 2008-7-23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就像在描述一幅画儿~

谢谢您的美文!!

发表于 2008-7-23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骆驼的描绘太形象了!

它们的确很可爱,看它那昂首阔步的样子,“迈着自己不变的步伐,注视着自己的方向,一点不含糊地走着自己的路程。”即使前面还有万水千山,它也没半点犹豫!

它们为人类默默地做过很多贡献,却最终悄悄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也不会有几个人还记得它~~


发表于 2008-7-23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发表于 2008-7-24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可惜我阅读能力障碍,看不了太多篇幅……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大家!应该谢的是大家!

掌柜说:胡同里的老房子,历经几许风雨,遭逢多少祸福,------若有一天它们不堪重负轰然倒下,会有人为它们叹一声惋惜吗?

版主说:回忆逝去的篇章,抒发真挚的情感,昨天的北京,就是老北京!

飞的鱼说:六朝古都的北京,俯首皆拾的红墙绿瓦古树牌楼。每一次脚起脚落都会扬起一片历史尘埃。这座城市太古老,老得让人肃然起敬------

食烟火斋,您的照片太好了,又一次见到了记忆中的牌楼,就是这样的,可惜没有了。

刚才看到别的贴上新修的西单牌楼的照片,唉!不要拿历史作秀啊!

每个人都要走过一段历史,版主说:胸中有,笔下有,纸面上有------。

就把历史留下来,让老北京在人们心里活起来,面对山河一片楼,莫说逝者如斯夫!


发表于 2008-7-24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哭了……这是今天第二次哭!

第一次是听《北京欢迎您》……

发表于 2008-7-24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山河一片楼,莫说逝者如斯夫!-----[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8-7-24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美文,有民国的味道,真美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大家了,出了个问题。见报说,西单牌楼已消失85年了,我还没那么老啊,记忆中我见到的竟是长安街牌楼了。我已把文章做了修改,谦待大家批评!

骆驼是有的,五十年代初,我就住在旧刑部街口,现在的中国银行方位。

尊重历史,抱歉,真的很抱歉!!

[em0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8-7-24 16:03:00的$ t4 @3 P( t, o& ~( V$ [8 w# O& v

食烟火斋,您的照片太好了,又一次见到了记忆中的牌楼,就是这样的,可惜没有了



不怪你,是我错了!

[em04]
发表于 2008-7-25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路丁)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8-7-24 16:03:00的...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8-7-25 10:43:31的发言:

不怪你,是我错了!

[em04]

     路丁前辈您好。见过牌楼和骆驼,可不就是前辈吗?

    西单牌楼在西单路口,西长安街牌楼在大约现在府右街南口,

    都不是堵着路口,而是偏一点。

    您说牌楼的位置在如今的电报大楼附近,那就对了,

    正是西长安街牌楼,上边的题字就是“西长安街”4个字。

    这回咱爷俩和历史都对上号了。

    下回您去陶然亭,看看柱础遗迹,那地方经常摆花坛,在花坛底下呢。

    正对着大桥北头,旁边有一溜椅子。

    骆驼绝对有,很多北京街景老照片都有骆驼。

   老北京离不开骆驼 从西山运煤炭,运石灰,还有运粮食。

   要不祥子怎么能捡到“一把”骆驼,五只,发个小财,成了“骆驼祥子”,

   不信,看看老舍先生的书。

   东郊有个“驼房营”,那还是金朝从通州那边往金中都倒腾粮食留下的地名呢。

   见在下前几年《北京青年报》侃“北京为何那末多“营”字的地名”?

   骆驼就是当年老北京的力士金刚,大拖拉机。

   问您好。午饭进得香。

   在下正在赶稿子,回头再聊。请安您哪。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烟火斋,赶稿子别忘了吃饭,大中午了。

 对上号了就放心了,还真得谢谢您!!

 这回知道柱础遗迹了,老去陶然亭,还真不知道。

 长安街牌楼什么时候有的?

 有空常聊,也问您好。

 

[em23][em27]
发表于 2008-7-28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中的回忆
发表于 2008-7-29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顺当年的“共合锅”,不知楼主吃过没有?大圆桌,下面大煤球炉子,中间大锅,薄铁片隔几个格子,各人在自己的格子里涮肉,下面汤通着。集体在一个火锅里涮。比一人一个省钱。是没钱人的享受卫生不在考虑当中。至于骆驼,是常见的运输工具,北山的水果西山的煤,都靠它。南城业此者众;牛街原回民小学北墙西头路南有一西式门楼门上嵌石匾:驼行公会。即同业的组织。幼时,冬日清晨,在被子里就听到马路上哗楞哗楞的驼铃响(一般是几个铁铃栓一起,不脆,闷。),得得得拉车的骡马用蹄子敲路面。写了上一段,意未尽,又找补几句。谢谢楼主引发。

发表于 2008-7-29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陶然亭五十年代把西单牌楼建在进北门往南往东的位置,对着桥,(那时没有桥,是一段土堤。)牌楼的抱柱石上嵌一块碑记,说明牌楼的来历。我当时二十来岁,是陶然亭常客。牌楼是文革时拆的,江青的主意。邓云乡老先生在《宣南秉烛谭》一书中对此有详细介绍,并附有诗作,耐读、好读,是一种享受。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pangong在2008-7-29 9:10:26的发言:
陶然亭五十年代把西单牌楼建在进北门往南往东的位置,对着桥,(那时没有桥,是一段土堤。)牌楼的抱柱石上嵌一块碑记,说明牌楼的来历。我当时二十来岁,是陶然亭常客。牌楼是文革时拆的,江青的主意。邓云乡老先生在《宣南秉烛谭》一书中对此有详细介绍,并附有诗作,耐读、好读,是一种享受。

谢谢pangong指导,我得去看这本儿书。

又一顺涮锅儿,那会儿是跟着大人们去的。冬至了,说吃火锅儿,就全家都去了。是一锅儿,就记着肉忒嫩,也不膻,还有那糖蒜也忒好吃。

现在冬至净说吃饺子,有一饺子馆儿,什么节气都出“告示”:-----吃饺子。特逗。

有空儿多聊聊,爱听!也长知识。

谢谢您!!

发表于 2008-7-30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看着听着先生们这样交流,总觉得温暖!!

给两位敬酒!!

 

[em10]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0][em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7:10 , Processed in 1.17132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