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718|回复: 191

圆明园正觉寺文殊亭修缮前后……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3-14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问斑马或其他了解内幕的人:这亭怎么给修成了这样?原始的单檐攒尖和彩绘统统抹杀,成了个连屋顶举架比例都有问题的仿古建筑?这也太毁了吧!!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正觉寺的修缮迟迟没有通过国家文物局的验收,至今还没有开放……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3-14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同志们!咱们不能这样愤青吧?怎么一到党和国家开会的时候就集体对政府意见这么大?都冷静冷静!小崔也冷静冷静!正觉寺文殊亭历史上就是重檐的,没修前看到的单檐亭子是民国正觉寺被人占用变私家别墅时期随便改造的,一起改造的还有钟鼓楼等。这次修缮的正觉寺就是按照历史上的样子修缮的。钟鼓楼(钟楼已毁)则是保留民国时期原样。虽然是“圆明园硕果仅存”的建筑群,但由于历史破坏的仍然很厉害,除山门和几个配殿外,几乎没什么是老的了。
发表于 2008-3-14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4楼,我这是搂着说呢,都没好意思说修缮。

我其实都反对现在居民自行修缮胡同里自家的房子,但想想早晚也都是一个拆,就让他们自己弄着玩去吧。

但凡有点审美感觉的都可以看见,现在修缮也好复建也好,有哪一个建筑能超过前人的。

现在我们只是技术设备提高了,推土机水泥要什么有什么,可是唯独缺的就是对美的信仰和追求。看看新建四合院那些粗制滥造俗不可耐的砖雕门雕,还真不如不雕呢。

敦煌石窟最上乘的艺术品都是隋唐时代的,到了晚清就是一帮山野村夫弄些又大又笨木雕泥塑瞎糊弄,到了民国时代,就剩下愚昧的老道王元箓把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拿去和洋人换香火钱了。

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我们现在的状态。

发表于 2008-3-14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修复杂,复杂就花得多,花得多回扣才多,至于是否对得起历史和良心,人家根本不在乎。
发表于 2008-3-14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民国那个好看。
发表于 2008-3-14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比以前小了 一圈。
发表于 2008-3-14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复建,差不多就是利用人们对现状不满和不认同的心理,导向错误的结果。

所以在今人对古代思想文化理解不够或者完全漠视的情况下,重建、改建基本上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破坏。

包括专家其实也不敢说能全面理解古文化的真谛,即便是修旧如旧照猫画虎都会在细节上遗漏古代文物的精华,更何况还有一批敢想敢干的实施者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这个项目名义上不是“复建”,而是“修缮”呀!问题严重就在这里……正觉寺被誉为“圆明园硕果仅存”的建筑群,先不说这样说对不对,但是打着“修缮”的旗号对历史上遗存下来珍贵古代建筑进行大规模所谓“复原设计”,大肆主观臆断地改造,这种行为比单纯对已经完全消失的历史建筑之复建还要可怕!
发表于 2008-3-14 1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3-14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把文物当古董。非得破旧的原生态才够“地道”?建筑文物本身的价值不是一个铺满尘埃的摆设,我们老是习惯上的去欣赏物件表面的尘埃和包浆了,却忽视了其本身的面目和价值。

为什么除了咱们坛子里的人外大多数人对古建筑保护不感兴趣,就是因为不少古建多年失修,胡搭乱改,毫无尊严,美感全部被历史所湮灭,领导一点头,群众肯定鼓掌,不被拆才怪。

在建筑上留下遗尘的人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只是过眼云烟,大可在教科书中认知,何必非要留个疤呢?永定门复建和故宫大修就是个例子,不建吧总觉得缺失了什么,建了又嫌太新,看多了黑白照片就觉得“古意全无”不如不建;故宫大修呢,骂声不断,作为最大的宫殿,有的角落跟京城里的一些四合院差不多了,满地荒草,破破烂烂,古意倒是有,故宫就是得突出个“故”字?这可是中国最拿脸的遗产了,试问哪国的宫殿会是破旧的?咱们的后代是要继承外表的古旧还是要继承内在的精华?若是在国外看见某宫殿彩绘斑落,柱歪窗斜,观客一定会怀疑这国家的人至少文化素质是有问题的,不爱干净,不懂维护。

在保护与开发的博弈中,片面的保护存在性注定是失败,因为保护的根基站错了,大多数普通居民不理解保护一个破败的古建有啥意义,换句话说就是愿意住在老旧不堪的大院还是愿意住干净崭新的洋房呢?旧房子一定时间还要装修呢,为的是适应生活,否则这些失去功能的“古董”只能被排除在生活之外而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情趣化欣赏对象。只有将那些历史上留下的精华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恢复期面目和功用,抛弃“古董”心态才有可能复苏对古代文化的认同感,也才可能更好的保护古代的文化遗产。

文殊殿维修之前的样子颇为古怪,但有破旧带来的“古意”,粗看确有些感觉,但已经不是文殊殿了,这也多是古董心态在作怪。

发表于 2008-3-14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成这样不如不修[em03]
发表于 2008-3-14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崔你有机会到文物修缮或文物部门上上班就知道了,这不是光说和指责的问题,这里有很多很复杂的问题,你还是没有摆脱学生时代的激进和热情,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一件事两件事能说清楚的。当你坐到那个位置的时候,你的做法也是一样会如此,我们必须换位思考。只有你真正的体会了文物主管部门和修缮部门的艰难工作你才会知道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别说解决了,就只能搞清楚这其中的脉搏就算成功了。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及政权性质和我国有很大区别,你看看苏联时代对俄罗斯文物的破坏与保护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漫长而又相当复杂的过程了。
发表于 2008-3-14 1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亭子修就修了吧,只是千万别重建大水法

发表于 2008-3-14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keyking在2008-3-14 15:02:57的发言:

大错特错。

请赐教

发表于 2008-3-14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3-14 15:39:14的发言:

那你说这个矛盾如何解决?文物多年不修?还是找陈胜吴广?

怎么办,凉扮呗!

首先,根本在于抓教育,让国人从小就充分认识到文物和文化不是身外之物,不是等你吃饱了喝足了之后才拿来消遣和保护的,它们是和你的生存和存在休戚与共的。有了文化才有了吃喝,而不是反过来。

只要看看这个论坛里多少所谓专业人士依然认为文化是排在经济后面的,就知道我们的教育有多么的可悲了。

(这个方案有点远,估计在猴年马月可以实现。)

第二,尽可能排除修建文物中的私人利益和政绩成分。

现在很多地方修复文物都给我一种装洋蒜的感觉。

打个比方,好多平房区成片的树木都伴随着高楼大厦的崛起而消失了,可偏偏就在马路中间有一棵树给保护起来了,汽车全都得绕行,不小心撞上不但活该,还会有破坏古树的罪名

(这个方案有点痴人说梦)

第三,提高专业人士的学养,综合论证,民主集中。

(这个方案有点一厢情愿)

所以最后得出结论:凉拌!!!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举这个例子:

http://www.abbs.com.cn/bbs/blog/334274021.html

这是意大利的脸:意大利是世界上公认的文物保护技术、理念最为先进和成熟的国家……

“凝固住塌落的瞬间”,世界上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梁先生说的“让它的衰老停止住,而不是返老还童”……


再来看看立面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堆积。其历经百年的修缮本身亦成为了人们蜂拥而至参观的对象(可能出了中国人以外吧……)

再来看看希腊的脸(亦是全欧洲文明的最重要的“脸”):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雅典卫城是西方文明最重要的遗迹,对于它的修缮历经数百年凝聚了全体西方世界的最先进技术和理念,虽然西方各国在古建筑保护修缮上还有争议,但是从他们对他们共同的头号文物建筑——帕提农神庙的修缮上就可以看出争议之下的主流,或者起码是最保全的修法……


还有,国内的很多人总是以“欧洲石建筑体系与东方(我国)木建筑体系不同”而为借口,一味抵制世界公认的文物保护准则,声称东亚文物建筑就是脆弱,只能复建……还动辄以日本的《奈良文件》为例证。这非常可笑!大家也许不了解,《奈良文件》的起因是这样的:日本有一处古建筑叫伊势神宫,它建在一片密林之中,从最初建造的时候就一并建了两个并立的、一模一样的基地,一个基地内建造好了宫殿以后,在20年时间之内对周围的树林休养生息,20年之后再拆掉已经建好的宫殿,用新长出的树木作木材,根据原建筑图纸,在旁边的基地里建造一个完全一样的新的宫殿。这个规矩,就是所谓的“式年造替”,它同伊势神宫同时创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上千年来从未中断,建筑也完全如旧……在《威尼斯宪章》令全世界文物保护界对文物古迹修复中的“原真性”和历史的“可读性”原则达成共识以后,伊势神宫的身份令人质疑,于是日本人特别召开全世界文物古迹理事会奈良会议,以伊势神宫为例讨论了日本古代建筑文化体系的特殊性,于是才有的《奈良文件》,并且文件中所提出的最终论述十分令人信服,大概意思就是说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特殊性,都应该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对于文物古迹保护来说,只要使用原始技术或是包含原始理念,那么这样的修缮本身也是文物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尊重。试问,在经历了文革破四旧,正在经济大潮中奋勇向前的我国,在传统技术、人的信仰已经几乎失传、不存的现代社会,《奈良文件》对于我们到底有多大的适用性??这个文件不是给我们设计的呀!

另外,日本也只是因伊势神宫提出了《奈良文件》,我们再来看看日本的最重要的脸:始建于我国唐朝时期奈良东大寺南大门……

这样的面貌我想足以令那些动辄以日本为例子证明“修旧如新”之谬论的人以沉痛一击了吧……

还有别的,这个是京都的建筑……

最后,我要说,今天人们对古代建筑的忽视、错误理解,那都是政府公众教育的长期缺失造成的。中国现在越来越富有,政府和老百姓的闲钱越来越多,再加上国人一贯以来的“被外国人欺负”心态,使得我们祖国各地官方、个人出钱“复建”“修复”文物,重振中华雄风的事例越来越多……这些对于文物建筑“修旧如新”或是“复建”的自慰式幻想,究其根本是非常“暴发户”式的。如果现在再不大声喝止,妥善引导、教育民众,那么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老百姓越来越认识不到文物建筑的“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和其真正的美的所在,反而会觉得现在为了经济毁掉文物也没有什么,反正日后还可以“复建”一个出来,说不定以后建的比这个还要好……(!!)这是相当危险的!!!长此以往就会毁了我们业已不多的文物,更毁了我们本来就不受重视的文物保护事业!!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在第二章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原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所以我总想说,面对浙江圆明新园的争论,没有人说到点子上。真正的反对它的原因,应该在这里!我们还有多少文物建筑正在风雨中飘摇?还有多少此时此刻正在坍塌的宋金木构急需资金来保护?花这么多的钱,用来建造一些不伦不类的假古董上,还是代表了百姓“振兴中华”之民心所向……最终真正的文物毁了,老百姓被错误地教育了,文物保护事业毁了……这一切值吗??

本人不才,专业是建筑设计,会说两门西方语言。我的外国朋友一大堆,上到著名建筑师下到年轻的学生朋友,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喜欢故宫、颐和园或是其他什么被修得崭新的文物建筑,并且不只是不喜欢,而是强烈地不可理解和鄙夷!!总结起来,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中国5000年文明,我们在国外朝思暮想其博大精深,没想到来了之后看到的都是被修得像塑料制品一样的东西……非常失望!

我想我们有时候真的很可笑。

ps:本人亲自去过欧洲,在那里有一些国家奉行将文物修缮得比较新的原则,代表国家是法国。但是这一点一直以来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法国的一些世界级重要的文物建筑也是按照国际标准来维修的。

5 B; k1 n- Q- e- \* f! N1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4 16:41:00编辑过]
发表于 2008-3-14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老建筑破的等不起咱们慢慢培养了,就看着倒塌或危急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别说培养老百姓,就咱们论坛里有几个人是真心的保护文物和古建筑?有几个能塌下心来看看书学学知识?大家都不从自做做起,也只能维持现状了.
发表于 2008-3-14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豪情万丈,pf!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稻子在2008-3-14 13:57:13的发言:

别把文物当古董。非得破旧的原生态才够“地道”?建筑文物本身的价值不是一个铺满尘埃的摆设,我们老是习惯上的去欣赏物件表面的尘埃和包浆了,却忽视了其本身的面目和价值。

为什么除了咱们坛子里的人外大多数人对古建筑保护不感兴趣,就是因为不少古建多年失修,胡搭乱改,毫无尊严,美感全部被历史所湮灭,领导一点头,群众肯定鼓掌,不被拆才怪。

在建筑上留下遗尘的人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只是过眼云烟,大可在教科书中认知,何必非要留个疤呢?永定门复建和故宫大修就是个例子,不建吧总觉得缺失了什么,建了又嫌太新,看多了黑白照片就觉得“古意全无”不如不建;故宫大修呢,骂声不断,作为最大的宫殿,有的角落跟京城里的一些四合院差不多了,满地荒草,破破烂烂,古意倒是有,故宫就是得突出个“故”字?这可是中国最拿脸的遗产了,试问哪国的宫殿会是破旧的?咱们的后代是要继承外表的古旧还是要继承内在的精华?若是在国外看见某宫殿彩绘斑落,柱歪窗斜,观客一定会怀疑这国家的人至少文化素质是有问题的,不爱干净,不懂维护。

在保护与开发的博弈中,片面的保护存在性注定是失败,因为保护的根基站错了,大多数普通居民不理解保护一个破败的古建有啥意义,换句话说就是愿意住在老旧不堪的大院还是愿意住干净崭新的洋房呢?旧房子一定时间还要装修呢,为的是适应生活,否则这些失去功能的“古董”只能被排除在生活之外而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情趣化欣赏对象。只有将那些历史上留下的精华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恢复期面目和功用,抛弃“古董”心态才有可能复苏对古代文化的认同感,也才可能更好的保护古代的文化遗产。

文殊殿维修之前的样子颇为古怪,但有破旧带来的“古意”,粗看确有些感觉,但已经不是文殊殿了,这也多是古董心态在作怪。

大错特错。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3-14 11:30:57的发言:
我说同志们!咱们不能这样愤青吧?怎么一到党和国家开会的时候就集体对政府意见这么大?都冷静冷静!小崔也冷静冷静!正觉寺文殊亭历史上就是重檐的,没修前看到的单檐亭子是民国正觉寺被人占用变私家别墅时期随便改造的,一起改造的还有钟鼓楼等。这次修缮的正觉寺就是按照历史上的样子修缮的。钟鼓楼(钟楼已毁)则是保留民国时期原样。虽然是“圆明园硕果仅存”的建筑群,但由于历史破坏的仍然很厉害,除山门和几个配殿外,几乎没什么是老的了。

问的就是这个呵呵。那再说说为什么文物局验收不给通过呢?

发表于 2008-3-14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有一特业余的问题想问,乾隆那次的紫禁城大修,修完了之后看起来不新么?

我也一直特不明白,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古建筑既然不能不修,那修出来最好的效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这真是一直特别困扰我的问题

发表于 2008-3-14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keyking在2008-3-14 15:04:24的发言:

问的就是这个呵呵。那再说说为什么文物局验收不给通过呢?

分二期修缮,现在只完成了一期~
发表于 2008-3-14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愤青这个词最好别乱用,好像一提反对意见就是愤青。

都在理性讨论问题,可能有不到之处,但不要乱扣帽子。

再说我也没觉得愤青是个贬义词,说到底这不过是被网特妖魔化的一个概念罢了。

发表于 2008-3-14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告诉你们为什么我反对修复吧?

是因为现代人(特别是主持管理者)的素质不行,就这么简单!!!!!!

发表于 2008-3-14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省省吧在2008-3-14 15:30:16的发言:

我告诉你们为什么我反对修复吧?

是因为现代人(特别是主持管理者)的素质不行,就这么简单!!!!!!

那你说这个矛盾如何解决?文物多年不修?还是找陈胜吴广?
发表于 2008-3-14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keyking在2008-3-14 18:35:49的发言:

错误观点很多,充满了文化自卑和文化自奋。忙,日后回复。

但是还是要强调一点,就是我上文已经论述过的——当前的“复建”和“修旧如新”带来的巨大危害:老百姓越来越认识不到文物建筑的“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和其真正的美的所在,反而会觉得现在为了经济毁掉文物也没有什么,反正日后还可以“复建”一个出来,说不定以后建的比这个还要好……(!!) 这些东西的存在,就是对文物价值的贪污和亵渎。就是对文物保护事业中公众教育环节的最大诋毁。阻碍了真正文明的传承。

这个你没有反驳也没有回复,但这恰恰是我所说的最重要一点!


我知道这是你的最重要理论,不然不会用粗体,这个帖子针对文殊殿的修缮来展开,没有想要刻意辩论的意思,我不过是解题阐释一些文保误区罢了。这几天搬工作室,相对比较闲,谢谢你的批评,既然你说错误很多,还请日后有时间了不吝指正。

当前的“复建”和“修旧如新”是很容易让人看不惯,但是不得不承认传统文化的断裂现状,要做的很简单,要么修补,要么另辟蹊径。一些策略性的复建不是没有道理,因此也不能一棒子全打死。

我同意你的文物建筑的“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和其真正的美的所在,但不同意断言老百姓反而会觉得现在为了经济毁掉文物也没有什么,反正日后还可以“复建”一个出来,说不定以后建的比这个还要好……,人们从来没有觉得复建的会比原来的好,永定门就是例子,最多的还是思考,既然现在又建,当初何必要拆呢?这又会成为一个历史反省的机会,有一次日落,我赶到永定门的北面,一个清晰轮廓下,老人在放风筝,情侣在漫步,年轻人在玩滑板,这一幕还是颇为动人。当然,老百姓对于文化策略的理解恐怕没有你哪么清醒,但也不至于你说的那么糊涂,以此判断来反对复建是站不住脚的。

我之所以提出古董论,就是基于现在老百姓已经被误导,在数十年的视觉经验缺失,文化经验缺失的背景下要认识到文物或文化载体的重要性的是很困难的,父母都不认的情况下怎么去认识祖母?老百姓也分不清哪些东西是唐宋金元明清,在走访一些古迹的时候随口问问,十之八九不知道某建筑是哪朝哪代有啥历史,通常一概而论,全是古建筑老古董,老祖宗留下的,因为和现在的建筑“不一样”。“不一样”这个差异的解读本身就是一个明显的断裂标志。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做好文保?“为了经济毁掉文物也没有什么”这是文革式的理解方式,凡事只有一个帅,别的无条件服从。但是,现在的老百姓真会这么想么?中国现在应该是进入了后文革时代,老一辈学者几乎绝了,新一代的还没有摸着方向。中间也就是现在的中坚力量大多被文革耽误了至少二十年。修建什么文化城,标志城也就是这辈人中“精英”的举动,其间原因还可以深入探讨,就不赘述了。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你说文化自卑我不否认,越是研究越是自卑,自卑的是为什么祖先的遗产离我们怎么那么远,而我们的现实又是那么的尴尬,自奋,我也不否认,现在不自奋,以后还有力气?

文物建筑的“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和其真正的美的所在,是分开的两个层面的东西,唯一性不可再生性,是一层,真正美所在是一层,而对美的阐释在这里我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个是由前两者所带来的历史存在美以及原创美,一种是自身的形式美和样式美,建筑是艺术品,它的不可替代除了自身独立的价值体还有其附加的和所影响的文化体,它的存在可以验证与比对文字知识所不能带来的完整信息。但是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毁灭了,但又有可能恢复的情况下,为什么就不能保有其所具有的至少一项美来作为传播的依据呢?艺术品是需要通过体验来欣赏和阅读的实体,建筑是空间的表现,是流动的边界,是人体的延伸,只有身处其中才可以完整的领略与感动,你是建筑师,这一点你应该很清楚。当我们看到图片中的唐宋古建和我们亲自体验时,是否有强烈的感觉差?相信大多数人是的,至少我是,因为建筑是为人设计的,在那一刻所拉近的祖先与自己的距离可以从深处启发我们久藏于基因中的艺术灵感。空间,分割,形式,色彩,光线的变化,这一切都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品所能承载的,而决不是文献可以做到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欣赏的方式就是行走期间去拨动节奏去感知旋律,这一切也不是文献可以做到的。因此,你谈及的美应该还有这个层面的因素,也就是自身的形式美和样式美,而这个层面的存在理由也就是我所坚持对重要建筑进行的复建的原因。诚然,两个层面的美会相互影响和依存,比如历史与岁月的流逝会刻琢出难以名状的美来,这种美恰好又是我们最容易感受到的,但这种美作为一个艺术品的价值分支不会影响整个艺术品的内在品格,如同美丽少女的面纱。但是换句话说,如果面纱侵蚀了少女的脸孔,受损或者过敏,我们还要坚持面纱的重要吗?之前的文殊殿就裹着这样的面纱。破败的故宫院落就罩着这层面纱。

我们可以站在学术的高度来界定建筑的保护意义和价值,目的也是为了文化学上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考古学价值,可老百姓呢?长此以往当老百姓都以一种他者的眼光来看我们的文化的时候,或者将我们的文化遗产定位为“古董”的时候,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费,无非是为大英博物馆在本土保护了一件件有价值的藏品。如果你加粗这段话用词不是老百姓,而是开发商,决策者,可能接近问题本源了,但我也不会同意你这句理论,因为带来这一切危害的原因并不是——当前的“复建”和“修旧如新”。

“这些东西存在,就是对文物价值的贪污和亵渎。就是对文物保护事业中公众教育环节的最大诋毁。阻碍了真正文明的传承。”

此说未免也过于偏激,毫无依据的复建仿建和乱建才是对文物价值的亵渎,也不可一概而论。文保意识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但片面的文保不是文化复兴的唯一选项,科学的文保与科学的复建与修整与之间应该是个互动互证的关系而不是对立,这种对立才是危险的,也是开发商们和政绩主义者们乐意看到的。

; ]; L, I8 ^- t5 ?- v9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5 1:05:33编辑过]
发表于 2008-3-14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keyking在2008-3-14 22:43:54的发言: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52&ID=29769&page=1

正要说这个例子呢。大家注意,会同四译馆的构件,很多都据现场民工说拉到了河北香河……

就是中信,同一个公司,拆掉了宣武大吉片,却在香河建了个号称“1:1原大小”的北京城。这个例子值得大家深刻反思!“复建北京城”(主要是城门和城墙)的公司,以传承文化为名赚得了声名,眼下却正在利用包括建“天下第一城”在内积累的政治经济基本,进行着最大规模的拆毁北京古城的勾当……这简直是对我上文的最好解读。


别往下讨论了,论坛能生存到现在不容易!回头该被和谐了!触到底线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52&ID=29769&page=1

正要说这个例子呢。大家注意,会同四译馆的构件,很多都据现场民工说拉到了河北香河……

就是中信,同一个公司,拆掉了宣武大吉片,却在香河建了个号称“1:1原大小”的北京城。这个例子值得大家深刻反思!“复建北京城”(主要是城门和城墙)的公司,以传承文化为名赚得了声名,眼下却正在利用包括建“天下第一城”在内积累的政治经济基本,进行着最大规模的拆毁北京古城的勾当……这简直是对我上文的最好解读。

5 A: Q4 ^7 P3 o! r; Y4 B5 w, J$ ^)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4 22:45:30编辑过]
发表于 2008-3-14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稻子说的保护要注重全面性,在文物部门工作的人自然有客观条件的很多限制,要考虑,但我们同样需要有崔同志这样的声音,这种较真似的的监督和质疑声音,只有把所有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保护,但实际情况确是实行的时候,往往都是一种声音能递上话,加个外行的领导拍板,加个无资质的施工队完成豆腐渣似的“修缮保护”,这也是我们不停质疑很多复建、迁建、修缮保护为什么看着那么“另类”的原因了。& z: ^6 j, y0 W% {/ Q4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4 18:14:27编辑过]
发表于 2008-3-14 1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国际有好!

: Q7 \: u9 d0 i/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4 19:02:27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6 09:26 , Processed in 1.27869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