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朝 封 爵 一 览 d( X5 }# ~0 j4 g- h
宗室封爵
7 p* E+ S2 _, N% ?皇帝 阿哥 固伦格格正宫所出封为“固伦公主”例外为恭亲王之女芳茹
- J, ?* L) i' ]5 r1 亲王 如宗室无“世袭罔替”之“恩”,爵位下传要降封一等,只至奉恩将军止。 和硕格格(汉名郡主)+ H; F1 _" p) m5 z& c; W! C6 @( O
2 郡王 多罗格格(汉名县主)
" p7 p8 _& C2 m' M5 b3 贝勒 多罗格格(汉名郡君)
; Q/ u; y! v0 ~) _4 贝子 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 K# @6 Q: s! Z; a! i3 l3 `: Z8 F* ~5 奉恩镇国公(入八分镇国公) 格格(汉名乡君)2 v9 L% S. n, H* Z5 _0 X
6 奉恩辅国公(入八分辅国公)
% b- z. S o+ A3 ~$ c* w* e7 镇国公
5 B; H t, O! i8 辅国公
# S& R# g- y- v* B G% b9 镇国将军(分三等)
9 k( a6 C+ C6 e0 |# a10 辅国将军(分三等)
1 Z" ?, X3 V0 A" T3 z& Q* k" |11 奉国将军(分三等)5 p% _ j1 K8 l( L% K0 }. e- P' C) R, K
12 奉恩将军; W5 F e+ C: _
清朝的封建统治与明朝一样都是中央集权制。为了使权力集中于中央,因此清代遵循明代“封而不建”的原则,认为明代的“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是长治久安的良策。基于这种想法,清代将明代表面上存在的郡国形式也给取消了,而仅给诸王以封爵的美名。由于清代诸王爵无“国”可就,因此,诸王在分府后,只能呆在京城建邸,于是王府便集中于北京了。北京现存的王府建筑大多是在清朝顺治至乾隆年间建造的。3 f. c8 K( }- S
清朝定制:“太宗以下支派称宗室,用黄带;其疏者,称觉罗,用红带。”凡皇帝所生子均称为皇子,待赐名后才开始按位次称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等。皇子长至十五岁就由宗人府题请封爵,所封爵高低由皇帝钦定。7 d7 J( u$ \0 B& Z' C6 q4 S
清宗室爵位,入关之前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蒙古儿泰、皇太极)各领一固山。八旗是汉语,在满语中是固山。固山是军事单位,后来变成划分氏的军-民混用单位。每固山下皆有一定的贝子,所以叫固山贝子。崇德元年定为九等。入关以后,满洲分为五等爵: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顺治六年定为十二等级,据《大清会典》记载,最高一级称和硕亲王,以下为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镇国将军至奉国将军又各分为三等。再往下,则为闲散宗室,用四品顶戴。典章规定,一般爵位均为降级世袭。. [+ t: |5 Z q! w" x4 H8 ]! J
贝勒,贝子在满语中原意是对男子的尊称,后来发展成为对贵族男子的通称。依清例,满洲男儿都是旗兵。所以每旗都有很多个姓。例如正黄旗就不单是爱新觉罗一姓。反之同一姓也分布于不同的固山之中。和硕是指城或国(等同于汉朝的国,不是国家是王国)。多罗是指汉人的乡。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顺治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见上表。“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乾隆四十三年,高宗为了褒扬八家入关有功的王爵,恢复礼、肃、郑、睿、豫、承泽六亲王,克勤、顺承两郡王的原封号,并决定其子孙可以“世袭罔替”,俗称“八家铁帽子王”。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清中后期,乾隆封康熙十三子怡贤亲王允祥,同治封恭亲王奕 ,光绪封醇亲王奕 和庆亲王奕 ,亦为"世袭罔替"。所以清朝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 7 |% b* d7 V" H) q+ f1 N1 C' \ T
清代分封爵位方式有:
4 @ @- ~0 ] n- O) e 一、功封,宗室中因勋劳显著而受封,如太祖、太宗诸子中大部分人。
, V, H5 A( H+ l; H. s% ` 二、恩封,宗室近支或皇子成年,即皇帝兄弟子侄。' T* J+ M: ?0 l* U! ~" T
三、袭封,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病故或因罪革爵,由宗人府从其子嗣中,选拔一人承袭。 {! d) e6 Y2 e4 M, {
四、考封,亲王以下至辅国将军中,除有一子袭爵外,其余诸子年及二十岁经期考后,亦可减等授爵。. y# b2 Q* A* c" C8 h# |$ d5 `3 R5 b$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