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57|回复: 10

纯正北京话,不搀杂其它地域口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2-7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东北话充斥银屏和街边,作为北京人的我们可能多少也受点影响。
我媳妇就经常说“忽悠”这词,我跟她说以后别说外地话(绝对没有瞧不起外地人的意思),她问我用什么词来代替忽悠这个词呢,问的我当时愣没回答上来。后来想到一个“煽乎儿”。
我个人认为,既然我们是热爱北京的一族,热爱北京文化的一族,那么我们应该从自己还家人开始入手,提倡北京话,纯正京腔京韵。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巨让我呕的词--老公

干吗不直接叫太监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少说老婆,一般我都是我“我媳妇儿怎么怎么地...”
我中专时,班上只有3个北京人学生连老师都是外地的,我头天没上课,老师问我你去干吗了,我说“我瞧病去了”,几乎所有人都没听懂,老师也楞了会,后来想想他也没听懂,只是没好意思问。当时我以为大家都明白呢,事后有同学问我说的是什么,我说瞧病啊,他问是看病吗,我说是,他问为什么用瞧字,我说我们都这么说,后来我们还跑校门口找摊煎饼的证实我说的话对不对,摊煎饼的一听就知道我说的意思是什么,同学也就不和我争论了。
发表于 2007-12-19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要说北京话才行的,我的同事非本地居民,我在单位偶尔说出些过去的老词吾得,他们都用那种眼神儿看我。好像我不是本地的他们倒是北京的那。说我说话很低俗,主要指的是哪些土话。

   “我说,服了你们了,谁让爷走了罗成关了那,要不也不跟您这糗着,给您添堵啦。”他们愣是说我占他们便宜。我无耐啊,但是还是坚持培养我们单位哪些年龄小一些的同事对北京的了解,从南城,从炸酱面进行引导。

发表于 2007-12-17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老公这个词就和老婆一样,在南北各地都这么叫的.我也嫌它粗俗,可是由于香港人的率先在电视上提倡,搞的大家也习以为常.

  没办法,你要叫你们家爷们儿,确实好听得多,但这只有北京的男人才可以.外地人没有"爷们儿"的概念.[em07]

发表于 2007-12-17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跟姑娘说话都说:你爷们儿怎么怎么招。。。老公。。。说着跟李莲英似的。。。
发表于 2008-1-30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圣人的徒弟在2007-12-20 10:13:04的发言:
我也很少说老婆,一般我都是我“我媳妇儿怎么怎么地...”
我中专时,班上只有3个北京人学生连老师都是外地的,我头天没上课,老师问我你去干吗了,我说“我瞧病去了”,几乎所有人都没听懂,老师也楞了会,后来想想他也没听懂,只是没好意思问。当时我以为大家都明白呢,事后有同学问我说的是什么,我说瞧病啊,他问是看病吗,我说是,他问为什么用瞧字,我说我们都这么说,后来我们还跑校门口找摊煎饼的证实我说的话对不对,摊煎饼的一听就知道我说的意思是什么,同学也就不和我争论了。

“瞧病”算是很常用的词儿,您不说我还真不知道他们会听不懂。

我也碰见过类似情况,2年前,我大二的时候。跟一同学说:“你头发滋起来了。”她问了好几遍也没听明白。后来我说就是头发翘起来的意思。后来跟您同学问的一样,她问我怎麽不用翘呀,我说是口语,不是书面语。

四九城的绅士风度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7-1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7-12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对!我现在也动不动就蹦东北话...后来跟多年不见的同学碰面,他说我:你说话大岔子味怎么那么浓啊?   想来也是,咱们是北京人,人家东北话都能宣传到别的地方那么流行,为什么咱北京话就不能让咱自己个儿记住呢?

发表于 2008-7-12 1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对,还有现在年轻人说的老公老婆...您说结婚证还没领呢,就...唉!特逗的事,中小学生交个朋友出门就说我老公怎着,我老婆怎着,P大点孩子啊...就老公老婆的,摆明揣着幼稚装糊涂!!!还有就是那不好好说话的,人家港台人说话都"满不错啊,满好的呀"咱北京人也学,或者"你有吃饭吗"之类这样典型港台话的...每次听周围人说,我的心就开始发毛,那电视主持人也那么说!我就不知道您为什么那么说啊?装的又不象...
发表于 2008-7-18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地域’了不是。

所谓北京话,大多都是羼杂了外地方言同化以后遗留下的。要找纯正的北京话的确不是忒容易的一件事情哦。

大的羼杂最少有三次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南方官员北迁入都,勾兑了一次。

满清入关,东北话从龙,勾兑了一次。

四九年解放大批干部入城,又勾兑了一次。

------

语言是流动的,没有流动的语言只有等死的份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6 20:18 , Processed in 1.15088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