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56|回复: 7

我的老北京情结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7-18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不算是老北京,爷爷是从河南要饭到的北京,那时他才13岁。我常听爷爷说起他的往事,小时侯他在师傅的家住,每天从早到晚都要为师傅服务,苦辣酸甜,人生百味,他都经受过。不过,我爷爷也在这样的摸爬滚打中成长为一名好的厨师。 2 V6 J; V) {; N0 N) [
      爷爷是我的启蒙教师。有人说不对,应该是妈妈呀,你说的对,但我不是。我出生后爷爷是对我最好的人,从我懂事起,爷爷便开始对我渗透老北京的饮食文化,其实说是渗透,到不如说是他天天做给我吃。爷爷每天会为我做大馅羊肉混沌、炸酱面等吃食,还经常带我去炒肝、卤煮等吃食的老店吃,从我3岁直到15岁。+ S0 K/ Q# V- u. c1 A2 d
      还有我是在大杂院出生的孩子,我们的大杂院人不少,什么人都有,挺复杂的,而且一个院就一个女孩子,其他都是带棒的。每每到我爷爷为我做吃食后,第一口都不会是我的,还记得有一次爷爷做炒肝,因为我特喜欢吃,所以爷爷做了很多(一大高压锅),满满的,熟了刚放气,我便看到我家门口排起了长队,都是院里的小朋友们,每个人手里一个碗,大的小的什么样的都有。我爷爷又是个好客的人,便一碗一碗的称给他们,到最后我一口也没吃到,狂哭。5 g1 O( W4 k5 u7 L" X5 L
      我们的胡同在老北京的胡同中还有点知名度,名叫前百户胡同,原来是一座大庙,后来被翻改成民居,老时叫前百户庙胡同,我们的大杂院是在我家胡同的中间位置,我家是西房,有个大的天窗,每天都十分的亮堂,我一直住在那里到20岁,对北京的胡同我有着深深的眷恋。我离开它时,我带走了院中小花园里的部分泥土,并留到现在。 . x# k; `7 | l
      15岁左右,爷爷病重,我无心学习,知道成绩急速下降,便转学到29中,前门北箭楼的西侧,离前门的廊坊二条可近了,正应了我的好(hao四声)。连着四年(初三一年,高中三年),卤煮、炒肝、爆肚、褡裢火烧等我就没断过顿,幸福呀!!!( \, x, f% P' L/ w6 s, c
      我真正开始喜欢北京的老文化是从大学毕业开始的。最开始关注是因为听了一段京剧《甘露寺》,听着里面马老(马连良)演的乔玄(乔国老)的流水版:“他有过(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伯(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苗(矛)惯取咽喉。鞭挞督邮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liao三声)桥梁水倒流。他四弟子龙,常山将,盖世英雄冠九洲,长坂坡,救阿(e一声)斗,杀的曹兵过(个)过(个)愁。这一般虎将......”我深深的被吸引,正所谓“绕梁三日,不觉于耳。”此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了。京剧、琴书、大鼓、快板、相声、评书等,每天听,天天听,上班路上听,下班路上听,边听边学唱,就想犯了烟瘾似的。为了背一段戏,我一遍一遍的听、学、背戏词,慢慢的什么是原板,什么是流水板,什么是散板、摇板,我清楚了。我也从一个棒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票友了。还有评书,单田芳、田连元、袁阔成、刘兰芳、连丽茹的,使我百听不厌,真恨自己没从小去学习呀,哎!!! . t4 {) q! p; F% p g) h
      现在我已经算是朋友圈中的北京通。老北京的历史,老北京的人文,老北京的胡同,老北京的饮食,老北京的服饰,老北京的曲艺,老北京的玩意儿,老北京的传奇,老北京的谜,老北京的......,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成为了我一生追求的老北京情结。 9 f5 I; \0 g& t! i Z: F

             老北京情结

             见面一声您好,
             吃了吗您呐!
             纯纯的腔调,
             带出了老北京人那纯纯的劲儿。

             出门一声叫卖,
             豆汁、焦圈。
             香香的吃食,
             带出了老北京人那香香的味儿。

             台上一声叫板,
             好......咦......!
             亮亮的音韵,
             带出了老北京人那亮亮的神儿。

             溜早一声鸟叫(八哥),
             恭喜发财,
             深深的文化,
             带出了老北京人那深深的魂儿。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浓化不开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一直说参与到活动中,但一直没时间,呵呵!

发表于 2008-7-18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您,有回您说见见,后来没分开身.给我来过电话31170是您吧


发表于 2008-7-18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08-7-21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2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将近28年了,从早先对饮食的爱,对京剧的爱,到现在对文玩的喜,对北京曲艺的痴,以及对老北京文化慢慢消逝的心痛,使我对老北京的爱愈感愈浓。
    去年城南书馆开张,我正好去进行采访,连续听了李菁的《肖飞买药》和王月波的《程咬金出世》,使我对北京“连派”评书有了深刻的认识。虽然也常听单老、田连元、袁阔成、刘兰芳等评书名家的书,但北京“连派”评书的韵味真的是与众不同,首先是节奏较快,其次是叙述更加详细,真使我越听越爱听。
    也在去年我还有幸赶上在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开办的“北京琴书名家关老诞辰一百周年的展览”。
    咱们先说关老诞辰的活动,活动当天去了不少曲艺界的名家,关老的徒弟也当场献艺,但说实在的实在让我有点失望,他们只有关老的声,却没有关老的神,当时在我的心理感觉:“哎,北京的又一曲艺快失传了,关老的在天之灵,您会伤心的。”
    几天后我又去过两次博物馆,博物馆播放着关老生前说过的琴书,一板一眼,一句一字,真是绕梁三日,不觉于耳。我看了看关老的生平,30岁被称为“琴书泰斗”,说过220多段,著名的段子有《长寿村》、《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间》,尤其是《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间》,这段我听过许多遍,关老带有哀思的说腔,铿锵有力却悲悲切切,特别是说到平躺理发的瞬间,我大多会跟着关老的声音留下敬慕的泪。    
    最后再说说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在古香古色的长椿寺内,既记录了宣南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史,又用生动的实物和视频描述着宣南的老艺人们高超的技艺。京剧的诞生,天桥八大怪,大栅栏老字号,牛街民族情都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 e5 C2 o! @' W; ^
    我喜欢宣南文化是借工作之便的,而喜欢胡同却是我从我家拆迁开始的。 4 S0 L3 g& @2 g) e( C% m; \7 \4 a
    原先我住在北京复兴门内的前百户胡同37号,我还记得那是个挺宽敞的小院,小院面积很大,院门有门墩,院内有花园。在我初三毕业那年,我和我的同学无所事事,想出了个玩法,就是骑自行车画北京地图,三个月的时间我们把二环内的胡同全画了一便,实话我们有点被累坏了,不过成就感到感觉满大的,后来我哥开出租还把我们的劳动成果剥夺了。到2000年我家拆迁,舍不得呀,从小生在胡同,长在胡同,心系胡同呀。后来我买了一本名叫《北京的胡同》,我过了下瘾,一口气看完了,才知道老北京胡同比我们自己画的多多了,呵呵!
    在后来我上班便开始关注北京的胡同,可北京的市政建设把北京的许多胡同都被拆了,我觉得特可惜,北京老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哎!
发表于 2008-7-21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7年前去石家庄的时候顺道上过北京玩了两天。

那时候也还小  也记不住什么。

后来是对北京话感兴趣再引起对北京的关注……

不过怎么样都好了  还是喜欢北京,还是想再去一回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7:05 , Processed in 1.16111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