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08年起全国博物馆及纪念馆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博物馆和纪念馆为什么要免费开放呢?因为它们是公共文化的一部分,是公民教育的重要资源,人人都应该平等享受。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正如街道、广场、公园一样,不仅应该免费,还应该方便。免费政策不仅仅是为了让公众节省开支,更是为了合理与公平,也是为了提供方便。一些专家建议要求领票并登记详细信息,实行起来恐怕比买票还更不方便,就像上街过马路虽然不要钱,却要填写表格一样。看个文物就要被“掌握情况”,就跟到个广州就要办暂住证一样。
[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有难度,但不大’,只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办法加以推进,会逐步推广开来。据悉,围绕‘博物馆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教育职能’这一课题,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正在广泛调研,‘如果顺利,根据调研成果制定的免费开放分类指导意见将在不久后出台。’”
  这是几个月前《人民日报》报道的对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的访谈,几个月后,当时讨论的话题已经变成了现实。回过头来看这篇报道,其中的馆点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前瞻性。
[em07]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博物馆免费开放必须有一个周密的计划,要分类对待。”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说,一是像故宫、敦煌之类博物馆,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参观人数还是要有一定的限制,因为这些博物馆既容纳不了也不允许大量人流穿梭。针对这类博物馆,要有详细的测算,看看到底能容纳多少人,不完全要免费开放,可以实行低门票;二是一些博物馆出于管理需要,暂时不能完全免费,但“门槛”要尽可能降低,可以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低保户、残疾人等实行全部免费;三是向社会承诺有一定的免费日,如一个月有几次,一周有几次;四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应该无条件对公众免费开放。

  “实行免费开放,需要做好服务工作。”宋新潮说,“在免费开放之前,出入口、卫生间、衣帽间等方面的设备及服务一定要跟上。有的博物馆免费开放之所以产生堵塞、不文明等问题,就是因为设备和服务没有跟上。至于观众的素质教育,需要有个引导过程,这恰恰也是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责任,不能因噎废食。”

[em02]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国博全部免票尚需分阶段逐步过渡,目前国家博物馆正在闭馆改扩建,新馆预计2009年下半年建国60周年前部分开放,因此具体的免票计划预计将推迟公布。首博方面则表示,免票问题其实很早就开始考虑了。首博虽属大型博物馆,投资很大,但免票还不至于影响经营,只是因为涉及很多部门和其他一些因素,减免门票需要慢慢过渡。由于今年有奥运接待任务,首博将不会进入首批免费计划名单中,预计最早将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才能免费。 
  根据外省市已经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的经验,即使博物馆免费开放也将采取通过限额发票等措施控制每日的观众流量,以确保文物安全。据悉,目前北京有141家博物馆、纪念馆,但由于隶属关系比较复杂,有市属、区属的,也有中央部委、行业和私人博物馆,因此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不会一蹴而就。[em01]
发表于 2008-2-15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了四习空话。

若给虫大人派个任务写空话,虫大人比这写得好!

发表于 2008-2-16 0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冒失免票是重托?

这么个扯淡的事怎么是重托,重托当然没空话,我是说这是空话。

为什么这个事不停追加政策、追加说法、追加嘱咐?就是地方上舆论开锅了。

您都猜不出这次引起多大的混乱。财政放话不给钱、博物馆说打算不过来张罗关门。

您还想免票参观,到那时侯您去个有院子的博物馆还可以院子里遛弯,若是去了辽宁省博物馆那样没院子的,门前叹息吧您。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0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2-15 23:14:55的发言:

转贴了四习空话。

若给虫大人派个任务写空话,虫大人比这写得好!

那就给你派个任务,全国人民的重托,13亿人民的重托.

你赶紧写一个!!

- [8 z1 j' n: m( x5 j,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6 0:06:0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0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2-16 0:25:44的发言:

冒失免票是重托?

这么个扯淡的事怎么是重托,重托当然没空话,我是说这是空话。

为什么这个事不停追加政策、追加说法、追加嘱咐?就是地方上舆论开锅了。

您都猜不出这次引起多大的混乱。财政放话不给钱、博物馆说打算不过来张罗关门。

您还想免票参观,到那时侯您去个有院子的博物馆还可以院子里遛弯,若是去了辽宁省博物馆那样没院子的,门前叹息吧您。

哈哈,天高任鸟飞,让你写,你就瞌睡了??

[em02][em02]

都是把博物馆养成官老爷了,哈哈.

这样的博物馆就地掩埋,估计后代还能够研究出点东西.

就是这些败家子,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还在变相破坏着老祖宗的遗产.

4 @9 o" Q( ]9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6 1:24:2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2-18 13:43:34的发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白饭者乐嘟囔,是吗?

你语言真的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很美丽,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很有修养,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很有道德,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很有素质。

全体老北京网站的朋友,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敬佩你,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继续如滔滔长江,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绵绵不绝。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2-18 13:41:30的发言:

古建筑、遗址不在免票范围,避免游人过多造成破坏。

博物馆是免票的,不过根据试行地区的情况来看,效果很差。

收费的,破坏成这样?厉害.

一帮管理无能的,把博物馆弄的是效果很差.

看来解散\下岗\重组   ^^  必然出路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ofeilu在2008-2-18 12:30:20的发言:

上面这张照片是上周末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拍的,当时是上午8点40分,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故宫可能不列在免费的博物院名单中吧,如果也免了门票,这地该怎么办呀?

总的感觉,故宫的管理挺下本儿的,这大冷天儿室外管理人员也不少。但是,也见到一件不那么令人开心的事。在乾隆花园,两位游客看到遂初堂(好像是这个名字,是一坐北朝南的房子)的窗子里摆着若干大瓷瓶,打算走近拍照或是进去看一看,被一姑娘挡住说,这里是销售……,没有展品,请到别处去看吧。其中一位游客挺不悦地问:你的意思是不是不让(我们)进?那姑娘立时有些尴尬,支支吾吾地说:你们……好像……没有……,需要预约。看到她的窘态,那两位游客转身离去了。我当时想,既然是在开发区域,又确实没有请勿或禁止入内的提示牌,就算是做生意的地方也没有理由不让游客进入,人家可是大老远来花了40块门票钱的呀。


收费,也弄这样,管理无能.

发表于 2008-2-18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ofeilu在2008-2-18 12:23:56的发言:

   


故宫,这样,也没什么吧,千万别变成整修一新的傻样

发表于 2008-2-18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京琐忆昔话在2008-2-18 14:02:07的发言:

收费的,破坏成这样?厉害.

一帮管理无能的,把博物馆弄的是效果很差.

看来解散\下岗\重组   ^^  必然出路

那是太和殿广场,从晚清到现在都没重修过了。上百年的人为因素、自然风化才导致这样,你别又归咎于人好不好?

发表于 2008-2-18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京琐忆昔话在2008-2-18 11:52:30的发言:

你语言真的很美丽,很有修养,很有道德,很有素质。

全体老北京网站的朋友,更更更更……敬佩你,更更更更更……继续如滔滔长江,绵绵不绝。

博物馆拿着纳税人的钱,收着老百姓的钱,最肮脏。这样的饭,

都“大人了”哈哈,被全人类鄙视。

停吧,学几句网络语言嘟囔起来没完,还自以为得计。

愿攻击谁就攻击谁吧,你这个人神经不大正常,虫大人要小心,躲着先……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2-18 13:35:12的发言:

停吧,学几句网络语言嘟囔起来没完,还自以为得计。

愿攻击谁就攻击谁吧,你这个人神经不大正常,虫大人要小心,躲着先……

你语言真的很美丽,很有修养,很有道德,很有素质。

全体老北京网站的朋友,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敬佩你,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继续如滔滔长江,绵绵不绝。

发表于 2008-2-18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ofeilu在2008-2-18 12:30:20的发言:

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故宫可能不列在免费的博物院名单中吧……

古建筑、遗址不在免票范围,避免游人过多造成破坏。

博物馆是免票的,不过根据试行地区的情况来看,效果很差。

发表于 2008-2-18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京琐忆昔话在2008-2-18 13:38:36的发言:

你语言真的很美丽,很有修养,很有道德,很有素质。

全体老北京网站的朋友,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敬佩你,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继续如滔滔长江,绵绵不绝。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白饭者乐嘟囔,是吗?

发表于 2008-2-18 14: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有点跑提了,我拉回来.从北京这几个免费博物馆来看,人每天还是那么点人,屈指可数,如各区县博物馆,金水关,团城演武厅(国保).福建是个特例吧,又赶上春节,没接待能力就别免费.

发表于 2008-2-18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LUEJUNK在2008-2-18 15:47:40的发言:

6,强烈呼吁各地天价“旅游胜地”降低门票价格

强烈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LUEJUNK在2008-2-18 15:47:40的发言:

我的看法:

1,支持免费,但要控制人数或者办理预约参观,尤其是前期

2,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认真系统学习海外优秀基金会和非营利机构的运营管理模式

3,实际上博物馆并不一定靠门票收入生活,“书籍,馆藏展品的复制品,商业性展览等等都可以成为创收来源”,无论是文化行为还是商业行为都讲求的是人气和口碑

4,低票价表面看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核算,运营成本相对来说会不降反升

5,故宫一类极有价值的古建和遗址公园(博物馆)永远都不要免票,但应对爱好者办理优惠年票

6,强烈呼吁各地天价“旅游胜地”降低门票价格

顶!!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市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因涉嫌收受他人1600余万元贿赂,日前已被检方公诉至北京市二中院。检方在公诉材料中指控,周良洛先后收受近十家企业(个人)1600余万元财物,为这些房产企业、广告公司及个人谋取了相关利益,这一行为已经涉嫌受贿罪。周良洛的妻子鲁小丹也涉嫌收受多家单位、个人800余万元贿赂。

  《京华时报》报道,周良洛案由北京市检察院反贪部门查办,大约一个多月前,该院反贪部门将周良洛一案的司法材料移送到市检二分院,并指定由市检二分院的公诉部门对周良洛案进行审查起诉。周良洛专案组多名检察官审查相关材料后认定,周良洛涉嫌受贿犯罪的基本事实已经查清,并有相关的证据予以支持,故对其提起公诉。

  周良洛的“发小”王少一,主要起着介绍贿赂的作用,其一同涉案被查,但未在起诉之列。王少一生于河南,由其控股的北京博雅绿茵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自2002年11月周良洛调任海淀区长起,先后承揽了

海淀公园、圆明园、博雅德园、稻香湖景酒店(五星级)等重大市政工程的部分标段,以及海淀区北清路道路改造工程(造价380万元)、海淀区政府西花园工程(造价290万元)的绿化工程,斩获颇丰。

; {; H2 ?6 P" k# C0 R, Q4 H# ~2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9 16:18:5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恰恰是文化遗产集中度最高的地方,经常有缺乏自然文化的表现,显然,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文化遗产”对“自然遗产”的保护能力,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滋养。

  可能来自全世界的游客还不太注意,当年皇帝祭天求吉祥以“永延帝祚”的场所天坛,早已成为“人民乐园”。可是这些越来越迷恋天坛“良好生态”的人们,也在注意一个悄然而至的变化,那就是天坛的自然和荒凉越来越少,人工对自然的干预越来越多。天坛内每天集聚的人越来越多,天坛的生态负载力,其实可能是在下降的。天坛这样的文化遗产,却很不注意尊重“自然遗产”,甚至无意中破坏了自然遗产。

  这两年我一直在到处大谈我的“学术新发现”:人是离不开生态的,自然萎缩了,人就活得很痛苦。用这个学术观点武装我的头脑后,我看到的许多地方,突然间都有了缺陷。

  生物多样性充分的自然生态,才是最好的“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这样的“文化神圣区”内,也有绿化部门,他们也在精心地保护着、改变着区内的绿化度,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对自然和文化的共同破坏。文化的衰落与自然的衰弱,常常是互为表里的,唇亡而齿寒,齿落而唇伤。一个不重视保护自然的群体,往往也不会重视传承文化。按这个道理,文化与自然应当是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有互相协助和帮理之意,只有处处联起手来,才可能稍富延续生命的能量。可是,现实中,你看得更多的,不是自然遗产在湮灭文化遗产,而是文化遗产在破坏“自然遗产”。

  圆明园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圆明园过去生态能力不足,上世纪50年代之后,开始种了不少树木。这些树木经过五十多年不被人照顾的自然生长,慢慢地培育出了一片“半天然生态”。自2002年以来,圆明园管理处开始拼命立项,申请经费,大力以科研的名义,以为游客着想的名义,以保护传统文化的名义,“改造”这片难得的美好自然。把长得很好的本地树种视为“杂木”,把长得很好的本地草类视为“秽草”,通通都砍了去,挖了个空。然后,种上从某个国家引进的单一草皮,然后,种上从某个国家引进的单一灌木。圆明园过去不小心形成的生物多样性,由此遭受了一场劫难;圆明园的水土保持能力,由此突然下降;圆明园的自然之美,由此突然下降。

  颐和园也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昆明湖是京密引水渠的一个“调节湖”。然而,颐和园这几年在拼命清除“杂草秽木”、种植“美树新草”,湖边本来长有极好的芦苇,偏偏要连根挖走,把堤岸硬化,理由是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洁,实际上,硬化的堤岸才最不利于保持水质的自然活性。芦苇是一些害羞的鸟类的最好的庇护和繁殖场所,这样一来,它们就只能重新找地方;西边的湖里本来种着些荷花,到冬天,雁类和鸭类会在这些湿地的残荷败苇中休憩、觅食,然而,这些地方正在一天天地干净、整洁下去,湖光山色的自然造化之美,越来越趋向单调和可怜。虽然公园的管理处在景区路上搞了许多爱护鸟类的宣传,然而,当一个地方已经留不住鸟类的时候,做这些宣传有什么意义?

  天坛也在宣传自己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上的功绩,也在大谈“尊重本地物种”,然而,天坛的绝大部分地方,上面是百年松树,下面是某种冬天还泛绿的引进草;上面是千年古柏,下面也还是某种冬天还泛绿的引进草;围起来的地方,是单一的草,没围起来的地方,也是单一的草。

  实际上,天坛地坛也好,圆明园颐和园也好,植物园、燕园、清华园也好,北京这些相对来说面积较大的文化院落,都可能有心地把自然环境保护得很好,都可以把生物多样性搞得很丰富,都可以在满足文化传承的同时,把自然保育得很完美;然而,恰恰是这些文化遗产集中度最高的地方,经常有缺乏自然文化的表现,显然,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文化遗产”对“自然遗产”的保护能力,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滋养。(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冯永锋)www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明园将要在2008年修复长春园宫门,这预示着“圆明园古建修复工程将在争议中重新启动”。(11月6日《京华时报》)多灾多难的圆明园近年来已成中国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心头之忧。如果说之前还能通过废墟上的碎片触摸历史的话,如今,公众对圆明园的改变,似乎只有无力的声音,历史,文化,或许将无迹可寻。

  最近二三十年,圆明园在各种名目下遭受的改造,已经完全背离了遗址的主旨。在很多人的惯性思维里,公园的管理部门应该就是是清水衙门,属于享受优美环境、实际利益不多的那种单位。但从圆明园管理处屡次被媒体曝光的事件看来,这个公园的管理部门着实有钱:

  事例一、2005年,媒体报道说,在圆明园的万春园里,大约有三万平方米的范围内盖了大约三十栋中式别墅,每月的租金高达数千美金。在遗址公园里搞房地产开发,不能不让人佩服“生财有道”。圆明园管理处在此事上的说法:他们宣称这个别墅项目具有完全合法的手续。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于1987年1月1日,这个公园内的别墅却兴建于1992年。

  事例二、往圆明园的湖底铺上一层塑料布,这个公园的管理处居然可以开出1.7亿元的大手笔。其间存在的疑问,大概没人会有人跟公众说说清楚。

  此外,门票价格只有涨价、没有优惠;学者多次呼吁建立专业的遗址保护机构,迟迟不能落实。倒是在目前的管理机制下,湖底铺膜、砍伐林灌、重建殿宇之类的“保护构想”不断涌现。动辄以亿计数的工程,而且是在如此重要的地方,从“复建长春园宫门”仓促上马的情形来看,事先没有充分的社会讨论就能行动,实在让人生疑——这圆明园是谁家的私有财产,任人处置?

  圆明园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其特殊在于它承载了中国人记忆深处的隐秘。曾经的辉煌和曾经的耻辱都凝固在那片焦土之上,在公众意识里,圆明园从来不是“私有”的。至于所有参与圆明园管理,保护的人们,实际上只是充当着“管家”的身份。

  但现实却一次次地冲击着这条底线。从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作为看,摆明了就是完全把“圆明园”当作自家的东西了,想咋弄就咋弄。但又似乎没有足够的理由能够说服围观的众人,于是乎,一心闷头挖根基,丝毫没有理会众人的意思。或许在他们看来,圆明园就是家务事,旁人实属“多管闲事”。

  当管家骑在主人肩头的时候,想必这主人做得实在够窝囊的。下一步会如何,早有专家学者说过,“重建圆明园价值不大”、“这是破坏文物的行为”……大而无当的项目,却让公众做无可奈何的“冤大头”。至于一些必要的法定程序,很显然的是,它已经正在被有关管理部门有意无意地省略了。(文/ 孙晓华)

发表于 2008-2-19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京琐忆昔话在2008-2-19 16:30:23的发言:
圆明园将要在2008年修复长春园宫门,这预示着“圆明园古建修复工程将在争议中重新启动”。(11月6日《京华时报》)多灾多难的圆明园近年来已成中国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心头之忧。如果说之前还能通过废墟上的碎片触摸历史的话,如今,公众对圆明园的改变,似乎只有无力的声音,历史,文化,或许将无迹可寻。

  最近二三十年,圆明园在各种名目下遭受的改造,已经完全背离了遗址的主旨。在很多人的惯性思维里,公园的管理部门应该就是是清水衙门,属于享受优美环境、实际利益不多的那种单位。但从圆明园管理处屡次被媒体曝光的事件看来,这个公园的管理部门着实有钱:

  事例一、2005年,媒体报道说,在圆明园的万春园里,大约有三万平方米的范围内盖了大约三十栋中式别墅,每月的租金高达数千美金。在遗址公园里搞房地产开发,不能不让人佩服“生财有道”。圆明园管理处在此事上的说法:他们宣称这个别墅项目具有完全合法的手续。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于1987年1月1日,这个公园内的别墅却兴建于1992年。

  事例二、往圆明园的湖底铺上一层塑料布,这个公园的管理处居然可以开出1.7亿元的大手笔。其间存在的疑问,大概没人会有人跟公众说说清楚。

  此外,门票价格只有涨价、没有优惠;学者多次呼吁建立专业的遗址保护机构,迟迟不能落实。倒是在目前的管理机制下,湖底铺膜、砍伐林灌、重建殿宇之类的“保护构想”不断涌现。动辄以亿计数的工程,而且是在如此重要的地方,从“复建长春园宫门”仓促上马的情形来看,事先没有充分的社会讨论就能行动,实在让人生疑——这圆明园是谁家的私有财产,任人处置?

  圆明园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其特殊在于它承载了中国人记忆深处的隐秘。曾经的辉煌和曾经的耻辱都凝固在那片焦土之上,在公众意识里,圆明园从来不是“私有”的。至于所有参与圆明园管理,保护的人们,实际上只是充当着“管家”的身份。

  但现实却一次次地冲击着这条底线。从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作为看,摆明了就是完全把“圆明园”当作自家的东西了,想咋弄就咋弄。但又似乎没有足够的理由能够说服围观的众人,于是乎,一心闷头挖根基,丝毫没有理会众人的意思。或许在他们看来,圆明园就是家务事,旁人实属“多管闲事”。

  当管家骑在主人肩头的时候,想必这主人做得实在够窝囊的。下一步会如何,早有专家学者说过,“重建圆明园价值不大”、“这是破坏文物的行为”……大而无当的项目,却让公众做无可奈何的“冤大头”。至于一些必要的法定程序,很显然的是,它已经正在被有关管理部门有意无意地省略了。(文/ 孙晓华)

燕京琐忆昔话转的这篇文章看上去很有道理

我不赞成圆明园免费,但作为一个重要的爱国教育基地,门票不应高于10元

发表于 2008-2-19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和文化教育传播工作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瞌睡虫的2-5元主张就是权衡二者的一种考虑。从更深的方面来说,确实要考虑文博体制与机制问题。

所以,我说两位并无本质分歧,甚至有成为好朋友的基础。

% n# H2 H/ ]4 i1 o" G7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9 17:28:5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笑溪在2008-2-19 17:24:20的发言:

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和文化教育传播工作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瞌睡虫的2-5元主张就是权衡二者的一种考虑。从更深的方面来说,确实要考虑文博体制与机制问题。

所以,我说两位并无本质分歧,甚至有成为好朋友的基础。


哈哈,“只缘身在此山中”

所以看不到目前这些博物馆的弊端,

哈哈,破坏的罪魁祸首和老百姓没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笑溪在2008-2-19 16:38:35的发言:

燕京琐忆昔话转的这篇文章看上去很有道理

我不赞成圆明园免费,但作为一个重要的爱国教育基地,门票不应高于10元

最近二三十年,圆明园在各种名目下遭受的改造,已经完全背离了遗址的主旨。在很多人的惯性思维里,公园的管理部门应该就是是清水衙门,属于享受优美环境、实际利益不多的那种单位。但从圆明园管理处屡次被媒体曝光的事件看来,这个公园的管理部门着实有钱:

  事例一、2005年,媒体报道说,在圆明园的万春园里,大约有三万平方米的范围内盖了大约三十栋中式别墅,每月的租金高达数千美金。在遗址公园里搞房地产开发,不能不让人佩服“生财有道”。圆明园管理处在此事上的说法:他们宣称这个别墅项目具有完全合法的手续。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于1987年1月1日,这个公园内的别墅却兴建于1992年。

  事例二、往圆明园的湖底铺上一层塑料布,这个公园的管理处居然可以开出1.7亿元的大手笔。其间存在的疑问,大概没人会有人跟公众说说清楚。

  此外,门票价格只有涨价、没有优惠;学者多次呼吁建立专业的遗址保护机构,迟迟不能落实。倒是在目前的管理机制下,湖底铺膜、砍伐林灌、重建殿宇之类的“保护构想”不断涌现。动辄以亿计数的工程,而且是在如此重要的地方,从“复建长春园宫门”仓促上马的情形来看,事先没有充分的社会讨论就能行动,实在让人生疑——这圆明园是谁家的私有财产,任人处置?

发表于 2008-2-19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燕京琐忆昔话与瞌睡虫虽然争论激烈,但似乎并无真正的分歧。两人都主张让利于民,只是一人主张全免费,一人主张收个2元、5元的,避免人满为患,分歧也就在2-5元之间。

还有,两位都是很关心文博事业的局外人,一位对文博届的困难看得多一些,一位对其问题看得多一些,两方面都是真实存在的。说实话,发展文博事业,一要解决困难,二要消除问题,缺一不可。

希望两位今后能成为朋友,也应了那句话:不打不相识。

& m J0 m4 l2 M w7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9 17:14:2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笑溪在2008-2-19 17:05:33的发言:
我的看法:燕京琐忆昔话与瞌睡虫虽然争论激烈,但似乎并无真正的分歧。两人都主张让利于民,只是一人主张全免费,一人主张收个2元、5元的,避免人满为患,分歧也就在2-5元之间。希望两位今后能成为朋友,也应了那句话:不打不相识。

哈哈,分析不在票价,是对博物馆现行体制的抨击,对保护文物和古迹不利的建议,哈哈  )

学者多次呼吁建立专业的遗址保护机构,迟迟不能落实。倒是在目前的管理机制下,湖底铺膜、砍伐林灌、重建殿宇之类的“保护构想”不断涌现。动辄以亿计数的工程,而且是在如此重要的地方,从“复建长春园宫门”仓促上马的情形来看,事先没有充分的社会讨论就能行动,实在让人生疑——这圆明园是谁家的私有财产,任人处置?

0 n# f2 P, |/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9 17:11:3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在保护文物方面,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善。他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它们“藏”起来,减少文物与公众接触的机会,,以便让文物减少被损坏的机会。因此,越是珍贵的文物,与公众接触的机会就越小,因此造成的事实是,大量有价值的文物被收藏在地宫内与世隔绝。这样一来,已被发掘出来的文物,与未发掘时被黄土掩埋并无二致,它们丧失了被人欣赏与研究的机会与价值。

任何景物不通过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职业来观察,是毫无意义的。文物也是,它们只有在与公众发生联系时,才是有价值的,当它们被人看、被人欣赏和研究时,其意义才展现出来。一个长年累月被收藏在黑暗中的文物,即使再珍贵,其价值也是零,是与保护文物的目标相违背的。因此,文物保护对于中国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文物观念的问题,其次才是能力与技术的问题。

再看中国目前对待文物的态度,这种“藏”起来的保护方式意义在哪里呢?仅仅让它们存在得更长久一些,还是仅仅在于“拥有”某一件别人没有的物品?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将所有有价值的文物全都封锁起来,不让它们与公众接触,是最安全及有效的,但也是极度荒唐的。限制客流诚然可以减少公众对圆明园大水法的损坏,但这也是最简单、最低级的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4:46 , Processed in 1.24407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