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12:30,拍记的盆友们在和平门菜市场门口会齐儿了。此次考察路线为:
东松树胡同-平安胡同-羊毛胡同-西交民巷-前红井胡同-前细瓦厂胡同-明光胡同-新壁街-东安福胡同-东文昌胡同-川店胡同-宗学胡同。各胡同位置详图如下:  首先来到的是东松树胡同,一进胡同就看见了这个老奶奶,似乎在迎接我们。
在此郑重声明啊:本文所配照片均系本人使用不入流相机随意拍的,仅供配合文字起到一定的说明作用,以便于大家对应景物,至于拍摄手艺嘛,嘿嘿,就表讨论了。此行的精美图片请看其他同志们的上传。 
东松树胡同,和北新华街以西的“西松树胡同”以前并称“松树胡同”。据查得知,清宗室爱新觉罗·宝廷晚年曾在松树胡同居住。
爱新觉罗·宝廷(1840—1890年),号竹坡,隶满洲镶蓝旗,是清初郑亲王济尔哈朗八世孙,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主持福建乡试时,榜发得林纾、郑孝胥等若干人。后因纳江山船伎为妾,自请罢官,隐居在北京西山,著有《偶斋诗草》,多记北京名胜。光绪十三年(1887),他在诗序中明确讲及当时全家从旧刑部街迁至松树胡同,并留下了赞咏松树胡同桥东的枯松的诗句。但是,宝廷旧居具体是东松树胡同还是西松树胡同,目前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在东松树胡同并没有什么诱人的发现,只有以下一个院子看样子挺唬人,但毕竟未得入内,不知里面是个什么光景。 
另外,这胡同的4号是个敬老院,虽然门口的福字和春联贴的十分热闹,但是大门紧闭,听不到里面的任何动静,一股突如其来的晚景萧疏的意念竟然开始在我脑海中游走,说不出来那种感觉。瑾在此企盼今后的几十年间,我国的敬老事业还能再上几个台阶,以便有朝一日吾辈解甲归田的时候还能有酒有肉。 
出东松树胡同,即进平安胡同。这个胡同其实旧称“扁担胡同”,据说北京叫“扁担胡同”的胡同有十了多处,现如今,除了东城区北门仓胡同以北的扁担胡同保留了原名称,其余的均改成别的名字了,这平安胡同也正是“扁担胡同”之一更名而来的。不过除了几个保存很好的门墩儿,平安胡同似乎也没有什么让人眼前发亮的东东。 接下来走访的羊毛胡同就更是可怜了,该胡同其实以前叫“养马胡同”,其所在地为明代的养马场。“养马胡同”到清代因谐音改称为“羊毛胡同”,属镶蓝旗的地界。此胡同原来有多长我未曾得见,但目前正处于拆迁过程中,仅剩了区区一小段,根本谈不上什么景致了,从下图即可见一斑。当然了,我这人方位感奇差,突然发现穿过羊毛胡同居然就是国家大剧院,甚是惊奇了一阵。从这个角度上看,很像是在废墟边上降落了一只飞碟,跟胡同的景致有点不搭调。
接下来走访的羊毛胡同就更是可怜了,该胡同其实以前叫“养马胡同”,其所在地为明代的养马场。“养马胡同”到清代因谐音改称为“羊毛胡同”,属镶蓝旗的地界。此胡同原来有多长我未曾得见,但目前正处于拆迁过程中,仅剩了区区一小段,根本谈不上什么景致了,从下图即可见一斑。当然了,我这人方位感奇差,突然发现穿过羊毛胡同居然就是国家大剧院,甚是惊奇了一阵。从这个角度上看,很像是在废墟边上降落了一只飞碟,跟胡同的景致有点不搭调。
从羊毛胡同向南直接通到西交民巷,西交民巷和东交民巷原来合称“江米巷”,是北京最长的胡同,并以银行多著称,是清末民初时期著名的“金融街”。相对于东交民巷的外资银行多,西交民巷则以中资银行居多,象什么大陆银行、北洋保商银行、中央银行等均在西交民巷,其至今仍保留了一部分银行大楼原址。 刚走不远就看到几位同志正对着一个看似很普通的大门口在拍摄,赶上一瞧,原来这大门两边的石座上有精美的雕花,就是下面这个,照的有点模糊,不好意思啊。 
照说这石雕应当有些来头,回来一查,果不其然。这里的门牌是西交民巷27号,此前曾是我国最早的官办银行――户部银行(后改称“大清银行”)的所在地。这里原有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洋楼,民国时期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亦曾在此楼办公。1949年2月,北京和平解放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又进驻该楼,这座楼房成了历经三代中央银行的元老。只可惜,1969年人总行迁往财政部大楼以后,这座元老楼变为了银行职工宿舍。“文革”后,宿舍扩建而将此楼彻底拆除,只剩了门口的雕花石墩。据当年参与基建的一位老干部讲,那座二层老楼坚固异常,地下有两层全是金库,费了老鼻子劲才把它给拆了。 紧挨着27号的甲25号,尚存一座洋楼的前脸儿,看着很不寻常,于是大家在拍照后对着楼体上已被摘掉的字迹依稀辨认了半天,想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所在,结果费了半天眼力,发现那字迹不过是“中国工商银行西交民巷储蓄所”,嗨!不过回来一查方知,原来工商银行西交民巷储蓄所的所在地也是户部银行的旧址。
 除古迹外,西交民巷的这个小超市也挺有意思的,把卖的东西写的那么直截了当:
 在西交民巷山走了不多会,就拐入了前红井胡同。该胡同中两个私宅院子的小门楼不错:

 从这个胡同穿出去又是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边上 

我还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国家大剧院,以前都是在行驶长安街时顺便瞄两眼,走进了才知道,原来四周围还围着一圈儿水哪!真够穷讲究的。也搭上那天天气特别好,阳光充足,周围的倒是水显得清澈怡人,可那钢铁的蛋壳着实把偶的眼睛晃的够呛。对于这枚“红旗下的蛋”,掌柜的当时留下话说:“大伙儿pk一下,看谁拍的难看!”那我就再来一张: 
# V5 P4 P. h9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9 14:58:0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