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51|回复: 13

[转帖]海淀一处明代贵族墓葬群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2-9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阳台山下周家坟
 
来源: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  作者:岳升阳   查看: 1078 【2006-4-10 17:08:00】【( h1 A# t" I, F! f, \) C1 I1 y9 c | * z$ l- n' z4 c' X1 }& x6 E! G1 S
 

    在海淀区苏家坨乡的阳台山脚下,分布着多座规模巨大的墙圈,虽然在当地居民中流传着一些关于墙圈的传说,却没有人能说清它的来历。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透露出几分神秘的色彩。

    从航空照片上看,大墙圈至少有5个,其中4个为前方后圆形,一个为长方形。墙圈皆坐西朝东,分布于阳台山前南北数公里的区域内。从墙圈的形状和分布特征看,它们具有家族墓葬的形制,应属于同一家族。从大墙圈中遗留的大量建筑构件看,它们属于明朝的遗物。这些明朝的墓葬不同寻常,它不但规模巨大,而且还使用过绿琉璃瓦作为建筑装饰,这在京师天子脚下,非地位显赫的皇亲国戚所不敢为。那么,它们究竟是谁的家族墓呢?其中位于徐各庄旁的墙圈名称给我们透露出一线信息,人们称它为“周家坟”。显然,它应该是周姓人家的墓地。在周家坟的附近还有一座村庄叫周家巷,位于通往周家坟的路口处,它或许是由周家坟的护坟人家演变而来。

    沿着这个线索进行调查就会发现,在距此不远的柳林村,明代确曾有过一户名声显赫的周家,这就是明孝肃周太后的家人,柳林周氏。《明史·孝肃周太后列传》:“孝肃周太后,英宗妃,宪宗生母也,昌平人。天顺元年封贵妃。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孝宗立,尊为太皇太后。”周太后在正统年间选入宫中,成为英宗皇帝的贵嫔,正统九年(1444)生宪宗皇帝。“土木堡之变”后,英宗失去了权力,皇位由其弟朱祁钰所继承。景泰八年,英宗复辟,重新夺取皇位,改年号为天顺。周氏也于天顺元年(1457)封为贵妃。英宗死后,宪宗即位,年号成化,周贵妃被尊为皇太后。宪宗子孝宗弘治皇帝即位后,周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六年(1503)卒。周太后是明代昌平柳林村人,这个柳林村就是今海淀区苏家坨乡的柳林村,其地距阳台山仅数里之遥。

    在柳林村北也有一座周家坟,如今坟冢虽已平毁,但仍存留有《庆云侯周公神道碑》一块、石马两匹,以及墓园石构件数块。神道碑为螭首,碑身高1.85米,宽1.10米,厚0.30米。碑已扑地,没于荒草之中,但碑文尚可辨识。石马高1.40米,宽0.55米,长1.80米,虽已残破,却仍面面相视,矗立于昔日神道两侧的位置上。从碑文推断,这座周家坟的主人是周太后的祖父周福山。

    据《庆云侯周公神道碑》,周福山,昌平文宁里柳林村人,生于洪武三年(1370)四月七日,卒于景泰四年(1453)十一月,享年83岁。建文帝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乡间秩序混乱,“犹有恶少年蜂附蚁聚,杀戮卤掠”。福山组织乡里之人以自保,度过危难时期,遂为乡人所尊敬。周福山死时,周太后还只是被废弃皇帝的妃子,其家族远不如后世的显赫,他也只是葬于村旁的茔地而已。天顺末年,他被追封为锦衣卫千户,成化四年(1468)又被追封为庆云伯,食禄千石,子孙世袭,成化二十三年(1487)追赠庆云侯。墓前的神道碑和石马等物,应是成化年间添置之物。

    周福山“生子男二:长曰广,次曰能;女二:长适甄友,次适杨春”。其中的次男周能为周太后父。《明史·周能列传》:“周能,字廷举,昌平人。女为英宗妃,生宪宗,是为孝肃皇太后。英宗复位,授能锦衣卫千户,赐赉甚渥。”周能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十月十九日,在天顺元年(1457)成为锦衣卫正千户,天顺七年(1463)正月十九日卒,享年66岁,成化四年(1468)追封庆云侯,成化十七年(1481),追赠太傅、宁国公,谥荣靖。周能有原配夫人甄氏和继配夫人高氏。甄氏生女二:长女嫁与昌平人刘真,次女即周太后。周太后于宣德九年(1434)入宫,正统九年(1444)进为贵嫔,生宪宗后,册封为贵妃,天顺八年(1464)宪宗即位,被尊为太后。高氏生于永乐十三年(1415),卒于弘治十二年(1499),享年84岁,追封为宁国夫人,葬于周能墓。高氏生子二:长子周寿,次子周彧,皆位显侯伯。此外,周太后还有一从弟,名吉祥,出家为僧,先后在大慈仁寺和大觉寺任主持。据北京房山周吉祥塔“碑记”,吉祥父周斌,母郭氏,亦为昌平文宁里人。他既不是周广之子,也不是周能之子,因而不是周福山的后人,“碑记”称其为太后从弟,他生于正统六年,比周寿大1岁,因而是周寿和周彧的从兄,今大觉寺南有其灵塔。舒小峰先生对此已有考证,此不赘述。

    周能的第二位妻子高氏死时正值周家势力鼎盛之时,葬礼浩大,自太皇太后以下皆有祭祀。周能可能是一个本分而平庸的人,但他的两个儿子却依仗着帝王家的权势而昭显于京城。

    周能长子周寿,生于正统七年(1442),字永龄,为周能继配高氏所生。周能死后命为锦衣卫副千户,寻进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宪宗即位,以元舅召见便殿,升都督同知。成化三年(1467)封庆云伯,“食禄千石,子孙世袭,给诰券”。成化十七年(1481)进庆云侯,弘治元年(1488)加太保,弘治十六年(1503)加太傅,正德四年(1509)二月卒,赠宣国公,谥恭和。《明史·周能列传附子寿列传》称:“寿以太后弟,颇恣横。”从中国历史上看,明代外戚势力相对较弱,干预朝政者少,尤其是明朝初年,外戚尚能自律,不敢恃宠跋扈。然而从英宗起,由于外戚参预复辟,有夺门之功,随之愈益骄横起来。周氏一族亦仗其外戚的地位,横行无忌,广敛钱财。当时朝廷禁止勋戚索要庄田,而周寿却违禁迫使朝廷授予他通州田六十二顷,宝坻田七百余顷。他在京畿一带拥有大量田地,仅宝坻一地即有田产一千二百余顷。又据《武宗实录》,正德二年(1507)“太傅、庆云侯周寿奏所买昌平州等处田土一千六百余顷,乞蠲除粮草。从之”。可知其不但田亩众多,而且还享受不纳粮草的特权。他挟商船,挠乱盐法,侵吞公利,无人能管。他还与外戚建昌侯张延龄争田,致使两家奴仆相殴,官府无可奈何。而《武宗实录》称他“寿性谨厚,尝使藩府印记战马,皆称旨。平居简出,不妄通宾客,能以富贵终。”(11)看来也是逶曲其辞,不能直言其事。周寿卒后,子周瑛袭庆云侯,封殖过于其父。嘉靖年间,他于河西务设肆邀商货,虐待商贾,亏欠国课,为巡按御史所弹劾,被停止俸禄三月,然而他怙恶如故,又受到主事翁万达的弹劾。

    次子周彧,成化时,自正千户累迁指挥使,又官左府都督同知。成化二十一年(1485)封长宁伯,世袭。弘治十八年(1505)进太保。《明史·周能列传附子寿列传》称:“兄弟并为侯伯,位三公,前此未有也。”(12)周彧与周寿一样贪婪跋扈,成化四年(1468)他以外戚权势占得武强、武邑田地六百余顷,成化五年再次强索民田,激起官民不满。武宗即位后,应周彧所求,于正德二年(1507)授周彧之子周瑭、周瑨锦衣卫世袭指挥使之职,子周琪、周璘、周瑁世袭锦衣卫正千户之职,子周瑄锦衣卫百户之职。周彧也参预了与外戚张鹤龄家的纷争,弘治年间两家聚众相斗,致使都下震骇。周彧卒于正德三年(1508),赐葬祭如例,次年赠长宁侯。周彧长子周瑭为孝肃周太皇后侄,周彧死后,瑭袭父爵为长宁伯。瑭卒于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为其辍视朝一日,并厚赐祭葬及丧具等物。

    周能之墓位于何处,史籍记载不一。《光绪昌平州志》称:“明庆云侯周能墓,在州西柳林村畔。”(13)但从柳林村北周家墓地的《庆云侯周公神道碑》看,柳林村的墓主人当为周福山,而非周能。又,柳林村周家坟曾有的《周太后祭墓文》也只祭高祖、曾祖和祖周福山,并不包括周能。为此,麻兆庆在《昌平外志·新志校勘记》中认为周能墓不在柳林村,而是另有墓地(14)。如果麻兆庆的看法是对的,周能的墓地又在何处?明代大学士李东阳说,周能葬在都城西鸾台山之原(15)。此鸾台山就是阳台山,因葬礼而名异。阳台山下那些形如家族墓的巨大坟圈、绿琉璃瓦残片,以及周家坟的名称都为我们提供了同样的线索,即明代能在此建如此巨大墓葬的周家,只能是周太后的柳林周家。阳台山下这处规模巨大的墓区距柳林村只有2公里,中间仅隔有一座明朝的草场,因此说该墓地在柳林村也不为错,《昌平州志》的记载仍说得通。

    周能既已葬于阳台山下,其子周寿、周彧及周彧之子周瑭等死后也应葬在阳台山下,以随祖兆。周家的墓地为何从柳林村北移到柳林村西的阳台山麓?这应从周家发迹的历程来分析。周福山卒于景泰四年,此时英宗已被废黜,而周太后不过是英宗的贵嫔,周家的权势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只是在村旁建造墓园而已。周能卒于英宗复位之后,其女已被封为贵妃,本人亦得授锦衣卫千户。此时的周家以其国戚的地位和权势完全可以另选墓址,以阳台山为龙脉建设大型墓园。此后,周能父子爵至公侯,墓园的规格也会因此而提高,使用绿琉璃瓦的装饰。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台山下这些规模巨大的墓园中,究竟哪一座是周能的墓,史籍没有记载。但从分布上看,位于北安河第47中学的大墙圈应是墓区中的主坟。该处墙圈不但位于整个墓区的中间,而且规模最大。墙圈为前方后圆形,坐西朝东,东西长约220米,南北宽约138米,墙高近4米,由石块砌筑而成。墙圈坐落在阳台山洪积扇上,地势西高东低,坡度较大,墙圈内随地势由东向西分为三级平台,层层而上。每级平台前筑有石壁,石壁两侧开辟有石阶通道。在墙圈的前面,即今47中操场处,是一块长方形的平地。平地中曾出土有绿琉璃瓦残片,应是建筑祭祀用房的地方,过去也应有大墙环绕。若将此地块也计算在内,墓园的长度将达到300米左右。而在此墙圈的外面,还有一圈更大的前方后圆形地块,似乎在47中大墙圈的外面,还曾有过另一道大墙。从47中大墙圈在墓园中的位置看,它有可能是周能及其夫人的墓葬。周能的继配夫人高氏死时正值周家势力鼎盛之时,葬礼规模浩大,因此不排除当时对坟茔进行扩建的可能性。

   在47中大墙圈西北约二里处,是管家岭的两处墙圈,它们位于管家岭村东南,由东西两处墙圈组成。西面的墙圈位于高处,当地称之为“大墙圈”。墙圈坐西朝东,为前方后圆形,东西长约240米,南北宽约108米,墙残高约2米。20世纪50年代,墙圈内曾出土过小石碑和玉带板等遗物。东面的墙圈位于“大墙圈”的左下方,呈长方形,当地称为“正围”。正围地势较低,亦为坐西朝东,由多重大墙构成。最里面是一座长方形的高大墙圈,墙圈南北宽约95米,东西长约155米,石墙基宽约2米,墙高将近4米,至今尚有半数大墙保存完好。墙圈内到处散落着砖瓦碎片,墙角处还可以看到柱础、汉白玉石雕碎块和大量的绿琉璃瓦残片。当年生产队平整土地时,曾在圈内挖出成片的三合土建筑基础。当地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正围内有一座寺庙,寺内的和尚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周围百姓对之深恶痛绝,大家集柴草于寺内,最后点燃一把大火将寺庙烧毁。至今,村民仍有称此地为“新寺”者。这些都说明,当年大墙圈内确曾有殿堂建筑存在。正围大墙的东面正对着甬道,甬道两侧曾有石墙,道北有一口古井,由石条和青砖砌成,深达27米,至今井中仍可见水。大墙的外面是因铲平坡地而形成的陡坎,陡坎环绕于大墙圈的南、西、北三面,每面皆砌有石护壁,形成高大的驳岸。西面陡坎最高,分为三级砌筑,通高达十余米。驳岸与围墙之间是宽6.6米的过道,当地人称之为“更道”,即打更者用的通道。在大墙和驳岸的外面还环绕有两圈更大的墙圈,可称为中圈和外圈大墙。其中靠里面的中圈大墙东西长270米,南北宽125米,最外面的外圈大墙东西长约270米,南北宽约185米,即中圈与外圈东西长度相同,而南北方向宽出30余米。今外圈大墙已无存,中圈大墙还有少量遗存。可以设想,当年一道道大墙和驳岸层层相套,环绕着镶有绿琉璃瓦的重重殿宇,其气势可谓宏大,景象可谓壮观。从正围的位置和遗留物看,它应是西面墓园的组成部分,有可能是用于祭祀的享殿或祖庙。这种祭祀用房与墓冢分离的布局在明十三陵也有存在,应是地势使然。从墓葬排列的昭穆顺序看,该墓葬有可能是周能长子周寿之墓。

    47中大墙圈南约2里处,是位于徐各庄村北的周家坟。周家坟坐西朝东,稍偏于东北,与47中主墓相呼应。墓圈大墙为前方后圆形,形制与47中大墙相同,大墙在十几年前被拆除,今仅余地基残迹尚可以辨识。大墙圈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82米。大墙圈的东面是一个长方形的地块,当年可能是享殿等墓前建筑分布的地方,也应该有院落围绕。一条东西向的神道由墙圈向东延伸,穿过墓前的建筑遗址区。从航拍照片看,大墙位于一块更大的前方后圆地块的中央,该地块的南部边缘位于徐各庄旁通往大觉寺的大道北侧,这里仍残留有一段石墙的基础,有的地段石墙高达一米多,若这段大墙是该地块的外墙,那么周家坟就可能是双重围墙的结构,它的总体规模是十分巨大的。徐各庄周家坟前没有发现绿琉璃瓦,这可能与墓主人地位较低有关。从昭穆次序看,周家坟有可能是周彧的墓地,彧为次子,墓冢应置于穆位。周彧死后追赠伯爵,较周能和周寿相比位低一等。

    在徐各庄周家坟西北,小山脚下铁道所经之地,还有一座前方后圆形的墙圈,当地称为“小工”,其含义与大工村的“大工”太监墓相对应,意为工程小于大工。墙圈坐西朝东,方向略偏东北,与47中大墙圈方向相同。墙圈东西长约155米,南北宽约85米。1970年当地修建铁路时墙体遭到破坏,今仅能略辨其形迹。由于大工坟是明代太监之墓,因而小工也多被认为是太监坟。但从分布地点和方位上看,它处于墓园区域之内,位于徐各庄周家坟的昭位,不大可能是太监墓,而应是周家墓园的组成部分,或为周瑭之墓。

    周氏诸坟的选址十分讲究,分析地形可以看出,其选址体现了当时十分流行的形式派风水思想的影响,它巧妙利用了阳台山洪积扇中段的起伏地貌,注意龙、砂、水、穴的相配,选择砂环水抱之地兴建墓穴。墓园的前面是史籍中记载的古代湿地月儿湾,每逢雨季,山水沿各个墓园两侧的沟壑下泄,向东汇入月儿湾,入榆河。

    明代从正统到正德年间,在阳台山麓出现了许多寺庙、碑刻和墓园,在它们的背后似乎总能见到柳林周家的身影。一个家族影响一方水土,造出众多文物,这里算个典型。如果能将这些遗迹背后的史实连缀起来,对于了解当时北京的历史文化将是有意义的。而矗立在阳台山下的这些明代墙圈,也仍然隐藏着许多未解之谜,有待今后的探寻。

①《明史》卷113,北京:中华书局版,第12册,3518~3519页。
②③⑤⑧《追封庆云侯周公神道碑铭》,焦竑编:《国朝献征录》卷三。
④⑨(12)《明史》卷300,北京:中华书局版,第25册,7671页。
⑥舒小峰:《北京两处明代周吉祥塔考辨》,《北京文博》2003年第2期,59~67页。
⑦李东阳:《明追封宁国夫人墓志铭》,《怀麓堂集》卷八十三。引自《四库全书》电子版,下同。
⑩《武宗实录》卷28。
(11)《武宗实录》卷47。
(13)[清]缪荃孙、刘万源等:《光绪昌平州志》,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340页。
(14)麻兆庆:《昌平外志·冢墓记校勘》,(清)麻兆庆著,姜纬堂校理:《昌平外志校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109页。
(15)李东阳:《明故推诚宣忠翊运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庆云侯赠宣国公谥恭和周公墓志铭》,《怀麓堂集》卷八十八。

(作者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
发表于 2008-2-10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和楼主一起去看看.岳老师也曾经教过我.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遗憾啊,最近是没时间了,因为假期不在北京.

发表于 2008-2-11 2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墓值得一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n( I; R4 s(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2 19:25:0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2-12 1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家坟的几圈大墙在GOOGLE EARTH上分外明显,煞是好看.

发表于 2010-1-26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的很详细,有机会一定去实地看看了
发表于 2010-2-8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个周贵妃没什么好感,英宗和钱皇后感情很好,死后要钱皇后合葬,这个周贵妃仗着是新帝生母就不让,后来自己也葬进去了,两个太后各葬左右耳室,但是周太后还是把钱皇后和丈夫地宫间的通道给堵上了,哎,真是……

/ M" ?" i$ i, x5 v, I8 x

自己明明是侧室,但母凭子贵,居然想夺正式之位,真是看不出丝毫大家之气。

发表于 2010-2-10 0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第一张谷地图标注的墓地我专门去了,就剩墓地围墙遗址和几株柏树了。
发表于 2010-2-10 0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潭在2010-2-9 23:11:00的发言:
3 f5 ?2 p. r0 {' V8 \+ z


还有,大觉寺南的周云端塔,应该也是周家坟的一部分吧

1 @, Z3 C7 o$ {4 ?: j' o$ F! V' q

 


0 q7 ~: f5 k. v$ y1 g9 U

房山周云端衣冠塔也应算了。

发表于 2010-2-9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柳林村周家坟前仅存的的石马,附近再无作者提到的另一匹石马和石碑等,另一匹石马村民讲被盗走,其他物件下落不明!!
还有,大觉寺南的周云端塔,应该也是周家坟的一部分吧

7 O+ d7 p, }5 n! x

 

& \* w5 I: ^8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22:04 , Processed in 1.137037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