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27|回复: 57

[分享]德国人百年前拍摄的老北京照片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6-23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宇鹏按: “德国人百年前拍摄的老北京照片”是在一家澳大利亚网站发表的,原件收藏在澳大利亚一所大学。本想对照百年前老照片,组织北京及全国各地拍摄出版,终人人力、技术力量单薄,不了了之。这里转贴的图片除了“北京平原”(实际是良乡一个地方)没有实地考察外,基本都多次去实地、实景考察对比拍照。有些如古北口城楼(只剩两边土山,公路穿行而过,长城小站和我的朋友曾经对照老照片实地拍照过)、西山狮子窝(遗址军队驻地)、古运河东便门外的龙儿子(ba xia 被朝阳文物局卖给私人企业,摆放在大运河水梦园大门内侧)等面目全改。对照老照片发现碧云寺金刚塔前多加了一块(衣冠冢)。。。。。。


  西山的戒台寺



  西山的碧云寺,近处长条形的树丛中是碧云寺的寺院和汉白玉宝塔



  汉白玉宝塔



  汉白玉宝塔正面



  汉白玉宝塔背面



  汉白玉宝塔背面细部



  汉白玉宝塔平台



  汉白玉宝塔细部1



  汉白玉宝塔细部2



  大清门



  东北角楼



  五塔寺宝塔



  天宁寺宝塔



  天宁寺细部



  八里庒宝塔



  八里庒宝塔细部



  黄寺



  北京平原



  十三陵神道



  西皇陵大门



  神道上的华表
http://tw.netsh.com/eden/bbs/703648/html/tree_30617736.html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6-27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详尽的介绍,辛苦了!谢谢~~

文中所说的古北口“南天门”似乎不对,那是北门,南天门在山下,隧道的东边。

据我看,最早的人们出关并不走今古北口,而是沿着潮河走。今古北口西边的潮关就是关口,至今那里还有北齐时的城堡,据老乡说,那里也有个南天门。

后来人们开辟了今古北口这条捷径,但不清楚到底开辟于何时。推想应是先有路,后有杨令公庙。

发表于 2008-6-27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6-23 18:15:51的发言:
小莫的承德照片部分已经出成画册了,我看过,还有很多其它城市的,但奇怪的是小莫都到了山庄大墙上了,怎么没拍山庄内部的?

是很奇怪,没见到一幅山庄的照片[em06]

难道是日本人不许进?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voodoo3?”

俺不认识,文章作者混混熊认识。他是赵玲(网名夏雨)的朋友,是参与出版《热河相册》人之一。

发表于 2008-6-23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宇鹏在2008-6-23 12:42:54的发言:

澳大利亚一个网站有拍摄的全国各地的所有照片(压缩),原件图在澳大利亚一大学。

恩斯特.柏石曼的原照在澳大利亚?奇怪。。。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井儿胡同在2008-6-23 11:36:57的发言:
图文并茂,确实不错.

德国人100年前足迹我国各地,拍摄了不少老照片,其中北京的就有40多张,从2004年我们的朋友就萌发寻找老照片遗迹。北京老照片内容大部分已经找到,对比进行了拍照,几年找寻中有很多“故事”(如上几个帖子内容),可惜因人员、技术力量中断(都是网上玩的主)。原来写的找寻故事情节帖子因网络关张也找不到了。今天费了一上午时间从关闭的旧论坛找到了部分帖子。还有部分山西、陕西、四川的老照片寻找内容帖子,因与北京无关,就没转来。
发表于 2008-6-23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宇鹏在2008-6-23 12:19:23的发言:

http://tw.netsh.com/eden/oldbbs/715869/html/tree_10149871.html

要说这南天门其实跟长城挨不上边儿,离古北口长城还远着呢,只不过当年在通古北口的御道上,乾隆爷上热河拿弯的时候在这疙瘩歇过脚。乾爷爷喜欢这地方,手底下一批马P精就赶紧跟着吹,于是乎就成了名胜。

到了1933年,日本鬼子从口外打过来,和国军在京东京北死掐了一架,倒给这地方添了彩,南天门一下子名声大噪,这就是有名的长城抗战。

当年长城抗战最出名的算不上古北口,尽管这疙瘩打得很惨,还是让喜峰口给盖过去了,那是因为宋哲元的29军在喜峰口剁了不少鬼子,是个胜仗。古北口这边打得再惨最后还是败了,谁不喜欢只说过五关不说走麦城?

如今御道早被密云水库淹了一大截子,G101从东边绕过去,铁路从西边绕过去,这御道连带着古北口铁门关什么的都下岗歇菜了,这考古儿的活着实不好干。不好干也得干,炕头办不是没法办,慢慢来吧。

1.
           
南天门的位置

按说这事儿好办,不就是在古北口么?

话是这么说,真要较起真来还就真麻烦。不信找点地图来看,几乎没有哪个把这地方标出来的。文字资料也是一样,铺天盖地的都是讲长城抗战有三道防线,就是没说明白南天门防线是咋回事。本来么,银家光顾了说掐日本的业绩,就没把瞎爷爷考古儿当回事,谁耐烦啰里巴嗦地说这个小地界。往深里讲,南天门本来就是纵深最后的防线,比起古北口卧虎山简直就算无险可守,身后就更没什么可守的地方,让日本鬼子拱到这疙瘩离被鬼子掏老窝离得不远。打得惨不假,打败了也不假,国军很猛跟日本鬼子死磕更不假。尽管如此,最后还是打败了,这种事谁都不愿多说。要不是后来在长春归顺的南天门守将郑爷爷也有个一官半职,恐怕连这点含糊的史料也未必留得下来。

话一扯就远了,跟瞎爷爷的事业着不上多大边儿,咱们还是言归正传说这南天门。要说在南天门在哪疙瘩还算容易,要说南天门现在是什么模样就很难说了。

银银都说上网好,离开泡网活不了。

炕头办偷懒的制胜法宝当然也是先上网,网上有的何必再翻故纸堆?按说这招儿天下银都知道,根本也没银要捂着盖着,何况俺总呼吁PG上长草只知道飞奔的银多做些准备,在家多做一分功,出外少用两箱油,没看见中石化中石油利润大增么?不过真遇上炕头上呆不住的银,任你说破大天也没得用,银家该吃吃该睡睡。你说得越多,银家反到找了个依靠,临出门天天哭着喊着让你帮他做功课,不管都不行。等你真给那银做了功课,掉过头来骂你懒,真吃孙喝孙不谢孙者也。炕头办不怕,炕头办本来也没想出银头地,炕头办本来就是为上溜办下流办服务地,尽管炕头上坐过特牛X的王国维。焦爷爷告诉咱,吃银家嚼过的馍没味道,囫囵呑枣免不了噎着,真出了门就免不了飞奔挠墙。

得,银老根多树老话多,咱还是回过头来说南天门。

这上网就是好,放狗狗一搜,想要不想要的资料铺天盖地如潮水一般哗啦啦地淹过来。难就难在这想要不想要的都来灌死你,所谓信息垃圾是也。南天门就是一例。用“南天门”做关键词,搜得结果252000项,其中关系到古北口的2110项。仔细看过去,几乎全是抄来抄去的长城抗战,有用的不多。

就算是古北口抗日的史料没怎么说南天门防线的准确情况,但是毕竟可以知道鬼子从热河那边打过来,国军且战且退,最后在南天门死掐,并多配有郑爷爷在南天门前的老照片一张。无疑1933年春天的时候,南天门的城门楼子还在,并且照片右侧还有寺庙一角。据这些文字说,后来它毁于日本鬼子的战火。

2-1-1 1933年郑洞国将军在南天门留影

到头来,描述比较详细的有两个。一个是“古北口在线”上的文字介绍(http://mag.xingzou.com/gubeikou/articleshow.asp?id=21),一个是长城小站上一干人马很费心力的文字和照片,包括老照片。其中有诗书先生关于南天门的考察记载(http://www.thegreatwall.com.cn/public/index.php?B_ID=1519),有兴趣者可自行阅读。

至此,可以在炕头上确认南天门原有建筑,包括门和寺庙均已损毁殆尽,只余寺庙台基残跡或可寻觅。

1.
           
南天门的建筑及环境

诗书先生的资料中,引用voodoo3的南天门老照片一张,与鬼PP036非常接近。拍摄年代及作者不详。此外voodoo3另有一张从南天门另一侧拍摄的老照片,对准确判定城门位置应有很大帮助。

voodoo3提供的老照片之一

voodoo3提供的老照片之二

 

第一张PP与鬼PP如此之相似,甚至关下的土路都很一致。另外第二张PP中的银物背了个类似枪的东西,使银联想到龙泉关/平型关鬼PP中有一个银也背了这么个东西。所有这些,都强烈使俺怀疑voodoo3这两张PP也是出自鬼爷爷之手。

不过,一个小小的细节似乎能否定这种想法,那就是寺庙前边台基上下的两棵大树。鬼PP中这两棵树都是枝叶茂盛,而这voodoo3片子中,它们的树冠是秃秃的,鬼爷爷总不会抽疯把树杈子撧了吧?

不管怎么说,这两张PP的拍摄年代不应与鬼PP相距很远,因此是非常重要参考资料。尤其是背面这张近景,对锁定关门与山体的相对位置,无疑是非常准确的。至于鬼PP构图中的山形确定与取舍,后文另加说明,在此只提及voodoo3的和一张PP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

总的来说,南天门鬼PP036还是挺照顾银的,既没让银费劲巴拉地去找,也不会让银费劲拉地跑。

在此,衷心感谢诗书、voodoo3、老普等银所做的努力,和他们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感谢糖耳朵糖大夫,她为俺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全景,省掉俺好多脑细胞,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1.
           
南天门及其环境的变迁

毋庸置疑,南天门曾是通往热河一带的必经之路,特别是清帝前往木兰秋狝的古御道途经之所在。乃至五十年代京承公路仍然是以御道为基础,基本没有什么改变。

时至1960年,密云水库建成蓄水后,穆家峪、瑶亭一带御道及行宫均淹作水底之鬼,京承公路G101改道潮河左岸,绕行太师屯至古北口。此后潮河右岸余下的古御道,包括南天门甚至古北口旧城旧关,除了沿途村庄的银民还指望它进进出出,就基本下岗歇菜乐。

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银民有点钱闹得慌跑出去旅游,古北口镇银民眼见得金山岭司马台赚得银子哗哗地,也打起了旅游的主意,整出些铁门关、水关、古御道、古长城、农家饭什么的节目。无奈旁边金山岭司马台先入为主,还有那个潮河不争气,烟波浩渺变成了脏水潺潺,再加上兜里没钱少底气,终究没成了大气候。

其间当然也少不了打着长城抗战的旗号想起了南天门,无奈山势险峻交通不便,难得招银待见。说来说去,净是假义和团,真义和团好孬也上街去杀银放火耍了几把。西太后是忽悠别银去杀洋毛子,假义和团是嚷嚷得欢,真到该玩命该掏钱的时候就见不到抗日爱国的银影了。终究说的银多做的银少,到头来也没银去整治它。

信不信由你,不信就自己去看一眼。从G101的古北口隧道外左转,过了潮河大桥不几步,就是卧虎山旅游点的大门。从此向南向西是河西村,到了村西头公路一下子缩水变成羊肠小道,曲折蜿蜒盘行潮河右岸,这就是“古(北口)下(甸子)”公路。路基多半还是康熙乾隆爷打下的。沥青路面还算平整,得益于银少车少,俺从这头走到那头,遇到的不过数辆摩托车和拉土拉砖的三蹦子四蹦子,假如象G101那样成串的大货,估计用不了一个月就玩完。

2.
           
南天门鬼PP拍摄计划

炕头作业已经不少啦,真要去拍鬼PP该咋办?

这张鬼PP最难办的就是要叫银信服!为啥子涅?就因为南天门什么都没了,你要叫别银不认为你是懵银,光说不行。谁都可以拉着个老乡找到那个地界,可证据涅?法制社会要你举证,谁主张谁举(有理没理俺不管),你说它是南天门你就得说出个道道来。

对比鬼PP和诗书、糖大夫的PP,可见除了山形和寺庙的台基残骸外,再找不到其它的对照物。而台基的殘骸也已经殘缺不全,自身很难有足够的依据。至于鬼PP中的山路、树木、地貌等等,本身就是易变的事物,几乎不足为据。

如此说来,只有山形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再参较台基,判定基本的拍摄方位,才有可能表明考古结果所言不谬。这容易么?!

从拍摄本身来说,如何在原方位拍出的PP中突出表现遗址,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看了糖大夫的PP,对此深有体会,郁郁葱葱一片庄稼地里,如何让银相信这就是鬼PP的南天门,那才是让银头疼的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光线,突出山形和殘骸,给银以醒目的印象。

2-4-1 糖大夫拍的南天门全景

 

尽管糖大夫的PP不能算成功,但是俺仍然衷心感谢糖大夫的工作和努力。从俺这个懒银的立场上说,糖大夫给俺上了最好的一课,让俺在没下炕之前就明白了这张貌似简单实则困难的鬼PP的困难所在。 

2-4-2 PP考证炕头作业

2-4-2 PP考证炕头作业

2-4-2 PP考证炕头作业


     

你认识voodoo3?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K在2008-6-23 12:05:58的发言:

我猜恩斯特.柏石曼的照片是转自我在别的网站发的帖。我的照片也是在网上找。但照片没说明。我自己加标题。北京平原的标题是我创的,因我也不知是哪。

澳大利亚一个网站有拍摄的全国各地的所有照片(压缩),原件图在澳大利亚一大学。

发表于 2008-6-23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宇鹏在2008-6-23 9:56:23的发言:
海达的《热河相册》翻译出版正在准备之中,承德文物局副局长赵玲(已调清史研究所)在北京不幸遭遇车祸,于3月26日去世。相册出版问题联线中断。

赵老师在去世前一天还和我通过电话,其中提到过此书,当时我还答应帮赵老师提供一些资料作为补充.本来想第三天下午见面细聊,结果赵老师不幸遭遇车祸!惋惜啊..........
发表于 2008-6-23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确实不错.
发表于 2008-6-23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猜恩斯特.柏石曼的照片是转自我在别的网站发的帖。我的照片也是在网上找。但照片没说明。我自己加标题。北京平原的标题是我创的,因我也不知是哪。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寻找南天门记事

http://tw.netsh.com/eden/oldbbs/715869/html/tree_10149871.html

要说这南天门其实跟长城挨不上边儿,离古北口长城还远着呢,只不过当年在通古北口的御道上,乾隆爷上热河拿弯的时候在这疙瘩歇过脚。乾爷爷喜欢这地方,手底下一批马P精就赶紧跟着吹,于是乎就成了名胜。

到了1933年,日本鬼子从口外打过来,和国军在京东京北死掐了一架,倒给这地方添了彩,南天门一下子名声大噪,这就是有名的长城抗战。

当年长城抗战最出名的算不上古北口,尽管这疙瘩打得很惨,还是让喜峰口给盖过去了,那是因为宋哲元的29军在喜峰口剁了不少鬼子,是个胜仗。古北口这边打得再惨最后还是败了,谁不喜欢只说过五关不说走麦城?

如今御道早被密云水库淹了一大截子,G101从东边绕过去,铁路从西边绕过去,这御道连带着古北口铁门关什么的都下岗歇菜了,这考古儿的活着实不好干。不好干也得干,炕头办不是没法办,慢慢来吧。

1.$ h9 S4 ^+ E( d8 C+ D' [ 南天门的位置

按说这事儿好办,不就是在古北口么?

话是这么说,真要较起真来还就真麻烦。不信找点地图来看,几乎没有哪个把这地方标出来的。文字资料也是一样,铺天盖地的都是讲长城抗战有三道防线,就是没说明白南天门防线是咋回事。本来么,银家光顾了说掐日本的业绩,就没把瞎爷爷考古儿当回事,谁耐烦啰里巴嗦地说这个小地界。往深里讲,南天门本来就是纵深最后的防线,比起古北口卧虎山简直就算无险可守,身后就更没什么可守的地方,让日本鬼子拱到这疙瘩离被鬼子掏老窝离得不远。打得惨不假,打败了也不假,国军很猛跟日本鬼子死磕更不假。尽管如此,最后还是打败了,这种事谁都不愿多说。要不是后来在长春归顺的南天门守将郑爷爷也有个一官半职,恐怕连这点含糊的史料也未必留得下来。

话一扯就远了,跟瞎爷爷的事业着不上多大边儿,咱们还是言归正传说这南天门。要说在南天门在哪疙瘩还算容易,要说南天门现在是什么模样就很难说了。

银银都说上网好,离开泡网活不了。

炕头办偷懒的制胜法宝当然也是先上网,网上有的何必再翻故纸堆?按说这招儿天下银都知道,根本也没银要捂着盖着,何况俺总呼吁PG上长草只知道飞奔的银多做些准备,在家多做一分功,出外少用两箱油,没看见中石化中石油利润大增么?不过真遇上炕头上呆不住的银,任你说破大天也没得用,银家该吃吃该睡睡。你说得越多,银家反到找了个依靠,临出门天天哭着喊着让你帮他做功课,不管都不行。等你真给那银做了功课,掉过头来骂你懒,真吃孙喝孙不谢孙者也。炕头办不怕,炕头办本来也没想出银头地,炕头办本来就是为上溜办下流办服务地,尽管炕头上坐过特牛X的王国维。焦爷爷告诉咱,吃银家嚼过的馍没味道,囫囵呑枣免不了噎着,真出了门就免不了飞奔挠墙。

得,银老根多树老话多,咱还是回过头来说南天门。

这上网就是好,放狗狗一搜,想要不想要的资料铺天盖地如潮水一般哗啦啦地淹过来。难就难在这想要不想要的都来灌死你,所谓信息垃圾是也。南天门就是一例。用“南天门”做关键词,搜得结果252000项,其中关系到古北口的2110项。仔细看过去,几乎全是抄来抄去的长城抗战,有用的不多。

就算是古北口抗日的史料没怎么说南天门防线的准确情况,但是毕竟可以知道鬼子从热河那边打过来,国军且战且退,最后在南天门死掐,并多配有郑爷爷在南天门前的老照片一张。无疑1933年春天的时候,南天门的城门楼子还在,并且照片右侧还有寺庙一角。据这些文字说,后来它毁于日本鬼子的战火。

2-1-1 1933年郑洞国将军在南天门留影

到头来,描述比较详细的有两个。一个是“古北口在线”上的文字介绍(http://mag.xingzou.com/gubeikou/articleshow.asp?id=21),一个是长城小站上一干人马很费心力的文字和照片,包括老照片。其中有诗书先生关于南天门的考察记载(http://www.thegreatwall.com.cn/public/index.php?B_ID=1519),有兴趣者可自行阅读。

至此,可以在炕头上确认南天门原有建筑,包括门和寺庙均已损毁殆尽,只余寺庙台基残跡或可寻觅。

1. " j- q6 |6 u& k, _* j: U 南天门的建筑及环境

诗书先生的资料中,引用voodoo3的南天门老照片一张,与鬼PP036非常接近。拍摄年代及作者不详。此外voodoo3另有一张从南天门另一侧拍摄的老照片,对准确判定城门位置应有很大帮助。

voodoo3提供的老照片之一

voodoo3提供的老照片之二

 

第一张PP与鬼PP如此之相似,甚至关下的土路都很一致。另外第二张PP中的银物背了个类似枪的东西,使银联想到龙泉关/平型关鬼PP中有一个银也背了这么个东西。所有这些,都强烈使俺怀疑voodoo3这两张PP也是出自鬼爷爷之手。

不过,一个小小的细节似乎能否定这种想法,那就是寺庙前边台基上下的两棵大树。鬼PP中这两棵树都是枝叶茂盛,而这voodoo3片子中,它们的树冠是秃秃的,鬼爷爷总不会抽疯把树杈子撧了吧?

不管怎么说,这两张PP的拍摄年代不应与鬼PP相距很远,因此是非常重要参考资料。尤其是背面这张近景,对锁定关门与山体的相对位置,无疑是非常准确的。至于鬼PP构图中的山形确定与取舍,后文另加说明,在此只提及voodoo3的和一张PP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

总的来说,南天门鬼PP036还是挺照顾银的,既没让银费劲巴拉地去找,也不会让银费劲拉地跑。

在此,衷心感谢诗书、voodoo3、老普等银所做的努力,和他们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感谢糖耳朵糖大夫,她为俺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全景,省掉俺好多脑细胞,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1. 6 D( K3 T h2 A8 ` 南天门及其环境的变迁

毋庸置疑,南天门曾是通往热河一带的必经之路,特别是清帝前往木兰秋狝的古御道途经之所在。乃至五十年代京承公路仍然是以御道为基础,基本没有什么改变。

时至1960年,密云水库建成蓄水后,穆家峪、瑶亭一带御道及行宫均淹作水底之鬼,京承公路G101改道潮河左岸,绕行太师屯至古北口。此后潮河右岸余下的古御道,包括南天门甚至古北口旧城旧关,除了沿途村庄的银民还指望它进进出出,就基本下岗歇菜乐。

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银民有点钱闹得慌跑出去旅游,古北口镇银民眼见得金山岭司马台赚得银子哗哗地,也打起了旅游的主意,整出些铁门关、水关、古御道、古长城、农家饭什么的节目。无奈旁边金山岭司马台先入为主,还有那个潮河不争气,烟波浩渺变成了脏水潺潺,再加上兜里没钱少底气,终究没成了大气候。

其间当然也少不了打着长城抗战的旗号想起了南天门,无奈山势险峻交通不便,难得招银待见。说来说去,净是假义和团,真义和团好孬也上街去杀银放火耍了几把。西太后是忽悠别银去杀洋毛子,假义和团是嚷嚷得欢,真到该玩命该掏钱的时候就见不到抗日爱国的银影了。终究说的银多做的银少,到头来也没银去整治它。

信不信由你,不信就自己去看一眼。从G101的古北口隧道外左转,过了潮河大桥不几步,就是卧虎山旅游点的大门。从此向南向西是河西村,到了村西头公路一下子缩水变成羊肠小道,曲折蜿蜒盘行潮河右岸,这就是“古(北口)下(甸子)”公路。路基多半还是康熙乾隆爷打下的。沥青路面还算平整,得益于银少车少,俺从这头走到那头,遇到的不过数辆摩托车和拉土拉砖的三蹦子四蹦子,假如象G101那样成串的大货,估计用不了一个月就玩完。

2.* j1 d9 P7 e8 p f6 Y 南天门鬼PP拍摄计划

炕头作业已经不少啦,真要去拍鬼PP该咋办?

这张鬼PP最难办的就是要叫银信服!为啥子涅?就因为南天门什么都没了,你要叫别银不认为你是懵银,光说不行。谁都可以拉着个老乡找到那个地界,可证据涅?法制社会要你举证,谁主张谁举(有理没理俺不管),你说它是南天门你就得说出个道道来。

对比鬼PP和诗书、糖大夫的PP,可见除了山形和寺庙的台基残骸外,再找不到其它的对照物。而台基的殘骸也已经殘缺不全,自身很难有足够的依据。至于鬼PP中的山路、树木、地貌等等,本身就是易变的事物,几乎不足为据。

如此说来,只有山形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再参较台基,判定基本的拍摄方位,才有可能表明考古结果所言不谬。这容易么?!

从拍摄本身来说,如何在原方位拍出的PP中突出表现遗址,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看了糖大夫的PP,对此深有体会,郁郁葱葱一片庄稼地里,如何让银相信这就是鬼PP的南天门,那才是让银头疼的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光线,突出山形和殘骸,给银以醒目的印象。

2-4-1 糖大夫拍的南天门全景

 

尽管糖大夫的PP不能算成功,但是俺仍然衷心感谢糖大夫的工作和努力。从俺这个懒银的立场上说,糖大夫给俺上了最好的一课,让俺在没下炕之前就明白了这张貌似简单实则困难的鬼PP的困难所在。 

2-4-2 PP考证炕头作业

2-4-2 PP考证炕头作业

" `2 W; \( H T8 P+ _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没存档在2008-6-23 11:00:50的发言:
楼主辛苦了,看了很喜欢:)

谢谢你喜欢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爷爷路奶奶烦爷爷逗爷爷缺奶奶等考古同志,龙儿子不在朝阳文管所!!!

考古队的同志们,根据刚才收到的最新指示和现场实况转播:咱们的龙儿子就是原来在庆丰闸的那个,但是代炕头表的红色尖兵能爷爷中了共军的奸计,这龙儿子根本没在社科院或者朝阳文管所睡大觉,它被奸商弄走开发旅游赚现钱了!

咱们的龙儿子现在可惨了,蹲在小土坎儿上看人民,大肚皮底下还给垫了块石头刻的说明牌儿,人民想拍它哪就可以伸出手拍它哪儿,想揣他两肘子也成(但是不要让经常不出现的保安看见,看见罚钱),改革接班人们骑着它留影,革命老同志偶然往它脑瓜子上吐痰留念……只要花10元,您基本上想干龙儿子啥就可以干啥,这10块是门票,除了看龙儿子,还有蒙古舞、钓猫鱼、坐小船儿、卡拉等项目等着您的光临。

奸商是合法获得的龙儿子监护权,人家就认识10块钱,同志们带着相匣子去吧,顺便在水泥立邦的岸边垂柳下来壶茶。这地方叫“水梦园”,出建国门照直走奔通州的长安大马路,甭打听就能到(所在具体位置的新地名叫“通州区潞城镇”,能爷爷大概知道老地名-----还TMD潞城镇呢,不就是潞河公社七级大队嘛)。进了水梦园,甭打听,拿眼一扫就有了,咱们的龙儿子就在园子的主路“运河古道”边上趴着站岗放哨呐。

我已经看到了今天的现场实况转播,龙儿子稍为苍老了一点儿,大模样还都在,比我想象中的完整多了,但是和周边严重不搭调。转播图像质量差,看不出细部,也没让代我的表的少年人拍照片,因为照片是炕头办的专利。今天游水梦园的人甚少,可能是因为降温,也可能一直是惨淡经营着,没问,我告那少年人什么也别问。


    
作者:瞎溜达瞎溜达
        

http://cq.netsh.com/eden/oldbbs/761531/html/tree_6301133.html

本贴于2005-12-04 12:38:33在 乐趣园 海阔天空牵 手发表

发表于 2008-6-23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6-23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旧对比好.
发表于 2008-6-23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德国人照片”。
发表于 2008-6-23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老延找了一些资料,提示东便门外的大通桥上曾经也有趴蝮

说的是这个吗?远处的才是大通桥吧





发表于 2008-6-23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我拼的这个版本的全景,还说的过去吧

发表于 2008-6-23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莫的承德照片部分已经出成画册了,我看过,还有很多其它城市的,但奇怪的是小莫都到了山庄大墙上了,怎么没拍山庄内部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banjin原创:海达《热河相册》的一个发现

http://hk.netsh.com/bbs/6214/html/tree_30374434.html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接触了海达·莫理偱的《热河相册》,它记录了海达1934-1935年两次到承德旅程的所见所闻。这本相册中海达以她独有的严谨的构图;独到的视角;细腻的观察;娴熟的技巧;老道的用光;温婉的笔调;丰富的想象;欢快的情绪和女性的陈述方式向我传递着远在70多年前的信息。这一切都强烈的吸引了我。

 
青春海达

我的朋友赵玲女士曾构思出版这本相册,在初稿完成后不幸遇车祸身亡。我的朋友老熊、瞎溜达等为完成赵玲的遗愿接手这项工作。出于某种原因他们讨论了海达一些照片的拍摄地点和角度的推测,引起了我的兴趣。

在海达相册里有许多气势雄伟的外八庙地区的全景,拍摄这些照片需要以一种“会当凌绝顶”的气势爬山,对一位残障人士而言这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为此令我在欣赏之余又对海达平添了几分敬意,那些发黄的照片令我爱不释手。

在反复翻阅中有一幅普陀宗乘之庙的全景1210(哈佛燕京图书馆编号为186-183)引起我的疑虑:整座建筑群不但偏离在画面的右下角,甚至缺失了院落的一角?这使它在相册里显得很另类。见下图:



海达是专业摄影师,肯定不会在构图上犯这种低级错误。

相册中还有另一幅普陀宗乘之庙的全景,这就是几乎在同一角度上拍摄的1023(哈佛燕京图书馆编号为186-005,见下图),这才是海达的构图风格。那么上面这张1201是废片儿?


仔细翻阅下,我突然发现,若把这幅照片和它前后几幅联系起来看,似乎是一幅立足于避暑山庄虎皮宫墙脚下俯瞰狮子沟一线直到磬槌峰的全景图?这一线正好是海达此次承德之行的主要地区,那条被她戏称为“寺庙之旅”的全部路线。

难道海达当时就有创意尝试用拼图构建一幅气势恢宏的外八庙全景照片?仔细研究之后,海达的意图是明显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她最后没有完成这幅巨作?

连贯的六幅狮子沟风景图片:编号分别为1199、1200、1201、1202、1203、1204(哈佛燕京图书馆编号分别为186-181、186-182、186-183、186-184、186-185、186-186)。



 






 


海达当时使用的相机很可能就是她喜欢的那几架双镜头的录莱中的某一架,这种相机是6X6方形画幅。


晚年的海达和她的Rolleiflex

但是相册里这一组照片却只有编号1202(哈佛燕京图书馆编号为186-184)一张是正方形的,其它的似乎在洗印时都有裁剪。这肯定会给拼接带来误差和困难,但作为对海达当初拍摄这样一组片子意图的探讨以及为何后来她没有将其实施的推理还是足够用的了。于是我尝试着拼接这些画面:

 
首先我用手工拼接了1199(186-181)和1200(186-182),可以认为是近乎圆满的,海达不但在取景方面下了功夫甚至为拼接预留的重叠部分都做了考虑。



将1201(186-183)接上去的时候,由于视角变化使透视有些许变化,稍微困难了一点。但经过微量调整还是可以拼接出来的,只是一些细节部分出现了细小的“对不齐”,不过即便是在当时的条件下通过简单的“修版”完全可以解决。



当我试图把图1202(186-184)拼上去的时候出现了严重不吻合的情况,见上图。

当时不知是什么样的干扰使海达手中的相机严重偏离了全景摄影的中线,虽然从画面上看1202(186-184)是1201(186-183)的继续,但是却无法和1201(186-183)拼出完整的画面。也许正是这张捣乱的1202(186-184)彻底毁了海达当初的创意?我甚至能感受到当年暗房中的海达沉浸在深深遗憾中。

 

至此并未结束,我又试着将其后三张1202(186-184)、1203(186-185)、1204(186-186)做了拼接,见上图。

后三张的画面中心线基本一致,拼接后的画面展示了狮子沟东段直到磬槌峰的风貌。
试想当年若不是1202(186-184)之后出现了严重的画面中心线的偏差,让海达完成了她的创意,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幅多么气势磅礴的巨作啊。

 

让我们放弃完整画面的追求将它们拼接在一起吧。从上图可以一窥当年若不是1202(186-184)及其后的两张画面中心线出现了偏移,一幅大于180度视角的全景画面将全面展示狮子沟的风景,也就是海达承德游的全部线路。(尽管画面的透视关系和真正的视觉空间有差距,这是因拼接画面采用了“散点透视”而非“焦点透视”造成而无法解决的)

目前的拼图前三幅自成一体,后三幅换了一个中心线也是自成一体。。。这两张拼图的画面被切成构图不完整也无表现主题看起来互不相关的两幅,这显然不是海达的构图风格和初衷。若果六幅连拼成功了,普陀宗乘之庙据中,构图上就符合她的风格了,画面完美地展现了狮子沟全景,整幅作品也就有了它的创作主题了!所以我判断在海达的原创意中这六幅画面应该是连成一幅的,至于为什么出现了偏差导致没有接成?现在无从确切知道。

我们不妨从上图入手略加分析。分别从左侧一组的上沿和右侧一组的下沿画线,如下图: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徜若以左组为准,则右端的罄槌峰和离宫的围墙将可能取景受损;徜若以右端为准,则狮子沟和主体普陀宗乘之庙则被割裂。无论将就哪一组,都会使另一组取景困难。

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海达是用她的Rolleiflex拍摄的《热河相册》,大部分Rolleiflex镜头焦距为80mm,视角约45度我们知道,海达的拍摄位置在离宫北墙外的山坡上,身后是宫墙,她不可能再后退,用这样的相机拍摄这组照片,无疑取景受到限制。

我们可以想象海达当年取舍之难,或许当时她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在拍摄186-184号照片时抬高了仰角,也或许她以为第186-183号照片已经完整地拍下了普陀宗乘之庙(很遗憾的少了很小的一个角)——要记住她用的是胶片机,不能象现在的数码机那样当场查验拍摄效果。又也或许当她拍完186-183号照片时正巧胶卷用罄,停下来换了一卷新胶卷从而改变了相机的仰角?历史上原因也许很简单,但现在我们无从确切知道。

假如她在第186-185、甚至186-186才抬高仰角,尽管拼接后仍有高低,却可以避免普陀宗乘之庙缺一小角的遗憾。可惜历史没有假如,这不仅是海达的遗憾,也是我们的遗憾。尽管遗憾,我们仍然感谢海达,感谢她为我们留下这幅珍贵的长卷。

斯文赫定1935年11月18日在北京称赞海达的作品“。。。简洁而有技巧,。。。其它照片也都很好,很难说清哪一张是最好的。海达小姐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若果当年海达将她的拼图完成了,那么这幅珍贵的长卷肯定就是最好的一张,不知道斯文赫定面对它时又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夸赞海达?

注:

l         本文所用承德照片均属于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热河相册》(Harvard-Yenching Library, http://hcl.harvard.edu/libraries/#hyl)

l         本文所用海达晚年照片属于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http://www.nla.gov.au/

感谢:俺熊哥哥半夜爬起来遛狗之余辛苦替俺修改,为地是怕俺丢银!感动感谢!


本贴于2008-06-08 18:24:55在 乐趣 海阔天空泡菜坛子发表.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海达轶事 (作者:老掉牙的狗熊)

· 瘸腿儿  
瘸腿儿与俺要做的功课无太多关系,本来对海达·莫里森(HeddaMorrison,普爷千辛万苦拍摄的老照片就是出自她的手下)并无太多兴趣。前些日子受承朋友之托整理海达的资料,方才得知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海达

海达是个瘸子,这不是什么新闻,国内的报道不提这事才是新闻。网上的东西本来多是抄袭,导向加忽悠,以讹传讹就在所难免了。


海达和她的自行车

我们所见到的多是这幅推着自行车的海奶奶(当时只能叫海MM吧),于是这些年她便被忽悠成终日骑车为中国银民奔走呼号的女记者,其实这与真实的海达相去甚远,她老人家不骑车行吗?

实际上,海达幼年曾患小儿麻痹症,此后就落下了终生残疾。说起来很不幸,这位残疾女孩远离亲人来到万里之遥的异国它乡,而且并未囿于被雇的哈同照相馆之内,却一瘸一拐地游走于中国的市井城乡,用相机记录下甚多我们已经见不到的场景。所有这些,一方面是出于她对摄影艺术的热爱与忠诚,另一方面是她出于对一个陌生而神密国度的好奇,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她为了出售作品而谋生活。商业化摄影并非有什么不好,作为凡人,摄影师也要吃饭,我们不应该对此有什么指摘。不过,隐而不说毕竟不是历史,何况商业化摄影始终贯穿着海达早期生涯。不知道这些,我们就无法认识真正的海达。

从另一个角度看,正因为海达的生理残疾,她在中国的早期不大可能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多半限于北京及很近的周边,我们不能奢望从海达那时的作品里找出更多内容。后来当然就不太一样了,事业有成出名了经济条件改观,于是就溜达了较多的地方。比如34~35年去承德、35年去华山、42年去山东、44年去北戴河,跑的地方不少。再比如在沙捞月,她老人家是总督夫人,随便玩了。

人无完人,海达也是。或许是理念不同,国外对海达的论述,并未对此有什么忌讳,通常是如实地记载海达。反倒是我们的报道对此秘而不宣,仿佛非如此就会有损她的“光辉形象”,也是咱们的惯性思维吧。

 

·哈同照相馆Hartung's PhotoShop.

海达受聘于哈同照相馆。都说照相馆在东交民巷,却没几个人说得清具体在什么位置。其实哈同照相馆就在现在北京医院后门的那条胡同口的东北角,东交民巷派出所原建筑的地方。



细说起来,原来派出所就在胡同口的东北角,前几年,派出所鸟枪换炮,在原址北侧盖了新楼,不过老楼还在。这老楼也不是原来哈同照相馆的房子,五十年代在原址扒了重建的,只有派出所老楼的石头台阶倒还是原来哈同的旧物。

这胡同最里边拐弯那地方原先是北京医院的后门——走S人的门,后来北京医院前门太热闹了,北楼的前边高干进出的大门儿前经常车满为患,不利于首长进出,就在这胡同中间又整出个大门。这个门南向,严格说不在这条胡同里,是在胡同东侧一个小岔子S胡同,也就是派出所的北墙外。

当年东交民巷都是各国使馆,是北京洋人集中的地方,直到30多年前使馆才陆陆续续搬到了三里屯和日坛那疙瘩。哈同照相馆呆在这里自有它的道理,那时候不象现在,中国人民还认为照相是奢侈甚至神密的东西,一辈子能照张相是了不起的大事。哈同的顾客以洋人为主,生意好做嘛。

再以前,这些地方是庚子年间八国联军进北京德国兵营”的码头。德国兵营是老百姓的叫法,其实它不是兵营,是德国兵的军需仓库。这个仓库很大,向东一直延伸到同仁医院和新侨饭店那边。这些可以在海达的公公George-Ernest Morrison、以及德国公使Alfons von Mumm等人的记述和照片中看到。

 

·海达的客户

海奶奶只是个平凡的人,我们可以通过史料和她的行为,推断当年她老人家的景况。别因为海达拍摄了众多旧中国的照片,就把海达神化成圣人。

可以想象,海达作为一位身残志坚(按现在的说法)的外国女孩,因在哈同照相馆打工(也是现在的说法),飘泊在遥远的中国,能与现在的民工有多少差别?另一方面,海达曾在慕尼黑国立摄影学院受过专业训练,她对摄影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应该是非常投入的。因此,她在哈同打工之余,便四处溜达拍摄风情人物。她这么做的目的除了出于对摄影的热爱,更重要的或是受人之托,替别人拍摄作品而换得报酬。



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是臆断,因为海达的大部分作品不只有她自己收存,多是一式两份,一份交给他人(也就是她的客户)使用,另一份自己保存留下。特别是1938年海达辞去哈同的职务后,就完全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其生活来源就依靠出卖作品,或是出售相册,或是替别人的著作拍插图。她身后捐献给PHM和Harvart的,就只是她自己留的啦。



另外,我们可以估算海达照片所用耗材的费用,可以想象哈同先生不会无视她耗用如此多的胶卷去拍摄与照相馆业务无关的东西吧,毕竟那不是社会主义企业。

一个多少与政治有关的话题是,海达并不倾向哪一方面。她的作品各方面的都有,有国府(海达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蒋的标准相,这张PP拍得确实很不错)也有鬼子。

不管东方西方乃到她的家属都不原提及的是她1945年的画册《南京》,其内容是汪伪政权下的南京,且由鬼子官方出资在上海印成大画册,关于该书还有更多的轶事,现存世只有两本半,一本在柏林一本在澳大利亚。我们不说这一段自有不说的原因,西方不说却是因她的亲属很忌讳而坚持不同意。


海达的《南京》相册


海达的《南京》相册

我们不能因为海达这种态度横加指责,也不能平白无故地文过是非掩盖历史。历史本来就应该有它真正的面目。

·费正清

假如因为海达拍过日本鬼子的照片、蹭过鬼子的汽车,就指责海达与日寇有关或者是因为德日法西斯的轴心有关是不公平的。孰不知海达也拍过老蒋,也与给盟国人员拍过好多东西,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费正清老爷子的糗事儿。

1945年,费老爷子随盟军的接收大员来到北平,“聘”海达拍摄故宫。海达拍了大量故宫照片,费正清拿走了所有成果,但是并没有按承诺的兑现费用,甚至连耗材成本都没给,颇有“老子抗点八年到哪里都是不花钱滴”味道。

费正清

费爷爷的事不在本话题之内,毋须废话。对老费头儿白吃白喝这件陋事,现在没人再提了,尤其是咱们更不提,也算是出于某种原因的神话吧。银家费爷爷说过咱不少好话嘛不是?

对此,海达到S都忿忿不平!有趣的是,海奶奶和费爷爷都在1991年咣当了,也许到天国再接着算总账吧。

·丈夫

有关海达的丈夫阿来斯泰尔AlastairMorrison国内所能见到的资料并不多。一方面海达的光辉掩盖了阿来斯泰尔,另一方面阿来斯泰尔的形象多少与我们的主旋律有点不协调。实际上阿来斯泰尔的名望远在海达之上。

阿来斯泰尔他爹就是有名的乔治·恩内斯特·莫里森(George-Ernest Morrison,旧译为莫里循),上世纪初是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1912年被袁世凯聘为政治顾问(挺热闹的吧),这位老爷子曾经数度行走于中国和南亚、西亚,包括溯长江而和西出阳关,他所留下的照片和文字,远比海达更珍贵,有兴趣者可参阅他老人家的著作《An Australian in China》。

海达的公婆

“我大清”开个老莫里偱的护照

另外,这老爷子曾在北京建立了“莫里循文库”,收藏有关中国的书籍文献数万册,可惜于1917年以3.5万英镑的价款卖给了日本三菱财团奠基者岩崎弥太郎长子岩崎久弥。莫理循文库东渡后,1924年岩崎久弥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东洋文库。几经扩充,今天的日本人称它是“东方学家的麦加”,而中国人却只能东渡日本去利用莫理循藏书。这段历史也因此成为中国学术的“伤心史”,成为中国学者心中的一大憾事。现在我们能在东洋文库的网站上看到这些东西的一部分。


处于王府井大街上的莫里偱文库一角

小莫里森于1941年北京首次邂逅,但其后阿来斯泰尔前往它处,直到1946年方才回到北京与海达结婚。历来史料对阿来斯泰尔这5年的踪迹语焉不详,事实上,阿来斯泰尔是军情五处的人,也就是“情报人员”,当然是针对鬼子的啦。


婚后的海达夫妇在北京(1946)

1946年后,莫里森夫妇离开中国,先去香港停留半年,然后到了沙捞月,阿来斯泰尔后来成了沙捞月的总督,直到印尼银民把英国鬼子从婆罗洲轰跑了,莫里森夫妇在沙捞月一住就是20年。

这段时光无疑是海达最幸福的日子,也是她摄影作品多产的阶段。因为此时她已经不必为生活和经费所困扰,作为总督夫人,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在沙捞月游荡,拍摄她喜欢的一切。

我们可以知道,莫里森先生虽然出生在中国,但他不是亲华人士更不要说亲G,甚至成为英国殖民主义的总督,但他不折不扣地是反法西斯战士。而海达似乎并没有政治立场,也谈不上什么热爱,她的作品更多出自于对艺术和唯美的追求,以及为了生活。


海达老公母俩,1989年在堪赔拉 

 
·PHM和Harvard

1947年海达定居沙捞月后,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整理她的作品,以至她的作品得以完好的保存。1991年海达去世后,阿来斯泰尔将她的作品捐献,现存于悉尼的Power House Museum和哈弗燕京图书馆,在这两个网站上可以看到部分海达作品的数字图像。

至于网上广为流传的“全部”捐献给哈弗,其实源于对哈弗说明的误译:“The Harvard-Yenching Library holds some 5,000 photographs and 10,000 negatives taken by Hedda Hammer Morrison(1908–1991) while resident in Beijing from 1933 to 1946.”

网上不求甚解的抄袭导致以讹传讹,使很多人都不知道PHM还藏有海达的许多珍品。事实是,当年捐献海达作品时,第一接受人是PHM,他们面对数量如此巨大影像资料深感力不从心,只遴选其中最好的部分,其余都被哈弗一网打尽了。鬼子还是老实,要是俺们,管它有能力没能力先搂过来,哪怕卖到潘家园也能换几碗豆汁喝。


澳洲的动力博物馆(PHM)

毕竟澳洲是穷乡辟壤,比不了哈弗财大气粗。PHM除了办过几次海达的展览,藏品都深藏闺中人未识。而哈弗已经将900多张海达的作品纳入虚拟信息存取(VIA)数据库,虽说未必都是海达的珍品,但工作的细致和数字化的质量非常令人称道,至少和东洋文库相比是天上地下。


美国的哈佛燕京图书馆 

·海达的相册,以及《消逝的群落》(Lost Tribe Album)

海达的照片大多是成影集(国内也有称为相册的)形式保存,注明时间、地点和简单的说明,总的来说拍摄顺序和照片的次序吻合,很德国人的那种严谨,兼之年代相去不算远,所以寻找起来尚不困难。但也有例外的错误,比如著名的兖州范氏坊,她老人家就和曲阜陋巷坊混作一处。

哈弗的藏品《消逝的群落》(Lost Tribe Album)是海达1936年的相册,普爷已经实地勘察,不必多说。

关于大龙门以西的民众,相传是闯王部下的后代,短命的大顺咣当后,部下亦作鸟兽散,传说一小部即逃到这个地带,藏在山里不出来啦。数十年前,当地的民风民俗尚与山外不同,或因交通不便闭塞所致吧,现在如何俺就不得而知了。

不知什么原因,很可惜《逝去的群落》只有正片(6吋)而无底片,因此PHM只收藏了其中两张,其它的因此落户于哈弗,不然我们也就没那么容易看到它们了。

 
·海达的相册《热河》(Johel)

1933年至1937年,对于华北地区的银民来说是动荡的时代。那个时代以国军用血肉之躯在平北平东长城一线殊死抵抗鬼子为始,到七七事变为止,人民天天都处在恐慌不安之中。长城抗战没有赢家,鬼子华北驻屯军已成强弩之末无力再进一步,国军平北南天门失守身后北平已无险可守,于是局势就在这不战不和之中又过了4年。

我们不应忘记,长城抗战之前,鬼子已经占领了热河,此后四年中,鬼子以“华北五省自治”步步进逼,终至爆发芦沟桥事变。我们也不应忽视国府步步退让自有内外交困窘态的原因,乃至张自忠将军不明不白地几成汉奸,最终不得不以生命证明自己的清白。

1934年和1935年,海达两次饶有兴趣地前往承德,遍游昔日皇帝的离宫,并为我们留下了302张照片。从史料的角度来说,她这批作品对今天保护承德文物有重要的作用。

当年去承德决非如今这般容易,240余公里一路高速飞也似地就到了。那时的公路基本沿着古御道基址,从安定门一路北去,经顺义、怀柔、密云、石匣、南天门、古北口、巴克什营再折向东。如今古御道早已风光不再,除北京至密云段还多少与之合拍,其它路段多已沦为乡间公路,其中穆家峪至不老屯段干脆就沉入密云水库。当时所谓公路也与当今不可同日而语,只不过是泥泞不堪的大车道而已,还远不及皇上老儿的御道。所以海达一行第一天只走了50多公里,当晚留宿军营,睡的是炕,初来中国的海达竟以为炕就是Camp的意思。

如今从北京承德再无障碍,只有收费站要留下买路钱。而海达前往承德意义上却有天壤之别:那是出国!

海达两次前往承德的“签证”,分别为1935和1936。由此可知哈佛燕京称热河相册拍摄时间为1934和1935是错的!


海达第一次去承德的签证

海达第二次去承德的签证
 
其时热河已被鬼了占领,隶为满洲国热河省。行经古北口须“签证”放行,有点象现在的落地签。

海达天生的气质是艺术,并无政治观念。尽管海达去热河乘坐鬼子的汽车,沿途有鬼子兵和王揖唐的警察跟班,我们并不能就此说她亲日。不要忽略了她此行也曾有国军相助,如上文所说夜宿兵营,那可是国军提供的方便,位置当在不老屯以北一带。

历史终归是历史,即使它经常会被任意涂抹,总是只能有唯一的真实。


海外研究海达的专辑,封面上用的就是海达《热河相册》里的照片 

·创世之作泯灭风云之中

俺不是凭空说海达无政治观念,以前讲过的事实已经足够说明她并未对争斗的任何一方有所偏向,用阿庆嫂的话来说,那才真是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设身处地去想,一位远离家园故老、飘泊异乡、身残志坚(借用一下吧)的洋丫头,人家过得容易吗?

如果说日寇和盟军的故事还不足以说明,那就再说说国军与共军的故事吧。

海达生前不走运,身后也不算走运。两件足以让她扬名一世的作品,竟然都因为古怪的原因默默无闻,也算是太背了。

其一,就是总裁标准像。该像可算海达成功之作,颇有伦勃朗的风格,其中人物戎装危坐、手握军刀,左前45度取景,无论是光线、构图、人物瞬间表情都掌握得无可挑剔。此像如今存世虽然稀少,尚可以找得到。

此像当年曾手工上色,高悬中堂。不幸得是,不过数月之后,国府改政统为法统,戎装像也改为中山装像。于是这是经典之作迅速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难得再现——海达这是招谁惹谁了?

海达的杰作当年的杰作

如果说其一如今还能有所耳闻,其二则鲜为人知-啦。这话一说就说来话长……

话说当年美国有个自称为自由记者的混混儿,山洼里住不下去,就投奔他大山叔去了。大山叔出门打猎没在家,这小子只好自己给儿满世界溜达找饭吃。这小混子自己本也是一脑袋浆糊,心想俺脑袋都别裤腰带上了还有啥可怕的,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俺没准还掏出些宝贝,最多不就是把裤腰带也解了嘛,有啥子了不起,切!

于是这小子一溜达不要紧,一下子就溜达到了Y-A。从前有好阵子天朝的银民不开眼,看见黄毛绿眼的鬼子就跟看见怪物似的。有道是民怕官、官怕洋人,这也不是一天半天就变成一物降一物,有传统哈。这小子到了Y-A不光没掉脑袋,还被当成坐上宾(人家赌得就是这一把嘛),好吃好喝不说还受到山大王们的热情接待。于是乎这小子不光记录了好多奇闻怪事,还闹个相匣子东按西按,装得真跟记者似的。这小子虽然后来出了本书,也没卖出什么好价钱。哪知人家手气好,后来可真不得啦,几十年后不光那书一下子成了全世界都知道的东西,还站在TAM上正经风光了一回。


此是题外之话,咱就不说了……俺们不是说海达么,跟这小子有啥子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了!

话说这穷小子从Y-A溜达回来,就到了北平。天上掉不下来馅饼,到了北平也得有饭吃哈。丫不是个自由记者吗,自由记者想混饭吃就得有人买丫的东西。要卖自己给儿的东西就得冲人家显摆显摆……没东西怎么显摆啊,靠嘴能行么?你说你去了Y-A,别人谁信啊,总得拿出点真凭实据来。文字的东西没用,连希特拉日记都能伪造,你丫自己写的东西糊弄谁哈。所以嘛,最真凭实据的就是相片儿。

那年头可没有DSLR,没法子所见即所得,您要想让人家验货掏钱就得让银人看见真东西。

真东西是啥子?就是相片儿!这穷小子没人尿他,抱着一堆胶卷没钱洗印,走投无路的时候就上了哈同照相馆(内可是1936年,海达正在那地方当经理涅),跟海达一痛胡吹乱侃(声明,这个没史料支持),海达就同意为他洗印胶片了(这个可是有史料支持的),据说多少是给了点钱的。

于是,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就这么诞生了!您老银人知道那张最著名的戴八角帽的画儿吗?!它的沖卷、放大、修版之第一人,就是海达!

 
说的那么热闹的就是这张照片

俺还要说什么呢?!不幸的是,事隔三十年后,这张著名的照片再次成为神圣偶像的时候,文字说明都没提及哈同,海达再次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要说这其中的原委,那又是一出阴错阳差扯不清的官司,要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休息休息,就到这儿-啦!……Red Star over China

 

·哲立

大凡老妖精和准老妖精都听说过李安东和山口隆一,当年那可是个大事。这俩丫的立即被拉出午门斩首,还有同案的若干人被收进局子,其中之一就是哲立(Quirino Victor Lucy Gerli)。

“19510818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法处判决

一九五一年度军判字第一一四六号

公诉人:北京市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罗瑞卿

被告

……

哲立(Quirino Victor Lucy Gerli),男,五十六岁,意大利人,住北京市第五区南池子官豆腐房十五号,现在押。

……

被告哲立一九二一年来北京,一九三○年在天津海关任一等帮办,一九三八年任职秦皇岛税务司,一九四三年起,为日本宪兵作谍报工作。

该被告自一九四五年与美国政府间谍机关发生关系后,即借经商或教书为掩护,搜集有关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情报,供给前美国驻华大使馆驻北平武官处上校武官包瑞德等。

被告哲立对上述犯罪事实已供认不讳,有其笔录附卷可稽。兹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第二条,第六条第一款,第七条第一、四两款,第二十条各规定,判处徒刑六年。”

 

大概就是这么个事情吧,这些与本文并无太大关系。有关系的是海达与哲立一直私交甚好,以至于她本人和后来的丈夫Alastair都对此诲莫如深,我们当无必要去探究银家的隐私。

及至海达出版画册《北京》的时候,屝页上的题赠既是:献给Quirino Victor Lucy Gerli ~~~

俺相信她对Gerli的友情是真挚的,当海达把画册献给他时,他正蹲在大牢里。于是八角帽走红的年代并没有让海达走红,也就不足为怪了。

大凡人不说我不说的事,各家都有难言之隐。不过可笑的是,前不久被热炒一番的《洋镜头中的老北京》就是直接翻译自海达的相册《北京》,尤其可笑的是扉页上居然用原文赫然写着:Present to……,不知道出版商不明白Gerli是谁,还是装傻,俺宁愿相信审查的才真是个大SB。

《洋镜头里的老北京》封面

难怪八角帽成为圣像的年代,作为第一洗印和修版人的她仍然默默无闻,这傻丫头一直没长大。


海达镜头下的老北京

海达镜头下的老北京
--您上眼瞧瞧那年头的冰刀!

本贴于2008-06-10 13:19:23在 乐趣 海阔天空泡菜坛子发表.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达的《热河相册》翻译出版正在准备之中,承德文物局副局长赵玲(已调清史研究所)在北京不幸遭遇车祸,于3月26日去世。相册出版问题联线中断。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一张老照片引出的悬念 作者 小路

http://www.xx00.com/page5/2005/051126_long/051126a.htm(更多的打开这个连接,此网页有点慢,俺就不那啥全转了)



(一) 一张老照片引出的悬念# U5 H$ z6 M' n( H h- n2 O

在网友们热心参与的“翻拍百年老照片行动”中,有一张“鬼子爷爷”当年拍摄的“龙”。那是一只小龙,准龙,龙子之一,俗称“镇水兽”,大名儿“趴蝮”(音八下)。在一百年前德国摄影师的镜头中,它正俯卧河边,怒视河水,威风凛凛,形态十分生动。
起初,大家曾以为这趴蝮是北京后门桥那四只之一,但老熊三伏天儿顶着大太阳跑去看了,回来报告不是!又猜测是通州八里桥的一只,老熊又顶着大太阳跑去看了,回来报告仍不是!老延找了一些资料,提示东便门外的大通桥上曾经也有趴蝮,但历年来城市建设铺天盖地,那一带早就拆得面目全非,桥之不存,龙将焉附?
从酷暑到深秋,其它老照片的翻拍都在陆续进展之中,这趴蝮却成了“趴下”——搁浅了。大家继续查找资料,尽一切可能到处打探,在困惑与不甘之中渐渐生出一丝绝望感,怀疑“我们的龙儿子”是否已经不在人间。

11月20号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下午逛网搜索其它资料,不经意间忽然眼前一亮,在一个“全鸟语”的网站上看到了我们熟悉的老照片!我扭头儿就上论坛,把这个网址贴给“瞎爷爷”看了。这位爷大号“桑叶”,别名“瞎溜达”,是我非常尊崇的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瞎爷爷”是我们对他的尊称!这次“翻拍百年老照片行动”,他是发起人之一。
瞎爷爷回复帖子告诉我说,这个鸟语网站是他一位退休的老同事做的(他们在瞎国某学术机构共事),用的就是同一组老照片。我见帖大笑——却原来转了半个地球,倒把他们家胡同口儿推荐给他看了!
我贴这个网址只是觉得好玩儿,本来贴完也就完了,但是另一位爷,老熊,人称“能爷爷”,却从这里面发现了重要线索!——网站的老照片下面附带了“鬼子爷爷”的原始说明,那张趴蝮下面的说明辞可译为:“通州运河水闸旁边趴着的龙”!
通州!运河!水闸!
忽然有了方向!忽然有了希望!很激动啊,我们的龙儿子是否有可能浮出水面?!


48小时之后,能爷爷用电子邮件将数千字的跟踪研究成果发给我看。“寻找龙儿子”已经变成“先找运河水闸”。
元代郭守敬修建的古运河,自元大都至通州这一段称为“通惠河”,河上所建水闸从万寿寺的“广源上闸”算起,至张家湾“广利下闸”,有名有姓共24处。经明清以来数百年世事变迁,24闸有些早就没了,有些已经改建迁建,关于24闸的考察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
老熊说:“干脆咱们甭管瞎爷爷的龙儿子了,咱们转换课题专门去研究24闸?”
老熊的一个哥们儿在市文物局当头头儿,这次折腾老照片寻找历史古迹,老熊于过程中跟这哥们儿多有探讨,据说他很赞赏我们的探索精神,甚至提出“你们干脆来我这儿当客座研究员算了!”
于是老熊就动员我跟他一块儿去当“客座研究员”。我挠挠头想了想说:“可能不行。”他问为什么,我说:“朝代表背得还不是很熟。”

郭守敬画像 " n" C* O; T# k- P6 l4 ?4 t* W
网友板筋听说后哈哈大笑:“这有何难!不就一个朝代表嘛!写大衣里子上!要不写在鞋垫儿上!”


老熊发来的资料,除了详细的文字说明之外,还有全部24闸的具体名称、大致方位,以及标有这些方位的地图——包括一张让人很晕的正规地图,还有一张我能看懂的“卡通地图”。24闸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在地图上:有些闸已经知道不复存在,或者虽在,但已知肯定没有龙儿子,直接就标为“排除”了;那些尚搞不清楚的用黄色标为“疑问”,另外还有红色标出的“重点”。
在我们城市的地图上,左上右下,从西北到东南,一串五颜六色的“龙珠”……

剩下的事就是整装出发去进行实地勘察了。




(二) 起步东便门) m. t0 D8 z. \ N

11月26日星期六,暖秋时节,晴空万里。
出发的时候老熊让我选择:24闸大体为城里一半、城外一半,先看哪边?我想,城里近处以后随时都容易去,今天有整块儿的时间,就先看远处吧。于是第一站先去了北京火车站东南方向的“东便门”,那是在城边上,我们准备从那里开始沿着通惠河走,一路去往通州。
老熊是个北京通,属于“胡同串子”那一级,我还从没听说过要去哪里有他不知道路该怎么走的,今天第一次见到他犯晕挠头!东便门一带的立交桥修得比较早,也让大家晕得比较早,那些东西南北八方延伸的公路上上下下层层叠叠纵横交错盘旋飞舞,其间还包括各种单行、禁行,那些规定又与时俱进日新月异……要从二环路转下去,转到河边那条路上,实非易事!
我们尝试着先从广渠门立交桥迂回兜转过来。眼看着成功在望,却遇到一个“禁左”的路口,目标方向就差那么几十米,眼睁睁地不能过去,只好再绕一趟广渠门,换个路口重新走。这一绕就绕出好几里地!
老熊让我“准备好转它个三圈五圈的”,结果第二次即告成功,我们终于下到河边的正确道路上了。



这是老延提供的东便门历史照片,源自2002年再版的金受申老先生《北京的传说》。书中的原说明是:“北京东便门外的护城河水道,这是元代郭守敬为解决元大都漕运而修建的自瓮山泊(昆明湖)至通县与北运河相接的通惠河的一段。照片摄于20世纪30年代。”



物非人非,今日东便门。多了一些什么,少了一些什么?



今日所谓“东便门”,至少就少了那真正的“东便门”。
下面是老延收藏的另一张东便门历史照片,近景的拍摄主体是东便门外的大通桥。老延在照片说明中告诉我,桥对岸那个才是真正的东便门,“过桥就进东便门”。远景是老北京内城的东南角楼,在今天拍摄的照片上,那是这一带唯一还可看到的历史遗迹了——东便门城门和大通桥,已作灰飞烟灭。
, Z: L/ l5 V0 L- v( t- e9 q: ]& \

老熊在事后的记述文章《寻找龙儿子》中写道:东便门旁边应该是古惠河下闸。自万寿寺广源上闸开始,这里当数第十三,也称魏村下闸。据分析,此闸应在东便门西北方不远……
他所说的这个闸大概已经没有了。下图右侧是现如今通惠河出城的水道。水道上方是南北走向的“东二环”。东便门城楼下是去往山海关方向的铁路桥,前面一图拍摄时正好有一列火车经过。



这里的河边全线都围着这样的铁丝网,没办法。我们尽量靠近一点去看那个“出城水道”。老熊关心那三个兽头装饰物是不是龙儿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神秘的狮子窝 作者:小路

http://www.xx00.com/page5/2005/051111_shiziwo/051111_0.htm


: v) ^0 [ S9 S# ]; m( ]: y! w% B
音乐文件900多KB,请根据网速选择是否点击播放





进山·摩崖佛字
冥冥之中(上)
冥冥之中(下)
美丽的八卦门
一碗粥和一片石
荒山古迹
茶棚老井的传说
万善桥边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通州·水梦园小路

http://www.xx00.com/page5/2006/060422_long/060422_a.htm

通州·水梦园
今天预报再次降尘,但上午风不算很大,阳光还好,决定出门,二次去找“水梦园”。俺姐自报奋勇跟俺一起去。

还是上次的路,从上次掉头返回的地方继续前进十华里左右(十华里是老乡说的),终于摸到了水梦园大门口。下图是在大门外,左手有个小桥,桥下的小河一直流进园内。我向过路的MM打听那是什么河,MM理直气壮地告诉我:“是大运河!”我问:“是大运河的一个小河杈子吧?”她忽然低了八度回答说:“也可能……”


从大门外望进去,园内主路旁边箭头所指的地方,就是我们千寻百找的“龙儿子”栖身之处。


下图是刚进大门时迎面看到的一个艺术造型“牌坊”。
牌坊的横梁象只船,左边的支柱是一支铁锚,横梁的船弦上还装饰着一个舵轮……
我觉得这创意还行。


紧靠在牌坊脚下的这个大圆盘是《大运河古道》简介。由此向前,相关文物古迹沿着路边一字摆开。我们的龙儿子排在第一个儿。


我走到跟前先摸了摸龙儿子的脑袋(很轻地)。不容易啊……
但是,关于这只龙儿子到底是不是真的,至今心里仍有一点怀疑。


拍了一些细部。下图是尾巴一带的残损。


如果要仿,想仿出神韵不容易。
我要翻拍那张百年老照片,想拍出神韵也不容易。


在龙儿子身边,有一支真正的铁锚。


由此沿路看下去,发现“七级大队”的银民还真gai2-lou了不少东西。
这是花园闸的绞关石,


八里桥的赑屃,


庆丰闸的骏马浮雕……


下图稍远处那些石件也都是庆丰闸的。近处这个“柏木”也是。
看来俺信口瞎说的“凡是老闸都有古树”还真差不多。

< 转后页 >

发表于 2008-6-24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大树根被我发现了

39°53'12.74"N
116°45'32.50"E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0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homas_childe在2008-6-23 23:51:52的发言:
最好把那个破说明石搬开再拍一张,革命尚未成功,不知道那个不一样的又是来自何方

“不一样”的可能是个复制品,复制哪儿的就不明细了,混混熊知道,他们按老照片角度要求认真拍过。俺是后来溜达到那里玩的,没认真。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6-23 23:46:57的发言:

这地方没去过,要实地看看才确认,怎么走?

电        话:   89581246
地        址:   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七级村东
公交线路:   北京、通州游客可乘坐938支4路(开往曹庄方向)公交车,到南刘各庄站下车,再往北行200米即到。
自驾线路:   沿京通快速路到新华大街或运河大街直向东行,见通胡路或通胡南路边的“大运河水梦园”的指路标所指方向到七级村东入园。门口是大树根的造型。

园内还有个“蒙古大营”,有十几座大小不等的蒙古包,纯牧区手扒肉、烤全羊、奶茶、奶豆腐。可以找他们电话联系问问这里的主人:杨慧源 联系电话 89583205,手机:13651229415 13651228421

http://hk.netsh.com/eden/oldbbs/6214/html/tree_22006286.html 

发表于 2008-6-23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20:04 , Processed in 1.21862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