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 m$ B: p2 v$ S
元代将大都城规划为50坊,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两坊之间的分界巷。明代将北京内城分为28坊,将“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该坊的南北中心线,巷名为“罗锅巷”。此名有可能是从元代沿袭来的。" C! e0 ^. z9 Z8 m0 p
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并将鼓楼东大街中段路北与南锣鼓巷相对的街道称为“北锣鼓巷”。北锣鼓巷在元代为“灵椿坊”与“金台坊”的交界,明代仍为两坊,此两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没有大的变动。清初南、北锣鼓巷均属镶黄旗。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内城,汉民等住外城。南北锣鼓巷的定名,应早于乾隆十五年,当在清初。 . p3 A7 A4 s# w$ x! r4 o2 B9 @# r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的10多条胡同中由满族镶黄旗户逐渐发展而成。既有大户世家,也有不少小户市民,居民逐渐稠密。南锣鼓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虽然规模都不很大,但近30种行业也比较齐全了。至于大的商号如绸缎店、茶店、大饭店、金店、银号等,则云集在地安门外大街、鼓楼“
0 O1 C1 L5 D% n锣鼓巷上的酒吧是比较出名的,过客,小新的店等等,这家影壁应该是自己后加的:
) @$ s( z6 W+ G; q' {1 _ 3 }; t+ A( F1 g- ?9 X! I1 U; ~
/ w5 f t1 n" m; u" n8 |
报鼓石! m2 V4 g; P+ N' A0 y q( F7 [
% _; ~% U' N! Z% C( h; M
水龙头,这个是四合院特色,裹得严实,怕冬天冻裂了。
: Y" S8 h' L* d: G) _. L
) v5 q3 ~' P1 D8 `9 @. j) ]% ?9 }; r' [0 |3 y& \
院门8 Z, I4 K$ n: M4 T$ M8 x9 j0 v9 t
0 X0 l$ }, o/ X/ [8 C5 Q
8 [7 H4 {% z# o2 ~2 o+ C* w
2 p3 u% Z+ c7 A# Z“1.菊儿胡同内北京危改后的新型四合院,是由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设计,它吸收了北京四合院和江南民居的特点,设计合理,结构独特”
$ y: @' d k% T8 C: z5 S# V& u*这些新型四合院,确切一点说应该是四合楼,真是挺棒的,住在这里的回迁户有福了,墙上爬满了爬山虎。 8 o7 W1 J" O; r% v* I
看屋顶露台上的那把遮阳伞,我愿意是那把伞的主人:)1 v4 X; F7 f& v4 c
1 D' A8 B' F) a& w
回廊,白粉墙,有点苏州园林的感觉。
$ |2 l& o/ B6 B2 C( C2 N $ q8 Z9 H( s, @2 [$ e
路边种着矮矮的倒栽槐
8 ?! a$ U; d5 B- K3 n. C3 n6 f
# k4 P( ] i6 x! o爬山虎掩映下的阳台。
" Y: l1 s, y) W( t 3 ^/ i: x7 }8 ^4 }- H
网上search了一下,得了大奖的项目,怪不得。这么好,为什么不推广呢?" t$ v4 Y r9 T9 s9 Z* f' T
“199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吴良镛教授主持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用"有机更新"的理论成功指导了这次改造。吴教授他们将胡同的房屋按照质量分为三类,质量较好的70年代以后建的房屋予以保留,现存较好的四合院经修缮加以利用,破旧危房予以拆除重建。重新修建的菊儿胡同按照"类四合院"模式进行设计,高度基本上是2~3层,维持了原有的胡同、院落体系,同时兼收了单元楼和四合院的优点,既合理安排了每一户的室内空间,保障居民对现代生活的需要,又通过院落形成相对独立的邻里结构,提供居民交往的公共空间。1 N6 z+ h+ Q8 n
菊儿胡同的改造荣获国内建筑界的六项大奖,还获得了亚洲建协的优质建筑金奖和联5 A5 o( y( V( ~
合国人居奖。”[/SIZE]
+ n% K8 v. x% i转到黑芝麻胡同,就开始看到胡同游的人力车。四合院很好区分,大门粉刷光亮,砖雕簇新的,都是独户,一般门都关得紧紧的,啥也看不到:( 那些胡同游的招待户就是这样,游客让进门之后,大门就关上了。上次我和gg和游客一起混进去一次,还被赶出来了,哼。) E w: G& j0 l9 R
大门敞开的,一般都是几家合住的,有名气一点的,门上也贴着,非对外开放等等,这样的院子我喜欢,一般小心点,和门口的大爷唠唠嗑,都让你进了:)
- ?' G1 i# r+ ^* U; X% y# x2.帽儿胡同11号,北洋时期曾售与大总统冯国璋。[/SIZE]
! X0 _3 `' N1 H$ q呵呵这个院子好棒的,入门的大影壁* x# o8 D3 W% r6 M4 p0 `
5 k$ G7 i1 U' G外院,种了一架丝瓜:9 V& L( w4 Y# ~9 b7 z7 f
0 x; D% S1 U+ i" B/ R- _, a
. @) ^+ x) Y# {9 M m4 s
" a4 }5 @4 g2 c; B; u- r: h内院的门口:% w# A8 Y/ \3 F* O1 j0 F
$ d5 v0 Y- @: Y3 d8 F# e进去才别有天地呢,四四方方的一个大院子,几株大石榴树,没有添盖小房子,太难得了!东厢房住着老两口,大爷耳背,坐在石榴树下看报纸,我和老奶奶聊了半天,原来是煤炭部的宿舍,分给好几家了。老奶奶有5个儿女,好几个都退休了,北京各地住的都有,有时候周末过来看看。其中一个孙子,26,在外企工作,条件不错,就是工作太忙,还没找媳妇,老奶奶发愁呢…..
2 j- {5 q5 v! U/ F2 g' E/ Q : c: S8 j) {) Q3 }; P3 T
丝瓜架后面是回廊% v! x! x8 K& i& h- \# N4 C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