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40|回复: 1

清代的侍卫与护军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4-23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代的侍卫与护军

封建帝王“以一人治天下,以天下奉一人”是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所以虽据五钺九鼎之尊,可是内心总没有安全感,多设亲军近校、强兵劲旅拱卫京畿重地和帝宫禁苑。清帝移鼎入关后,以少数民族之君而治驭天下,成了中国各民族的共主。面对着阶级和民族的双重矛盾,对自己的安全问题更是不会掉以轻心,于是调集八旗劲旅驻防北京。粗略统计起来,京城内外驻有骁骑营、前锋营、步军营、火器营、健锐营等多支互不相统的近卫部队。但近中挑近,直接对皇帝安全负责的部队还要数护军营和侍卫处统辖的亲军营。
    
由于侍卫和护军同时驻守在紫禁城内,所以有些人就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侍卫和护军分属于不同的建制,职责不同,地位也不同。侍卫的职责是“随侍宿卫”。具体工作是:掌引奏事官及引见宫员,并稽察出入。遇皇帝出巡,“则随扈保驾,驻跸行宫,则守卫警戒。”
   
侍卫隶属于侍卫处,其编制为一等侍卫(正三品)60 人,二等侍卫(正四品)150 人,三等侍卫(正五品)270 人,蓝翎侍卫(五六品)90 人,总计570 人。

康熙三十七年又增设宗室侍卫,以近支嫡亲拱卫御座,初无定员。雍正七年额定一等9 人,二等18 人,三等63 人,总计90 人。在诸侍卫之上设侍卫班领12 人,署班领24 人,侍卫什长60 人,宗室侍卫什长9 人,分辖各等侍卫。
    
清初侍卫,均从皇帝亲自统率的上三旗中选拔,雍正四年规定:武进士可充任待卫,一甲一名授一等侍卫,二三名授二等侍卫,二甲选为三等侍卫,三甲选为蓝翎侍卫。由下五旗或汉人简拔为侍卫者,均入三旗“行走”。

统率侍卫的长官均是勋戚大臣、宗室王公。顺治元年规定,其职官名额是领待卫大臣(正一品)6 人,内大臣(从一品)6人,散秩大臣(从二品)无定员。人,散秩大臣(从二品)无定员人,散秩大臣(从二品)无定员。康熙时又设置御前大臣(无定员),由王大臣内特简,(无定员)其职责是统领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和御前侍卫均由侍卫及蒙古王公内特简(无定员)。据昭琏《啸亭续录》 记载:御前大臣“代宣王言,名位优重,仿两汉大将军之制,而亲谊过之。”于是就形成了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侍卫的统率权。两者以乾清门为界,门内由御前大臣负责,门外由领侍卫内大臣掌管,《清史稿》 注日:“凡宿卫之臣,惟满员授乾清门侍卫,其重以贵戚或异材,乃擢入御前。汉籍辄除大门上侍卫,领侍卫内大臣辖之,其以材勇擢侍乾清门者,班祟极矣。”

 侍卫处精选八旗兵组成亲军营,满八旗、蒙八旗之中每佐领选亲军2 人,总兵额为1770人。设亲军校,署亲军校各77 人分别管辖,由领侍卫内大臣统率,是近卫军中的近卫军。

道光以后,侍卫已成贵胄子弟的专差,成了不能文不能武,只会“下象棋,吃烧饼”的代名词。所司之责只是在御前站班应差、引见官员而已。而且队列不整,衣冠不齐,丑态百出,皇帝虽下旨斥责,但法不及亲贵,也是无可奈何。知内情者戏之日:“侍卫、侍卫、侍而不卫。”

 清代的护军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军,其兵源由各旗中挑选精锐按旗分别组建。故护军营统领亦额定8 人,分统八旗护军。八旗护军统领各有印信,各有办事公所。护军营兵额总计15000 人。上三旗官兵守卫紫禁城(今故宫博物院),下五旗官兵守卫皇城(今天安门地安门之间的地区),其职责是拱卫皇城禁地,稽察各宫门的出入人员。皇帝出巡,则担任扈从。驻跸则警戒御营地区,确保皇上的安全。护军统领的官阶是正二品(八旗均同),每旗设护军参领12 人(其中满洲8 人,蒙古4 人)。

雍正二年,又增设圆明园护军营,总兵 额为6000 余人。乾隆十六年定圆明园护军营的官制为掌印大臣1 人,总统大臣若干人,均由王大臣内简充,无定员。圆明园护军营也是按旗分编,分旗驻防。八旗各营有营总l 人,护军参领1 人,副护军参领2 人,署护军参领4 人,分掌营务。圆明园护军营的职责,是拱卫圆明三园和警戒阜成门外的御道,确保皇帝出城后安全到达圆明园。

清代的护军在反侵略战争中,虽然未能对列强的侵略进行有效的抵抗,但是仍不失为一支克尽职守的部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时,并不是未遇任何抵抗即闯入圆明园。守卫宫门的护军进行了阻击,并展开了白刃战,近年出土的阵亡军校墓碑完全证实了这一点。八国联军侵华之役,保卫皇城的侍卫处护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老舍先生之父舒永寿系正红旗护军,在破城后的巷战中以身殉职。慈禧和光绪出逃后,守卫紫禁城的上三旗护军仍然坚守岗位,当美军冲入午门后立即遇到三面火力的夹击,战斗进行了一上午,美军仍未能到达慈禧寝宫。当年侵华美军军官在美国出版的英文回忆录中,对护军的逐门逐殿抵抗有详细的记载。

辛亥革命后,宣统在紫禁城关起门来当皇帝,侍卫老爷当然是无官可做、无俸可领、无班可站了。除个别“孤忠”之外,也就不尽“护驾”之责了。庞大的护军经过大大缩编之后,只保留下一支象征性的部队。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后,小朝廷诸臣预感到“大变将至”,于是末代护军统领奏请溥仪“简派大员,检阅护军,整以备变。”颇有要以武力保护小朝廷的气慨。鹿钟麟率军警入紫禁城令溥仪出宫时,护军未进行任何抵抗,遵命缴“械”后开出了紫禁城,结束了拱卫帝座的使命,成了历史的一页。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4-23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5 00:04 , Processed in 1.11468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