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56|回复: 2

[转帖]驼铃古道三家店(组图)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1-23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驼铃古道三家店
上世纪初古都城门前的驼队
旧京景山前的驼队
村中修复后的龙王庙
文保人员在测量村中古树
村中的山西会馆旧址

  京西古村三家店坐落于门头沟区龙泉镇的永定河畔,
  在著名的三家店水坝大桥东侧。三家店不仅是明清京西大道的起点,也是永定河的出山口。自西北蜿蜒而来的永定河水在三家店的村西口流淌千万年,当年这里曾是京西古道上最大的一个古渡口。这里是西山通往京城的咽喉要道,也是山区平原间物流的交易中心。明清时期,京城用的京西煤以三家店村为集散地。早在明朝的万历年间,这里就因为运煤的需要,曾在河上架起过木板桥。其仓储物流的重要作用直到清末民初铁路修通之后才衰落下来。

  至今,三家店仍遗存着上百处老店、煤栈旧址和白衣观音庵、铁锚寺、山西会馆的遗址遗迹及20余棵在册老槐树。村西头的永定河龙王庙已修缮完毕,正殿内有北京仅存的龙王像五尊。在村中的老街上,众多的老宅及新房房顶上多铺以石片瓦而显得古朴大气;一座古宅大门上镶有铁皮包裹着小镜子的“照妖镜”和“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字符”,一处老客栈的两块门匾上分别书刻着斗大的“礼为门,义为道”的字样凸显旧京景象。时下偶尔还能听到京城几乎绝迹了的小贩沿街叫卖的吆喝声。

  白衣观音庵位于三家店中街,约始建于唐代,最近新修缮完毕。该庵坐东朝西,砖雕门楼。前殿三间为天王殿,正殿三间,均为琉璃瓦挑大脊顶,上施琉璃吻兽。庵内现存清咸丰二年《京都顺天府宛平县玉河乡三家店白衣观音庵重修碑记》、清同治十一年《重修西山大路碑记》两座石刻碑。

  山西会馆位于三家店村东街路南,会馆原为一处明清建筑,坐南朝北,现为三家店小学校。现存的南房和东西两房三座古建位于该校院内南头,古建房顶正脊为黄琉璃避水兽式,顶用黄琉璃瓦覆盖。当年能用黄琉璃瓦盖房,足见集资修建者的来头不小,起码和皇帝沾亲。亦可证实,当年的三家店村商家云集,且经商者多为山西人,故而修建山西会馆,以供山西籍商人议事和接待客商之用。

  在北京地区历史上曾有过数不清的寺庙,而被称之为铁锚的寺庙,却只有门头沟区三家店村的这一座。据文物工作者考证,民国时期,由于门头沟煤矿业的不断发展,1921年,京兆尹公署拨款30万大洋在三家店村西的渡口处造桥。大桥的设计和施工均由法国人承包,所雇佣的劳动力大部分为三家店村和城子村人。该桥建设历时两年零八个月,于1923年12月正式竣工通车。大桥为当时流行的欧式风格的拱桥,全长253米,宽9米,高14米。大桥的建立方便了往来的通行,也标志着靠船只摆渡的历史行将结束,是一件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于是人们便将渡口处的一只大铁锚供奉到了三家店西街的关帝庙。从此,这座关帝庙就被人们称之为铁锚寺了。如今,这座永定河大桥仍在,铁锚和铁锚寺遗址也基本完整。

  京西的群山之中遍藏乌金,自元明以来,京城千家万户,皆以煤炭为薪。加之这里出产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京城,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区,乃远至山西、内蒙古的商旅之道。三家店大约成村于辽代,因始有三家客店而得名。这里是走出西山后最初的平原地带,因此在明清时形成了京城主要的一个煤运集散地。明清时期三家店是京西古道上最为热闹繁盛的村落,街市上五行八作,大小买卖、商铺达二百余家,其中仅煤厂就有二三十家。

  明清时期的京西三家店有一条驼铃古道直抵北京城区。据有关人士考证,驼铃古道从门头沟的三家店开始,经石景山的五里坨、高井村、模式口等,东行8里到田村,经八里庄,再东行就到了老北京西城的阜成门下。阜成门是老北京内城的西门,旧时俗称煤门,运煤的车马均从此门进入内城。据传,早年间阜成门的城门洞上还镶嵌着一块刻有梅花的汉白玉石,系利用谐音作为标记。明清以后,京城用煤量越来越大,仅靠阜成门进煤已难供应,所以在清康熙年间,西直门作为“水门”亦开始大量进煤。那时候,这条古道上的运煤骆驼队川流不息,对保证老北京的冬季供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这条古道还是清代至民国时期,香客和游客们去京西天台山、妙峰山进香、游玩最大的古香道。有意思的是,从这条古道往西,有一个叫圈门的地方,从圈门向西至峰口庵是一条13里长的大沟谷,于是早年间的当地人就称这里为门头沟,并成为区名沿用至今。

  驼铃古道从三家店向西延伸进入西山,顺着被称作门头沟的沟谷前行至石佛岭上,就可看到一段奇巧的明代京西古道。古道约二三百米长,两三米宽,可以看出,这是在山腰上凿出路来再以石块铺垫路面而成。临永定河的一边还垒了矮墙,防止马帮驼队的牲畜不慎滑落。古道跨沟处砌石为桥,桥下修了涵洞可供山洪暴发时流过,可以说修得相当讲究。据说,修此道时不但有当地士绅民众资助参与,连京城锦衣卫都出动了,可见此道当时对治安、守边异常重要。沿古道而行,路面石板不但被踩得光溜溜的,还有百十个深深的蹄窝。有史料载,在古代京西产煤的窑地因排水、提升等条件的限制,煤窑大多分布在当地峰口庵以西的山区,这就使得西山古道在明清繁盛时,于夏秋之季几乎是全天候的车水马龙。作为必经之地的石佛岭一带更是车马云集,畜蹄日月不息地蹬踩踢踏,甚至“商贾云集,车马喧天”,历经七八百年逐形成如此奇观。在古道拐弯处还有一个小酒店的遗迹,可见,当年那些豪爽的赶马汉子曾在此大碗喝酒,驱寒歇脚。

  早在元朝时,大都城里就设有煤市煤铺了。到了明清时,冬天烧煤已成为北京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北京养骆驼的“驼户”专以驮运煤炭为业,“拉骆驼”的多出自京西三家店和京南大灰厂一带。在老北京的土道上,常常经过骆驼队,由骆驼运煤块、煤末到城里城外的煤铺,那时候阵阵驼铃声不绝于耳,骆驼队成为明清时期北京城壮观的一景。直至上世纪40年代,山区公路修通,汽车才逐渐替代了骆驼。(陈鸿儒/摄)
                                      来源: 北京日报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3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找时间去拍‘三家店’
发表于 2007-11-23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的工程就在那!每天骑车都路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1 04:47 , Processed in 1.10454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