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12|回复: 7

[原创]锦芳小吃——奶油炸糕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1-15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时常去吃,昨天又去了,味道还是没有变,美~~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5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是不错

想起原来去锦芳买元宵 排的队那叫一个长啊~~~~~~~~~~~元宵还只有什锦馅的!!

发表于 2005-12-1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大家昨天看晚报没?

磁器口豆汁儿店即将搬迁欲觅新家
别让豆汁儿离老街坊太远
本报倡议各界伸出援手留住老字号

  上午9时,街上的汽车在路口排起了长龙,急促的喇叭声催得人烦躁不堪。可在磁器口西北角的锦馨豆汁儿店里,明媚的阳光正洒在狭小的店堂内,一位老人坐在靠窗的位置边晒太阳,边一口咸菜一口豆汁儿的吃得正香;桌儿上摆着个咿咿呀呀唱着京戏的“话匣子”,那份儿惬意随着豆汁儿的热气儿在阳光中不断扩散。

  半个世纪以来,这家小小的店铺从没离开过磁器口路口儿,在家门口儿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汁儿已经成了几代老街坊的嗜好。如今,店内一张“搬迁通知”让所有的老主顾都充满了惆怅。

  其实,这家老字号的要求真的不多:店面不要太大,只要能摆下几张桌子几条板凳;地方不要太远,能让老街坊把豆汁儿打回家时还是热的;租金不要太贵,得让勤俭了一辈子的老人也能大方地请客……

  母女两代经营老字号

  记者走进锦馨时已是下午2时,店里盛豆汁儿的大桶冒着滚滚的热气,空气中弥漫着豆汁儿特有的“馊”味。锦馨豆汁儿店从1958年开业就在磁器口,除了扩建两广路时店址从路南迁到路北,它的名字和“磁器口”一直紧紧地连在一起。

  让记者没想到的是,“锦馨”的经理竟是位二十来岁的漂亮姑娘。“我叫王欢,特奇怪吧,以为我该是个四五十岁的‘阿姨’吧?”王欢说,前一任经理史学慧是她的母亲,母亲18岁被分配到原来的老蒜市口豆汁儿店,后来当上了这家国营老店的经理。“我打小儿就爱闻这个味儿,上学时经常叫着同学来喝,到了放假就来店里打下手儿。”王欢读大学时学的是房地产,工作了不久就“女承母业”执掌起豆汁儿店,她说她和母亲有共同的梦想———留住豆汁儿,留住老北京的文化。

  “当初我辞职来接班的时候,好多朋友劝我,他们觉得只有老辈儿人才能接受这种奇怪的味道。一旦老辈儿人没有了,豆汁儿也就自生自灭了,他们说这个期限是10年。”王欢笑着说,“现在在店里排队的经常有打扮时尚的年轻情侣,还有附近的学生,我相信老字号就像活化石一样会辈辈流传。”

  豆汁儿喝的是京味儿

  现在,“锦馨”是北京惟一一家以豆汁儿命名并专营豆汁儿的老字号。“现在几家豆汁儿店的老人儿都是在锦馨干了一辈子的叔叔阿姨。有的老主顾刚进门,他们就已经按照老顾客的习惯把热乎乎的豆汁儿、焦圈儿准备好了。”

  “有一次来了位老先生,说自己二十多岁就移居台湾了,总惦记着再去一次热闹的磁器口,再喝一碗正宗的豆汁儿。”王欢说,来到磁器口的老先生差点儿迷了路,拥挤的小马路变成了宽阔的大街,惟一没变的是那碗豆汁儿。“老先生喝完特意打了两大瓶带走,说要带回台湾给老母亲喝。“也正是那次,我明白了这间装修得不能再简单的小店不仅仅是买卖,也是历史,是回忆,是咱老北京的文化。”

  欲寻新址老店求助

  锦馨盛豆汁儿的一只大桶可以盛150碗豆汁儿,磁器口店一天的销售量是10桶!“豆汁儿利薄,以前都是穷人才吃的食品,所以维持一家店十分不容易。”王欢说,自己也想过把店面装修得高档一些,把价钱提上去一点儿,但思前想后却没有那么做。“来喝豆汁儿的有大腕儿明星,有开着奔驰宝马的富商老板,但更多的是附近的老邻居,我不能为了多赚点儿钱对老街坊们‘变脸’。”

  王欢伤感地说:“因为要拆房后的老楼,所以我们不得不又一次面临拆迁。虽然也看了几家店铺,但是租金太贵了,最便宜的一家也要每月3万元,而现在的房租只有几千元。”王欢记得小时候,南城的小吃店很多,说得上来的就有锦馨、锦芳、群芳好几家,可随着旧城改造,一些小店因为经营利润低、铺面租金高而销声匿迹。“我不希望锦馨重蹈他们的覆辙。其实我们只需要很小的一块儿地方,要的就是那种大家挤在一起热热闹闹的热乎劲儿。我们希望大家都来帮帮锦馨。”王萍

发表于 2005-12-1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线追踪
. Q# Y" }! q. u. `% z0 h
京城老字号难回原址

  本报讯(记者杨滨)昨天本报报道了锦馨豆汁儿店面临搬迁、却不愿远离附近居民的困境后,引起了业内的共鸣。据了解。“烤肉宛”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已经挪了7次地儿;因“开国第一宴”而闻名的“玉华台”,从西单黄金地段迁出后,用了差不多半年时间才决定暂时驻扎马甸桥……在北京的城中心老字号越来越少了。

  据统计,目前因城市拆迁改造,大约有数十家北京老字号已被拆除,而选定满意新址能异地重张的很少。一些企业因为没有合适的经营地点或是足够的启动资金,面临着就此消失的厄运。

  原址重张的几乎没有

  聚德华天公司是京城目前拥有老字号品牌最多的餐饮集团。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仅西单地区就聚集了鸿宾楼、同春园、曲园酒楼、玉华台、又一顺等数家老字号;如今几十家店原址都相继被拆除。据统计,从1996年至今,仅华天公司就拆除了55家门店,这些老字号最终能在原址重张的几乎没有。这种情况虽然引起了西城区的重视,今年也仅有柳泉居、马凯餐厅两家在原址附近重新建店。

  老字号为什么难以回到原址?“原经营地段改建之后,重新分配的位置基本上已经不具备经营餐饮的条件了。”一位老字号餐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天源酱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原先占据西单路口的天源酱园,如今“藏”到了绒线胡同口的一座商厦内,经营状况已不能和当年同日而语。记者了解到,西单路口大面积改造之后高楼林立,老字号回原址面临的只有进楼经营,而且面积也缩小了不少,“这种情况让我们怎么回去?‘藏’在楼里不是等死吗?”于是,许多老字号选择了另觅新址。

  重新选址面临两大问题

  “不到10年的时间,我们已经挪了7次地儿了。”烤肉宛有关人士感触颇深地告诉记者。据调查,老字号重新选址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租金高,城中心特别是一些黄金地段的租金,让老字号承受不起;二是考虑周边人群的消费氛围。

  聚德华天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恢复拆迁老字号,使老字号牌子不收、人员不散、技术不丢。经过各方面的艰苦努力,从1999年至今,聚德华天已有8家老字号异地重张、恢复营业。

  原来在西单地区有“京城餐饮第一楼”之称的鸿宾楼,落户在展览馆路11号;京城“八大春”中仅存的同春园,离开西单北大街后在新街口外大街甲14号重张开业;京城惟一一家“炒菜与涮肉兼长”的老字号又一顺,由西单迁到德外黄寺大街28号;以“宫保鸡丁”而“一菜名天下”的峨嵋酒家从赵登禹路拆迁后,重建于北礼士路58号;有“清真西派菜”代表之称的西来顺,在北新华街116号重挂招牌;建立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曲园酒楼,近日在展览馆路48号又重新亮出老牌匾。

发表于 2005-12-20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张图片啊。。。我等着吃呢?
发表于 2005-12-20 1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锦芳的门面重新弄过了,很醒目,要是路过红桥一定得进去坐坐吃点什么。

吃的味道没变,服务员的服务态度也没变,很国营,呵呵!

发表于 2005-12-21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赶问大家,现在的地点在哪?

发表于 2005-12-21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姗姗来去在2005-12-21 11:48:59的发言: 6 D2 [$ I) y+ g* e$ x c Q! K8 n6 ]6 q j2 Y. p+ [1 \! C

赶问大家,现在的地点在哪?

2 r' y7 `8 A Q, R: T

主店地址:中国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54号

+ \6 i! f/ N, z: e5 @1 q, l1 a

) j0 I( F; U$ I4 w. H6 T4 p

分店地址:中国北京市崇文区崇外南大街东口

1 d/ [4 j0 g6 o8 k6 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0:12 , Processed in 1.149652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