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11|回复: 0

[转帖]千万别把千年的磁器口变得不伦不类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2-12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磁器口一直很想往,在很多川菜馆吃饭,总是会被那些墙上的黑白照片所吸引,石板路,吊脚楼,茶馆,于是知道了代表重庆的一个地方,那就是磁器口。

正月初一的磁器口,从小石板路走上去之后,有点点后悔,因为人实在太多,是那种不需要走,而是被人潮推着向前的那种。不过,也就是几分钟之后,发现很快可以适应,因为周边的人都很享受,特别是那些,手里面还拿着小吃的人,在人潮里面,怡然自得。处在人潮之中,眼睛和鼻子被两旁的招牌还有香味所吸引,有点点应付不过来的感觉,如果不是人多,相信自己一早已经钻到了旁边的那些小店里面去了。

在小镇尽头的茶楼,一个可以把古码头尽收眼帘的地方,惊讶于岸坡上密密麻麻的人流。也许是枯水期的缘故,嘉陵江变成了嘉陵河。其实长江也是一样,朝天门码头停泊的游轮,都让人有点点担心,江水是否可以承受。最新消息,为了保证万吨级船舶进入重庆,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口的那块“夫归石”春节后就要被炸掉了。

不过只要走到边上的小巷里面,马上变得安静起来。可以看到当地的居民在巷子里面摆开桌子“斗地主”,也可以看到那些住宅内,绝大部分都是老人家。想想也是,看看这些建筑,虽然很美,竹木结构,但是也很破旧,有的墙壁也已经剥落,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里并不是理想的居住地方。但是一个古镇,如果没有了真正生活在这里的原居民,是没有生命力的,就好像丽江,正是因为原居民大量的迁出,变成了一个商业小镇,对于是否符合文化遗产的标准,就产生了争议。而磁器口,至少在今天看来,因为还有大批的居民在这里生活,因此还洋溢着浓郁的,无法刻意表现的那种生活气息,而这种气息,则是一个古镇的灵气所在。

看着磁器口,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古镇,不久前去过的乌镇-西栅,吸取了开发东栅的教训,避免了商业化的过度开发,但是却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古镇内的原居民人数不足,因此无法让这个古镇,变得鲜活。当地政府正在采取办法,让居民回迁。而对于磁器口来说,可能居民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保养维护却是一个问题,至少在我这个游客看来。看到那些因为缺乏保养而显得有点点破败的建筑,觉得很是可惜。

据说在重庆还是陪都的时候,这里有超过一百家的茶馆,无数的四川文化名人在这里逗留过。但是现在,找起茶馆来还有点点困难,因为已经被大大小小的商铺代替,即使有,也是以吃饭为主,不管是装修还是茶具,随意得让人觉得摆在这个如此独特的地方,实在有些可惜。不过想想也是,重庆人喝茶,一杯茶加上一桌麻将,就是一天,茶馆的生意还真的比不上那些买小吃的小店。不过在这里买小吃也有点点麻烦,都知道"陈麻花“最出名,不过连着一起,四五家挂着大大照片的”陈麻花“,还真不知道哪家算是正宗,当然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往人最多的那里钻。不过也有只此一家的,那就是木槌酥,店门口两个大汉用木槌敲打出来的,热乎乎的,真的好好吃。

其实,重庆市政府对于磁器口相当重视。06年的时候立法保护,根据法例的规定,古镇保护区内纳入保护内容的有: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石刻、码头古渡和代表性建筑;古镇原有的街巷空间尺度和青砖、白粉墙、小青瓦坡屋顶、板栗色的木板壁、门、窗、梁、柱、穿斗房、吊脚楼等整体风貌;古镇区域内的山丘溪流、林木绿地;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传统工艺、传统产业、民间艺术、民风民俗及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法例还规定,磁器口街上不允许乱动土,街上房屋产权人将与管委会签订古镇建筑物保护协议,房屋的维修、改造、排危应向管委会提出申请,经管委会确认后报有关部门审批,并由有古建筑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完工后按规定检查验收。

查看资料,原来沙坪坝政府要花六到七个亿来打造磁器口。不过,打造古镇,可真的是非常复杂的事情,从周庄,到丽江,看到太多被打造成,只有一个传统的空壳,却丧失了古镇灵魂的例子,打造出来的,是一个旅游景点,而不是一个人文古镇。

有了法例的保护,有了资金,再有了其他早期开发的古镇所得到的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积累下来的古镇文化和天然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磁器口,应该不会被改造成一个人工味道和商业味道浓厚的又一个旅游景观吧。现实情况,却不让人乐观。

在磁器口正街的黄金地段,有个三千平方米的商铺,它的左边是一家古镇鸡杂餐馆,右边是古镇麻花店。它使用了钢筋混凝土,但穿上了“古装”,柱子包树皮,外墙贴仿古砖。这个商铺所在地的原来的房子是“聚生茂”酱油铺,至少有上百年历史。磁器口保护区的官员则很无奈,因为法例目前只对风貌协调作了要求,对建筑材料没有刚性规定。木材结构当然最好,但是施工方要用钢混结构。项目负责人则说,用木材,成本高,原材料难找。

这就是目前中国古镇维护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古建筑如何修复。仿造可以形似,但是没有内涵,就好像在“长衫“里面穿上了”西装“。其实“修旧如旧”的做法,是中国文物保护的惯用手法,之前提到的乌镇西栅,用的就全部是古老的施工方法,当然,成本和时间要花得多一些,这就要看当局的决心和眼光了。

去了重庆的洋人街,很是失望,游乐场,加上仿造的西方和唐宋建筑,实在是有点点不伦不类。现在心里面只有祈祷,千万不要把一个千年的磁器口,变成一个人造的洪涯洞啊。

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9d5da01008u2b.html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0 02:22 , Processed in 1.13014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