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拈花,迦叶微笑”是佛家一段著名的典故。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迦叶尊者,通常称大迦叶,一名饮光,是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释迦牟尼弟子中道德高尚的长者。释迦牟尼对众说法时拈花不语,五百弟子都默然,独有迦叶微笑。于是佛祖把衣钵交付给迦叶,嘱他等待未来弥勒佛下世降生,再把衣钵交付给弥勒。衣是袈裟,钵是食具,衣钵代表佛教的法统。 北京地区以拈花寺命名的寺庙有崇文区拈花寺、西城区拈花寺等。第一次去探寻西城区拈花寺是在06年的夏天夜晚,后来在拍记的时候又去过一次,之后再未去过,想必有了很大的变化,一直以来都未介绍过这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分享一下吧! 西城区拈花寺位于西城区大石桥胡同61号。 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因寺内千佛阁内有明代所铸的铜佛“毗庐世尊莲花宝千佛”,座如莲花,在佛座周围的千朵莲花上有千佛旋绕,千佛大小一样,高4寸左右,故名护国报恩千佛寺。 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名拈花寺。殿外额曰“觉岸慈航”,殿内额曰“普明宝镜”,雍正帝御书。大雄宝殿月台前立有世宗御制清雍正十二年《拈花寺碑》。寺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6432平方米,房屋184间,分三路,各五进院落。 中路建筑自南至北有:影壁,长24.5米,厚1米,石砌;山门3间,檐下有斗拱,石雕石券拱门,额书“敕建拈花寺”,门两侧为八字墙,门内左右为钟、鼓楼,正面天王殿3间,檐下有斗拱;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已拆除),殿前有月台,台下立有万历九年(1581)《新建护国报恩千佛寺碑记》碑和《新建护国报恩千佛寺宝像记》碑、雍正十二年清世宗御制拈花寺碑;东西配殿各5间;伽蓝殿5间,两侧接引殿各16间;藏经楼5间,两侧为过垄脊灰筒瓦合角短廊,东西配楼各3间。
东路有六层殿:一层殿3间;二层殿5间;三层殿9间,坎墙内镶石刻;四层殿5间;五层殿5间,两侧有厢房;六层殿5间,两侧厢房各5间,东厢房两次间的后山墙上镶有石刻。 西路有四层殿:一层殿3间,垂花门1座;二层殿5间;三层殿5间;四层祖堂,为“凹”型建筑,共17间,祖堂前原有一四角攒尖方亭,名“素心亭”,已拆除。 根据史料记载,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寺院的规模,而如今早已是人去楼空了,被糟蹋的不成模样,但整体的规模还能看出,山门,大殿,鼓楼还有最后面的配殿都保存完好,拈花寺现有面积6000余平方米,寺内铜佛像分别移至白塔寺和法源寺。1926年在内律堂曾开办拈花寺小学。后寺院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印刷厂占用。
相关新闻: 7月11日,北京市文物局在北京市文物工作会议上公布18处文保单位的整改情况。拈花寺产权单位北京市佛协(注:佛教协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出资2600万元作为补偿,人民大学印刷厂已同意迁出拈花寺。 据北京市文物局安全督察处处长郝东晨透露,曾因安全隐患严重,被文物部门诉至法院强制整改的拈花寺产权和管理使用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表示,愿意以协商方式解决拈花寺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与拈花寺另一产权单位北京市佛协达成协议,共同出资2600万元将占用拈花寺多年的人民大学印刷厂整体搬迁,同时由政府出面搬迁安置其余的14户占用居民。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后续问题的解决吧,相信古刹的明天会更好!
" h3 V$ I, z6 ? P$ c5 R[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6 6:42:5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