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23|回复: 2

北京译名之争无关自卑只关立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3-26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译名之争无关自卑只关立场
  没想到沿用已久的北京国际译名(Beijing)竟然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此前有人提出应该将北京的国际译名定为“Peking”,以适应外国人的拼写习惯;在日前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中,32.3%的受访者指出不规范使用汉语的现象之一是地名不用汉语拼音,如将Beijing写成Peking。

  调查显示,81%的人对此持反对态度。(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需要交代的是,Peking这一北京的拼写形式是1906年西方人在上海举行的“帝国邮政联席会议”时确定的,属于“韦氏拼音”。1979年联合国通过决议,以汉语拼音取代“韦氏拼音”,国际标准化组织随后也开始以汉语拼音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但100多年后,又被我们的些许国人翻捡了出来而洋洋自得。一如既往,有学者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语言文化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在笔者看来,此事基本上与文化自信心不足无关,而大体是一个文化立场的问题。

  从韩国端午祭申遗的争论到“龙”译名由“Dragon”正名为“Loong”的倡议,从专家学者对汉语言文化的忧思到民间对洋节日入侵的不满,我们往往统统归结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不足甚至文化自卑,而且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批判定势而信手拈来。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所谓文化自信心不足的状况已经有了较大改观。是故,一味以文化自卑来看待和批判上述现象显然有些过时。

  关乎将北京国际译名定为“Peking”的倡议,与其说是文化自信心不足,毋宁说是在文化自信达到“温饱”水平之后,站在怎样的文化立场上向外部世界展示本土文化的问题——乐于不乐于、敢于不敢于向外部世界展示可以衡量自信心足与不足,而怎样展示则更多地关乎文化立场。事实上,早在2005年就有报道,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境外孔子学院已达20多所。这种形势绵延至今,不大可能让有能力提出北京国际译名更名的人那么“文化自信心不足”。按此逻辑看,2006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国际译名由原来的“Friendlies”更名为“Fuwa”又作何解释?

  其实,在文化自信心“脱贫”之后,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尴尬的问题——文化立场。后者较之前者可能会形成相同的表现形式,但却更为棘手。文化不自信尚可保持本土文化,而一味“适应外国人的拼写习惯”只能彻底丢掉本土文化。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一个国家在对外交往中应该注重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够以自身独立的特色平等地与世界对话。”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亦即文化立场,其甚至比文化不自信还重要。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3-26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有PK之意

发表于 2008-3-26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帮学者和文化界的真是闲的蛋疼。Beijing也好,Peking也罢,都是外国人的叫法,人家有人家的语言习惯,又没说把“北京”写成“被襟”,穷叫什么真儿~ 中文还管Hollywood叫好莱坞或者荷里活呢,人家美国人要是懂中文也叫真儿说我们那么多明星敢情就在河里活着~~

7 W$ b3 j2 c" m,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6 17:01:51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8 23:09 , Processed in 1.11603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