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从西四南大街到新街口大街这条路可是真没少走,对这一条路上的胡同名称,自然也比较熟悉了,这其中有幻想,有疑问,也有故事,胡同名称排着队在你的面前闪过,而胡同的内容却如蒲公英一般,飘落在胡同中的各个角落。此时,“百花的深处”,仿弗已不仅仅是一条狭长的小路,而是一个由青砖灰瓦的长、宽、高、与一条千年历史的时间轴组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四维空间。 * E( l; B4 Q0 ^% u% c8 M
在前往集合地点的路上,却是没有太多的想象了,因为这些故事会安静的躺在书中,等着人们去寻找,去解读,现在我们是和时间赛跑的人,我们没既然没有时间机器,就只好跑的更快一些,要跑到太阳光的前面,跑到推土机的前面。
+ _$ |7 N K7 [% u到了新街口,fenken和鲨鱼已经早早的去了地安门拍视频,一番安排后,决定老老北京带领正方形、油油、浣如漪一队由新街口东街出发,而我便与“城根儿”老师,驱“单车”,赶往南边不远的护国寺街,与那里的“华电”摄影协会的朋友们汇合。
6 q. C) c# h& @“华电”的朋友没有北京人,是一些摄影爱好者,正好借此机会,看看胡同。有城根儿老师这样的顾问在,心里到底踏实了许多。同学们此时正在护国寺小吃点品尝北京小吃。城根儿逐一为大家介绍,既然到了这里,自然要用老北京的豆汁儿,考验一下同学们了。结果还是女生的成绩更好一些。 7 `) O" c: Z3 K1 s$ k1 Z1 T
其实,在胡同拍摄之前,让同学们先感受一下,北京的饮食生活,还是有必要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嘛! , @1 k2 T4 q) S8 _8 j
护国寺街此时正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正好飞哥赶来,商量之后,还是不与人潮来争抢这喧闹之地,所以北折进护国寺街西巷,总觉得胡同的魅力,更多还是从宁静当中提取出来。
, w+ w3 O% r6 F3 k+ f2 O小杨家胡同原名小羊圈胡同,1949年后因为羊圈言之不雅而改名小杨家胡同。胡同的西口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大街的东侧,东口离护国寺不远。面向新街口大街的出口非常窄小隐蔽,仅有大约三块方砖宽窄,人们往往不能注意到它的存在,另一端的出口也很狭窄。但在胡同内有两个相互分离的葫芦型的空场,非常宽阔,这种格局颇似羊圈,因此被命名为小羊圈胡同。 ) W" D; W5 w8 o7 e2 L
( R# s8 I# I( s/ P4 s3 I/ p( {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就出生在小杨家胡同8号(老门牌为5号)院三间北房中东头的一间,并在这里度过童年,一直到14岁才迁出。在老舍先生的在《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多部作品中曾经提到过小杨家胡同,从而使这里闻名于世。 . u$ v, I: T; x( T
+ ^+ K8 I. b* B' z* y; u& X9 s% |2 M# x小杨家胡同现在也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小”杨家了,葫芦肚儿里也早已盖起了临时小房儿,胡同里几位“爷”正在冒着寒风打牌。 9 k$ C2 l: m6 l: | e
( ?: j3 }0 e+ i
( _$ {5 w+ f1 e# s老舍先生出生的8号,院内的格局也已经相当的混乱,只是那座带葫芦型“女儿墙”的西洋式门楼,还比较完好。更直得庆幸的是,它的墙依然是灰色的。
* M! Y$ s% @ n+ ?
* @1 y9 G6 W9 |8 q在小杨家胡同里,几乎全部都是那种非常简单的西洋式随墙门楼,还有少数的“花轱辘线”门儿。如果这些门楼都是诞生于那个年代,恐怕当初的主人,尽是一些爱赶时髦,却没有什么银子的人。
m' o8 {# I) o, g6 G: g9 _, B4 n* L+ g7 z) m( a( r! b
在小杨家2号,我们惊奇的发现,门楼儿的每块砖上,均刻有印章,字迹依然依稀可见,应该是砖窑的名称。经过仔细的辨认,上面的字为的“恒兴窑”。 6 F1 p5 }6 W, P
. j9 `0 J5 v# i( l& y0 p4 s
从小杨家回到护国寺西巷,才发现西巷已经是一条新胡同了,新砖,新瓦,新房子。不过在里面,依然找到了几个古老的痕迹。 1 W! h5 m5 K6 t l+ a
0 Y" M9 L5 q" K& @" C* ~; n5 {
西巷35号,是一座普通的蛮子门儿,当然在这里,它已经显得不那么普通了。门楼起脊已经没了,上槛上有两枚门簪,下槛两侧各有一颗见棱见角的书箱型门墩儿。上面刻着铜钱的形状。在门楼内两侧的梁柱之间,便是这座门楼的精彩之处,除了通常的花图案,上面还刻有博古图案,而且非常的清晰。院内的老房子还算整齐,如果去掉临时搭出的房间,它会是一座很好的院子。
# h. I" M- P/ @ G: X7 s4 v( r6 S2 L' C' G$ }" L
5 [- A! S) H3 n1 B! z/ D; i) }. }* C- E
而且这座教科书式的门楼,也让同学们很容易了解了,四合院儿建筑中的大概构造。
" j$ r0 b R. X, E! ]/ D' n5 m7 t1 q) w+ M
而在它北边的7号,虽然也是座蛮子门儿,却未有可称的上精彩的局部。不过门口的两个红灯笼和门板上的红对联,也为其增色不少,如果是在冰天雪地中,仍可称其是道“京味儿”十足的景色。 2 O$ |+ X6 W" k5 i1 @! m) \
5 e+ I" n, ]' }6 D
6 F. y4 f, J+ Q0 g! |! i7 P% I* |
再往北走,就是百花深处了,前些日子来过一次,我是不想再去了,宁愿把这个美好的名字和传说,留在记忆里面。 ' |' r8 ^- ?( V* G7 W8 s% ?
9 c* c% N w) s% h, w+ X: A
西巷路尽,东折穿过护国寺街东巷,便是棉花胡同了 " o/ r* Y7 R0 s
0 f2 L ?; L' d; F; \2 ? 棉花胡同北起罗儿胡同,南至护国寺街。棉花胡同原称“绵”花胡同。乾隆十五年京师全图上,“绵”讹传为“棉”。1965年,罗儿胡同和斗鸡坑胡同部分并入。 & G( I9 l" v/ k7 O0 i
8 c: L8 e ~( L, G5 z0 J
是护国运动领袖之一的蔡锷,曾经就居住在棉花胡同66号内,如今这个院子还相当的晚号。
5 n9 L! r2 E5 }- k% x9 p
' t/ a7 p* ]* Z& ] 由于棉花胡同为南北走向,66号的街门面向西开在院子的西北方向。是一道普通的如意门,几乎没有什么装饰,走马板处也是简单的用瓦拼成的“花轱辘线”代替了桥栏杆的形式。门内一道独立式的影壁墙,被杂物埋在了里面。
) A7 i3 ^% t ?" c/ }" _, Y
m+ r; _2 N+ V7 Z1 y 5 _9 A0 f q5 R! B* u6 m+ b3 Z
2 [% R8 T: B4 A" ?, G" m 院子座北朝南,为两进院子,带一东跨院,正房也依然在北边。院内除了部分走廊被封进屋子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临时建筑。所以院子显得,非常宽敞。在东西两院之间,可以看到一个六角窗。旁边是一过道。从形势上看,这里过去是游廊,两院之间,靠一道屏门儿相隔。如今屏门儿只剩下一块儿板子,剩下的只是几个固定门板的铁锁。
4 g) Q! ^; a0 a, j5 a7 M
# b1 T: I+ j# V % M; O/ |; W+ l6 s
! e/ B# \% K6 J, v; K 东院儿的格局与正院儿基本相仿,只是有东厢房带一北耳房,与正房山墙围出一个2平米左右的“小小院”。 & z3 R5 Q( r0 D7 j8 } i; V- Q" S4 y
$ P4 S0 w, ]$ G- x( d' ?# O
8 r0 A, {) j( [9 r$ b& g 后院儿的空间很窄,堆放着一些杂物。不过看到了南房的后窗,采用了百叶窗的形式。推测一下,这里的采光应该很不错,而且后罩房亦不会很高。 $ m" t9 K0 Q( i1 ] m- \* N& c. M
8 Y: K& q- e+ u" ~% P/ L) Q/ | 棉花的其他院子,基本都是老门楼配新房子的新老组合。依然是以西洋式门楼居多,不过比小杨家的要精细一些。 ! j" w( f! s3 L# ]/ H# J
1 @3 X4 I6 |; d) v8 I 路未到头,便是罗圈儿胡同,罗圈儿胡同由其胡同的形状儿得名。现在分前后罗圈儿胡同。
, D- D- \( c) }/ }5 l0 i+ ^ T, u" } R
罗圈儿胡同17号,是天仙庵的旧址。如今山门已经不存,但是正殿依旧完好,正脊上的精美雕花清晰可见,只是两侧的吻兽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损坏。屋顶采用铃铛排山的硬山顶。四个戗檐个刻着一个汉字。分别是“普”、“渡”、“千”、另一个在里面看不见了。殿面三开间,廊柱上带有大号的雀替。较其它胡同内此类寺庙非常少见。 % C: M1 n1 l) p" I" l
- ^# D) u. H) \* i3 J
目前整个天仙庵分为三个院子,均为民居。
0 P) R- l; t4 K3 b4 h2 K: ]$ e) N5 D& x; A9 z
后罗圈儿7号,是个坐北朝南的两进院子。街门是座简易的如意门,两枚门簪,两颗包鼓型门墩儿。独立式的影壁被接成了房子,在墙心上开了扇窗户。前院儿其实很宽,从外面也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倒座房的最西一间的外墙上,曾经是个券门,而从内看,它也确有独立的戗檐以及腿子墙。
) S( `* E( W H. H$ P4 Z
1 [; C1 g$ P( R- R
/ G! d- j( Z& V, h. o0 l 二门儿已经被夹在了临时建筑的中间,只路出两人宽的距离。起初大家都以为它是一座单卷式的垂花门,只是垂柱被挡住了。之后仔细看来,它应该只是一座普通的二门,因为门额到顶檐的距离,似乎已经不够探出一个垂柱的宽度了。二门内侧曾有屏门,正院儿则一切如旧。只是东厢房被接出了一排小房儿,现在是一个单位的宿舍。
' s5 z+ C' j1 r( L: M: N+ E从罗圈儿胡同出来,便是花枝胡同,花枝胡同为一个“L”型的胡同。北起三宝胡同,东拐至德胜门外大街。据资料记载,这条胡同大概出现在清末,明曰花针胡同。民国时期更名为花枝胡同。当时北京胡同,称此名者如羊肉胡同、堂子胡同之类,重名颇多。如今花枝胡同内基本为新房。 - g$ P! x5 z8 a
出其北口为三不老胡同。三不老胡同东起德胜门外大街,西至棉花胡同。明代称三宝老爹胡同。便是由三宝太监郑和,译音而来,过去郑和府邸建在此处,现在已经尽毁。 `% D0 ^8 L. I4 E
三宝胡同北边平行的为簸箩仓胡同。 : o/ U# N; R E. ^
簸箩仓胡同明代称之为(口孛)啰仓胡同,相传是存放(口孛)啰(军队中用的阵贝,法螺贝一类)的仓库在此胡同内,故而得名。清代更名为筐箩仓胡同。民国时期称为菠萝仓胡同,也有称作叵箩仓胡同。
2 q* W' ]! h1 N右旋白海螺,藏语称“东嘎”,又称法螺贝,弗教中以释尊说法声闻四方,如海螺之音。在西藏右旋海螺视作名声远扬三千世界之象征,也就是说它象征达磨回荡不息的声音,也代表弗陀之语,故法会之际常吹鸣海螺。在军队是一种指挥用具。 * @4 @/ @6 t1 z# t
奇怪的是簸箩仓胡同东半部分的门牌为“簸箩仓”。而过了风机厂的门牌,就变成了“菠萝仓胡同”。 9 T4 f. T0 A0 b$ P
走到一半时,目睹了一场小事故,一位新手开车,碰倒了位大爷,还号没造成什么伤,大爷也很宽容的让他走了。我们总说这小胡同里本不该走汽车的。这现代的交通工具,怎么和古老的胡同去协调,实在是一个需要好好研究的问题。
7 u4 P/ y+ _7 w. U: R虽然一下午都阴天,但眼前总有看到曙光的感觉。因为今天的考察算是有些里程碑的意义了,半年来我们积累了一些力量,这次算是首次在周日活动中分兵进行,而且一分便是三路。这虽然只是一个雏形,但它意味着我们奔跑的速度提高了三倍。平时组的活动在逐步展开,我们还要跑的更快。
; b4 k- T3 L |7 V
1 [& I6 R7 w" B9 ?6 O[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0 5:12:5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