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30|回复: 16

[转帖]夕照寺修缮完工变身金台夕照会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5-26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夕照寺完成修缮变身商业会馆

http://www.bjbusiness.com.cn/news/hot/11013.shtml【2008-5-22 15:36:00】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昨日从兴隆置业公司获悉,崇文区区级文物夕照寺的修缮工程已经全面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建起了“金台夕照会馆”。

  作为燕京八景之一,“金台夕照”知名度颇高,不过地点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北京公认的“金台夕照”地点有三处:朝外呼家楼南苗家地,红庙北人民日报社内,再就是广渠门内的夕照寺。

  目前,10号线的站名是位于东三环路与光华路交叉路口北侧过街天桥下的车站,原名为光华路站,现已确定为“金台夕照”站,站名出来之后,引发了较大争议。而此次夕照寺修缮完成后,也将以“金台夕照”面目重现北京,并与地铁10号线的“金台夕照”站形成两个“金台夕照”并存的局面。

  对于争议,负责修缮工作的兴隆置业方面认为,“夕照寺为‘金台夕照’原址,清人俞清源的《陈寿山传》就有记载,‘京师万柳堂之西北隅,有古刹曰夕照寺,或谓即燕京八景金台夕照之遗址也。’而周筼的《析津日记》、朱彝尊/于敏中等著的《日下旧闻考》、吴长元的《宸垣识略》,以及《光绪顺天府志》等书籍均持此看法。”

  兴隆置业方面还介绍,兴隆置业公司自去年经崇文区政府首肯,全面重修了夕照寺,目前修复工作已近尾声,6月初正式对外开放,重现后的夕照寺将以“金台夕照会馆”面目迎接各界人士,将无形的“金台夕照”与有形的崇文“会馆”文化相结合。

  崇文区前政协主席王金钟表示,“金台夕照会馆,对于弘扬京城人文景观,对于传承中国会馆文化,对于崇文一区乃至整个京城的文化建设,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发挥它应有的文化价值。”

(编辑:横艾)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些夕照寺的资料:

有关夕照寺的:

夕照寺位于北京城南东部,广渠门内南里许的夕照寺街旁。寺院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依次为山门殿,大雄宝殿,大悲阁,和后殿,两侧东西配殿贯通南北。收录在乾隆《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二十八卷中的于谦墨宝,较早地记录了夕照寺:“余以巡抚奉命还京,道过都城东南之夕照寺,有僧普朗者出其师古拙俊禅师所遗公中塔图并赞语,和南请余题”。此后夕照寺不断出现在各种典籍中。康熙年间的朱尊彝和稍后乾隆朝的于闵中在《日下旧闻考》中记载:“‘夕照寺,其建制年月无碑记可考,或云燕京八景有金台夕照,此寺之所由名也(周筼《析津日记》)。夕照寺在育婴堂东,创建年月无可考。据赵吉士育婴堂碑记云,夕照寺顺治初已圮,仅存屋一楹,盖其来久矣。今殿宇甚完整。《光绪顺天府志》记载的夕照寺,就详细了许多。“兴隆街。……迤南里许为育婴堂,康熙时建,有世宗赐额,详厂局。少西曰夕照寺,雍正年间文觉禅师元信尝退居于此,殿壁左为王安昆书高松赋,右为陈寿山画松。又南里许为万柳堂,今为拈花禅寺。”《1928年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备案》记载:“夕照寺坐落外三区(现崇文区)板厂一号,建于明万历年(笔者案:应该有误。于谦1398-1457,为洪武天顺年间),清嘉庆三年蓄款重修,本庙面积约二十余亩,殿房共一百零八间,附属义地八亩,夕照寺南向由影壁,山门殿,大雄宝殿在中,大悲殿在后,这是中轴建筑,东西配殿,方丈院,后院,砖塔组成。”

乾隆依据历代的诗及其有关记述,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作诗,概括了黄金台的历史情况。诗曰:

九龙妙笔写空蒙,疑是荒基西或东。

要在好贤传以久,何妨存古托其中。

豪词赋鹜谁过客,博辨方孟任小童。

遗迹明昌重校检,睾然高望想流风。

《燕京访古录》有黄天河所作《夕照寺记游诗》一首
一代文流少嗣音,几株杨柳黯疏林;

游鱼吹却桃花片,不许春风引佛心。

金台风景占京畿,壁上双松墨迹稀;

剩有白云千古在,夕阳高阁晒僧衣。

有关燕京八景的:

太液秋风
    
琼岛春阴
    
金台夕照
    
蓟门烟树
    
西山晴雪
    
玉泉趵突
    
卢沟晓月
    
居庸叠翠

发表于 2008-5-26 1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赚钱有方。

[em01]
发表于 2008-5-26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看看,具体什么位置,什么车到那儿?

发表于 2008-5-27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变成会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文区夕照寺大街,东玖大厦对面,不知道是不是对外开放。

发表于 2008-5-26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能进吗?
发表于 2008-9-5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甭去了,只要这帮孙子一插手就全完!

兴隆置业公司就是依托ZF背景的负责拆胡同,古建的一房地产开发商。

发表于 2008-9-5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台夕照,怎么跟夕照寺连到一块了?夕阳照着金台,晚霞中的金台,美不胜收。干和尚甚事?
发表于 2008-9-5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pangong在2008-9-5 10:38:57的发言:
金台夕照,怎么跟夕照寺连到一块了?夕阳照着金台,晚霞中的金台,美不胜收。干和尚甚事?

真是,两码事儿吧?

夕阳照着金台,千两黄金闪耀,怎不绮丽?!——燕京八景儿之一景儿。

发表于 2008-9-24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路过那儿,全是新盖的。
发表于 2009-3-14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的素食馆不错.
发表于 2009-3-13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夕照寺历史可上溯六百余年,曾是城南名剎。
发表于 2009-8-19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原来山门殿内有木雕韦驮立像,还有两尊泥塑,左为蔡伦,右为关羽,应了“左文右武”的传统。山门殿外有棵大槐树,高大挺拔,枝干粗壮,显然是棵古树。

2 N' W% v* F# L( z' I

  北京夕照寺是浙江昌化县澄济寺的下院。所谓“下院”,就像是大学的分校一样。夕照寺始建年代不详,一般认为建于明代。著名的《三希堂法帖》里收有明代爱国将领于谦(1398年-1457年)的手迹《题公中塔图赞》,云:“余以巡抚奉命还京。道过都城东南之夕照寺,有僧普朗者,出其师古拙俊禅师所遗《公中塔图并赞语》,和南请余题……”大意是于谦返京途中路过夕照寺,僧人普朗请他题画。看来,最迟在15世纪,夕照寺就已经存在了。

# H- h! m7 K: n1 ]

  《析津日记》、《宸垣识略》认为,是因“燕京八景”金台夕照而得名。而据《日下旧闻考》所载,“燕京八景之金台夕照在朝阳门外”,显然,位于崇文区的夕照寺和金台夕照并不在一起,但也不排除是该寺创始人喜爱“金台夕照”这一景观,故而用“夕照”来命名。夕照寺末代住持秀泉说师祖们代代相传,寺前有红影壁,每当红日西沉,夕阳直射此壁,便映出一片红光,故名为“夕照寺”。

/ v0 }2 L3 _& R$ } _

  夕照寺前影壁的原来的位置,按史书记载推算一下,恰好在现在的夕照寺中街上。

( I! o8 n8 a3 N- t4 f2 ^

  1927年,寺里曾建慈济学校,后移址拈花寺。20世纪50年代初,修市政工程时拆除了影壁。1957年,末代住持秀泉调往南城区工作,夕照寺再无人管理。1965年,北京拉锁厂迁入,占用了三重大殿。“文革”期间,佛像大多被毁……改革开放后,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夕照寺得到全面的保护,1984年被列为崇文区文物保护单位。

# ^# W$ X9 H6 l, c {+ t$ ~- k

  据方志记载,大雄宝殿原来供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普贤菩萨,但后来长期被工厂占用。

7 G9 O1 G' W/ j

  大悲殿内当中三间供千手观音,左有文殊,右有关羽。此殿东壁原为王安昆手书行草《高松赋》并跋(此赋原作者为梁朝沈约),西壁为陈寿山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所画《古松图》。书画双壁,是夕照寺的文物珍宝。陈宗蕃《燕都丛考》一书曾盛赞陈寿山画笔下的古松,“离奇天骄,苍翠浓郁,恍闻谡涛声起檐际,而置身千岩万坠间。”陈寿山,寿山,名崧,乾隆年间安徽天长人,擅画松。传说,《古松图》是他一日画成的。当时天热难耐,汗流浃背,他一度停笔。忽然,“天大雨,倾若黄河乍泻”,一扫暑意,陈寿山神清气爽,挥毫泼墨,一气呵成,“雨霁而画毕”,颇具传奇色彩。1965年北京拉锁厂迁入夕照寺后,壁画被北京文物工作队揭取保管,现存于北京文物研究所。

- h8 g# C1 ?, _ {



 

8 u: }/ l$ ]* t4 x) w" \, f

 

发表于 2009-8-23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gg在2008-5-27 9:33:00的发言:
怎么变成会馆了?
5 C6 }3 n, {' R' o) _+ H4 P9 }

FB的好地方。吃喝玩乐全包。

发表于 2009-8-19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夕照寺壁画

) ]8 U& L3 ]' _; G" r9 m

 

0 p2 e6 k. c' I" Y, W2 H+ I7 N

 


发表于 2009-9-25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说,在夕照寺东边,与夕照寺隔路相望的据称是同仁堂老药铺的养鹿场,高墙深院,路过此处可以偶尔听到一两声鹿叫鹤鸣。另一说,拈花寺附近有同仁堂的养鹿场,俗称鹿圈;搬走后改为京伦织布厂,光明39楼曾是织布厂宿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 11:01 , Processed in 1.33833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