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31|回复: 16

[原创]07年12月25日,北京人艺《茶馆》观后之我见.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2-26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71225,有幸来到人艺欣赏年度压轴大戏《茶馆》,此前本人仅仅看过老版《茶馆》的话剧DVD以及电影版本,得知本次复排焦版,又都是当家台柱子们出演,心中期许良多。但既然是复排,自然是少不了与之前版本的对比,更何况以前的版本还是公认的经典之作  

       在表演这个领域,很多导演和演员在重塑经典之前并不愿意甚至拒绝观看老的版本,主要是因为怕影响自己的发挥,生怕自己的人物塑造方面被限制住,所以往往都想以自己的理解来诠释人物并塑造。但是,《茶馆》不是新作品,不仅被我们观众所熟知,当前人艺的台柱子们更不知看了多少遍老腕儿们的演出,所以不免在心中留下印痕。但是不要紧,《茶馆》是个例外,尤其是焦版的老作品,成功与否不在于能否超越老版,而是只有你学的越像,观众才会买账! 

        观后感觉整部话剧连贯流畅,且基本尊重焦版的创作,由于对整个剧情早已熟知,故而有更多精力放在演员们的细微表达上,下列拙见供各位参评指正: 

        1. 梁冠华:剧中表演的最好、最出彩的一位,尤其是第三幕,像极了于是之,但并非简单的模仿,外形上甚至更贴合王掌柜这个人物,整个状态非常到位,发挥的淋漓尽致。对梁先生评价不多,因为他实在是太让人省心了。 

        2. 冯远征:松二爷戏份不是很多,但却有一定难度,黄宗洛老先生在生活中的言谈是一口带颤音儿的地道京腔儿,形象上也贴合唯唯诺诺、战战兢兢、老好人的感觉,可以说当初他是略带本色的出演了松二爷这个角色。冯远征要想让观众认可难度可想而知。但整部剧观下来,可以看得出冯远征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尤其是松二爷面对他那让人依依不舍、放心不下的黄鸟儿”的时候,更是把人物性格推向极致。 

        3. 何冰:演技及年龄优势俱佳,在第三幕对小刘麻子的塑造甚至超越了英若诚先生!由于年龄原因,英若诚先生的经历和阅历都写在脸上,当初他在第三幕所塑造的小刘麻子总是让人觉得不够,而装嫩的感觉又来的那么不真实。俗话说:年轻就是本钱,何冰是幸运的,但幸运和机遇永远都只给有准备的人,然而何冰又是有实力的,所有的机缘巧遇加在一起,何版刘麻子就这样诞生了。 

        4. 吴刚:对唐铁嘴的塑造也是十分到位,形象、语言都贴合角色的需要,甚至有的地方超越老演员。唐铁嘴这个人物在剧中是靠骗人发国难财的,愈是时局不稳愈是生意兴隆,表面上人模狗样的,仿佛是个场面上的人,实质上就是一个不踏实、不本分、烂泥扶不上墙的小混混、小败类。他和刘麻子一样,都是非常投机的人,否则他们俩也不会成为互相利用的好朋友。老版的张瞳老师本人略带有文人气质,所以我认为吴刚更适合这个角色。

        5. 岳秀清:从形象上更贴合小丁宝的三陪形象,故而可以接受。 

        6. 王长立:看得出来尽力了,但是没辙,饰演卖闺女的康六还得是牛星丽老先生莫属,谁让人家天生面相长得比您苦呢。 

        7. 严燕生:童超先生饰演的庞太监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堪称经典,本次严燕生先生虽然尽力,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8. 杨桂香:杨桂香老师的版本比较有意思,饰演的庞四奶奶又蛮又坏,心眼特多但又胸大无脑那种感觉,有点儿像是《四世同堂》里面大菊子和大赤包的结合体。 

        9. 濮存昕:濮存昕饰演的常四爷有以下三点重要的欠缺:

           第一幕,我是旗人这四个字是句非常重要的台词,不是平平的念白。濮存昕先生在说我是旗人的时候显得很是没有自信、没有底气,仿佛欠了别人很多银子或是干了亏心事而抬不起头似的。试想那个年代,虽然是光绪末年,国危但未倒,旗人仍是吃铁杆庄稼、享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一等公民,如果说在皇宫里说我是旗人没人稀罕,但在那个等级观念很强的年代,在那个三教九流汇集的市井小茶馆里,关键时刻说一句我是旗人还是应该十分硬气且有底气的。

           第一幕,乡妇卖孩子,常四爷说“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他们到门外吃去!”这句话,濮存昕先生的调门儿不够。这句话,并不是语气平平的对李三的一句吩咐,而是语气夹杂着他对秦二爷那种做人没有同情心的一种呵斥,算是“叫板”,更是正直、直率的常四爷的个性使然,所以这句话的火候必须到家。

           第三幕,抛撒纸钱时的调门儿也不够高。家国没落,作为旗人,生活的落差更大,而天生要强的常四爷自食其力,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内心之苦恐怕只有自己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老哥儿几个碰到一起,聊到伤心之处,按老时年间的规矩为自己撒纸钱。年间的规矩为自己撒纸钱。一百二十吊是整部剧的高潮,是常四爷压抑许久的呐喊终于得以爆发。一个老人的底气固然与年轻人不能同日而语,但他使尽了浑身乃至吃奶的力气喊的这句一百二十吊,加倍的反映出他内心的悲凉与绝望。如果调门儿不够,整部剧的结尾就会大打折扣,让人有一种草草收尾的感觉。 

        10. 杨立新:杨立新先生所饰演的秦二爷,也是有一些欠缺,在于人物气质的表现上,那种北京人特有的爷劲儿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是北京大户人家的阔少,虽然同样是从商做实业,但生活在皇城脚下,不仅懂得帝都传统礼数,而且广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具备文人清高自傲的气质;另一个是上海江浙一带传统富商实业家的孩子,两者虽都是大户出身,但气质截然不同。杨立新先生版的秦二爷,在气质上像极了他自己在《雷雨》中饰演的周朴园,十足的南方商人。 

        11. 宋丹丹:先不说宋老师对康顺子这个人物塑造的如何,单说每位演员都有自己的职业形象,而宋老师一出场就有一些观众在笑,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是个十分严肃的话题,宋老师应该加以注意了!北京人艺的演员应该是高水平的,被我们称之为艺术家,而康顺子是个命苦的角色,您一出场观众就条件反射般的开始发笑,更有些人在低声私语议论,这是在提醒您,要多多回归北京人艺这样的高水准的舞台,少演一些没有内涵的小品,关键中的关键是要与赵本山的合作适可而止,艺术家虽不能自命清高、高高在上,但也绝不能干跌份儿的事情,不要辜负了我们这些爱你的观众。 

        12. 集体口误:下人听令后回复“嗻”,满语,音同“遮 Zhe”,但几乎所有演员都发错了音,全都念的“扎 Zha”音,这样的明显错误应予以避免。 

        13. 其他角色:或平淡无亮点,或本人未过多留意。  

       老演员有老演员的优势,他们经历过的那些岁月,经历过的那些事情,使他们塑造起那个时代的人物比较得心应手, 这是年轻演员们所不具备的。

    不过还是要鼓励一下我们的演职人员,在岁末带给我们这样一道富有内涵的文化大餐,让我们过足了眼瘾。望人艺在来年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经典作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期待与支持!最后,请允许我代表所有观众向你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 i* I2 {* V7 m: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6 19:06:17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6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

问个细节,第2幕,松2爷和常四爷说:谁愿意瞪着眼挨饿呀,可谁要咱们旗人呀!(可谁要咱们这号的!)这句新版用的是哪句词?

发表于 2007-12-26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真详细啊!!!

我很少看关于这类演出的评论,但今天这个题目吸引我了,看完了.也让我对"新版"茶馆有了个认识.看来有机会还是该看看去.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同童年在2007-12-26 18:47:19的发言:

楼主写的真详细啊!!!

我很少看关于这类演出的评论,但今天这个题目吸引我了,看完了.也让我对"新版"茶馆有了个认识.看来有机会还是该看看去.

     多谢捧场!

     《茶馆》不愧为北京人艺的看家剧目,老版之精彩引来与新版的对比与感慨无数。

     无论怎样,精彩还是毋庸置疑,这次一直演到一月初,但票源紧张,下手还要从速。

发表于 2007-12-26 1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去看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7-12-28 9:43:14的发言:
昨天看了视频,很多地方不成,首先全部演员的语素都过快,动作有的过于夸张(如请安,都是一安到地,其实茶馆那种场合一般就是意思一下)硬伤很多,比如刘麻子拿鼻烟,常四爷还接了!(老版常四爷那几个心理变化,刘刚拿出来好奇,一说地道英国造皱眉头,知道刘给他鼻烟,他推辞说:我这有!)新版全没有,老汤成了白开水!!!还有最失败就是松2爷演成了2椅子,落魄旗人的劲头拿捏不住!几位主要演员也就王掌柜的词用得还将就,但是太胖,哪有这么胖的王掌柜

      演员商业演出太多,估计没什么时间揣摩剧本

      对那个时期的历史情况并不了解,也不了解旗人的状态与生活方式,更何况皇帝刚被推翻,CP是不可能让谁正面描写满族和旗人的。后来老舍受到了“百花齐放”的鼓舞,着手创作正面描写旗人的作品《正红旗下》,可咱们都知道所谓的“百花齐放”就是个害人的诱饵,最终老生还是未能完成那部作品并永远睡在了太平湖。

      种种原因吧,说实在的,对常四爷这个角色是最期待的,但还就是他不上色。

发表于 2007-12-28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看了视频,很多地方不成,首先全部演员的语素都过快,动作有的过于夸张(如请安,都是一安到地,其实茶馆那种场合一般就是意思一下)硬伤很多,比如刘麻子拿鼻烟,常四爷还接了!(老版常四爷那几个心理变化,刘刚拿出来好奇,一说地道英国造皱眉头,知道刘给他鼻烟,他推辞说:我这有!)新版全没有,老汤成了白开水!!!还有最失败就是松2爷演成了2椅子,落魄旗人的劲头拿捏不住!几位主要演员也就王掌柜的词用得还将就,但是太胖,哪有这么胖的王掌柜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7-12-26 22:41:13的发言:

高人!

问个细节,第2幕,松2爷和常四爷说:谁愿意瞪着眼挨饿呀,可谁要咱们旗人呀!(可谁要咱们这号的!)这句新版用的是哪句词?

     还是这句话,本次不是新版,还是焦菊隐版的。

* ~9 |" Y& L7 ^* ~9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8 11:25:28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2-29 0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去了,就是感觉票价太贵.
发表于 2008-1-1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朋友:新年好!今年大年三十晚上子时,俺们电影接龙俱乐部要组织大家开展一次春节游戏竞赛活动,是以十二生肖的老大“鼠”字为命题的电影接龙,欢迎大家届时参加,由初一到初七,看谁能最快接到最后一标!

发表于 2008-1-8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愚见,“他们”凭什么也配演茶馆这出代表北京的戏那?尔等有何“德”何“能”。

心浮气躁,装腔作势,毫无厚度可言。也许演别的角色还可以圈点,但是就此剧来讲,我看还是罢了。

难望老人艺的项背!别在丢老舍先生和北京人的脸了!

发表于 2008-1-12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心而论,没觉得《茶馆》艺术水准于有多高,思想水准就更一般,现在的地位完全是被抬的,所以谁演也都无所谓。

发表于 2008-2-3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7-12-28 9:43:14的发言:
昨天看了视频,很多地方不成,首先全部演员的语素都过快,动作有的过于夸张(如请安,都是一安到地,其实茶馆那种场合一般就是意思一下)硬伤很多,比如刘麻子拿鼻烟,常四爷还接了!(老版常四爷那几个心理变化,刘刚拿出来好奇,一说地道英国造皱眉头,知道刘给他鼻烟,他推辞说:我这有!)新版全没有,老汤成了白开水!!!还有最失败就是松2爷演成了2椅子,落魄旗人的劲头拿捏不住!几位主要演员也就王掌柜的词用得还将就,但是太胖,哪有这么胖的王掌柜

您说的非常有道理。

      顺便问一下“请安”和问“吉祥”有什麽不同吗?老版里只是对庞太监问“吉祥”其他都是请安。新版就有点乱。

发表于 2008-2-3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宣南胡胡在2007-12-26 19:05:55的发言:
我也想去看

《茶馆》今年8月22日到31日演出9场。
发表于 2008-2-13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仨儿在2008-2-13 0:30:28的发言:

爱极了<正红旗下>这部作品,从字里行间能看出老舍对大清感情,对旧有生活方式和老式做派的深深赞叹和怀恋.正红旗下没有完成,真真是莫大的遗憾。

在我看《八旗子弟》《我的前半生》等书里边描写没落旗人的境遇时,就禁不住要哭。因为喜欢老式做派,不希望它没落。

您为什么老是说的让人唏嘘那,写的多准确啊。[em17]
发表于 2008-2-13 0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羊油麻豆腐在2007-12-28 11:23:17的发言:

    老舍受到了“百花齐放”的鼓舞,着手创作正面描写旗人的作品《正红旗下》,可咱们都知道所谓的“百花齐放”就是个害人的诱饵,最终老生还是未能完成那部作品并永远睡在了太平湖。

     

爱极了<正红旗下>这部作品,从字里行间能看出老舍对大清感情,对旧有生活方式和老式做派的深深赞叹和怀恋.正红旗下没有完成,真真是莫大的遗憾。

在我看《八旗子弟》《我的前半生》等书里边描写没落旗人的境遇时,就禁不住要哭。因为喜欢老式做派,不希望它没落。

发表于 2008-2-28 0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过三个版本的茶馆,第一个是在VCD上看的于是之版,感觉最好,最震撼。第二个林兆华的不好看,这第三个我到现场看了,感觉如各位所说,确实不够味,该出彩的地方没有出彩,观众反应也没以往上演茶馆强烈了。

濮存昕倒霉倒霉在当上常务副院长了,要干很多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法全力演戏,而且演戏太多了,几乎近几年来的每部话剧,《李白》、《茶馆》、《建筑大师》、《蔡文姬》等等,都是男一号,一部挨着一部,差不多两个月一出,根本没法演好,但他是台柱子没法歇,真可怜。现在话剧有些后继无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9 13:28 , Processed in 1.16134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