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12月25日,有幸来到人艺欣赏年度压轴大戏《茶馆》,此前本人仅仅看过老版《茶馆》的话剧DVD以及电影版本,得知本次复排焦版,又都是当家台柱子们出演,心中期许良多。但既然是复排,自然是少不了与之前版本的对比,更何况以前的版本还是公认的“经典之作”。 在表演这个领域,很多导演和演员在重塑经典之前并不愿意甚至拒绝观看老的版本,主要是因为怕影响自己的发挥,生怕自己的人物塑造方面被限制住,所以往往都想以自己的理解来诠释人物并塑造。但是,《茶馆》不是新作品,不仅被我们观众所熟知,当前人艺的台柱子们更不知看了多少遍“老腕儿们”的演出,所以不免在心中留下印痕。但是不要紧,《茶馆》是个例外,尤其是焦版的老作品,成功与否不在于能否超越老版,而是只有你学的越像,观众才会买账! 观后感觉整部话剧连贯流畅,且基本尊重焦版的创作,由于对整个剧情早已熟知,故而有更多精力放在演员们的细微表达上,下列拙见供各位参评指正: 1. 梁冠华:剧中表演的最好、最出彩的一位,尤其是第三幕,像极了于是之,但并非简单的模仿,外形上甚至更贴合“王掌柜”这个人物,整个状态非常到位,发挥的淋漓尽致。对梁先生评价不多,因为他实在是太让人省心了。 2. 冯远征:松二爷戏份不是很多,但却有一定难度,黄宗洛老先生在生活中的言谈是“一口带颤音儿的地道京腔儿”,形象上也贴合“唯唯诺诺、战战兢兢、老好人”的感觉,可以说当初他是略带本色的出演了松二爷这个角色。冯远征要想让观众认可难度可想而知。但整部剧观下来,可以看得出冯远征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尤其是松二爷面对他那让人依依不舍、放心不下的“黄鸟儿”的时候,更是把人物性格推向极致。 3. 何冰:演技及年龄优势俱佳,在第三幕对“小刘麻子”的塑造甚至超越了英若诚先生!由于年龄原因,英若诚先生的经历和阅历都写在脸上,当初他在第三幕所塑造的“小刘麻子”总是让人觉得不够“嫩”,而“装嫩”的感觉又来的那么不真实。俗话说:“年轻就是本钱”,何冰是幸运的,但幸运和机遇永远都只给有准备的人,然而何冰又是有实力的,所有的机缘巧遇加在一起,何版“刘麻子”就这样诞生了。 4. 吴刚:对唐铁嘴的塑造也是十分到位,形象、语言都贴合角色的需要,甚至有的地方超越老演员。唐铁嘴这个人物在剧中是靠骗人发国难财的,愈是时局不稳愈是生意兴隆,表面上人模狗样的,仿佛是个“场面上的人”,实质上就是一个不踏实、不本分、烂泥扶不上墙的小混混、小败类。他和刘麻子一样,都是非常投机的人,否则他们俩也不会成为“互相利用的好朋友”。老版的张瞳老师本人略带有文人气质,所以我认为吴刚更适合这个角色。 5. 岳秀清:从形象上更贴合小丁宝的“三陪”形象,故而可以接受。 6. 王长立:看得出来尽力了,但是没辙,饰演卖闺女的康六还得是牛星丽老先生莫属,谁让人家天生面相长得比您苦呢。 7. 严燕生:童超先生饰演的庞太监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堪称经典,本次严燕生先生虽然尽力,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8. 杨桂香:杨桂香老师的版本比较有意思,饰演的庞四奶奶又蛮又坏,心眼特多但又胸大无脑那种感觉,有点儿像是《四世同堂》里面大菊子和大赤包的结合体。 9. 濮存昕:濮存昕饰演的常四爷有以下三点重要的欠缺: 第一幕,“我是旗人”这四个字是句非常重要的台词,不是平平的念白。濮存昕先生在说“我是旗人”的时候显得很是没有自信、没有底气,仿佛欠了别人很多银子或是干了亏心事而抬不起头似的。试想那个年代,虽然是光绪末年,国危但未倒,旗人仍是吃铁杆庄稼、享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一等公民,如果说在皇宫里说“我是旗人”没人稀罕,但在那个等级观念很强的年代,在那个三教九流汇集的市井小茶馆里,关键时刻说一句“我是旗人”还是应该十分硬气且有底气的。 第一幕,乡妇卖孩子,常四爷说“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他们到门外吃去!”这句话,濮存昕先生的调门儿不够。这句话,并不是语气平平的对李三的一句吩咐,而是语气夹杂着他对秦二爷那种做人没有同情心的一种呵斥,算是“叫板”,更是正直、直率的常四爷的个性使然,所以这句话的火候必须到家。 第三幕,抛撒纸钱时的调门儿也不够高。家国没落,作为旗人,生活的落差更大,而天生要强的常四爷自食其力,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内心之苦恐怕只有自己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老哥儿几个碰到一起,聊到伤心之处,按老时年间的规矩为自己撒纸钱。年间的规矩为自己撒纸钱。“一百二十吊”是整部剧的高潮,是常四爷压抑许久的呐喊终于得以爆发。一个老人的底气固然与年轻人不能同日而语,但他使尽了浑身乃至吃奶的力气喊的这句“一百二十吊”,加倍的反映出他内心的悲凉与绝望。如果调门儿不够,整部剧的结尾就会大打折扣,让人有一种草草收尾的感觉。 10. 杨立新:杨立新先生所饰演的秦二爷,也是有一些欠缺,在于人物气质的表现上,那种北京人特有的“爷劲儿”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是北京大户人家的阔少,虽然同样是从商做实业,但生活在皇城脚下,不仅懂得帝都传统礼数,而且广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具备文人清高自傲的气质;另一个是上海江浙一带传统富商实业家的孩子,两者虽都是大户出身,但气质截然不同。杨立新先生版的秦二爷,在气质上像极了他自己在《雷雨》中饰演的周朴园,十足的南方商人。 11. 宋丹丹:先不说宋老师对康顺子这个人物塑造的如何,单说每位演员都有自己的职业形象,而宋老师一出场就有一些观众在笑,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是个十分严肃的话题,宋老师应该加以注意了!北京人艺的演员应该是高水平的,被我们称之为艺术家,而康顺子是个命苦的角色,您一出场观众就条件反射般的开始发笑,更有些人在低声私语议论,这是在提醒您,要多多回归北京人艺这样的高水准的舞台,少演一些没有内涵的小品,关键中的关键是要与赵本山的合作适可而止,艺术家虽不能自命清高、高高在上,但也绝不能干跌份儿的事情,不要辜负了我们这些爱你的观众。 12. 集体口误:下人听令后回复“嗻”,满语,音同“遮 Zhe”,但几乎所有演员都发错了音,全都念的“扎 Zha”音,这样的明显错误应予以避免。 13. 其他角色:或平淡无亮点,或本人未过多留意。 老演员有老演员的优势,他们经历过的那些岁月,经历过的那些事情,使他们塑造起那个时代的人物比较得心应手, 这是年轻演员们所不具备的。 不过还是要鼓励一下我们的演职人员,在岁末带给我们这样一道富有内涵的文化大餐,让我们过足了眼瘾。望人艺在来年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经典作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期待与支持!最后,请允许我代表所有观众向你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 D" x( [( _: D' q[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6 19:06:1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