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史宬位于南池子大街136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明清两代皇室保存其皇家史册的档案库房,又称表章库。"宬"的意思是指古代用于藏书的屋子。
* w+ ?. q3 A! b; p m9 w# Z4 z$ s& g& c5 D
; H# G: T; H J/ R. t( E皇史宬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43年),此后,隆庆年间和清朝的嘉庆年间屡加修缮。这组奇特的建筑由主殿、东西配殿、御碑亭五部分组成。皇史宬门额由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主殿座北朝南,建在两米高基座上,庑殿顶黄瓦,外观于其它大殿相似,结构却完全不同。通体基本上可以称为为石屋。其台基、墙壁均由砖石砌成,门窗、梁坊和斗拱等传统上应该用木料的地方也用的是仿木石料,内部无梁无柱,为开阔的拱型大厅。这样的建筑有利于防火和防潮,保持恒温,从而可以确保珍藏典籍免受损坏,在国内独一无二。
5 L y" p% }) a9 U9 w0 k% n6 e* U7 g& E/ C. s6 ^( K% ^4 ~
主殿建有两个1.2米高的汉白玉石座,其上陈列着152个"金匮石室",内中存放着皇帝圣训、实录与玉牒(皇家家谱)等皇家档案,另存《永乐大典》副本、《大清会典》、将军印信等重要文献。东西配殿内有储藏皇家档案的大木柜。
0 K5 S7 J, \$ V( a; G# z0 y
2 o* y( p4 }( g& N* u+ Y[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31 18:56:0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