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去参加了老北京拍记队的活动。上次写完南城的blog后,在豆瓣上认识了一位转拍胡同的老张,他不带我玩,但建议我去跟拍记队的活动试试。于是我就在一个暴晒无比的午后,准时出现在了张自忠路地铁口。 在地铁电梯徐徐上升的时候,我心中还是很紧张的,怕找不到人,怕人家不带新人玩,怕我的贸然出现很奇怪。不过当我到了地面上,看到几位拿着单反的“大叔”,旁边还有群老外的时候,我知道,那就是了。掌柜的热情的招呼我,我总算不那么紧张了。看到马路对面的段祺瑞执政府旧址,我踏实了。 然后就开始今天的拍记行动,片子拍的不好,就不写图文流水帐了。只写写我的感受,贴几张还凑合能看的片子。 从东四十二条,到七条,一共走了五条胡同。我虽然从小生长在北京,但竟然第一次走这片胡同,感觉很震撼。我喜欢八条那条长长的胡同,路两边的槐树很荫凉。树下是大爷们在下棋,婆婆媳妇儿们在家门口坐着聊天,看小孩。胡同里车不多,感觉很悠闲。路遇叶圣陶故居,平时紧锁的门今天竟然没有锁,于是大队人马进去高高兴兴的拍。这时,那群老外们因为觉得索然无味已经走了,他们真没福气啊,哈。摄影师们超级兴奋的在拍里面那座垂花门。而我因为逆光没法拍,只静静的坐在一边,感受着这宁静古老的院子。院子里听不到任何汽车的声音,也看不到附近的高楼,只能看到天上偶尔鸽群飞过。后面的院子里还有人住,他们种了满满一个院子的各种花草和菜,阳光斜斜的洒下来,好似世外桃源。只静静的坐在那儿,一会儿,就不累了。 古老的胡同虽然都被刷上了新的红门灰墙,但推门进去,里面隐藏着一座座古老而神秘的院子,真让我感叹,现在的北京竟然还有这种地方!那是东四七条七十七号院,听八条的街坊说,这里是一座大院子。当时抱着一点好奇进去,结果发现果然够大。里面曲曲折折,院落的结构已经不清晰了,但还能依稀看出旧主人家的气派。居民说,那是阎锡山的别院。两排房子,中间院子里还盖了一座两层的楼。走廊里很黑很破旧,应该是很多家人合住的,住户依然很热情,说这里是五十年代盖的,层高非常高,冬暖夏凉,不过依然渴望搬迁。 我想其实这是很矛盾的,对于胡同爱好者,文物保护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猎奇的老外,都希望保留这些胡同和院子们。但其实住户们的居住条件并不好,他们也还是希望拆迁的吧。这让我想起了鼓浪屿上的老别墅,同样是古老的、非常有特色的房子,那些别墅们也命运各不相同,有的破旧不堪,渐渐的被毁了、被拆了;有的现在还是有很多的居民合居,但确实各种居住设施都不好;有的被人买下,重新修缮,养在深闺,也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无缘再见。这种事情永远是个难题,我们也只能尽我们所能,记录这一切。这就是他们老北京拍记队所执着坚持的原因吧。 我是典型的双子座,毅力这个词与我毫不沾边,所以我才无比的佩服那些执着的人。我是那种对100件事了解1%的,但没有一件事了解100%的人,不过,我愿意去了解任何我所没经历过的东西,这是我的生活态度吧。 以下是照片,虽然拍了快500张,但其中有100张虚的,其它的能拿出手的也不多,大家可以去http://bbs.oldbeijing.org/index.asp?boardid=30&page=1拍记队的专版去看其他大虾们524拍记的作品。尤其是很多很多漂亮的门楼啊,砖雕啊,门墩啊,我一律拍不好。。。但它们已经印在我脑子里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满眼都是砖雕。。。。 听语的漂亮小闺女,气质真好啊!
蜀葵,北京种这个的很多,也许不用种,它们每年就自己长出来了。 石榴树 院子里的天棚 广和盛粮店 小院门儿和树 老信箱 漂亮的花被子。感觉在北京晒被子就觉得很阳光很温暖,在上海看人家晒被子就觉得特别潮。 红门&绿门 特别悠闲的场景 汽车是怪兽,还是自行车和北京的气质比较搭。 马路边上的小饭馆,桌子上的是奥特曼。 天龙八部的小孩儿,精力极其旺盛。 鸽子棚,和翠绿的槐树。 走到胡同口的时候,突然一阵清凉的歌声传来,这个女孩唱歌真好听啊。想想我小的时候,也曾经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唱歌。。。 我喜欢的月季花开得正旺盛。 带红箍的老大爷 77号院子里的窗花。 君子兰。这花挺难养的,能开花证明主人很用心思啊! 感谢掌柜的对我的热情招待, 十分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真是一个美好的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