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身份在这个论坛看了很久,这帖子勾得我注册了。 清清嗓子摆活两句。 首先,二锅头在北京的常胜不衰,是有几方面原因的。白酒从清香型占市场主流转变为浓香型占主流,是从80年代开始的,五粮液在计划经济时期一次集资增产,那批计划外酒一下子在地下流通市场里卖出了高价,从此遭人追捧,而山东的孔府和秦池两次拿下中央台标王,完全助长了这种风气。从此浓香型才开始扑遍大江南北。而地道北京人尊古,重传统,口味讲究代代传,是二锅头得以幸存原因之一。现在清香型酒,能叫响全国的,也就是杏花村跟二锅头了。这惨劲。 其次,任何一家白酒厂,现在都面临同一个问题--低端酒到底做还是不做,不做,牌子马上被人遗忘,厂商被市场淘汰,做了,白酒的税重,不赚钱,权衡再三,所有的酒厂目前还是在做低端酒。象剑南春的绵竹大曲,几块钱,便宜,包装简陋,但是三四级市场销路还不错。红星,牛兰山酒厂的做法也一样,所以我们还能喝到二锅头,而且购买极其方便。顺带说一句,清香型酒的出厂周期短,比浓香型短多了,所以成本相对低一点,有销量那就更得接着做。 再次,就是二锅头的品质好,你再怎么便宜,品质不好也没用,我喝过湖南一种三流大曲(名字就不提了),口感已经没印象了,关键不到一两就头疼欲裂,这种酒是不会被讲究实惠的消费群选择的。二锅头口感,头香,回香,返甘,不上头,都有一定特点。怎能不流行? 说到品质就多说一些,传统中国人视粮食如命,对于粮食的精华-白酒当然更重视。所以大家总说:“怎么贵的酒,好的酒都有曲味。”我说那就对了,酒曲就是酿酒工艺里面的香醅,它是粮食,曲味就是粮食味,那种味是纯酒精里面没有的,为啥?粮食发酵出来的香芬成分多啊!纯医用酒精是啥酿的?木薯!三块多一斤,猪都不吃,用它酿出来的酒精会有那么多复杂的香芬吗?您说是不是。而顶尖的白酒除了曲味,更是带着窖香,几百年的老窖,微生物都酵成精了,想有那味道,除非你把自己家酒窖也使百八十年,这一点都不悬乎,茅台镇多少小酒厂,水土,气候,原料,工艺,都跟真茅台一样,员工也是从那里流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出来的酒不行,因为你没人家那口窖!还有国窖1573,这种窖都是武警扛着枪看着的。 还有一点是“勾兑”问题,以前中国人酿酒根本没这说,但是50年代,一本小册子面世,那是茅台酒厂的勾酒师傅的经验总结,事情从此就变复杂了。茅台酒的独特性,使得他们必须用基酒+陈酒,反复勾兑,才能达到品质统一的出厂标准。而他们那套经验后来被别人学去了,守规矩的还行,有些酒厂发展到直接用香精了,就是愣用木薯酿的酒精兑水+工业香芬,这不是胡闹吗?当年的标王秦池,后来产能不足,就这么搞,一年之内就把自己搞垮了。 现在绝大部分酒厂都勾酒,工业化嘛,能保证统一的品质。您要真让我举出来现在哪些还守规矩,我不是酒业集团的,我不懂这里面道道,举不出来,但是守规矩的,恰恰多数都在市场上存活并长期畅销,所以把这个选择权还是交回给市场吧。 说这么多再回到二锅头,我觉得将来它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好的。其一,为什么现在中国人不爱喝白酒的多了,因为你生活好了,你闻着白酒复杂饱满的香味拱鼻子了,你把一个百年前破落户拉到现在,他抱着酒壶肯定能抱到死,因为他一个月能吃到一次白面,一块猪肉就不错了,他闻着酒味魂就没了。但是二锅头恰恰没那么复杂的香味,醇是醇,不拱鼻子,这就占了一大优势。比如我第一次喝黑方,就觉得这酒太寡了,太寂寞了,二锅头也有这劲头,味道单纯,反而有君子独善的感觉,有点象洋酒,没曲味,不带窖香。其二,一入口,喝下去之后,传统白酒的劲就出来了,他热闹,不像黑方寂寞到头,所以有跟帖说老毛子爱喝,也有道理,二两下去,肚子里面锣鼓喧天,唢呐长笛,一应俱全,亲切啊亲切,你就返古了。 别喝多,依据你自己的酒量,摸索出一个限度,比如56度红二,我来1两5刚刚好,身体里面跟婚礼一样热火朝天,但是神智清醒,微带困意,正是周总理说的喝酒的第一个坡,这时候倒头大睡,比什么安眠药都好!第二天起床,嘿,跑步去上班的心都有了。 至于红二牛二之争,没有必要,众口难调嘛。我两个外国老板,还他妈一个就爱二逮子,一个就爱燕京呢,他们分不出来红二还是牛二好,普通还是纯生妙,咱自己中国人还较这劲干吗,喝酒嘛,满桌子人都高兴就最好,瞎喝一气那就坏了,那是对酒的亵渎,赶明儿你我坐一块,你爱喝多少我不管,我爱喝多少你也甭劝,自己舒坦了就好。 这种境界,叫做宁和酒做挚友,绝不跟你滥喝的人做狗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