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56|回复: 14

部分四川旧影的新老照片对比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5-18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了hk发的四川旧影,非常不错,

力所能及的为旧影配些现代的照片。

希望大家能喜欢了解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

一名德国建筑师,给我们留下的记忆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5-20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王庙损毁后的照片我已经看到了,基本上完全垮塌,就剩了一半庙门。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都是网上借的,同角度不容易找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嘉陵江东岸的古栈道石柜阁旁。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造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从南到北全长 417米,高45米,造像龛窟重叠十三层,密如蜂房,现有龛窟四百多个,大小造像七千多尊,以大云古洞为中心,分为南北两段。大云古洞,是千佛崖最大的洞窟,共有造像234尊、大殿正中弥勒佛立像系大云洞的主佛,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左边是则天女皇,右边是高宗李治,排列改变了我国男左女右的传统习俗。牟尼阁,衣纹流畅,造型丰满,佛背后是褛空雕刻屏风,增强了石雕多面体的表现效果,是石窟中难得的艺术珍品。

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千佛崖,这是四川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与皇泽寺并驾齐驱的历史文化古迹。千佛崖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时期,历经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据清咸丰四年(1854年)碑文记载,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奇”。可惜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一半以上造像被毁。现仅存龛窟400多个及大小造像7000余躯。全崖造像以大云洞为中心,分南北两段。南段龛窟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阁、千佛洞、睡佛龛、多宝佛龛、接引佛龛、供养人龛、神龙大佛、如意轮观音、单身佛窟等;北段龛窟有:三世佛龛、无忧花树窟、弥勒佛龛、三身佛龛、节行僧龛、菩提像窟、伎乐天人窟、地藏王龛、力士龛、卢舍那佛龛、十一面观音像、阿弥陀佛龛、飞天窟、清代藏佛洞等。
大云洞居于千佛崖中心位置,规模最大,共计造像234尊,左右两壁雕有148尊莲花观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据说该尊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像。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时,白马寺法明和尚薛怀义等12名和尚为迎合武则天当皇帝的需要,撰写《大云经》呈武则天。《大云经》中称武则天是弥勒佛降生,应代替李唐做皇帝。武则天看后大喜,亲笔作序,颁布于天下,且令各州要营造大云寺,以珍藏《大云经》。因武则天生于利州,当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云洞,并且刻了这尊弥勒佛立像和后壁龛中二圣——高宗李治、武则天。按中国传统应男左女右,而该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龛男高女低,这体现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发表于 2008-5-20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元也是这次地震重灾区之一,不知道这些文物命运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王庙据说已毁,广元不太清楚
发表于 2008-5-19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还有吗?

[em17]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自贡自流井区西秦会馆中的“献技诸楼”
引自:鉴古而知今*夫子博客
献技诸楼楼身四层,第一层为进口通道和门厅,第二层献技楼,第三层为大观楼,第四层为福海楼。第二层面向庭院,为戏楼的主要舞台部分,第四层则以高窗面向大街,唯有第三层贯通前后。这样屋身虽为四层,但从两面望去,却都是三层建筑,可谓别开生面。第二层戏台与第三层阁楼紧挨在一起,其上又加做一六角攒尖顶,在立面上整个戏楼看似三重檐。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贡西秦会馆

座落于在自贡市自流井区解放路乐段的西秦会馆,后倚风景秀丽的龙凤山,前临繁华热闹区,殿阁巍峨,造型奇特。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设在馆内。西秦会馆,寺名武圣宫,主供关帝神位,亦称关帝庙,俗称陕西庙。清初,陕籍商人来自流井经营盐业,发家致富。为了“款叙乡情”,并显示豪华富有,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动工兴建,历时16载,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竣工。道光七至八年(1827-1828),又进行大规模培修与扩建,“较旧地址拓出十数丈,依山另辟一正殿”,“壮丽倍前”,共占地3451平方米。这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建筑,平面组合,总体方正,强调对称,中轴明确。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殊院的特色就是这一排巨大的石柱作为廊柱,厚重异常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羊官的绿化不如从前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角度差些,基本差不多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差距更大,不同角度,但建筑是同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2 21:04 , Processed in 1.14283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