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73|回复: 1

剃头行里“道道”多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5-8 2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剃头行里“道道”多

老卢,大号卢志东,看面相一点儿也不像是奔七十的人。他打小儿在西单长大,虽然搬过几次家,可压根儿就没离开过西单这地界儿,自称“西单娃娃”。从挑挑儿到背包儿直到开店,剃头的手艺传到他这辈儿,已经是第三代了。
    
剃头行过去叫“飘行”或“砍青草”,说起这个行当的来历、行规,老卢有一肚子的故事。

早年间,三百六十行,行行供着自己的老祖宗,剃头匠的祖师爷是罗祖.每到阴历的七月十三,剃头匠们就给自个儿放假一天,由行业公会牵头,在前门外的马神庙聚齐儿,先拜祖师爷,然后就奔了附近的丰泽园聚齐儿。这一天也是剃头匠们最乐和的一天。但凡五行八作,都讲个尺寸。剃头业的规矩白纸黑字的落在了《净发须知》 里。按行规,顾客一进门要先道辛苦,说白了就是现如今提倡的要礼貌待客。一句“辛苦了您哪”,客人听了心里舒坦。如果手上的活没干完,让顾客落座后,先上一杯热茶。这样客人等候时不烦,商家还透着亲切。剃头匠串街时也有说道儿,手中的“唤头”不是逮哪都能打。走在寺庙门前,怕惊扰庙内众神仙,不能打;过河时,怕惊动龙王爷,不能打:在理发馆门前也不能打,那叫戗行,是手艺人最忌讳的,“飘行”的规矩是“行对行不响‘唤头’”。

老北京人有句口头禅:小子不吃十年闲。小孩子到了十来岁,不能全指着爹妈擎现成儿的,得自己奔嚼谷儿。这里说的可是穷人家的孩子。那时候,剃头的小力笨儿学手艺要三年零一节,管饭不给钱。手艺怎么学?先从给师傅倒夜壶,给师娘哄孩子归置屋子唔的开始,想学点真本事得偷闲抓空儿。老卢省了这三年零一节,全因为他是“真传”,可是本事得真练。剃头匠掌握的梳、编、剃、刮、捏、拿、捶、按、掏、剪、剔、染、接、活、舒、补,‘这十六种技能,操练起来一点儿都不能含糊。怎么拿推子,怎么使刀子,这里面也有讲究.拿推子、使刀子,不是胳膊用劲儿,靠的是腕力,不然怎么叫“飘”呢。那时只要得空儿,他爹就叫他练腕力。伸直胳膊,右手拿一把桃木拢子,左手拿一根筷子,这两样看似很轻的物件儿,若要是摆开了丁字步不错眼珠的一站两小时,手还得一下一下的紧拉,胳膊不能抖,没有点工夫还真受不了。
   
剃头时,动作得麻利儿的,手上的推子要“紧噶勒慢走高抬手”,不然薅头发。老卢记忆最深的,就是拿他大哥练手。老卢初次上阵还真不含糊,那头推得,只见他大哥呲牙咧嘴带叫唤,整个一个活受罪。不过也没白受罪,剃完头,他爹给了他大哥一毛钱的“受罪费”。打那以后,他大哥再也不敢让老卢推头了。从此,老卢也记住了他爹的一句话,别在别人头上“舞刀弄抢”的,这手艺可不是闹着玩的。
   
等老卢一“上岗”才知道,敢情这剃头行里的规矩还多着哪。什么“男剃前,女剃后,佛门道教儿。剃左右”,这前后左右若要是分不清的话,顾客剃完头,抬屁股就走,崩子儿不掏,您没辙。剃光头的讲究“四面上”,做全活的,除了剃头,还要刮脸、剪鼻毛、耳朵毛,还有“取耳打眼”,也就是掏耳朵、净眼睛。这“打眼”的家伙什儿叫“眼胆”,是骨制的一根小棍,它的一头是一个球,像个小锤。“打眼"据说是能“败火”。最后一道是打出带有节奏的“五花锤”,也叫“放睡”, 就是捏、拿、捶、按的按摩术,为的是给客人放松骨节儿。全套下来,一样都不能少。那时的剃头匠,还外带治“落枕”和正骨按摩哪,真个的是半个骨科大夫。如果小孩子满月剃胎毛儿,剃下的胎毛儿要用红纸包上,再用一根红线捆好。用胎毛做毛笔,那是现在人们的发明。
   
剃头行也叫“飘行”,聊起“飘行”的行话,老卢不带打奔儿的,张口就来。理发用的推子叫“老嘎”,刮脸用的刀子叫“青子”,剪子称“苗子”,镜子是“过像”,杠刀布就叫“圣旨”了…… 剃头匠之间讲行话主要是避讳客人,如果师傅对徒弟说:“你把刀子递给我”,这话让客人听了就得肝儿颤。结账时讲行话,外人听了更是云里雾里。行话的十个数字是肖、道、条、服、罗、俊、现、世、歪、柯。
   
现如今,老卢当上掌柜了,有了钱,也有了时间,不差甚么的还到潘家园、报国寺的地摊上逛一逛,圆上他的收藏梦。他的收藏,以民俗为主,更多的还是剃头行里的家伙什儿。在京城九腔十八调的吆喝中,走街串巷的剃头匠是不用张嘴吆喝的.要说也是,怎么吆喝呢?“快刀热水一嘟噜-个”。那非挨揍不可.因而在市井叫卖的八不语里剃头匠用的是一种响器,称“唤头”,也叫“铁琴”或“大镊子”。
  
说起“大镊子”的来历,老卢讲了个小故事:传说宋朝的时候,秦桧好倒饬,一次照镜子看见头上有了白头发,嫌“杂毛”不好看,就让手下人用镊子拔掉,还取个名词叫“镊白”。这“镊白”没传下来,可那镊子却由小到大,演变成剃头匠手中的响器“唤头”了。像这样的“唤头”老卢他收藏了不少。还有清朝的剃头刀,当年剃头简单,“剃四外,留中原”,刀子也笨重,又叫“笨刀子”: 德国的双拉人牌、锁林根牌刀子,日本的蜻蜓、滕字牌推子,英国的剪子,这些外国的名牌货,老卢收藏时可下了不少工夫。还有四十年代的国货,蛤蟆腿推子,因是绿色而得名。收藏的各式剪子,老卢讲,还是日本的剪子钢好,磨一回,且用呢.掏耳朵的一套工具是老卢家传的,大小镊子是铁的,拧成麻花形的提钩,那是钢的,耳挖勺是骨制的,精巧的耳胆是鹅毛做的,还有剪耳朵毛的绞刀。然而最让老卢感到遗憾的,就是在文革时,他家的剃头挑子,被他当做“四旧”给“革命”了。直到现在,老卢绕世界转腰子也没能淘换到剃头挑子。每逢说到这儿,老卢的心跳就有点不对劲儿,用老卢的话讲“我把肠子都悔青了”。
   
跟老卢侃大山,只听他一个人侃,可听着一点不烦,这还没给您说全哪。
   
夜幕下跟老卢在西单大街上溜达,看着眼前闪耀着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的美容美发厅,老卢露出一脸的不屑。可说呢,除了推剪吹,眼下那些年轻的师傅还有几个懂得这剃头行里的规矩呀。

 

 

 

                                                                                  摘自《西城追忆》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8 04:19 , Processed in 1.13242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