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东城法华寺位于报房胡同内,为明景泰中太监刘通及其弟刘顺舍宅为寺,天启年间重修,诏赐藏经玺书。 该庙坐北朝南,原有山门和旁门共三座,进山门有旗杆二,钟鼓楼各一,甬道正对天王殿,穿药王殿直通大雄宝殿,大殿月台前有穹碑二,东西两侧为伽蓝殿和祖师殿,大雄宝殿后为毗卢殿,带抱厦,西配殿为法云堂,再后为大悲坛,最北为藏经阁,阁西为祖堂。进东大门迎门为影壁,过穿堂可直入方丈院,院北有后罩房及炊房,入西大门进入西院,北有学校及梧桐院,学校北为西方丈院。 山门三间,大式硬山筒瓦箍头脊,门额有砖砌匾:“敕赐法华禅林”,东西侧门为歇山筒瓦顶,天王殿、娘娘殿及药王殿均为硬山筒瓦调大脊,钟鼓楼为歇山筒瓦调大脊,大雄宝殿为五间庑殿顶,正脊上有砖质透雕凤凰和莲花,五踩重昂斗拱,内有藻井三个:中间的是浮雕盘龙,两边的为彩绘盘龙,殿后墙中间挂一“慧照登清”木匾,金柱上对联:“如来如不来为佛来早我来迟咄者是胡说”“本觉本无觉惟性觉真麈觉惩噫全在当人”,为光绪七年岁次重光大荒落丁酉日。外檐明间门楣上有木匾“大雄宝殿”。明间檐柱上对联:“芳蔼氤氲尽是旃檀之气”“莲花涌现无非宝洛之光”。东西配殿包括伽蓝殿、祖师殿及磨心、穿堂各六间,硬山筒瓦箍头脊,前出廊。毗卢殿五间,为重檐庑殿顶,灰筒瓦,后抱厦三间,黄琉璃剪边歇山顶,该殿正脊上有砖质透雕二龙戏珠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踩重昂斗拱,明间横木匾上书“弘室妙法”。上层檐下有“毗卢殿”木匾,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筒瓦顶,正脊上透雕仙鹤、莲花,殿内为彻上明造。藏经阁七间,前出轩五间,阁为大式硬山筒瓦调大脊,东西配殿各三间。 该庙内碑很多,大雄殿前除有二穹碑外还有四座碑,其中有二碑为石经,还有明万历时碑,为螭首,长方形双龙戏珠座,但碑文不清,无法辨认。较为清楚的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德悟和尚事实碑。 该寺到民国时期,香火日衰,解放前夕,此地除主要殿宇尚存外,西院已成为学校和操场,后来大部分建筑被拆除,其它殿宇拆除建成大楼,山门已拆,原址建成剧人之家饭馆。从多福巷44号进去,还可看到部分配房和德悟和尚行实碑。
原山门(摄于1986年)
.
举报
谢谢楼主,这个大寺我曾经找过,不见,还以为在盖首都剧场时拆了呢?
北京一直有南北法华寺之说,楼主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一些旧貌。
这个法华寺在民国期间曾经是停灵古寺,一些家庭的亲人去世后选择在这里超度亡灵做法事,然后埋葬。听老人讲,有些人家因为种种缘故不能使亡人入土安葬,就长时间寄停在这里的房间,甚至达到棺材摞棺材的程度。——顺便说一下,这种停灵的地方在清末、民国时期北京还有多处。
又细看了一下文章,听介绍各殿的名称这是个道庙,可是又有金柱上对联:“如来如不来为佛来早我来迟咄者是胡说”“本觉本无觉惟性觉真麈觉惩噫全在当人”,由此可见又像佛家之言,听老人也讲过,以前办理停灵业务的人员是和尚。
是道庙还是佛寺,哪位能从历史记载中给于真实的解释?
又记:那年传闻儒福里要拆迁!请假赶去拍片。一连拍了十余天,最后是贿赂看场的保安(一条都宝烟)得以又拍了四天,特别是周围已经拆得差不多了,过街楼茕茕孑立!那最后几张是破烂的楼顶映在夕阳的余晖里,剪影中镀上一层金色,古寺--辉煌啊!
寺庙的山门有一幅石联,被拆掉弃置在碎砖烂瓦中,俺与拾荒的农工讨价还价,最后谈妥*00元为俺拉回家去。已经装车了,保安急惶惶跑来,把俺赶出围挡,说是区里领导来视察,闲杂人等不得停留!眼睁睁的失之交臂,痛哉惜哉!!
庴:外乡人客死他乡,借地停灵。一般是临时租、借以小块地皮,架棺于地面之上,做一个不太大的冢。草草覆盖一下,择吉日或家乡来人奉灵回乡。大都是孤身一人或一时拮据,暂时之措。
至于寺庙寄放棺木,主要是佛家善举,周济穷苦之人,遇到荒年战乱,累棺亦不足奇。年头久了,无苦主发送,寺僧就运到城外乱葬岗子一埋了事。
当年很多寺庙都有停、庴的专门院落,甚至还有专门为此服务的寺院。有名的南城儒福里过街楼就是其中的寺院之一。可惜观音院已经片瓦无存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3 19:31 , Processed in 1.17552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