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蟋蟀
$ Z9 L; p4 F& x) B3 [6 X* Y 人在过年的时候免不了会想起从前的事,尤其像北京这样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城市。北京人养宠物的历史可长了,学问、讲究也多。从宠物习俗的变迁,我们可以寻找到生活轨迹的变化。 0 ]8 e6 y4 @! |2 u
养猫养猫,是人们生活的乐趣之事,且由来已久,《礼记》中就有记载。老北京养猫讲究品种,大多以毛长者为贵,"柔毛有四五寸者为珍"。这种猫尤显头大威武,且披肩长毛下垂,类似雄狮之相,故称为狮子猫。在这个品种内,还要以毛色的好坏来区别猫的高下。一般认为白者、黄者为上品,黑者、杂色者次之。又按皮毛花纹赋予不同的雅称,如白猫黑尾者,称为"雪中送炭";上半身黑而下半身白者,谓之"乌云盖雪";白猫头尾具黑者为"鞭打绣球"。据说,猫的花色变幻有百余种,但绝佳的并不多见。此外,猫眼必以两色者为贵,名曰"雌雄眼"。俗说"爹一只,妈一只",此为"波斯种"。但老北京人不喜欢养白尾猫,以为不祥。 + j) S- f( z4 x- y4 E5 `3 t
早年富户养猫者以羊肝煮熟、剁碎拌以白米饭,以熏苦肠拌饭者次之,贫户则从油盐店买来无盐干鱼,谓之"猫鱼儿",用温水发开剁碎,掺在揉碎的窝头渣子里,属于穷喂。 * p4 k4 G# z( M J" D
北京人认为养猫乃高尚之情趣,其来源多系亲朋间互相赠送,以为礼品。那时的老北京人不卖猫,还把卖猫、卖狗视为破产的象征,决不肯为。 * A: o; p4 p# P+ n5 K8 ?
很多知名人士都养猫。比如,著名画家丰子恺养猫、画猫;冰心老人家的咪咪在猫谱上名"雪里送炭";老舍先生养猫,端木蕻良先生也养猫。作家养的猫有一种"优越",它们常是名家笔下的生花文章。
" n# W3 o3 f7 I 一些爱猫者还赋予某个品种的猫以特殊的意义---猫王。据说"猫王"的条件是:体重须达八斤以上,谓"八斤猫能逼千斤鼠";其肤色只限于纯黄或纯狸,且有虎纹,头扁圆,耳小而薄;眼睛须是所谓"金眼夜明灯"者。其脸谱须是白嘴盔子、红鼻头,嘴旁各有手指肚大小的一块黄点,俗称"蝴蝶斑",触须坚如钢针。不论黄、狸毛色,肚皮须纯白色。尾巴由长毛组成,状如"火焰",谓之"麒麟尾",不认识的往往称为"秃尾巴根子"。总起来即是狮头、虎身、麒麟尾。另外,猫王都是雄性的,雌性一律不上谱。
" K1 n; `4 i4 i X2 `1 b 养狗 7 v3 s. L! b, Q1 I' ^
狗与人类打交道,亦由来已久。现在北京遍街都是的"京叭","祖上"是十分高贵的。宫中饲养的玩赏狗名"狮子狗"(北京狗),六七寸高、十二三斤重,尤以绛色、白色为珍贵,有所谓"绛为金液白如银"之句。
$ E# ]+ ^: L% q& T. |+ Y 老北京在护国寺庙会有狗市,但所交易的都是观赏狗:袖狗、叭狗。袖狗仅一掌大小,然生性好斗,又叫"斗狗儿",可藏于袖间,因此得名。两位饲狗者将狗置于桌案上观其争斗、撕咬,以博得一乐。此举多为有钱有闲的人所为,且将弈棋、品茗、论画交汇其中,当算是雅事的。"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两句对北京四合院的精辟概括,说明被宠爱的狗比主人宅第中的仆人要高得多。蟋蟀蟋蟀,咱们北京人称之为"蛐蛐",又名促织。民间有"促织鸣,懒妇惊"的俚语。风紧秋寒,过冬的服装不可再迟缓,促织鸣唱即是节气已到,催妇人做针线女红,织布成衣。
. [5 t7 u% A1 M( h! k( X 蟋蟀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昆虫,北京地区的蛐蛐以京北苏家坨的"伏地儿蛐蛐"和京西福寿岭的"青麻头"最佳。老北京养蛐蛐、斗蛐蛐的用具极讲究,在冬至前用的澄浆罐,是用澄浆泥淀制成型、入窑烧制而成的。三四十年代,制作艺人中以"泥人黄五"、"大关"、"通州李"等最著名。养蛐蛐,趣在蛐蛐的厮斗与鸣唱,一般的蛐蛐拼斗并不引人注意。自中秋节后至重阳节左右,一些专门养蟋蟀的,备好战场,随即下帖约人。请帖外皮写的多半就是"乐战九秋"。蟋蟀的争斗,本是昆虫的一种自然本能,却往往掺入许多人的成分在其中。
; E* A$ \. z3 f8 h+ t 五六十年代,蛐蛐是北京儿童不花钱或极廉价的玩意儿(当然此间无上品),大概没有哪个男孩子没玩过蟋蟀。 & X; p5 `8 p+ w: w3 Y2 E! ^
金鱼享誉国内外的水中宠物金鱼,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金鱼系鲫鱼变种,因其色赤而鳞片闪烁若金,故名金鱼。金鱼的品种很多。望天、龙睛、珍珠、红头、帽子、绒珠、水泡眼、狮子头......北京人图吉利,养金鱼讨的是"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口彩。在北京人的口语中,宫廷中四尾的珍贵金鱼称为"金鱼",而各色的两尾鲤鱼类的金鱼称为"小金鱼儿"。加一个小字,再读出儿化音,这鱼可就两码事了,其价格相差也甚远。小金鱼儿十分耐寒,腊月、正月是小金鱼儿最好销的季节。贫穷者买两条小金鱼儿,又哄孩子,又图吉利,讨个"来年有余"的兆头。其实,孩子玩了几天之后鱼就全到上面"仰泳"了。而有身份、有地位的主儿,家中养鱼则专有鱼把式伺弄。老北京家庭养鱼的,一般都以圆形三足缸或长方形玻璃缸为多,家庭富足者则用瓦盆饲养。因时间用的已久,盆内都有一层绿茸苔,观鱼更为艳丽。 $ s9 q1 W8 O3 C! V9 S1 y
养鸟、养鸽子
. o! N* S, M+ u8 O5 k1 _* _ V 北京人养鸟久已有之。养鸟的人,有闲阶级为多。文人多养百灵、靛颏、红子一类;体壮者多养画眉;撂地卖艺者则多养交咀、"老西儿"一类。无论文人墨客、梨园名优、杏林国手还是车夫、轿夫都有好养鸟的,只是贵贱不同而已。算命先生多养驯化成熟的黄鸟,以用其叼卦骗人。
( p& S1 b% T+ Q+ C' ]* u- L2 Q2 K 早年间北京养鸽者众多。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曹禺先生的《北京人》中,都有对鸽子的描写。老北京的鸽子市很热闹,诸如阴历逢七、逢八的护国寺庙会,逢九、逢十的隆福寺庙会。此外,在崇文门外的花儿市还有一家专门的鸽子市。
[. D2 ]6 s! R' i7 ^8 m/ \4 t. t 每逢庙会,成笼的鸽子便手携车载源源而来。鸽子的品种很多,珍贵的有短嘴、铁牛、青毛、七星、紫点子、紫玉翅等。冬末春初之际,北京人习惯到景山公园的万春亭赏景观鸽。尽管寒冬尚在,那鸽哨也都会让人感到古老京城的活力。
7 H0 @; B) ^" A- O. W3 [
0 \0 A5 p+ A% N, ^* C5 H% H( ]& |: T* D' A& `& d
" O1 |+ u- H; _/ |, M+ q
! B2 X8 x" m9 R; O. Z( q" U' X$ f9 h ——转自《北京网》
E4 n: M9 u3 c[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7 23:42: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