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73|回复: 14

保护北京文化,我们能做的事情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8-30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北京文化一点儿一点儿被蚕食,心痛!看到的人不少,实际行动的少。大家集思广益,说说保护北京的文化,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8-30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我们的活动吧,除了每周的考察活动外,目前我们还有很多大量编辑整理工作需要做。
发表于 2005-8-30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首先要记录现状,因为谁也说不好我们努力过后,真正会达到的效果,然后是尽量的争取以及大力度的宣传。乐啤露同志还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对进北京文化的保护工作,进行顾问和指导吧。

 楼主| 发表于 2005-8-30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同意楼上说的。我最近一直在想,造成北京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人们的意识问题么,是大多数的北京人已经不觉得传统的北京美么?还是说,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美为何物呢?

' n- ]2 u& g1 ?( n8 _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知道这里讲到一个原因,说是由于千年古都北京缺少文化自信,大家看看,是因为这个么?摘选如下:

1 O6 \. L- T. Z8 h4 Y

新加坡联合早报:

`) c7 e7 y0 K& w1 S( w

此趟中国游,展现在我眼前的中国跟我在求学时期所认识的中国不知为何有一种说不上去的落差。

" U) n2 U/ r1 [, Q. x/ i$ j

先从最表面的谈起吧!前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兼建筑师刘太格曾经说过中国现在许多大城市被“破坏”得很多。

4 z" e% s, t+ Y# h

我看看北京,再看看上海,都是非常繁华、非常摩登的大城市,高耸林立的摩天楼,叹为观止的汽车高架桥,熙熙攘攘的购物步行街。我是这样理解刘太格何以“破坏”一词论及中国城市:毋庸置疑,中国确实与世界接轨,因为它的城市与世界其他大都会没什么两样。北京和上海不是我想像中的中国城市。《卧虎藏龙》里那可供侠客飞檐走壁的满城琼台玉宇、宝殿珠楼已不复存在。

, O) V$ e- f9 |/ P6 k, G, _

也许,我应该为上海破例,因为它本来就是“十里洋场”。但是,作为千年古都的北京,似乎缺少了文化自信。没错,北京还是能找到许多古典建筑物,而很些古迹都是众多有识之士及民众努力保存下来的,但是,我们一行为北京感到一点儿可惜,因为不难发现新建的许多大厦都受了欧式风格的影响:尖顶钟楼、希腊廊柱。为什么北京的新建筑物不能参照中国的古典建筑设计?莫非北京人认为传统设计无法融入现代生活,只能局限于充当观光景点的历史古迹?

) [5 |: m$ @$ T& e. l1 z

北京必须放弃它的原有韵味才能展示其现代化?呜呼!为什么不进一步创新尝试让古典的东西满足现代审美要求?

; q6 v1 K5 J, _

到了周庄才感觉到了中国

- o0 S4 c# P$ Z% k. p

我很同意叶燮所云: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中国古建筑的美是不朽的,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要不然同行朋友就不会等到参观江苏的周庄时才猛杀菲林,对我说:“我终于感觉来到了中国。” + s) r# O6 @/ U

这次参加学生交流计划不单只是到中国各地走马看花而已。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机会再度与已认识的中国同学联络感情,促进友谊。 ! U3 ]- G) [ b; h$ m8 C

跟他们交往的日子里,我得知他们的理想和抱负。他们都想在自己的专业里发展稳定的事业,尽能力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很好啊!可是我有一点儿失望,因为中国大学生跟新加坡大学生一样现实主义。我这样讲,看官想必猜出我的志愿不怎么现实。老实说,我立志要成为一名环保家。大家应该都很清楚这在新加坡是个“僧少粥更少”的“行业”。我一直认为新加坡人现实,是居于小国的局限。在新加坡搞环保没有市场,因为新加坡的天然环境微乎其微。所以,我以为能在中国同学当中寻获知音,像我一样拥有另类理想,打算投入主流社会不认为有前(钱)途的冷门领域,例如艺术、考古、数学、天文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所遇的中国学生和我的新加坡同学一样务实。 - P: G, H6 P$ g

一定有人会批评我天真。我知道,理想与现实很多时候不是相辅的,而是相对的,不然就不会有“向现实妥协”的说法。我也同意,梦想需要面包的衬托才是幸福的写照。从事吃不饱、饿不死的工作,自己都照顾不好,哪还能造福芸芸众生?但他们是精英。他们如果能充满热忱地做感兴趣的东西,主流支流逆流也好,必定如虎添翼。 - f1 U5 K( ]! f7 I+ |& v8 @

其实,我的中国知音大有人在,只不过还没遇见。许多中国人民也热爱保护环境。最近山东省烟台市为了预防“麦沙”台风对海豹造成危害,生态散养池的海豹被搬进室内。有人甚至为环保做出了终极牺牲:一名可可西里的志愿者、索南达杰保护站临时站长冯勇在出差时被冻死。 ' r: p6 a7 M! S5 d* @

何妨不畏浮云遮望眼 " C! y$ w- g1 g' h& e+ g8 U& e

虽然中国学生的形象跟我年少上课时所认识的中国知识分子、文人墨客有差别,但他们当中有默默奉献社稷的无名英雄。我猜想某些中国朋友曾经或打算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也许谦虚,所以“形象”扣分。我很想告诉他们,无须那么客气,至少在同辈面前可大大方方地显露立下伟大高尚宏愿的信心,展示王安石那份向世人宣告“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勇气。不然,我会以为他们对亟待解决的中国社会问题如三农问题爱莫能助、力不从心。 , U$ S& j! n1 j$ P$ \1 ?& ]

与中国同学论天南地北、话东长西短,谈到文化断层。他们当中有人认为,华人华侨保留的传统比他们更多。中国大陆太多政治动乱:破四旧、打倒孔家店、文革十年浩劫。他们说现今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已变得面目全非,应该向海外华人侨胞多加借鉴,传承传统之经验。果真如此?我不知道,因为很多人认为新加坡的华族传统更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2 L+ K' o) d" @: V

我在中国的感觉是,一部分中国人与前人不同之处乃是对传统的冷漠和缺乏尊敬。 # P' q' @( J" a( k$ Z6 v* R8 r4 W

我们在中国参观许多名胜古迹,不能说是很美好的体验。走在游人泛滥的北京故宫中轴线上,望着众多内地旅客随处喧哗、蹲坐、吐痰的情景,再配上一些导游通过扩音机歇斯底里的嘶叫,我有一个奇想:那些在天之灵的皇帝要是看到今日紫禁城内摩肩接踵、太和殿门庭若市,会不会瞑目?哎哟!陛下息怒,龙魂保重,建议喝杯上等阿美利坚咖啡,反正Starbucks在故宫有家分店……不知关闭了吗? 8 n$ `8 ]9 r s& s" h5 a% T3 w3 r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伍德扬

/ E2 E' Y" u; G+ L6 u p: Y" \&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30 13:26:4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8-30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真的是如上文所说,我们所作的,是不是应该告诉那些楼盘的设计者,广告公司的策划人,房地产开发商和那些买房子的人,究竟在北京,什么样的建筑才是美的!

同时也可以搜集一下目前的北京的丑陋的房屋,告诉那些住在里面而引以为豪的人,正是这样的房屋破坏了北京的美!

我想,只有社会舆论真地站在我们一边的时候,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好的保护下来。

想想,一个超女通过策划,就能有上亿人关注,北京的文化面临如此危机,我们是不是应该也策划一场“保卫北京”的大行动呢?

发表于 2005-8-30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真的是如上文所说,我们所作的,是不是应该告诉那些楼盘的设计者,广告公司的策划人,房地产开发商和那些买房子的人,究竟在北京,什么样的建筑才是美的!”

跟这些人说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告诉那些缺心眼的官员,他们那些花岗岩的脑袋瓜。恐怕很难明白,他们也压根不想明白,在北京,什么样的建筑才是最美的,生杀大权在他们手里。

发表于 2005-8-30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一个超女通过策划,就能有上亿人关注,北京的文化面临如此危机,我们是不是应该也策划一场“保卫北京”的大行动呢?"; N3 M/ O: u3 p; U  z5 i0 y
这个我挺有同感的 所谓公益事业 指的是事业本身的性质 而手段 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能坚持这个事业本身的公益性
* s7 H+ t! d4 I6 W1 D& ~当然 做到坚持并不容易 但是策划——媒体——大众关注——造成舆论 走这样一条路线恐怕是现如今能最快速 最广泛地造成影响的途径罢 毕竟 北京的被破坏速度已经呈几何级数增长 时不我待
& D& z( P+ Y' E8 ~不太成熟 纯属个人观点/ Y) E' L$ E/ E  b
[em06]
发表于 2005-8-31 0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指望媒体会象宣传超女一样宣传古都保护.媒体应承载社会的责任,但当今中国的主流媒体,首先是政治的工具,其次是赚钱的工具,"文以载道""以社会为己任"等词语已经可以列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了.

媒体关心的是社会关注度和新闻价值.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持冷漠态度,一批以"有知识没文化""英文比国文好"而骄傲的新兴中产阶级,一批初步完成资本积累的豪富阶层,一批掌握着无比权力的巨贪阶层,对传统文化并不以为然,也许一条老胡同的拆毁还不如宠物流感事件更受关注.其次,古都保护对于主流媒体来讲属陈词滥调,并无新闻价值.因此你的"策划-媒体-大众关注-舆论"路线其实是行不通的.因为大众不会关注,媒体就不会关注,也就不会有人去策划.

我想到了上大学时我们自己办的报纸,每期报纸我们都会亲自把它送到每个宿舍的邮箱,全校的同学都喜欢我们的报纸,于是我们就得到了赞助.

因此我想能否有以下办法:

那些狂热的"玉米""凉粉"们可以到闹市去拉票,我们这些古都热爱者也可以印一些宣传资料到商业区去赠送.统一着装,志愿者行为,只为扩大影响,有限的资料只送给貌似知识分子的人;

对于调查到的一些有历史价值的胡同和院落,制作一些永久性说明,钉在胡同路牌下以及院落门口,让走过那里的人都能阅读(恐怕要征求市容部门的同意).这也能扩大影响.

每个人都会收到一些广告短信的骚扰,当我们知道某一地区将被破坏,我们也可以以群发的方式尽量多地把消息发给手机用户,我们要在内容中说明哪些建筑是有文物价值的,需要保护,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搞不好会有某高人闻知后能帮助保留一些文物呢.

还可以想更多的办法以引起大家的关注,比如在校的学生们可以通过老北京网请专家,到学校里组织一些讲座等.公益行动搞得多了,大了,也就会有媒体来关心这个问题,工作就好开展了.当然,太过激的办法不要采用,没有益处.

闭门造车,希望大家集思广议,以便掌柜的确定行动方案.

发表于 2005-8-31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调查到的一些有历史价值的胡同和院落,制作一些永久性说明,钉在胡同路牌下以及院落门口,让走过那里的人都能阅读(恐怕要征求市容部门的同意).这也能扩大影响.还有就是对即将遭到破坏的文物通过短信群发的方式广泛进行传播,我觉得这两个主意不错,以前文物局搞过类似的工作,在每条胡同的一头制作一个类似车站牌的东西,把胡同的历史简单的做介绍,为胡同的保护宣传起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商业开发后这批官员腰包渐满,干人事的官员退休的退休,调离的调离,这个工作也就彻底流产了,既然在其位者不谋其事,那就咱们替它去干吧。

短信的事主意不错,可是一是谁来落实这个技术,再有就是国家现在有没有这方面相关的法律,别到时候给咱们下个套咱们被套住就不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8-31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发短信的方式而言,目前尚未出台法律明令禁止。但是,已经提交国务院信息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中,个人的手机号码是属于保护范围的,也就是说,一旦这部法律出台,随意群发短信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短信骚扰,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我们还是想想其他更可行的办法吧

发表于 2005-8-31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校学生那个主意我们这些还没毕业的可以帮上忙
发表于 2005-8-31 14: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啤露先生,感谢您对老北京的保护的想法,为什么我要替热爱老北京的人感谢呢?有时我也说不清。保护一方面要有真情,一方面要有理性,那就是要从法律角度,找到突破口,或从一个个例着手。先攻其一点不计其他,也就是先要具体事,打开一个局面,我已给您回复了。因为网络问题,总是不能马上回复,真是对不起。请常来。
 楼主| 发表于 2005-9-1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老的北京,作律师的可不都是先生啊,这次您恐怕是武断了。看到了您的留言,给您回复了,我们可以常联系。

很同意小苜蓿说的“当然 做到坚持并不容易 但是策划——媒体——大众关注——造成舆论 走这样一条路线恐怕是现如今能最快速 最广泛地造成影响的途径罢 毕竟 北京的被破坏速度已经呈几何级数增长 时不我待”

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先讨论出一个活动来,然后通过媒体得到大众的关注。希望大家都出出主意。我个人认为,展览和给发送宣传手册都是很好的办法。4 ~6 p& U. C' ?! _+ U0 \) k

 楼主| 发表于 2005-9-1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想,持续地做这样的活动,还是需要有组织的。

能否联系到华新民老师,成立一个类似“自然之友”的民间组织,只不过这个组织是以保护老北京文化为宗旨的。

大家看看,这个建议是否可行?

发表于 2005-9-1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件件地做,不要急。目前先要集中精力做好摄影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4 17:47 , Processed in 1.15255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