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老老北京考察了大栅栏地区,主要包括了五道街,铁树斜街,大外廊营,杨梅竹斜街,这四条胡同。
2 f: n, Y8 q6 z+ \$ z我们从五道街开始,五道街明朝称为五道庙,因为胡同内有五道庙而得名。
- S) H ~( p7 E c; x2 r“五道庙”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普遍的庙宇,内不供神,只在墙上贴上地狱、鬼、人等五张图像,代表了人死后的五条道路,当死了人,家人便把亡者的名字写在纸条上,贴于五道庙的墙上,意为“任凭发落”。老北京也有“有钱修了五道庙”的暗语,来讽刺那些有钱不干正经事,只会吃喝享乐的人。
1 ~+ i9 U& `* W3 R# m/ J4 m从胡同南口进去,首先踏进了38号。这里街门是一座较小的“蛮子门”,门楼内结构已经破旧不堪。再进有一个过厅,穿过去就是内院儿。像大多数院子一样,这里也被“小房儿”挤的很窄。虽然这更加让我们感到天气的炎热,但是我们的运气还是不错。经一位住户的指点,我们在里院儿,寻访到一位大爷。 1 W/ v' ~3 u) r; O9 Z
这位大爷是山西人,他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山西襄陵会馆,属于山西省临汾地区。大爷很愿意接受我们的寻访,并认真的为我们回忆起会馆的往事。 * ^6 B# s5 b, Z3 i7 y; }
据大爷回忆,院子原来很漂亮,街门的门楼内两侧挂有匾,进街门就是一个过厅,然后靠右手是厨房,走过一座月亮门便是里院。正对面是一座佛堂,里面供有佛像。左转就还会看到一座月亮门,门内是北跨院。曾经院子很宽敞,而且立有石碑,上面刻着会馆捐助者的名字,现在已经被埋在地下了。 ) Z( J6 G# |7 h. X
当时在丞相胡同(菜市口胡同)有一座太平会馆,也是山西人开。这两座会馆里的人会在节日的时候,互相串门拜访,平时也互有交流。这里平时有山西人来投奔或是一时找不到工作,会馆的掌柜就会为他免费安排食宿,并帮他找工作或者找地方当学徒。但是之限定是山西人。其他地方的人是不行的。
( p, Q4 I& S/ R$ W( a3 ^3 P最后大爷送我们出来,并给我们指门楼内挂匾的钩子。是两个锈迹斑驳的心型铁钩。 7 ~8 _9 X/ `+ P: s: M! O* ?. C
在院子内的时候,我们看到会馆的南边有一座小楼,按门牌算应该是五道街40号。大爷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座饭庄,叫做“椿华楼”,高君宇和石萍梅曾经在里面会面过。在胡同里,向其他老住户打听,证实了这个说法。 0 E5 y- O1 G$ J8 y, U+ @1 j8 J# R
向胡同纵深走去,都是一些小随墙门楼。一直走到7号,我们寻访到了一位世代经营香蜡铺的阿姨。
: X- k: l9 Y% N5 L2 w) J五道街7号从雕花的檐板和上面的木柱子,就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个店铺。这位阿姨指点我们向檐板上的三个圆形上看,果然隐隐约约有香...铺的痕迹。她告诉我们,这个店铺叫做“庆兴号”园形上面曾经写着香蜡铺,在檐板上边有店铺字号的匾。房间进深很深,后房就是琉璃厂的一家琴行,屋内而且有地窖。她家五代经营香蜡铺生意,经营范围有香,雕龙的蜡烛,香木。生意一直不错。一直到文革才停止经营。在它的旁边3号是一家铁匠铺。 1 H: i( M! M/ \0 I' J' z: \
文革时期,这里当过“红卫兵接待站”,后来存放东西,去年2月份落实政策,还给了她。 5 ^1 o$ _! \7 ]5 O7 a
在胡同北口的1号,是在普通的平房前立了一座西式的门楼,上面还算清楚的刻着“专门 化风锭” 几个字。下方还有三个写过字的地方,但是已经很难看出字迹。据说这里曾经是一家日本人开的药铺。
. F6 h. @9 Y( e" L- x$ ?+ W3 s出五道街北口,拐到了铁树斜街。放眼望去,这一带二层小楼的建筑非常多。但是没有大的门楼,几乎都是较小的随墙门楼。 . [. l1 c" H: s1 t, f
首先看到的是102号,一座老的面粉作坊,至今一些字仍然十分清晰,如“本厂自磨,...面粉”
9 o& d! y) d' h$ {3 B; i在面粉作坊对面的101号,就是梅兰芳的故居,梅兰芳出生在此,住到了7岁。从外面看不出院子的规模,因为街门左右两面墙被一新一旧两座公厕把守着,周围的住户风趣的形容道“这里被“大使馆”包围了。在两座“使馆”的中间,有一个新建的小圈门儿。走进去便可以看到院子的街门,门房,以及影壁墙。
+ O k5 k6 ]5 C6 T, W, z继续前行,走到了88号,资料记录这里是肇庆会馆,原来的街门已经不在,现在是一座砖砌的门洞,不过门洞前方左右,各放着一个抱鼓形门墩儿。院儿内已经是毫无当初的格局了。
( c- N. ?% B* y: A' L接着走过了几个保存尚完整的门楼,但都大门紧闭。似乎要封闭院外的喧嚣。 + J3 l. w7 S0 S8 b; m4 r
走到76好,这里正在施工,在它的不远处,就是大外廊营1号旁门。这是一座二层小楼。这里是京剧大师谭鑫培的故居。小楼保存的还很完好,一层的墙面被粉刷过,二层仍然保留着历史赋予它的颜色。 % Q/ F. u. }. A6 p: W- \/ `
我们由此拐进了大外廊营胡同,试图在这里寻找,琼州、凉州、镇厅(字可能不对)三所会馆。 8 ~3 a' l2 c1 Q% q6 P9 {9 p
进胡同把北口是谭鑫培故居的正门,其实也是后开的小门,真正的街门已经封上当屋子了。 " p. O/ O( k7 w% a' T" Z9 o
走到10号,看到这里似乎有些会馆的格局,便进去打探,街门是一座如意门,门墩儿等装饰已经没了。门楼内还有影壁墙,走进去是一座两进院子。我们首先被住户带到后院,指点我们看一座二层小楼,楼的戗檐上有石雕。一位住户说这叫小姐楼,顾名思义是大小姐住的楼。在两院儿的过道,我们看到了一座佛龛,上面刻着“富贵吉祥”四个字,不知道是什么字体。在一进院有一个北跨园,主人自己做了门,是小院儿里面自成格局。但是无论从资料,还是居民回忆,这里都不是会馆了。 4 y) Z2 `2 j! {) T! a3 Y0 q
经几番寻找,我们从一位热心的老奶奶那听说在一个小学校里曾经是会馆,曾经还向穷人奢过粥和衣服,还有就是一个工厂,曾经是会馆,58年大跃进开办街道工厂时候改的成工厂的。老奶奶指点我们去问胡同南口一个开小卖部的师傅。
: L: k+ b$ V. p$ a% t5 C/ c我们到了那个小卖部,的确是个“小”卖部啊!但里面是个老板娘,原来在门外卖桃子的这位正是老板。经过他的证实,继电器厂就是当年的琼州会馆。其它两个还是不得而知。 0 S0 [$ R( o) u( u2 o
在胡同南口,老老北京在跟一位住户聊,突然听到一句感情丰富的“九门八店一口钟!”原来街角处,几位膀爷正在侃老北京的传说。主侃是一位光头的师傅。他眉飞色舞的大讲着“八臂呐咤城”,讲着“刘伯温斗恶龙”。讲着“北新桥的海眼”。旁边的几位不失时机的赞叹,就像看戏喊的“碰头好儿”一样。这才是北京真正的“侃爷”。 % L% B0 E! T, s( s5 c8 g) f! l
接着,随便逛了几个地方,便来到了杨梅竹斜街。这条胡同老老北京已经是相当的熟了,我们只是粗略的走了走。 9 f0 V/ m ~: i0 b; d" n" z
座在96号门口休息,这里曾经是“银钱业公会”。红色的金柱大门紧闭,看不到里面,这时正好有人进去,看到了对着街门的影壁墙。
9 s9 u* l) o! l: y3 y座着座着,忽然发现眼前的建筑是如此的对称。左边是一座红砖的三层小楼,是家招待所,很明显三层为了增加地方是后接上去的。它的右边是几间铺面房。与这幅图相反,他们右边,是中华书局的楼。前面看是一座西式的小楼,后面是卷棚顶。在它的左面,是几间传统建筑的铺面房。两幅画面正好对称着拜到一起。真是鲜明的对比。
5 V' a* {: Z; u" h出了胡同口,就是一片拆迁的狼藉景象。很多地方的内部已经露了出来,我们拍了一些,准备明天再来。
; _ L' X8 a% y! L9 M
* r. Z( x8 f5 S5 l' B
+ A' Z5 L5 B: A, }2 i. P( r% L$ x( _: @+ g" e) B* m
* ~; @8 Y8 r( C! S! G
) S% a5 a2 L: b. C" @- g; b[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0 5:21: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