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20|回复: 38

[公告]揭秘圆明园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7-22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29日19:35分,北京-3秘境观察节目播出“揭秘圆明园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早点回家看看~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斑马)[公告]揭秘圆明园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7-22 20:38:31的发言:
7月29日19:35分,北京-3秘境观察节目播出“揭秘圆明园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早点回家看看~

太不巧了,那天我将在锡林浩特市捕鱼儿海元顺帝捕过鱼的地方,那地方估计九成看不见北京三台的秘境观察。

[em05]
发表于 2008-7-22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马揭秘,早也不揭,晚也不揭,非要在我捕鱼时揭,最好给毕凯它们揭一半,剩下一半等我捕鱼回来接着揭,那才揭得有看头呢

[em0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7-22 22:09:11的发言:

斑马揭秘,早也不揭,晚也不揭,非要在我捕鱼时揭,最好给毕凯它们揭一半,剩下一半等我捕鱼回来接着揭,那才揭得有看头呢

[em05]

是节目揭,不是我揭,我晚上也在家看!白天是圆明园九州地区开放仪式~
发表于 2008-7-22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不是你老人家亲自操刀揭它们呀?那我还会好受一些。那让它们自己揭也好。

可是我听毕凯它们说,你老人家也搀和进去了也。

是谁说的?要把九州附近的三一八坟给平了?不大容易吧?

可是现在看来,在那地方的确碍事。

在皇上头上动土,当初怎么想的?

[em0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7-22 22:20:28的发言:

原来不是你老人家亲自操刀揭它们呀?那我还会好受一些。那让它们自己揭也好。

可是我听毕凯它们说,你老人家也搀和进去了也。

是谁说的?要把九州附近的三一八坟给平了?不大容易吧?

可是现在看来,在那地方的确碍事。

在皇上头上动土,当初怎么想的?

[em05]

没平没平!还保留着,这次一共开放十四个景区,而且都是很知名的,值得一去!
发表于 2008-7-22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改天去看看,有二年没去了。

十四个新开景区,有几个属于四十景的呢?

别有洞天那边的石舫底座,有计划添上船舱建筑吗?

什么“白云天上过,绿水船下流”来着?

玲峰石尚在原处吗?

近水楼台先得月,不问斑马问谁去?

[em0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个新开景区,有几个属于四十景的呢?

全部是圆明园四十景的景点

别有洞天那边的石舫底座,有计划添上船舱建筑吗?

没有计划添上船舱建筑

什么“白云天上过,绿水船下流”来着?

未知

玲峰石尚在原处吗?

还在,但不开放.

发表于 2008-7-23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斑马逐个解答疑问,而且是出自大内第一手权威消息。

晒晒乾隆爷咏圆明园石舫诗,

引自圆明园学会会刊第四期,在园子里御书店买的,

标价2、95元,讹了斋主10元,而且第一、第二期太监们还不卖给斋主,记住它们一辈子。

乾隆诗题《活画舫》

木舫原飘动,称云活画宜。

此诚石舫耳,何以亦名之?

流水窗前过,行云天上披。

讵非无定趣,转语听乎斯。

那年园子西部未开放,多蒙斑马指点,

找到了玲峰石并且拍记之,

如今开放了,玲峰石反而不许接近,

哀哉。

[em0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0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明园学会会刊后来再版了,1-5都有,陆老师可以一起购买。另外圆明园外的阅武楼已经拆除,不知陆老师当年是否去拍照了?
发表于 2008-7-23 0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7-23 0:50:55的发言:
圆明园学会会刊后来再版了,1-5都有,陆老师可以一起购买。另外圆明园外的阅武楼已经拆除,不知陆老师当年是否去拍照了?

阅武楼?是颐和园东边西苑兵营的阅武楼吗?

那年,我从你那看了阅武楼老照片以后,

就去拍了,是一个巨大的石头基座,

有一些夯土墙壁。

要是圆明园西部的山高水长楼,

就没有见过了。

另外,圆明园会刊,我那年买到345,就缺1和2,

改天去园子连看14景,带买书,真是好书。

要是你方便,最好也去看看你,

老没见了,

顺便送你一本《消失的胡同》补壁用。

是这个阅武楼吗?

再请斑马看看这个,当年我老爸闹革命,在西苑兵营楼前合影,

几十个小洋楼全部没有了。


 


[em0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0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7-23 2:28:19的发言:

是这个阅武楼吗?

再请斑马看看这个,当年我老爸闹革命,在西苑兵营楼前合影,

正是此楼!现已无存,甚为可惜啊!

发表于 2008-7-23 0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马好精神,此时还没睡。怎么就连阅武楼的石头基座也不留吗?

不是说,当今已经不是石过三刀的时代了吗?

留个基座又妨碍谁了?

真正他他他他他的。

重发此文,作为祭文吧,全体起立,为了阅武楼的消失。

下次再写一本《不该消失的消失》。

阅武楼和西苑兵营

陆元

颐和园东门外的颐和园路南侧,原有一条与之平行的宣化街,旧称“西苑二道街”。2004年,宣化街因拆迁改造被全部拆除,露出了一处由巨石砌筑的台基,即清代西苑校场的阅武楼遗址。

  西苑,得名于畅春园西花园。清康熙中期,在海淀的丹陵沜湖泊区(今颐和园以东至北京大学以西)建造了畅春园。康熙皇帝在《御制畅春园记》中说:“朕临御以来,日夕万机,罔自暇逸,久积辛劬,渐以滋疾。偶缘暇时,于兹游憩,酌泉水而甘,顾而赏焉。清风徐引,烦疴乍除”,因此在这里建造畅春园,“足为宁神怡性之所”,又在畅春园以西,建造了西花园(即今海淀公园所在地),亦称西苑。康熙的皇太子胤礽,被废黜前曾在西花园居住。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将畅春园以北的一块地方赐给皇四子胤禛建造了圆明园。胤禛即位为雍正皇帝之后,对圆明园大加扩建,此后他在圆明园居住的时间比在紫禁城皇宫居住的时间还要多。《清史稿·职官志》记述,“雍正二年(1724年),设圆明园护军营,置八旗营总八人……并设内务府三旗护军营”,以拱卫圆明园。至今沿圆明园周边,尚留有“正白旗、正黄旗、正红旗”这样的地名,即当年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地的遗迹。

  八旗营地各自建有校场,以供日常习武操练。圆明园八旗兵集中会操和接受皇帝检阅的大校场,即设在畅春园西花园西北的西苑大校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在西苑大校场增建了阅武楼。阅武楼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城楼式检阅台,木结构的城楼建在开有三间券门的砖砌城台上,城台下面是用巨石砌筑的台基。乾隆皇帝为阅武楼题写了匾额“诘戎扬烈”,“诘戎”意即讲武。同时还题写了楹联“辑宁我邦家、以时讲武;懋戒尔众士、于兹课功”, “课功”意即检阅。次年正月初九日,乾隆皇帝首次登上阅武楼,在西苑大校场举行了八旗兵大阅。

  1860年,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的同时,也烧毁了畅春园,阅武楼的木结构城楼被焚毁,只剩下砖砌的城台和石砌的台基。

  1908111415日,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接连死去。慈禧临终前安排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并任命溥仪之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载沣上任后仅一个半月,即将靠训练新军起家的袁世凯解除一切职务。载沣知道掌权必先掌兵,他以小皇帝的名义下令,选拔八旗精壮,成立了按新式方法操练的禁卫军,并宣布“此项禁卫军,专归监国摄政王自为统辖调遣”。

  1911年,清朝在阅武楼以南的西苑大校场旧址上,建造了数十栋洋式的二层灰砖楼房,作为禁卫军兵营,并在西花园旧址上开辟了禁卫军大操场。兵营尚未完工,清朝即被辛亥革命推翻。此后,西苑兵营一直由民国时期的军队驻扎,大操场也进行过扩建。至今,西苑中医院宿舍区的门牌称为“西苑操场1号”,即由此而得名。

  1937年“七七事变”时,2937师师部即驻在西苑兵营。在卢沟桥抗击日寇的吉星文219团,即是37师何基沣110旅的部下。

  北平沦陷以后,日寇宪兵部队占据了西苑兵营,先后在此关押了抗日军民及劳工26000余人,解放后在西苑商店附近,曾发现过埋葬中国死难军民的万人坑。据北京市档案馆所藏史料,因西苑兵营常有穷苦人去捡拾垃圾,19371225,日军森田中佐找到西郊警察署蛮横交涉,将捡拾垃圾者视为盗窃分子,提出“如有偷窃营内一草一木,及夜间侵入营内偷窃者,枪杀无论”,并要求伪政权张贴告示。伪北平警察局长潘毓桂闻讯不敢怠慢,于193815在西苑地区贴出布告,称“自此次布告之后,凡有侵入兵营内行窃者,即窃取一草一木之微,定按军令枪杀无论”。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西苑兵营又曾作为等候遣返回国的日本侨民集中地。

  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共华北局利用西苑兵营的营房,于1949325开办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朱德总司令曾在大操场为上万名学员讲过大课。后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合并入中国人民大学,西苑兵营被用于中直机关某部办公区,因此这处办公区东侧的那条道路被称为“中直路”。

旧日西苑兵营的数十栋洋式楼房今已无一存留。19987月,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物局和海淀区政府联合在中直机关院内竖立了“侵华西苑兵营遗址”标志碑,碑文写着“该遗址是日军侵华战争的罪证”。

此文原在2005年7月22日《中国档案报》发表

 

[em05][em05][em05][em06][em06]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0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7-23 2:50:05的发言:

斑马好精神,此时还没睡。怎么就连阅武楼的石头基座也不留吗?

我在整理我的书稿.阅武楼原址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坑了.片瓦无存.

发表于 2008-7-23 0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晚安,明天见。[em05]
发表于 2008-7-23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9日定看.
发表于 2008-7-23 0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也是阅武楼遗迹吧.
发表于 2008-7-23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8-7-23 3:36:25的发言:

这张也是阅武楼遗迹吧.

就是,就是,哪年拍的?斑马说都没了,罪过罪过,惜哉惜哉。幸亏有拍记,不然都不知道这回事了。

[em05]
发表于 2008-7-23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7-22 20:38:31的发言:
7月29日19:35分,北京-3秘境观察节目播出“揭秘圆明园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早点回家看看~

网上有重看请通知我

发表于 2008-7-23 1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年承蒙斑马指点玲峰石位置后,写了这篇稿件:

探访圆明园 沧桑玲峰石
作者:陆元 来源:北京青年报 更新时间:2005-5-25 16:21:45【字体:! d$ g: a+ ]' n8 \ \8 i

    玲峰石是一座乾隆皇帝命名的奇石,自圆明园文源阁建成以来,就立在阁前的池塘里。

  清代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四库全书》,历时10年编成后,先后抄录了7部,分别贮藏于“北四、南三”共7座藏书阁中。圆明园文源阁,是乾隆皇帝参照明代藏书家范钦建于浙江宁波的天一阁率先设计营造的,其他6阁均以文源阁为样本,均有共同的模式,即水渠环绕庭院,阁前开凿池塘,池中竖立观赏奇石。

  圆明园文源阁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成,阁前树立的奇石高达二丈有余,被乾隆皇帝命名为“玲峰”,意为“玲珑的山峰”。玲峰石虽不产于太湖,却具有太湖石“皱、瘦、透、漏”的妙处。它周身共有84个孔洞,可以透光,使月光映入池塘,又可以漏风,在刮风时产生鸣响。乾隆皇帝在《御制玲峰歌》中说它“大孔小穴尽灵透,凸突凹窊(音‘洼’,低洼)仍蹇产(曲折)”,“体大器博复玲珑,八十一穴过尤远”。即称赞它周身84个玲珑剔透的孔洞,数目超过了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那块拥有81个孔洞的“皇山石”。

  乾隆皇帝又在文源阁东侧建了“月台”,在南侧建了“趣亭”,时常来这里赏月观石。玲峰石已与文源阁景观融为一体,乾隆时成书的《日下旧闻考》记述,玲峰石背面刻有御制文源阁诗,阁内悬挂着乾隆题写的对联:“因溯委以会心,是处原泉来活水;即登高而游目,当前奥窔(音‘要’,深邃)对玲峰。”

  玲峰石还有个姐妹石叫“文峰”,立在紫禁城内东北角、乾隆为自己养老而预建的宁寿宫区景福宫门前。他在作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的《御制文峰诗》序言中,点出了二石的产地和开采时间:“昨(去年)于西山得玲峰,树之文源阁,即为之歌。兹以其副置于景福宫之门,名曰文峰,而系以诗。”乾隆所说的“西山”,即“大房山”,在今北京房山区。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纵火焚毁了圆明园,文源阁及阁中3.6万册《四库全书》均付之一炬。1900年八国联军又侵入北京,圆明园守园官兵逃散,不法之徒趁机将园中残存的建筑物及树木全部拆毁、砍伐,作为建材盗卖。不易卖出的小块木料及树杈树根,都被烧成木炭出售。1912年清朝垮台后,民国权贵和不法奸商又盗取石材,大量的石阶、石柱被拆去建造府宅别墅,无数的太湖石被搬去点缀庭园。有两批盗匪看中了文源阁废墟上的玲峰石,因竟欲独吞,互不相让,竟用炸药将此传世名石炸为数段,使双方都卖不成,方才罢休。

  笔者阅读史料,得知玲峰石残骸尚在原处弃置,多年来未曾移动,遂于2005年3月萌生了探访之意。

  现今开放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其实是圆明园福海部分及东部的“圆明三园”里的长春园和绮春园,所以公园大门匾额为“绮春园”。真正的圆明园主体在福海以西的广阔的未开放部分。

  进入圆明园区域,只见遍地枯草,满目荒凉。昔日风光无限的四十景,有的尚存遗迹,更多的则荡然无存。笔者首先寻到了当年前殿“正大光明殿”身后的“寿山”,以此为坐标按图索骥,判定了“前湖”,绕过了“后湖”,经过两小时的跋涉寻觅,终于在东北角处看到了“舍卫城”残存的高大的城墙。“舍卫城”附近是“水木明瑟”遗址,《日下旧闻考》记述:“水木明瑟之北稍西为文源阁。”文源阁久已不存,但断裂的玲峰石和它所在的池塘又在何处呢?向正在施工的修路工人打听,工人随手一指:“玲峰石不知道,大坑那边倒是有一个。”大坑?莫非就是那玲峰石映过月影的池塘?奔过去一望之下,只见断为数截、遍身孔洞、颜色青灰的玲峰石赫然孤寂地倒卧在荒草零乱的大坑之中。

  以前见过资料图片,知道玲峰石背后磨有十余处方形的平面,平面上镌刻有乾隆皇帝和文官大臣们的题诗。果然,笔者在一段残石的背后见到了这种平面,刻有落款为“臣彭元瑞敬题”、“臣曹文埴敬题”的诗篇。这二位都是乾隆朝名臣,与纪晓岚同时。彭元瑞曾任内阁协办大学士,曹文埴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都是诗文高手。但乾隆的题诗何在呢?拨开枯草,反复探寻,终于在另一段残石的底部见到了“乙未仲夏中澣御笔”的落款及“四库蒐罗”这半句诗!这就足够证明了。这正是乾隆皇帝于乙未年(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文源阁建成那年,也就是玲峰石竖立于阁前那年)夏五月中旬题刻在玲峰石上的《题文源阁作》诗。全文如下:

  四库蒐罗书浩繁,构成层阁待诸园。

  伋言凡事预则立,谢赋沿波讨以源。

  泉守细渠落沼渚,林依曲径护庭门。

  宁图美景增游赏?见道因文个里存。

  文源阁虽于乾隆四十年建成,但入贮《四库全书》则是在乾隆四十九年,所以诗中说“构成层阁待诸园”。

  笔者抄录过诗篇,举目回望,只见残冬的暖日映照着断为数截的传世名石,斑斑光影勾勒出的都是历史,再有就是沧桑。

[em05]
发表于 2008-7-24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楼我住过几年呢!

 

发表于 2008-7-25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14景之外的地方被栏杆围住了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08-7-25 10:54:58的发言:
请问14景之外的地方被栏杆围住了吗?

是的,而且二十四小时警卫看守,主要是考虑到游客的安全,圆明园西部未开放地区地形复杂,很容易迷路或出危险.

发表于 2008-7-27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好厉害 我虚心学习 顶帖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K在2008-7-23 13:02:04的发言:

网上有重看请通知我

网络上还真有!
发表于 2008-7-31 1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网址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1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7-31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视频只有2分钟

发表于 2008-7-31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caishuda在2008-7-31 18:15:45的发言:

这个视频只有2分钟

真的只有2分钟...哪个女嘉宾是谁?

发表于 2008-7-31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一处硬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6 10:30 , Processed in 1.228734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