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86|回复: 0

村歌社舞古风存-------记千军台,庄户村古幡会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11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村歌社舞古风存

― 记千军台、庄户村古幡会

趁大家还没去千军台,给大家找点资料。

京西的山高,京西的水美,京西的人民勤劳勇敢质朴。地处北京西山中段的门头沟区,历史上曾隶属京都宛平县,至今保留有众多的民间习俗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地方色彩浓烈的京西梆子、老秧歌戏等,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广泛深入地植根于京西民间。即便是十年浩劫的风霜也未能使其凋零。在众多的民俗活动中,尤以元宵节期间千军台、庄户两个山村举办的古幡会最富特色。它是京西文化宝藏中的一颗明珠,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华。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本地幡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幡会在漫长的沿袭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形成目前色彩缤纷、歌吹沸天、内容广博、行当齐整、威武豪放、场面广大的壮观景象。
   
幡会活动有过三次停顿。一是抗日战争初期,千军台、庄户这两个山村,被日寇放火焚烧,幡会稍有停顿。但气节高尚的人民,拿起武器,投入抗战的行列。每逢元宵,村民们在山口道路埋上地雷,民兵们设上埋伏。在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也要举着祖先的大旗朝前走。二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活动暂停,一九六四年全村民众又集资购物恢复了传统的播会。三是一九六六年浩劫初起,这项民俗活动被取缔。一九八一年春节以来,这一古老的民间村社活动得到恢复,年年举办,盛况超越从前。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每年正月十五、十六这两天,离乡的游子,出嫁的女儿,携家带口回到家乡。春节可以不回来,幡会时没有不如期回归的,在两村中这已经形成了规律。十五、十六两村互为主方,分别在两村中举办这一活动。自中午到午夜,夜间由村中戏班子演戏。并在村中街道两旁用煤块垒成煤塔点燃,用于取暖和照明.
   
幡会古称“天仙会”, 是民间走会的一种形式,旧时归入村歌社舞一类的民俗活动中。是封建时代信仰的产物,因而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现今扬弃了迷信心理的村民把它做为一种民间娱乐活动进行了。
   
整个幡会有十九面巨大的幡旗。在幡旗队列中穿插编排着八种民间走会的行当:开路狮子、大秧歌队、吹奏乐班、小车会、打击乐班、大鼓会(亦称锅子会)、抬花轿、地蹦子(不登高跃的秧歌会)等。每队行当前由手持三角镶边“拨子旗”的老者任“都管”。整个队列偃旗息鼓地排紧密约长三百米,拉开表演时长达二里余。整个活动需要五百人担当各种角色方能举行,可见声威之浩大。
   
所谓幡,有两种规格。一种称筒子幡,共十六面。是在三丈高的粗竹筒上悬挂绸旗。旗面长达六米、宽米余。有红蓝绿紫粉黑六种颜色。竹竿上部穿有五色圆伞,黄、粉、蓝、绿、红、直径依次增大。伞下为长方形的木框称为“云盘”。盘上向两侧各斜出三角形彩旗一面,称“顺风旗”。盘下部两侧系有黄色的“五谷袋”,象征着五谷丰登。盘下为木制的播板。板下悬挂绸旗。旗面绣有各路神佛的名号,以蓝布衬里。另一种只有三面,称为画像幡,旗面宽四米,高三米,呈横式,旧白缎为之,堆绣有灵官元帅、关圣帝君、真武大帝的形像。画象幡的竹筒上插有青松和翠柏技一丛,是独特的古代遗风。这些幡旗迎风的重量均达百斤以上。

幡会开始的时间一般在下午三时,主村的幡旗及行当早早恭侯于村口。客村的队列到达后,两村的“会首”,二人手持拨子旗,在村口见面后互致问候。会首则由德高望重的老者担任。两村各自的幡旗及行当队列在身后静待,均把幡旗竖置于地以旗背面相对。场面肃穆宁静,颇具古风。旧时这个时间要举行隆重的仪式,首先燃点香烛、烧神纸、膜拜诸神佛的同时要“号佛”,即诵唱赞项神佛的古歌,声腔委婉苍凉、很是玄奥。如灵官的歌唱道:“东岳泰山顶上,天仙圣母、圣母娘娘德驾前,有一位催赶钱粮的火君灵官。那老爷掌金鞭、驾火枪飞走乾坤。为真君―---- 山真君、真君老爷德灵安,大慈大悲拿魔消灾,诞寿神位首列神”。诵唱时由宗教乐曲伴奏。

仪式完毕,客村会首然放“二踢脚”鞭炮一支,主村亦如是。会首大声发令“响锣”,立时四面直径近米的大锣一起击响。锣声是幡旗全部擎起的号令,也是全部行当活动同时开始的信号。顿时鞭炮齐鸣,轻烟升腾.鼓乐齐奏,歌吹沸天。两村将幡旗转为相对,与此同时全部幡旗高高擎起。尔后按秩序编排组合为一个整体队列。循着器乐掀天的声浪,开始进行各项表演。擎幡者跨着豪迈跳跃的步伐,幡旗中的各种行当载歌载舞的表演热烈奔放。整个幡会队列立刻形成一个隆重的、色彩缤纷的欢腾场面。如同一条长龙,闪烁着五彩的鳞甲缓缓行进.
   
幡队前旧时有手持铜锤、铁钢的壮士开道。据云,手持武器是明代皇帝御赐之物。紧接着是簇拥着灵官元帅绣像幡旗的五虎少林会,十八般兵刃积雪凝寒,大秧歌队伍轻歌曼舞;开路狮子一对,蹦跳腾跃凶猛拨辣。吹奏乐班的民间艺人们吹奏古曲《柳红芽》,声调悠柔悦耳,打击乐班亦称“吉祥吵子会”,演奏古曲《 过街仙》 ,音响清脆悦耳。这些民间艺人们能演奏上百首古典宗教乐曲。据考证,他们演奏的一些乐曲是明代的曲谱,如《走学》、《 憾东山》 等,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有人说与有名的“明智化寺音乐”有着渊源。小车会送姑娘出阁的推车老翁冒了汗,花轿边接亲的傻柱子摔了交。地秧歌搭好了“象奴山子”,小二羔骑上头陀的腰。锅子会的大鼓狠着劲地擂,二十对黄马褂少年翻着跟头。
   
擎幡旗的都是虎背熊腰的青壮年大汉,他们步履刚健地耍着幡,时而将沉重的幡旗单手高举,时而稳稳地放置肩头。时而用脑门顶、时而用下牙床托,或从左肘巅往右肘。更有站定马步,将百来斤的幡旗在身前身后旋的转数周的,充分显示了北方劳动人民的坚强体魄和豪爽性格。
   
在这房屋栉比鳞次高低错落的山村,在这古幡盛会上,映入眼中的是五颜六色的缤纷色彩和山民们刚毅豪放的笑颜,传入耳鼓的是扣人心弦的锣鼓、悠柔的古曲,闪动的是人们欣喜自信的目光。古老的幡会激发了人们多么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啊。爱祖国、爱民族、热爱先辈创造的传统文化,团结一致建设家园。古老的幡会是京西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见证,是京西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见证,是京西人民的骄傲。

                                   摘自《燕都》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19 07:04 , Processed in 1.104353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