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观前身为唐代的天长观故墟。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观。今白云观的老君坐像为当时所制石刻 。 金正隆五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长观遭兵火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为庆贺殿宇落成,观内举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场,金世宗率百官大内臣前来观礼,并赐名曰:“十方大天长观”,并命当时著名道士阁德源为本观主持。大定二十六年,著名道士孙道明住持十方天长观观事,曾于此编修《大金玄都宝藏》。金章宗明昌元年二月,皇太后病危,命请设“普天大醮”七昼夜于本观。一月后,皇太后病愈,遂在观之西地,建丁卯瑞圣殿以奉太后本命之神。泰和二年正月望日,天长观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建成后,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祐二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元初邱长春真人自雪山东归,元太祖十九年至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盘山栖云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舍馆又焕然一新。太祖二十二年,邱长春真人羽化于此,同年,成吉思汗谕旨改称为“长春宫”。次年,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元末,连年争战,长春宫原殿宇日渐衰圯,后重修工程改以处顺堂为中心展开,明初易名为白云观。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尊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 国家将白云观列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北京市又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五六年、一九八一年先后两次资助道教界修茸白云观,恢复宫观建置和古代建筑风貌。整修后的各处殿宇壮丽巍峨,顿复旧观,年深失修的全真祖庭重现第一丛林之气象。(引自白云观网)
0 e: z; D* T. p( _# e3 R " ~. ]( Z, C5 M. R1 P1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