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游记 李书华 李书华 民国十九年(1930年)十月下旬,余与徐森玉、徐旭生、顾颉刚、马隅卿、魏建功、庄尚严、常维钧诸先生,同游上方山、云水洞、西域寺、石经山。十月廿五日由平动身,廿八日回平。此四日中,于游览时,同人均各随处搜集许多材料。本拟将此行所获,分别整理,纂成一书,其后各以人事牵掣,卒未果行。今年春隅卿逝世,同游诸人,偶一聚谈,辄相与感叹。五年以来,久思重游,以无相当时间,而未得如愿。今年秋适有数日暇,乃与杨克强、白经天、汪申伯三先生约定同游。克强因急须到周口店发掘,不及久待,已先行矣,但与余约定在周口店相见。余与经天、申伯,于十月三十一日,由平出发,至十一月五日乃返。此六日中,计由北平而周口店;由周口店而西域寺、而石经山;由西域寺而上方山,而云水洞;再由上方山,经琉璃河返平。行程所经,颇有足纪,成此一篇,聊供后之来游者作一参考焉。
第一日 二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 由北平经卢沟桥、良乡、房山,至周口店,参观化石采掘,晚宿地质调查所办事处。 二十四年(1935年)十月三十一日晨,天阴,先期由义和汽车行雇小汽车一辆,由北平起,送至周口店,车资国币二十五元;余与经天、申伯,同乘此车出发。晨八时二十五分,过西便门;八时五十五分,抵卢沟桥,在桥旁略停,并参观桥之建筑。桥长约三百米,其下为永定河,水自北而南,故桥即东西横亘其上。按此桥为金章宗明昌初建,桥东有康熙八年卢沟桥纪事碑;及乾隆时之“卢沟晓月”碑,碑阴镌有清高宗诗。桥西有康熙御笔诗碑;及乾隆五十一年御笔重葺卢沟桥碑。桥之两端,各树华表,而桥之石栏末端,又各有石象一,作鼻顶石栏状。 九时二十五分,由卢沟桥动身,十时始分抵良乡县城之中山东门。余等即下车,步行进城,略事浏览。城中街道,颇为洁净。行至南街最热闹处而返。旋在东街路南小学校大门前撮一影,此校大门之上,尚悬有旧时“小学堂”匾一方。余等仍由原路出中山东门,登汽车绕城至南门外,于十时三十五分,离良乡向房山县城而进。 由北平至良乡之汽车路,为土马路,虽不甚平坦,但仍具马路形状。由良乡赴房山,过良乡县城不远时,乃并此土马路而无之。凡汽车即在大车道上行走,更为不便。加以车夫因不识路之故,进而复退者数次,故迟至十一时五十分始达房山县城东门。余等入城稍事观光,行至城之中心,乃觉有热闹气象。旋至北大街北海居进午餐。(按北平与房山闲,有北平永通汽车行(北平煤市街南口路西六十四号)长途汽车每日开行:每晨六时半由平开房山,每日正午十二时由房山开回北平。票价每人国币一元三毛。房山汽车站,即在北海居之北。)午餐毕,已一半时,余等乃离房山向周口店前进;并由北海居铺掌代觅一本地人,随车引路。距房山县城不远,经过一沙滩,车轮陷入细沙中,不能前进。余等乃下车,改由数人推车越沙而过,始再登车继续前进;过周口村,至下午二时半,始到周口店。南行越过铁道至龙骨山,地质调查所办事处在焉。余等在办事处稍息,少顷杨克强、卞美年、贾兰坡诸先生亦由上方山回抵办事处。旋由杨、卞、贾三先生导引至洞穴层采掘处,参观一周;并承克强将采掘工作情形,详为讲解,余等深觉获益匪浅也。 周口店位于北平西南约五十五个千米(公里),在西山山脚,为平汉线琉璃河支线之终点。其地高度(海拔)83米(公尺),(北平高度43米)原为一小村庄,自光绪二十五年平汉支路筑成后,始渐次发达。周口店附近有黑白两种工业,一位煤窑,一为石灰窑。周口店低山山坡,从远处遥望,凡呈白色者即为石灰窑之所在。周口店附近煤窑,全用土法开采。其西北长沟峪煤量丰富,有高线铁路通长沟峪,长三十余里。此外周口店尚有一家专事开采石灰石,以之供给北平市修理马路之用者。地质调查所采掘化石之处则在龙骨山,因所掘出之化石,俗名“龙骨”,而山亦因以名也。按龙骨山在周口店之西北约半里许,此山最高点,高出海面(海拔)约170米。(见地质专报乙种第五号及第七号杨锺建裴文中论文) 人类究竟如何发生,发源地在何处,虽经许多学者之研讨,但迄未能得有确论;周口店洞穴层之采掘,对于事实上之贡献,迄今已居初人研究中最重要之地位。周口店所得动物化石之丰富,猿人头骨,齿牙之完备,粗制石器之众多,皆远在地质时代,约略可比之爪哇猿人,及英国辟尔当曙人之上。(见地质专报乙种第五号翁文灏序)按周口店龙骨化石,为民国七年瑞典人安特生最初发现;民国十年安氏又与师丹斯基谷兰偕同至该地,因本地人见告得知在距车站不远之地,有更多之化石堆积。师氏采得化石多件,曾在瑞典研究,发现二形似猿人之牙。自民国十六年起,采掘事由地质调查所担任,李捷、步林、步达生、杨锺健、德日进、裴文中、卞美年陆续担任研究及实地采掘。计民国十六年曾发见极完备之左下臼牙,由其性质上,步达生得以确定此种猿人为一新属,名之曰“中国猿人”;生于五十万年前至一百万年之间。民国十七年,发现一年轻人之下颚,及一成年人之下颚。十八年裴文中在猿人地点发现完美之头骨。十九年,又发现一头骨。二十年,裴、卞两君在鸽子堂中,发现大批石器及用火遗迹。二十一年,亦发现石器多件及其它重要标本。二十二年,由山顶洞之开掘发现旧石器时代后期人类遗骸遗物及遗迹。(见地质专报乙种第五号第七号杨锺健、裴文中论文)今地质调查所诸人,在此仍继续进行采掘。据克强相告:周口店已得之猿人头骨牙齿等件,分属于廿四个猿人。其中男女各十二;老幼亦各十二;亦云巧矣。按中国猿人,实为科学中最重要之发现,周口店之采掘堪称世界科学中一件大事,故附记之。 晚饭后即宿于地质调查所办事处。 第二日 十一月一日 由周口店至西域寺,宿。 本定今晨赴上方山,明日游云水洞,后日往西域寺。但今晨天阴有雨,未能成行;至午仍未放晴。若在周口店再住一夜,未免白费时间;若冒雨赴上方山,恐山路有水难行,不能连夜上山,势必在山脚下之接待庵住宿一夜,亦觉不便。于是申伯提议,先到西域寺,因由周口店至西域寺之路较平坦也。余与经天颇然其说,遂雇驴四头,经天、申伯与余各乘一驴,其一则载运行李。午饭后,二时,冒雨动身,杨、卞两先生亦同乘驴,则转道赴琉璃河,搭火车回平也。当出发时,经天骑驴在前,气宇昂然,大有鹏飞万里之势。申伯骑驴居中,载行李之驴,在申伯后,余骑则在最后。驴夫四人,一为六旬老翁,两人为十五六岁童子,惟余之驴夫,为一中年人耳。途中与驴夫闲谈,乃知此四人均未到过西域寺,仅老驴夫曾至石门一次而已。雨中游山,别有乐趣,此中风味,亦惟吾辈游者可知,非笔墨所能尽达也。时河北久旱,两月未雨,致秋麦未能播种,今者得雨虽迟,究于农事有益,故余等衣帽虽湿,亦所甘心。 路径周口店车站,南行越一小岭,过楼子水村,南至瓦井村。按民国十六年新刊房山县志云:“村有古井,仿佛以瓮去其底,自井下蝉联而上,接至井口,村以此得名。元至元十年,魏必复撰重修天开寺碑文,有“瓦井阇黎”之名,知其由来远矣”云云,则瓦井村之所以名可释矣。 出瓦井村经周各庄而至皇后台,按房山县志天开村南龙王庙碑考之,知此为隋妃避暑之台。隋书炀帝纪,大业七年,四月庚午,帝至涿郡临朔宫。八年正月辛巳,大军集于涿郡。九年幸辽东,七月癸卯班师,九月庚辰至宋郡,斯时萧皇后随驾年余云云,据此则后之避暑,当在此时矣。 再前进,为北甘池、西甘池,西行至出山庙。复前行,则山路渐崎岖不平,且天色已昏,而雨复大,驴夫声言,谓不识由何路可达西域寺。此时四顾无人,无法问路,因告知老驴夫,姑先引至石门村,再定办法。比至村边,适有一乡人,因闻驴蹄声,出门相视,余等于黑暗中在驴背上,请其引路至西域寺。彼初未允,余等允从优赠以酒资为酬劳,彼方肯带路。此时雨益大,路益难行,驴夫因路湿滑倒而复起者再,余等祇可在驴背上,任驴自由前进,上一坡又下一坡。斯际夜色更浓,无法逼视,故此段道路之危险与平坦,此时亦无从而知矣。 过下庄村,入树林,过小桥,桥下流水声甚急,盖山洪顺流而下也。此桥直对西域寺大门,既至寺门前,先令引路人及驴夫叩门,门内有人应声询以来自何处,并问姓名,索名片方始开门延入,时已晚七时半矣。由周口店至西域寺,约二十五公里之谱,因天雨路滑,驴行甚缓,至费五小时半之久,亦良苦矣。入室后方脱去湿衣,未几寺僧进炭火盆,稍觉温暖,余等略进晚饍即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