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为何不尊重“自然遗产”。 当年皇帝祭天求吉祥以“永延帝祚”的场所天坛,早已成为“人民乐园”。可是这些越来越迷恋天坛“良好生态”“的人们,也在注意一个悄然而至的变化,那就是天坛的自然和荒凉越来越少,人工对自然的干预越来越多。天坛的生态负载力,其实可能是在下降的。天坛这样的文化遗产,很不注意尊重“自然遗产”,甚至无意中破坏了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这样的“文化神圣区”内,有绿化部门,他们在精心地保护者,改变着区内的绿化度,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对自然和文化的共同破坏。圆明园过去生态能力不足,上世纪50年代之后。开始种了不少树木。这些树木经过五十多年不被人照顾的自然生长,慢慢地培育出了一片“半天然生态”,自2002年以来,圆明园管理处开始拼命立项,申请经费,把长得很好的本地树种视为“杂木”,把长得很好的本地草类视为“秽草”通通都砍了去。然后,种上从某个国家引进的单一草皮。种上从某个国家引进的单一灌木,圆明园过去不小心形成的生物多样化,由此遭受了一场劫难。圆明园的水土保持能力,由此突然下降。显然,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文化遗产”对“自然遗产”的保护能力,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滋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