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空儿,第一次参加了圆明园系列讲座。《圆明园工匠踪迹考》讲座是圆明园系列讲座的第八讲。讲座人杨春林先生自称是位民间研究者,他打小儿就住在圆明园附近,说他从小喝的是玉泉山的水、吃的是京西稻。他说,这也是他研究圆明园的原因所在。杨先生曾是位正经拜过师、学过艺的工匠,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他对圆明园的工匠情有独钟的研究也就不难理解了。 杨先生为了考证当年圆明园工匠的情况,作了一些调研工作。结果发现了这些工匠的集中聚集地,如今天的大有庄、骚子营、坡上村、双桥(海淀的)等。在这些地方都建庙供奉着鲁班爷,庙虽不全,可石碑依在。碑文印证了当年工匠们募捐建庙、供奉鲁班爷的事实。同时,也说明这些庙宇是工匠们当年的精神寄托之地。 在大有庄,目前还存有马辉堂的宅院。说起马辉堂,各位应该不陌生吧,不久前咱们拍记曾拍过位于东城的马辉堂花园。马家以建天坛围墙而出名且是京城四大营造商中唯一没有做官的。而马家在大有庄建宅,正是为圆明园被烧后准备复建而造的。 如今,当年的工匠后裔,从事过工匠的,最小也有八十多岁了。建国后,他们大多归到了房管所。杨先生对建造圆明园的工匠们给与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为这些工匠们的被忽视而不平。所以,他潜心研究此事的动机,就是为了重新树立这些工匠们在建造圆明园浩瀚工程中的历史功绩和地位。 当然,就目前来看,杨先生的研究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不过,他说后续的调研工作正在进行中。在此,感谢杨先生所作出的努力并祝愿杨先生的调研工作顺利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