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狒狒在2008-7-12 16:49:13的发言:在“文革”以前,北京的方便面不是用进口的生产线生产的, 包装也不是塑料的; 当时的方便面是用纸包的,而且方便面里的油还渗透到纸上呢! 方便面很细,不是螺旋形的,盘成园砣,纸包里有一小纸包调料, 干吃非常酥,很香,泡着吃用70--80度的水有2分钟就能吃了; 当时的价格是:0.14元!是相当贵的啊。。。。。。。。 可惜在“文革”开始不久,因为打派仗,设备被损坏,就再也 吃不到这个真正的《北京方便面》了。 现在60岁以上的人可能许多人吃过的。 [em14]看来狒狒亲自尝过正宗的方便面,那个美味绝非现在的可比。不过无须60岁以上才有这个口福。斋主小时候,在1965年也吃过。特点和狒狒说的一样, 正方形的纸包,原是白纸红字,渗了油就是半透明了。真正是油炸的。 干吃,口感酥脆,齿颊留香,有一点像螺蛳转烧饼上的那些细丝的酥脆感觉。觉得要是泡软了吃,简直是一种罪过,糟蹋东西。量比现在的少一些,吃过一包,口里有感觉,肚里毫无感觉,更饿了。但是绝无可能吃第二包。因为吃一包已经是过年了,再来一包,除非是等到来年。为什么?那时的一毛四,感觉就像现在的140元,要知道,小学生,一个学期的学杂费二元五角,书本费二元五角,总共五元可以混半年呢。饶是如此,家里若有5个小学生,交钱之际就会愁死家长。 1964年至1965年,在机关食堂吃饭,一个青菜1角,一个白菜炒肉片2角,一个肉片炒白菜3角。如果有谁连续吃3角的菜,别人就会背后议论这人是否贪污受贿或发了不义之财,绝非夸张,不信来问我。 一个馒头4分,一碗棒子面粥1分,一条8两重的红烧黄花鱼,正宗头上有蜂窝状骨棱,头里有2粒小石子的那种,蒜瓣肉,筷子一碰就会散架的,现在根本见不到,绝了种,1元钱。吃一条黄花鱼,可以,之后三天光吃馒头吧。 再说点奢侈的。 1970年,斋主苦尽甜来,当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局的堂堂一级筑路工人,那时算领导阶级呀。去了大西北能见到藏野驴的地方,大家乱叫野马,那个野驴有马大,只是耳朵长些。你猜一级工人月薪多少?103元,吓死人。当时40岁的17级科员76元。因为高原、野外、地区差价、防寒费等各种补贴名目繁多。但是那里有钱无处去花,15元买过一条垂死的毛驴,矬骨分尸,分光吃净。同伴相约年底休假3个月时,回北京大搞腐败。冬季大雪封山,带薪休假3个月。 1970年底的物价记忆犹新: 茅台酒4元5角 中华烟1元3角 二锅头1元7角 大白菜1斤3分 一瓶酱油2角6分, 一斤白面1角8分半。 海鸥4b双头相机105元(我能每个月买一个) 英格手表170元 北海公园门票5分 新电影一票3角 老电影一票2角 10个人狂撮老莫,总共30元,还有黑鱼子和红鱼子拌洋葱末,是否听了像做梦? 前门全聚德烤鸭一套8元 珠市口丰泽园扒鱼翅大碟4元 我们10个人组成腐败团,轮流作庄,每周一次聚餐解馋,30元一桌的标准。 10周吃遍全北京。那时最贵的菜4元,溜肝尖1元3角。 那时高级饭馆很少, 记得有: 老莫在年轻人眼里数第一 崇文门新侨数第二, 王府井翠华楼, 纪晓岚故居叫什么来着? 西单鸿宾楼 西单南来顺涮肉 王府井东来顺涮肉 别的也忘了。 现在说来,恍如隔世。 1980年,斋主混回北京,月薪骤降为二级工人42元,极不习惯,就这还比北京同事多4角呢。 劳资员问我凭什么都是二级工人,我的多4角(由外地转回来,七算八算,我也算不清) 气得我无话可说,忽然说了鲁迅老爷子说过的名言: “在过去,老子比你们阔的多呢”。“老子一个月就能买一个海鸥4b,你们敢想吗”?哼。 那个劳资员从此恨透了我老人家。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