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的东面有一条不大的街道叫沙滩后街,它过去的名字叫马神庙街,因为这里有明代的马神庙。1898年这里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大学堂东面的一条小巷因此得名为大学夹道,至今尚存。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光绪皇帝实行新政。开办大学堂作为新政的一项重要措施,光绪皇帝下旨要求主管大臣迅速办理。京师大学堂终于成立了。
京师大学堂的校长是做过光绪皇帝老师的孙家鼐(当时叫管学大臣),曾出任过五国大使的许景澄和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教务主任(当时叫总教习),学校还聘请了许多外籍教师。天文、地理、外语、农工商医等自然科学正式进入中国的课堂 大学堂初建时因亟待开学,新建校舍已经来不及了,分管此事的庆亲王奕劻提议,将景山东面的原和嘉公主的府邸改作大学堂。和嘉公主是乾隆皇帝的四女儿,后来嫁给了大学士傅恒的儿子,可惜六年以后,公主因病去世,公主府就一直空闲。光绪皇帝批准了这一方案,改造工程很快展开。公主府的正殿成了教室,绣楼改成了图书馆,西侧的跨院是办公室和宿舍,并新建房屋130多间。
戊戌维新失败大学堂重设四书五经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戊戌维新失败。所有新政措施全被废除。因京师大学堂内有一些外籍老师,清廷无法辞退,所以大学堂保留下来。大学堂虽然保留,但所设新科目全部被废。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入京。学校成了兵营,大学停办。
庚子之变后,大学堂开始恢复,张百熙为新任校长,在对原有课程恢复的同时,他又对大学堂进行了扩建。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其西新建教室、宿舍200多间,称为西斋。又在原属于内务府的汉花园增建操场和100多间校舍,称为东斋。
1912年5月,大学堂正式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成为第一任校长。在任只有短短的8个月。
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一大批名流学者来校任教。蔡元培按照西方的教育制度,将北大分为文、理、法三院,在原来的东斋建立一座四层红楼成为文学院。陈独秀被聘为院长。图书馆也迁入红楼一层,李大钊是主任,大学堂原址进行了改建,理学院,教学大楼、数学楼、生物楼、理科实验室等在这里相继建成。
如今在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原址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办公大楼替代了原来的教学大楼。曾作为图书馆的公主绣楼被推倒,建成了出版社的职工宿舍。当年蔡元培办公的校长院如今也住满了居民。公主府的正殿还有幸保存。但里面被分割成数间办公室,已面目全非了。保存最完整的是数学楼,一座西式的二层小楼,作为办公室仍在使用。
当年的西斋现在是沙滩后街59号,现已改为单位宿舍。虽然搭建了许多临时建筑,但原来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