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奇趣
海晏堂
大水法—远瀛观
举报
好!!!!!!
真不错!
真是很棒,佩服稻子的美术功底
也不知道是画出来的两维图,还是三维建的模?
这种把历史照片,铜版画,现代照片,以及同时的周边结合
对比的效果非常有真实感,感染力强,
让消失的辉煌建筑不再死板的停留在书本理论中,
让他们变成可以触摸,可以感受。
古人之建筑非称建造,而称“营造”,即建筑的大小形状,
用途,和材质,工艺,以及所处的位置,和周边建筑的关系;
皆要考虑的当,让人感觉浑然天成,气度不凡;
如今大众的仿建也好,古典风格的建筑
也好,多是过多的考虑到了个体的突出,而忽略了融合,铺垫与过渡;
都变成了孤零零的个体,即便再豪华,也无气度可言。
看到稻子的对比、以及非常规角度复原图;感觉对古典“营造”颇有
研究,望有机会多多指教!
这三个帖子里的图都是按原尺度手绘的二维图扫描处理的,三维的俺不会。。研究谈不上了,只是把对这个建筑的理解选个真实的角度画出来。
对于古建筑而言最有趣的就是尺度,祖先的建筑设计都是在既定尺度的基础上对连续空间的营造与独立空间的表现,而空间细节就是那些既定的尺度和装饰的灵活运用,所有的建筑尺度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都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现在国内的很多仿建或是新古典设计大多是样式上的模仿而忽略了整风格与尺度的关系,因此多少看起来比较别扭,再有就是在治镜阁那个帖子我自我检讨的“视觉异化”,当然采用严格的尺度也不一定能把握古建筑特有的感觉,尤其是成组的建筑或是园林,毕竟建筑是一门艺术。具体的我在陋文中有所阐述,出版前还不便发出,届时还请多批评交流。
稻子,把其它西洋楼的景点也发一下,不止这几张
叫狗日的英法两国赔!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5 21:03 , Processed in 0.304382 second(s), 18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