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18|回复: 20

[原创][贴图][分享]年底上货之拈花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1-16 0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是佛家一段著名的典故。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迦叶尊者,通常称大迦叶,一名饮光,是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释迦牟尼弟子中道德高尚的长者。释迦牟尼对众说法时拈花不语,五百弟子都默然,独有迦叶微笑。于是佛祖把衣钵交付给迦叶,嘱他等待未来弥勒佛下世降生,再把衣钵交付给弥勒。衣是袈裟,钵是食具,衣钵代表佛教的法统。
    

北京地区以拈花寺命名的寺庙有崇文区拈花寺、西城区拈花寺等。第一次去探寻西城区拈花寺是在06年的夏天夜晚,后来在拍记的时候又去过一次,之后再未去过,想必有了很大的变化,一直以来都未介绍过这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分享一下吧!

西城区拈花寺位于西城区大石桥胡同61号。
     

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因寺内千佛阁内有明代所铸的铜佛毗庐世尊莲花宝千佛,座如莲花,在佛座周围的千朵莲花上有千佛旋绕,千佛大小一样,高4寸左右,故名护国报恩千佛寺。
     

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名拈花寺。殿外额曰觉岸慈航,殿内额曰普明宝镜,雍正帝御书。大雄宝殿月台前立有世宗御制清雍正十二年《拈花寺碑》。寺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6432平方米,房屋184间,分三路,各五进院落。
     

中路建筑自南至北有:影壁,长24.5,厚1,石砌;山门3间,檐下有斗拱,石雕石券拱门,额书敕建拈花寺,门两侧为八字墙,门内左右为钟、鼓楼,正面天王殿3间,檐下有斗拱;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已拆除),殿前有月台,台下立有万历九年(1581)《新建护国报恩千佛寺碑记》碑和《新建护国报恩千佛寺宝像记》碑、雍正十二年清世宗御制拈花寺碑;东西配殿各5间;伽蓝殿5间,两侧接引殿各16间;藏经楼5间,两侧为过垄脊灰筒瓦合角短廊,东西配楼各3间。



东路有六层殿:一层殿3间;二层殿5间;三层殿9间,坎墙内镶石刻;四层殿5间;五层殿5间,两侧有厢房;六层殿5间,两侧厢房各5间,东厢房两次间的后山墙上镶有石刻。
    

西路有四层殿:一层殿3间,垂花门1座;二层殿5间;三层殿5间;四层祖堂,为型建筑,共17间,祖堂前原有一四角攒尖方亭,名素心亭,已拆除。
    

根据史料记载,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寺院的规模,而如今早已是人去楼空了,被糟蹋的不成模样,但整体的规模还能看出,山门,大殿,鼓楼还有最后面的配殿都保存完好,拈花寺现有面积6000余平方米,寺内铜佛像分别移至白塔寺和法源寺。1926年在内律堂曾开办拈花寺小学。后寺院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印刷厂占用。
 

 

相关新闻:

711,北京市文物局在北京市文物工作会议上公布18处文保单位的整改情况。拈花寺产权单位北京市佛协(注:佛教协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出资2600万元作为补偿,人民大学印刷厂已同意迁出拈花寺。
    

据北京市文物局安全督察处处长郝东晨透露,曾因安全隐患严重,被文物部门诉至法院强制整改的拈花寺产权和管理使用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表示,愿意以协商方式解决拈花寺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与拈花寺另一产权单位北京市佛协达成协议,共同出资2600万元将占用拈花寺多年的人民大学印刷厂整体搬迁,同时由政府出面搬迁安置其余的14户占用居民。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后续问题的解决吧,相信古刹的明天会更好!

" h3 V$ I, z6 ? P$ c5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6 6:42:50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文区拈花寺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6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gg在2007-11-16 9:46:03的发言:
崇文区拈花寺拆了……

非常可惜

发表于 2007-11-16 0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好像小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6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心弄小的

发表于 2007-11-16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赶紧搬走印刷厂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小青蛙在2007-11-17 21:56:58的发言:
喜欢2内张,是什么建筑呀??

鼓楼遗迹

发表于 2007-11-17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2内张,是什么建筑呀??
发表于 2007-11-17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然后怎么办吧
发表于 2009-8-19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文区的拈花寺最早叫做“万柳堂”,是清初大学士冯溥的别墅。冯溥(1609年-1692年),益都(今山东青州)人,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宏文院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职,为人刚正不阿,从不屈服于鳌拜等权臣。他曾多次向清廷提出富国安民的建议,很多都被统治者采纳,在朝中颇有威望。

6 w' a0 m8 n: x z% N- [! b

  据方志记载,夕照寺街的南段原来是大片的农田和坟地,万柳堂一带是片洼地,积满了雨水和污水。很多大官儿都觉得它又脏又臭,避之唯恐不及;冯溥却独具慧眼,花钱买下洼地后,雇人筑了围墙,成为一个占地百亩的园子。在园子里,疏浚积水,修好莲池,堆起土山,种了很多杨柳和花卉。每到春末夏初,垂柳依依,荷香飘飘,风景非常优美,冯溥把园子命名为“万柳堂”。冯溥的万柳堂里修了五座御书楼,楼内悬挂着康熙帝御笔匾额“简廉堂”,堂前殿柱有一副对联:“隔岸数间斗室,临河一叶扁舟”。闲暇之日,冯溥召集文人名士,在此吟诗作赋,好不自在。

, j* y# d" O/ b, l0 t" d; r

  据《宸垣识略》记载,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仓场侍郎石文桂买下了万柳堂这块地,他又雇人修了大悲阁、大殿、关帝殿、弥勒殿,建起了一座寺庙,康熙帝御笔亲题“拈花禅寺”匾额。从此,万柳堂变成了拈花寺,第一任住持是高僧德元。不过,和万柳堂一样,拈花寺仍然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宗教的气氛反而淡薄了许多。有些方志上还提到过拈花寺附近的鹿圈,是同仁堂的养鹿场,后改为京纶织布厂,现在恐怕也难觅遗踪了。

8 d$ @2 E9 ?% H1 H" c5 G

  民国末年,拈花寺已经非常破败,庙舍改成了造纸作坊,还有粉坊,乱七八糟。解放初期,拈花寺大悲阁和“拈花禅寺”匾额尚存。20世纪70年代,拈花寺建筑拆除。1947年改为拈花寺小学,“文革”初又改成了板厂小学。

8 M* ?6 l) E. Z" h7 a& n; B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补充

发表于 2009-8-31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拈花寺老照片
发表于 2009-8-31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是崇文的吧?

4 z2 h! q! J' G

 

q2 R7 d- e; H( _( ]8 J# Q

和这个明显不同啊。

& X! E" U! u, r9 J% K0 M

 

. f/ ?0 e0 {/ a4 @" v e: X

 





发表于 2009-9-2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8-21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研究的寺庙很多,可惜了
发表于 2009-8-21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佛教协会要进驻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09-8-21 9:19:00的发言:
值得研究的寺庙很多,可惜了
- ^6 q3 N) n' X! f/ K0 T7 i

哈哈哈

发表于 2010-7-30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氏“万柳堂”地址在今崇文区东南角的龙潭公园稍北。
发表于 2010-9-1 0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着火之后还未去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9-16 0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了
发表于 2010-9-25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文区拈花寺。位于板厂南里,原为石氏万柳堂家祠。

5 L$ ~. I h! A. E

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建筑面积1 198平方米,主要建筑为弥勒殿、关帝殿、大悲阁及御书楼。御书楼内悬有康熙帝御书碑刻15通,以及“简廉堂”额。1926~1945年寺内佛堂曾开办学校。1940年吴佩孚去世后停灵在拈花寺的东菜园内,并新建灵房。1949年前寺内有房舍57间,院落5处。1949年后部分大殿和厢房供办学校,殿内残存佛像佛龛均未动。1950年后殿宇、厢房、院落均被占用,佛像相继拆移。1978年原殿宇、厢房全部拆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1 08:43 , Processed in 1.213284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