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主论“瓮牖绳枢”,“户枢不蠹”呀。我来说两句。 辛弃疾名篇《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寄奴大名刘裕,就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当了皇帝,把他寒微时的旧居作为忆苦教育的红色旅游景点,一切保持贫困原貌,并且领着子孙参观,说:你们看,我当年瓮牖绳枢,才能励志,成就大业。 1,瓮牖,古代穷人盖房,没有砖砌墙,使用“夯土版筑”,两边用木版作模子,中间夯土,就是“干打垒”。正常干打垒,窗户那里要预先放置木头的窗框,窗框与夯土结合为一体,之后在窗框上装窗扇。最穷的人,没有窗框,找几个没有底的破瓮,放在开窗口处,使夯土墙预留出窗洞,当然破瓮与夯土墙也就夯为一体了。居住时找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堵住瓮口,就算是关窗了。 2,绳枢,“枢”,是门扇上下两端的门轴,也叫“户枢”。下端门轴插在门墩里侧的“海窝”里,石头“海窝”底部还要放一块“锅碴”,就是老北京说“碎碗碴”的“碴”,读音是“锅查”,就是铸铁饭锅破了,拿一片碎片放在“海窝”里,让门轴转动灵活,“海窝”不易磨损。不信你们去看门墩,后面“门枕”处的“海窝”里准有铁锈痕迹。 旧时贼夜里撬门行窃,不想推开门时“吱嘎”作响,还要带着油壶,往海窝里注油。 这门楼各部分零件的学问大了去了,不是“拍记”几次就知道的。 3,门簪,大门4个,小门2个。平时人们看门簪,只看正面,不看后面。门楣后面有个木头“管扇”,“管扇”有2个半圆缺口,正好把2个门轴“管”在门楣后面,不许乱动。“管扇”怎么连接在门楣上呢?用门簪穿过去,别住。门簪前面是圆的,后半截是匾的,作用像是个“大头针”。“簪子”原来是妹妹别头发的,别大门就叫“门簪”。 定陵地宫门扇是石头的,木头“管扇”管不住,所以它的“管扇”是青铜的,好几吨重。不信下次仔细看看。 4,绳枢,穷人既无青铜管扇,也无木头管扇,真是穷到姥姥家啦,就用麻绳管住门扇的“枢”。成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知道不?门户、门户,户就是门,“户枢”就是“门枢”,户枢天天转,所以蛀虫不能安家,不能蠹,不能去挖社会主义的墙角。 5,还有更穷的。去查《辞海》,“瓮”条目有“蓬户瓮牖”,“蓬户”,连木头大门也省了,用“蓬草”编个门,老北京叫“拍子”,靠在门口,再用板凳等物顶着(如果他家还有板凳的话),于是“蓬户瓮牖”就连“绳枢”也省了,“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老曹说的)。 6,这种穷人比贫下中农还要贫困,大门是草的,屋顶是草的,肚子里也装的是草的,所以叫“草民”,这种日子过得还有什么劲呢?所以,请注意,“瓮牖绳枢”的陈涉(也叫陈胜)要造反,“瓮牖绳枢”的刘寄奴要篡位。“穷则思变”,这回终于明白了吧?再不明白,那你也去“揭竿而起”好了。 7,下次拍记活动,想听故事的跟着斋主走(当然斋主还要跟着掌柜走,水大漫不过桥吗,这可是司马迁说的,不能不信)。走马观花的拍记是初级阶段,掌柜跟我说了,要提高到结合历史人文高度,要交图文并茂的作业。 瞧瞧听语漫步的719事件“胡同自行车专集”,比图文并茂还要图文并茂,我们已经升华到“诗配画”的阶段啦。有谁不信,一看便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