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夜,有谁在百花深处唱着京腔京韵的小调,又有谁迷失在古老的城根下,梦里不知身是客。
已经是午夜十分,睡不着,于是关上台灯,随手点开一首歌曲,传入耳畔的是陈升的《北京一夜》。又这么过了一夜,思绪如潮,在那样一勾新月天如水的夜,凉棚相对,对酒当歌,可有谁会在当下汲取了这聚的欢愉而做出日后散的印证?蓦然回首,人散了,才从茫然中获得一种强烈的追忆,捕捉住几度留痕。
北京一夜,这里我看不到霓虹闪耀,看到的只是红墙绿瓦。北京一夜,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只有青春的激跃飞扬。北京一夜,有我们的梦,有我们的歌,有我们的青春在萌动。我爱北京,也深深的爱着她的夜。
北京的夜有包容的味道,或许和她的人文环境有关吧。同时惊诧于陈升对这首歌的编排,对北京的感悟,只要听过就很难忘记。《北京一夜》里“徜徉在地安门”“百花深处”,苦苦追寻灵魂,在歌声里,致力于传递悲凉的生命的感觉,而花旦声音来回穿插的那种摄人心魄的感觉简直能让人醉掉。
用岁月的眼光看周遭,令现实变得深远;用深邃的眼光看世界,令平凡也有了意味。 《北京一夜》高亢、苍凉、风一样的自由,海一样的深沉,京蕴中一缕淡淡的哀怨,一份默默的执着,深深打动着我。
古老的阁楼,晨钟暮鼓的紫禁城,庄严肃穆的祈年殿、回音壁。站在起风的夜里,在北京的城墙下,唱着让人不知身在何处的歌。“北京一夜,我留下太多情,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于是放飞思绪,任其穿越几千年,去感悟着千年的等待。
夜深了,开始思绪生活,开始追问生命,开始梦想光辉;已经明白亲情,已经感慨爱情,已经体味友情………懂了,爱了,闷了,乱了。
单车踏着落叶,看着夕阳湖光。银锭桥再也望不清那西山,水中的荷花,她的叶子已残,茫茫的北京城中,钟鼓楼的二环路边,依然上演着柴米油盐,谁家院子里的枣树,秋天的青枣挂满了枝头。
北京城很大,城墙里面是千年的历史,城墙外面是崭新的世界。
那看似破旧的四合院中的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人世沧桑――就如同院子里的那棵老树。叶子一年年的绿,又一年年的黄,再多的传奇,也终会变得平凡,平凡如静静流淌的河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北京城的春天黄沙漫漫;北京城的夏天雨激、荷绿、蝉鸣;北京城的秋天荷破丁黄;北京城 的冬天内不敛而外宁静。
一直以来都对紫禁城有着纠缠不清的、莫名的情绪。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吸引力。那是周末的一个下午,我逃离似的从纷扰的空间里直奔紫禁城。初春的北京,刮起了难得一见的大风。我一个人默默的和周围喧闹的游人并肩而行。那一刻,我在空间中消失了;那一刻,我的岁月在时间中消失了。面对红色的墙和青色的砖,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黄沙中的楼兰,和羌笛中的玉门关。
对于北京而言,我们是寻梦的流浪客;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我们又是不知疲倦,不确定未来的行路人。
北京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给养。在中国再没有哪一座城市有她那么深厚的历史、文化、人文的基奠;也没有哪一座城市有她如此的胸怀气魄和博大的包容、以及断定的从容。而我们这群小孩子就在她长长的城墙的像臂弯一样的怀抱中恣意着青春的喜、怒、哀、伤。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就是一次长长的远行,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流浪。如果你选择流浪,那一定要从北京出发。
在记忆中总是和秋天有着某种冥冥之中的联系。两年前,那个秋天的午后,美术馆后街唱歌的那个流浪歌手,你现在又身在何方?
在北京出生,在北京成长,在北京求学,在北京生活——因为有无数个理由。而离开北京,则需要更多理由。北京已经成为我们定格青春的一个重要背景——或许早已和她深深的融为一体。
北京的纷飞的白色的杨树絮;北京的急急如黄豆的暴雨;北京的漫山尽染的红叶;北京的散散淡淡的雪花。
这一切就如同我们敢哭、敢笑、敢爱、敢恨的青春。 就这样,’北京一夜’成了人生中最长久的回味。 没有绕人的街灯,也没有泛滥的霓虹——北京一夜的美丽无需装扮。 “我已等待了几千年,为何城门还不开?”——就在你在城门外徘徊的时候,我正在城门内张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