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23|回复: 12

[转帖]满洲饽饽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6-10 1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几年前,我偶然见到一位藏书的朋友处有块印版,是印刷糕点铺包糕点用纸的,当时没太在意字号,但广告词记得:一边是江南细点,一边是满洲饽饽!今天突然想起来,翻腾出一篇文字给大伙看看.我再找找我那朋友看那版还在不,刷一张贴出来!
老北京的“饽饽”
    现在要说“饽饽”这词儿,未准有人知道说的是什么,但老北京人懂。这么和您说吧,主要的面食品,象什么饺子、糕点什么都能叫饽饽。蒙、满族都这么叫。当年去老舍夫人胡絜青先生家,她曾说过,把糕点不叫点心,而叫饽饽。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砷下了朝到一大臣家密谋事情,进门便说:“去热两件饽饽”,意思就是准备点点心。
    要说起来“饽饽”这词儿,是从元代开始的。当年元世祖忽必烈改金中都为元大都,大批蒙古族人入京。大都的市面儿上便开始出现了以蒙古饽饽为主点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民族食品。到了清代,蒙古饽饽之外,又出现了满洲饽饽。老北京的旗人不仅把糕点称作“饽饽”,把水饺称为“煮饽饽”,还把烤烙的面墩叫“硬面饽饽”、“墩饽饽”。北京城的汉民们把蒙、满饽饽又叫“鞑子饽饽”。传说过去的京城老字号饽饽铺必须在门外悬挂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牌匾,以示其正规。 

    把糕点叫饽饽,按照老人们的说法是,在清代给死刑犯施刑时也按罪过分为数等,有赐自缢、斩立决、剐刑等处决方法。其中剐刑也叫凌迟,最为残酷。刽子手要对犯人千刀万剐,直至气绝身亡,犯人死前痛苦万分。有些犯人亲属怕自家亲人受不了这种酷刑,就用重金贿赂行刑者,让他们在对犯人行刑时,先一刀结果了犯人的性命,使其免受一刀一刀零刺的碎身之苦,而人的致命之处莫过于心脏。于是刽子手就把这扎向犯人心脏的头一刀叫作“点心”。因此,百姓们都忌讳“点心”这两(音:LIA读三声)字,买点心说买饽饽,就连满街的糕点铺门前店内也没有写着“点心”二字的幌子招牌,都一律称作饽饽铺。老北京的各式糕点,在用油上就有所区分,满洲饽饽铺擅使奶油,汉族糕点铺则多用大油,清真糕点铺喜用香油,这样做出的特色糕点自然风味不同。老北京旗人每逢婚丧喜寿诸事,都到满洲饽饽铺买糕点。铺里常年备有“无馅以面和糖为之”的印面饽饽、“送寿礼用之”的寿意饽饽、叠落如“宝塔”的层台饽饽等。

    在这儿还要多说一句,这“饽饽”是当年也满族人的主要食品。象“萨其玛”就是至今驰名全国的满族糕点。它的前身,我查了一下资料,“萨其马”的前身叫“搓条饽饽”。先把蒸熟的米饭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锤反复打成面团,然后蘸黄豆面搓拉成条状,油炸后切成块,再洒上一层较厚的熟黄豆面即成。搓条饽饽是昔日满族的重要供品,所以也称为“打糕穆丹条子”。后来,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糖缠”,更名为萨其玛。有一种面带红糖,色如芙蓉的萨其玛,人们又称其为芙蓉糕.这种饽饽色、香,味、形具佳,深受人们的喜爱。


  满族饽饽品种繁多,各有特色。金黄的小窝头,酥脆的炸馓子,松软的淋浆糕、细腻的大盆糕,此外,还有金丝糕、太阳糕、凉糕、酒糕、春饼等等,数不胜举,各领风骚,都是满族的传统风味。到了清末民初,北京城的糕点供品就数朝阳门外的永兴斋饽饽铺,专做满洲饽饽。它的饽饽一律是自产自销,工艺严格。据说面粉始终用当时西直门外的元顺成粮栈和它的几个联号元顺兴、元顺常、元顺功、元顺永等几家油盐粮店的货,即所谓“元”字号的“重箩细面”;冰糖用当时最好的“石里冰”,又称“闽糖”;白糖用“本港”白糖,由前门外“义”记糖庄进货;油从“裕盛公”白油局子进货;木炭则从京西山区用骆驼往回驮……。如此的糕点质量可想而知。到后来永兴斋还研制出了芙蓉奶油萨其马、七宝缸炉、八珍糕、奶油棋子桂花劳脯、卧果花糕、金线小油糕、蜜饯上品细小饽饽(仅此一项就有40多个花样),至于宫廷糕点,其生产品种不下千种。
    在我小的时候,一回老家,老人们便问“吃饽饽”吗,小孩好奇,点头就说吃。一等到端上来一看不是点心就是糖火烧什么的或是煮饺子。也搞不懂这怎么是叫饽饽啊,名字怪怪的,也不好听啊。后来才知道这是我们满族人或老北京的叫法。
朋友的印版找不到了,找了个南方的杂货店印版,为了让大家好 认给图片反过来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6-10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饿了

发表于 2008-6-10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长见识
发表于 2008-6-10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明儿试试~
发表于 2008-6-10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好像没地方能吃到这个了。
发表于 2008-6-10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族点心特别丰富,比如说江米条儿、萨其马。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真对的话楼上这位还未必能接受,当初的奶油用的可不是现在提炼出很多东西的,早期奶油味道太膻,传统满洲饽饽,糖重油大,热量高,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顶时候,吃一块不饿就行军打仗了.现代人恐怕无法接受.以前我见过一份康熙去木兰路上的随身携带食物单子,都是什么猪油炒韭菜一罐子,猪油炒菠菜一罐子.看着就油腻的慌!清朝皇帝早期几位忙于政务其实对吃喝不大讲究.早期的满族统治者与满族民众饮食习惯都还是肉,奶之类的,并不讲究什么烹饪技巧.可谓"教化未开"也正是因为没人去琢磨吃喝.一心干谋取江山的事,才有后来的清王朝.全跟栗家菜那位老爷子这么个吃法,也不会有清朝.旗人吃油了嘴,歇懒了腿,八旗军人那可是清朝的国家机器,一个阶层,一个团体的丧失战斗力和集体的腐败!大清国还不该亡?这帮人最后干了那拆卖坟茔的事一点不新鲜.

  看过金瓶梅的人都应注意93回有段曲子,这虽然是明朝人写的,但是对一切腐败的破落户都是写照,明朝如此,清朝如此,国朝也如此

  卖大房,买小房,赎小房,又倒腾.不思久远含余剩.饥寒苦恼妾成病,死在房檐不许停,所有都干净.嘴头馋不离酒肉,没搅汁,拆卖坟茔.

发表于 2008-6-11 0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买得着,但是都不对了。
发表于 2008-6-11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盘子说的有道理,范亦豪也说这样的话,铁杆儿庄稼、不许经商、不许务农,把一个狼性民族给彻底羊性化了,清朝不衰败才怪。
发表于 2008-6-12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什么是正宗?是那草地上的还是已经改变了的满清回民小吃。如果以后面为标准,那现在正宗的至少还有奶饽饽和硬面饽饽。如果以前面为标准,那您只能回到草地去寻找了,据我所知现在内蒙还有比较正宗的。比如奶饽饽,还有炒米等。
发表于 2008-6-11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冷的胡同,阴晦的夜空,落叶随着风的脚步。昏暗的路灯,挂在电线竿子的顶端,光秃秃的灯泡,撒下有些摇曳的影子,投在偶尔闪现的身影上,急匆匆脚步在狭窄的胡同回响。

    老人佝偻着腰,㧟一个浅篮,毡帽是一年要戴三季的,脚下拖着抬不起来的鞋。     悠悠咽咽的长音:硬面儿----饽饽

发表于 2009-6-24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吃就行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收集一块北京的饽饽铺印版,几年来一直没有达成心愿,倒是外省的见了不少。

; Y9 @$ V+ ~2 e0 J; R/ l8 _- P

 

* i+ i8 W& r1 Q0 N# U. V8 G

 

3 h" q' C B% C3 ?! g

这是最近见到的一块,左为原照,右是镜像。周以纹饰花边,上有不二价广告语,下就是地址和经营品种:本店住大堰上街头,精致龙凤礼饼,银丝贡面,满汉酥食,荤素月饼,发客不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4:51 , Processed in 1.14873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