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们没有联系,似乎没有渠道,我是很乐意参与这件事情的 就这两个版本明显的差异问题我检讨了一下,总结如下 1,视觉经验被异化,在主观根据自己的建筑审美设计时整体审美的取向趋于欧洲,空间的感知上受欧洲城堡宫殿的体量、比例与尺度影响较大,这一点在现实的体现就是一般心目中的天安门和太和殿的尺度往往比现实看到的巨大,这是因为我们的视觉环境被改变,现代建筑的尺度与体量为我们所接受,换句话说就是基于欧美俄的建筑尺度被我们接受而中国本土的建筑空间理解被异化,中式建筑的色彩与构造在上一张图里体现出来是西式城堡的情趣装饰。 2,视觉经验缺乏,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遗存太少 3,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我们对形容词的敏感超越了名词,如伟大,美丽,高大,宏伟,挺拔,这些词如果不修饰某个具体的实际的对象时,是没有意义的,而我们则比较习惯这样,这是人文学科在大众普及上的遗憾,正如在讨论圆明园问题时,很多反对局部复建者科技词汇满天飞而与之对应的都是毫无意义的形容词,这种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传统文化的整体异化和失落,对这些词的敏感也促使我画出一个瘦长的治镜阁,, 4,若将第二张治镜阁放在颐和园或者故宫等整体中式建筑的氛围中较第一张更合理的,矮胖这个词可转换为稳重敦厚,呵呵 建筑的感性层面是空间,理性层面是既定尺度,而文化则是环环相扣的整体,尤其是中国文化,以上是我看到照片并兴奋制作完第二张复原图后所作自我批评,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 X/ U8 C& u/ H/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0 14:55: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