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门当护墩的片子,一直想去看那宅院,我个人比较喜欢其砖石的传统施工工艺,昨天终于成行.不过我们去的时候荒芜的院落已经热火朝天地开始了修缮! 此次修缮用的施工队水平就算不错,基本采用了传统工艺 ,大木油饰部分全部打掉原来的挂灰,从新披麻挂,廊子复建顶,瓦全部更新,不过以前具有门头沟特色的半瓦片石顶被拆除换成了合瓦,对于后来改造加开的窗户进行了封堵.损坏的砖石部分进行更换,在北墙外进行基础加固!而原来的烟囱部分没处理好,不知是不是因为尚未完工!我们去时门窗已经被拆卸下来,老窗框可能最后还要重新修补装回去(门窗在此建筑1949年后已经改动很大,不知道是不是恢复过去的样式) (转帖一段此介绍)琉璃厂商宅院位于龙泉镇琉璃渠村东口,过街楼南侧,北京琉璃制品厂院内。该院为座北朝南,该宅院大门在东南角,二进四合院,整座建筑均以回廊相连,正房面阔3间,为清水脊硬山合瓦顶,两边有耳房和角廊,南房3间形制如北房,硬山清水脊。两厢配房共10间均为硬山卷棚屋顶。该宅院临街后墙高,有砖砌的排水道,整座建筑十分精良,为清代工部琉璃窑场的办事公所。窑主赵氏,祖籍山西榆次县南小赵村,明末清初来到北京,以烧造琉璃为业,常年为皇家烧造琉璃,其第十六代传人赵花农在同治、光绪年间被朝廷授予五品顶戴,成为皇商. 门头沟琉璃渠厂商宅院的维修,应该说是件好事,传统建筑维护以延年这是经常要做的,此建筑年久失修,从墩儿拍的未修时照片看,大木架好象也有点歪!这次正过来了.我个人觉得半瓦顶的更改不大好,(这也分2种情况,半瓦片石顶在门头沟很普遍采用,这座宅院未修时也是,但最初是半瓦还是全瓦咱们也没考证过,也不知有没有记载.这次是恢复旧制,还是为了图工价故意改全瓦不得而知)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可能以后这座宅院就拍摄不到历史的沧桑感了!对于一些文保人士来说,可能会出来指责其施工做法用料不能如旧(也确实是,新砖雕件我见了,其工艺水平横向比已经很不错了,但跟古代的工件比,天渊之别)不过我个人还是很赞同这宅院的维修,这比城里很多老建筑的维修要严格和谨慎得多.从长远的角度讲这座建筑获得新生命,比失去一个供摄影者创作作品的题材,要有意义得多! 发点照片,我不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照片的角度和水平不怎么样,为了进行对比,就挖了墩姐拍的未修复的片子. 维修中的院落南侧大门和南房 维修前的情况 维修中门牌下发现的民国时期纸门牌
倒座维修前的情况 一 维修中的倒座 维修前西厢房 维修中的西厢房
维修前东厢房 维修中的东厢房
维修工人是邯郸的用的传统的磨砖工艺
北房西耳房里的隔扇窗雕花,葫芦万代(当地好象很多人喜欢这个文饰,我们看的其他几个古宅也多有此图案)
拆卸下来的老的屋顶片石
拆卸下来准备维修和没有拆下来的砖雕
这次还去看了其他几坐古宅院,懒得发了 再发一个建筑砖石照,你应该叹服那些修建这个建筑的古代工匠,其切削石材工艺水平之高,简直比现在的机器还整齐,严丝合缝,那青砖百年之后依然光滑平整如初,似乎就是昨天才建成.其实最难得的因为地方偏僻能躲过万恶的文革浩劫保存至今.仅仅看到这一墙,你就可以想象一下消失了的帝都北京内很多建筑当初是多精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