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过路人

[求助]请问治镜阁目前可有旧照露面过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9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模型在细节上还是有点问题,比如宝顶的收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9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圈城墙也是圆形的,怪不得看着有点~~呵呵.
发表于 2007-12-19 1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稻子在2007-12-19 4:52:19的发言:

附上原稿以供继续批评,建筑颜色根据实地考察琉璃瓦残件并参考故宫藏清漪园全图推敲猜测赋彩。

这张图已经被我否决,新图已在制作,相信将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对稻子的画做个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无论画作,还是设计构思,包括做旧,太专业了

希望再接再厉,能让我们看到更多曾经辉煌的已经消失的文化古迹

刚刚看到了斑马提到的那张真实的照片;

造型也很奇怪,内外城墙的高度比例和烫样基本一致,

奇怪的是外城城楼四周没有看到环廊,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毁了,

内城楼四周没看到牌坊到有四座重檐十字歇山顶的亭子,

亭子对着城门洞,而第一层的城楼却不对着门洞,换句话说就是只能称作三小开间重檐歇山的亭子

不能叫城门楼了。

楼阁的造型很接近烫样,但第三层顶部被毁不好判断是方亭顶还是八角顶

, S2 z' q+ f( ~2 ~8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9 13:16:08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2-19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那张照片上看外城城楼四周确实是有环廊,且带擎檐廊,这一点可以从外城城楼可以看出,两侧墙面开有两个小门,一个靠外较窄小,连接外檐游廊,一个位于墙面正中,可直接进入环廊,烫样及维修档也印证了环廊的存在,且从设计上也才协调,这是先秦至唐宋典型的高台式建筑处理。

牌坊式存在的,仔细看可以看到夹杆石的存在,史料载为二柱三楼带戗杆,外观貌似成贤街牌楼,有琉璃墙矮接方亭

方亭对门,按记载也是方亭门,仔细观察外城城楼也是对门的,是外城城楼,内外城四门相互错开面向八方符合坛城的布局方式。

第三层顶为八角有几个依据,一个是故宫藏标注清人绘颐和园风景图轴(该图建筑景色全为清漪园,应叫清漪园风景图轴更为恰当,该图画风写实,图中文昌阁描绘较准确,因此可断定治镜阁也应较为准确),一个是从建筑设计角度,三层楼体上收为四角单檐显得急促单薄而不协调,只可能是缩水处理才会这样做,上收为八角更符合坛城设计,上收为单檐歇山十字脊又与清漪园图造型不符,因此断定应为八角。


3 F3 A7 _/ |) j)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9 15:47:55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2-20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他们没有联系,似乎没有渠道,我是很乐意参与这件事情的

就这两个版本明显的差异问题我检讨了一下,总结如下

1,视觉经验被异化,在主观根据自己的建筑审美设计时整体审美的取向趋于欧洲,空间的感知上受欧洲城堡宫殿的体量、比例与尺度影响较大,这一点在现实的体现就是一般心目中的天安门和太和殿的尺度往往比现实看到的巨大,这是因为我们的视觉环境被改变,现代建筑的尺度与体量为我们所接受,换句话说就是基于欧美俄的建筑尺度被我们接受而中国本土的建筑空间理解被异化,中式建筑的色彩与构造在上一张图里体现出来是西式城堡的情趣装饰。

2,视觉经验缺乏,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遗存太少

3,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我们对形容词的敏感超越了名词,如伟大,美丽,高大,宏伟,挺拔,这些词如果不修饰某个具体的实际的对象时,是没有意义的,而我们则比较习惯这样,这是人文学科在大众普及上的遗憾,正如在讨论圆明园问题时,很多反对局部复建者科技词汇满天飞而与之对应的都是毫无意义的形容词,这种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传统文化的整体异化和失落,对这些词的敏感也促使我画出一个瘦长的治镜阁,,

4,若将第二张治镜阁放在颐和园或者故宫等整体中式建筑的氛围中较第一张更合理的,矮胖这个词可转换为稳重敦厚,呵呵

建筑的感性层面是空间,理性层面是既定尺度,而文化则是环环相扣的整体,尤其是中国文化,以上是我看到照片并兴奋制作完第二张复原图后所作自我批评,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9 W+ r# Z$ d7 m1 Q)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0 14:55:4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国人审美的日趋于欧化,这是很无奈的情况,毕竟我们原有的文明进程在1840年后被打断了.

另一面就古建行本身而言,看惯了同光时期的建筑作法,成例细则等惯性思维的"经典作品"在面前.如何准确把握乾隆时期的建筑风格,也就成了问题.

清代留下的成例细则,并不能完全说明乾隆时期的建筑风格.特殊的,不按惯例的作法在皇家园林里相当普遍的.治镜阁的"稳重敦厚",也是很好的一个侧面.

发表于 2008-1-22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这张是治镜阁否
发表于 2008-1-23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幅是真的老虎了,只是少了顶部[em01]
发表于 2008-2-3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27,33楼的图就是按此照片画的; V. b$ P# i+ ^.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3 16:03:33编辑过]
发表于 2008-12-8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一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研究项目的论文《颐和园治镜阁复原设计研究》,内容非常详细和专业,你可以参考一下。
发表于 2010-5-19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了
发表于 2010-5-20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园治镜阁复原设计研究》虽然史料充分,但问题很多,奉上一张彩色的

+ z/ g3 G. t" W; ]' c( [- ^

 

, I$ X3 G4 h% y+ a: U

[求助]请问治镜阁目前可有旧照露面过

[求助]请问治镜阁目前可有旧照露面过

发表于 2010-5-20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牛了
发表于 2010-6-9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治镜阁基本没有焚毁,是同治年间重修圆明园时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9 10:36 , Processed in 1.17548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