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心灵之花

[分享]我的朋友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人儿:代沟从客观上讲是存在的,谁也改变不了,但是只要主观上不去人为构思或创造代沟就可以了。如果仅凭思维与阅历的差异就误以为自己与别人有所谓的“代沟”,就会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想什么事都想不明白,看什么事也全看不透,与人打交道也老感觉不是一路,岂不是活的太累了吗?俺就不认为自己与谁有代沟,俺与老人、与青年人、与孩子们都能玩到一起去,而且全能成为朋友!俺能理解别人,也能谅解别人,绝对不会对任何人有非分或不实际的要求和期望。前段时间,俺向网上众多网友发过帖子,邀请大家参加俺们春节组织的电影接龙主题活动,大家的反映和表白真是五花八门,确实让俺印证了谁是谁非,谁能成为自己的挚爱亲朋,谁对你的活动怀有戒备之心,谁是真心袒露自己的心声和兴趣,谁是虚心假意地与你客套,谁是真有文化底蕴,谁是网络上的侃爷......。俺非常高兴地看到大千世界的千奇百怪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方方面面,太让俺长见识了,俺就是痴心不改,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厌其烦发那些帖子,看看众多的网友中能否有几个乃至几十、上百个与自己兴趣、爱好相近的知心朋友,俺相信大家成为圈子的日子为期不会太远了。你愿意成为俺圈子里一员,就要抛弃那些不现实的想法,在生活中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0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三十四〕

朋友有时也会做傻事,傻的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是怎样走火入魔的,去办那些与自己的职业毫不相关的事。在俺看来,只要你做的事不违法、不缺德就没事,大家还是好朋友,最多也就是说你误入歧途,缺个心眼而已。而实际生活中,偏偏就有那么几位误入歧途,还很执著,走的很远,远的几乎拉都拉不回来了,他们有的走上了不归之路,但俺还是在自己的心里装着与他们曾经有过的一段友谊。

今天,俺就先讲一位,他是大学的一位讲师,那时无论在研究所、还是院校,国营企事业单位晋升技术职称,除了工作年限外,主要是工作业绩,搞科研的就要有成果,成果就要有等级,越高分越高,另外就是要有学术论文,要有几篇像样的,最好能登在国际知名的学术杂志上,也可以拿出来参加评选职称;那时有真才实学的人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扎扎实实地攀登着学术高峰,搞具体科研的,按照课题大纲经过日日夜夜的辛劳,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心血和智慧,最终获得了成功,人们在庆祝自己的成果时,大多数人都会很冷静地坐下来,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把科研成果很精辟的简明扼要地写成学术论文和成果报告,在杂志期刊上登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这种造福人类的文明之举,却被那些心胸狭窄、心怀叵测、想不劳而获的小人们利用了,来图谋自己的既得利益,想为自己的仕途之路添砖加瓦、涂脂抹粉,装点门面,而其中,就有俺一位曾经很要好的朋友,只不过俺们在不同的部门工作,他作为讲师,也是夜以继日地辛劳在讲台上,作为那届的高材生,他选择了留校,在教师的神圣岗位上想做出一番事业,但是生活是严酷的,学校里人才济济,想做出一点超人的业绩是很难的,一个讲师工作十几年,还不一定何年马月才能攀到副教授的位置,但朋友很执著,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从讲师到助教,中间又反复了一次,他没有气馁,坚持干下去。有一天,俺从电话里得知他就要提升副教授了,俺为朋友着实高兴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说好要请客的,可是过了很长时间,没有朋友一点消息,就好像在人间蒸发掉一样,俺通过在学校教务处工作的朋友得知,他因为剽窃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而受到学校的惩罚和行政处分,自然晋升职称的事就全泡汤了,俺当时听了始终不相信这是真的,俺心目中的朋友是那样的诚实、那样的纯真、那样的平和,他怎么会干那种见不得人的傻事呢?俺为朋友感到惋惜,做学问的人不应当这样做人,如果这样作了,还不思悔改一味走上不归之路,就连人格魅力也没有了,那就更谈不上作朋友了。好在俺朋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学校作了深刻检查,得到大家的谅解,他洗心革面、励志图新,重新做人做学问,又过了很长的时间,他终于实现了自己梦想,只不过时间太长了,几乎占据了朋友的大半生。

6 R6 `, m7 l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4 19:51:4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三十五]

朋友中能歌善舞的不少,但是一辈子业余从事写歌谱曲的并不多见,俺的朋友里仅仅相识的只有两位,而且还是一家子,夫妇两个自小就喜欢唱歌,二人家乡相距千里之遥,男士是哈尔滨人,女士是青岛人,他们后来所从事的并不是以前所爱好的职业,但是二人之间的缘分,是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中苏青年大联欢中,因为组织者的随意搭配唱歌而擦出了爱情火花,他们彼此相遇、彼此相识、彼此欣赏,发现自己的梦中情人,后来,二人在研究所里不同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当时家属楼中有钢琴的只有他们一家,每天傍晚,男士准要夫人伴奏唱几段歌剧片段,节假日里同事们、朋友们聚会,自然也要唱上一个通宵;单位里组织个演出什么的,也会经常邀请夫妇两个登台表演,附近的小学校把夫妇两个请去当了业余兼职音乐辅导老师,更多的是家属区的喜欢音乐的孩子们都会在家长的带领下,上门求教;夫妇两个最奇特的地方,是“改歌”,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感悟和手法把老歌改词新唱,有时也会把新歌的曲子用自己的韵律加以修改,给人以不同凡响的一种美轮美奂的感受。即使在文革时期,夫妇两个也没有间断过歌唱,只不过是唱当时的革命歌曲,那是不犯法的,就连工宣队、军代表也站在他们夫妇一边保护他们这两个不思悔改的“臭老九”。夫妇两个彼此互相帮衬、互相提携,一路走过了青春年华,走过了中年时代,又一同走进了老年光景,让他们庆幸和自豪的是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们的几个孩子都进了音乐殿堂,实现了父母的梦想,孩子们为父母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为父母拷贝了一套音乐录像带,并准备把母亲作词、父亲谱曲的歌曲集付诸出版,以此来祝贺父母的金婚盛典。

# A6 d3 H! ~( y0 m( @'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5 8:23:0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三十三]续

前面,俺讲了自己与小肖大夫在火车上的一段经历,要说俺对肖大夫的了解还是到了疗养院后,天天与她相处才慢慢知道了她的坎坷经历:小肖大夫是护校中专毕业,先去的农村卫生院实习,后来应征参军到了野战部队的前方医院,无论是高原边防,还是海岛哨所,几乎大西南边陲的山山水水,都留下过她的脚印,在二线的医院里,她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当时是一位获得战功的连长,他是从前线把受伤的战友送回后方医院的,是小肖大夫负责抢救了战友的生命,连长为了感谢她,特地给她送了一个用废弹壳做的台灯;后来,小肖大夫有幸随医疗队下部队,正好走到爱人所在的那个前沿连队,听到战士们的故事,小肖大夫非常受感动,在那艰苦卓绝的战斗环境里,战士们还在娱乐休息,而连长却时刻警惕地望着对面的阵地,小肖大夫给连长他们带了一些防暑、解毒、治疮的药水,这在那里真可谓是“雪里送炭”,可解决了很大问题。后来,连长在巡逻时触雷负了重伤,被送到后方医院,还是小肖大夫把爱人从死亡线上救过来的,此时爱人早已是营级干部了,当部队考虑他的身体已经不适合在野战部队继续工作了,准备把他调到军区工作时,她爱人谢绝了部队的照顾,要求转业到地方去工作,离开部队以前,她爱人特地到医院征求了小肖大夫的意见,当然也就把两个人的关系挑明了,小肖大夫早就对爱人情有独钟了,二话没说也打报告和所爱之人一起回地方了。对这段天方夜谭般的经历,小肖大夫说,除了档案袋里有以外,只有对俺说过这段往事情话,当时俺们是溜达到黄金海滩的礁石上,在夕阳照耀下,俺发现小肖大夫满脸红晕,俺知道她非常激动,傍晚的海风吹过来总是使人感到生活是那样遐意、美好。

在疗养院休养过程中,由于俺们都是一个系统的,加上小肖大夫的职业习惯,很快就被院部发现来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体检助手,每天路过俺们休息的房间的疗养员都喜欢进来坐坐,求点医、问点药,小肖大夫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每天干的比人家疗养院的大夫还忙,俺说她来这里哪里是来疗养的,纯粹是来工作的,附近八大关地区,无论是地方的,还是部队的疗养员也经常慕名而来;要说小肖大夫还是很幸运的,她居然在众多的来访者中找到了她在护校学习时的同桌好友,两个人形影不离,天天都泡在一起,说啊!笑啊!让周围的朋友们看了都很羡慕她们两个,俺成天围着她俩转,给她俩照相,光富士胶卷就买了十几卷。崂山、海洋馆、海军舰艇博物馆许多名胜古迹,俺们只要有时间,就一定要去看看,以后很难还有机会和小肖大夫一起去疗养了,拿小肖大夫的话说,由于平时工作非常忙,所以她非常珍惜与爱人、孩子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她也非常珍惜与朋友们相处而结交的深厚友谊。

' v" m. X, t9 X ?4 T$ J1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7 8:04:3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在此向全国的女网友们祝贺节日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08-3-9 0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三十六]

俺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不是定律的“定律”,朋友中凡是豪爽之人,大部分爱喝酒,尤其爱喝高度数的白酒,而且不光是东北人这样,西北人也这样,到了南方一看,人家那里照样白酒伺候;山里人为了挡风驱寒喝点烧酒没问题,正常!可是平原地区的人也喝,要不就是碰上喜庆事,要不就是喝酒消愁、解闷;男的喝,那是老爷们应当有的生活品味,那要是碰上女的也喝,而且是大酒杯跟老爷们干,那就是公关小姐了,那就不好对付了。

俺朋友爱喝白酒,不上六十度不喝,不喝个通宵心里不痛快,而且喜欢有人能陪他喝,不管男的女的,如果你的酒量大过他,高兴!如果你还能在酒桌上划个拳,行个酒令什么的,他会叫你“爷爷”;朋友除了喝,还喜欢收藏酒瓶,看见家里酒柜里没有的,准是死磨硬泡非要人家给他,要不他能像不愿上托儿所的小孩子那样,坐在地上耍赖,有时碰上不认识的主,他为了自己的真爱,还低三下四地与人家称兄道弟地磕头求情,让人家白给他,只要他能拿到那个他喜欢的空酒瓶子也行,你让他就地学猪叫也成(喝醉时),那时有谁不喜欢俺朋友这样的豪爽之人呢?没有不给他的,有时人家刚开瓶,还没开席呐,朋友只要一出现,人家赶紧把酒倒在杯子里,把空瓶给他,让他走人;朋友拿着各种各样的空酒瓶,就如同拿到宝贝一样,先到各处去显佩一下,让大家知道他又有进货了;朋友收藏空酒瓶应当是一绝,标签破的、瓶盖不能有残的、瓷瓶必须是景德镇的,否则就不要,每次走到大街上,看到商店里来了新酒,他让人家拿出来看看,新款式,再看标签、瓶底和瓶盖上的标识,确认不是冒牌货,就摸兜里的钱,够就买一瓶,不够就等着,看谁买,只要认识,就跟人家说好,喝完把瓶给他收藏,好像就因为他的这个嗜好,大家没有不跟他结缘的,都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谁要是出差,在外地碰上当地特产有酒的,没有不给朋友带两瓶的,就是到国外开会,也会为朋友打听一下当地是否出产名酒,如果到了法国肯定要给他捎上两瓶正宗的葡萄酒、香槟什么的,要是到了韩国、日本那些喝清酒的地方,也会给他扛一大瓶回来,你要是标签不是当地出的,朋友还跟你急,说你唬他,他只要瓶中酒不要瓶了,拿他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朋友喝酒比较自律,有事不喝!开车不喝!有孩子在跟前不喝!他吃过亏,而且是大亏!差点家破人亡,他过去总以为不抽烟,只喝点酒,男子汉嘛!不在乎!年轻时搞对象,人家姑娘在意的就是他的豪爽的老爷们个性,谁知他没有节制,喝酒喝的昏天黑地的,喝的能把酒店的板凳坐穿,家里的那点积蓄都让他给喝光了,不给他喝,他要骂娘,急了还要动手打人,媳妇为这几次要跟他分手,直到有一天,他把胃喝穿了孔,导致昏迷不醒时,他还在梦里说着酒香几个字,是他媳妇和同事们把他从死亡线上把他救了回来,他看到自己的刀口伤疤,非常痛悔地对天发誓,永远不与酒沾边了,他媳妇却悄悄地跟他说,医生让你喝!以后看你没了胃咋喝?总不能天天拿酒精洗肠子吧!是啊,媳妇的话让朋友在病床上想了十几天,把几十年的经历想了底透,大老爷们儿想明白了就敞开地嚎啕大哭了一场,大夫看到他那副与众不同的哭相笑着说,你比死了亲爹娘还悲痛啊!朋友破涕为笑说:让您见笑了!俺自此将与一辈子的嗜好分手,还不兴俺伤心一下啊?

俺写了一句正反句的条幅送给朋友,他看了又是那样豪爽地对天大笑起来,朋友把条幅裱好挂在酒柜中央,嘴里还不停地用四川话说着“要得!要得!鬼儿子!”俺的条幅上写的是“酒喝能少不坏事”,反过来一念就是事坏不少能喝酒”。

 楼主| 发表于 2008-3-24 0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祭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在清明节这几天,对于所有家庭来说,都会有对故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人们都会结伴到亲人们安睡的青山绿水去祭扫一番,有的还要写篇追忆的祭文,在亲人们面前诵读,然后用火儿点燃,让自己心里的感激或是愧疚化作清烟,告慰亲人们的在天之灵。

在京北的龙泉公墓里,有俺和爱人的两位母亲,她们在世时,不仅是俺们的亲人、也是俺们的启蒙师长、还是俺们休戚与共的朋友。岳母早于母亲去世几年,当母亲因病撒手人寰时,俺们想到的就是把母亲和岳母安葬在一起,让她们能够继续相伴一生。龙泉公墓坐北朝南,正对着新北京城,儿孙们要是想念亲人们,都可以向北看看,就能看到亲人们的慈祥、安然的笑容。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俺们在母亲的身旁栽种的轻松翠柏已经长大了,郁郁葱葱的绿荫给母亲们挡风遮雨,偶尔露出一缕缕阳光洒在母亲们的身上,让人感到暖洋洋的,母亲们好像又在笑了。

每年清明,俺们全家都要来母亲们安睡的地方祭扫,用清水轻轻地去擦洗母亲们身上的灰尘和青苔,用檀香熏去昔日的霉味和污气,留下俺们对母亲们的思念。

 楼主| 发表于 2008-3-23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三十九]

俺的朋友跟俺是同行,但不是一个单位,俺们相识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那次俺们同时代表各自的单位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科技交易展览会,俺们的展台相对而设,彼此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布展时,俺们都互相走走,能帮把手就帮把手,那时展板都做得很简单,产品照片一贴,周围用广告色写上性能、用途就行了,讲究一点的用泡塑板刻制的立体图形、文字做标题,还是很醒目的,那时各单位还没有专职搞广告的人员。借着未开展的间隙,俺每天都要到朋友那个展台去看看,他们所当时对外展出的一共有两项技术,都是军转民的产品和工艺技术,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俺记得当时为了向观众展示的更有效果,还在展台旁放了一台小车床,他们提供的样机是一套仿形刀架,就像现在满大街做钥匙的那样的仿形设备一样,仿形技术的应用,是朋友他们所的一大亮点;当时用电视展示图像资料已经很普遍了,但为了提高展示效果,所里每天还轮流派来一位八级钳工上机操作,就跟现在商店里卖各类搅拌机或切菜器一样,也拿一些边角废料做点小东西,当作样品或礼品送给参观者,要说当时来自全国的人们对他们的展台格外青睐,每天围着小车床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人们拿了彩页资料还不走,都在车床旁排队等着下一个礼品的出世,全是白给的,做的都很精致,老师傅的技艺也相当的到位,俺记得当时那些边角废料有些是有机玻璃的、有些是铝合金板、还有些是不锈钢板,硬度不同,加工的效果也不同,靠模的模板有许多品种,心形的、球形的、波纹的等等,一次要使用一个模板,每次更换图形就要更换一次模板,老师傅现场就革新了模板卡具,回所作了一套,往模架上一放,想用什么形状就用什么形状,非常方便,就像左轮手枪一样,一转一个,老师傅的手艺精湛,让周围的参观者不断叫好,俺拿过一个车出来的小铝球,一个刀纹、毛刺也没有,十全十美,真是巧夺天工一般。十几天的展览会接近尾声了,朋友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到俺这边来想喘口气歇歇,俺拿出新泡的茉莉花茶给朋友喝,朋友总是问大家每天都关心的一件事:成交了几笔?然后大家心照不宣地全乐了,看得出朋友的辛苦没有白费,他对客户的回报和签约相当的满意。

2 z0 H5 F4 \: U1 f6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3 7:48:3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3-22 0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三十八]

朋友是俺的同事,也是俺在质控中心的副职助手,川北人,天生就是一个不知忧愁是何物的乐天派,人缘奇好无比,几乎全所上下公认他在年轻一代的基层干部中是难得的人才,后来,所里把他调到另一个研发中心任党支部书记兼行政副主任,一时搞的沸沸扬扬,对他的赞许声几乎要埋没了他的人生轨迹。那时,所里科研生产搞的热火朝天各个部门都在加班加点地工作,因而就有机会在食堂里吃夜宵时碰上朋友,自然是要掌灯聊上一会,俺有一次发现他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吃着闷饭,谁也不理,俺凑过去想逗逗他,他还是一筹莫展地看着眼前的饭碗不说话,俺问他是不是累的病了,还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俺让他说出来,借着食堂的水银灯光,俺看到朋友好像是含着眼泪在吃饭,俺过去就拍了一下他那瘦弱的肩膀,俺开导他:有什么烦心的说出来,别憋在心里!他说,俺遇到了人生中最难办的事,可是不办还不成!俺关切地问他:是科研生产上的难题,还是职工的政治思想问题?他摸了一下眼睛,是计划生育工作!朋友说,在他去任职的那个中心,历年老大难的问题就是让大家签《计划生育责任书》,很多人不签,而且没有任何人愿意干计划生育委员这个得罪人的苦差事,最后所里就让他这个年轻书记去兼职负责,每次去所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会,看到各单位全是清一色的女同志,就他一个男的时候,他总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人家女同志没一个看不起他的,全帮着他出主意,想办法,每次开完会,总要带回许多避孕工具和药品、宣传材料,分给大家,时间长了,中心中的人们闲话就多起来了,搞的朋友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里外不是人,要按朋友的人缘和情感,他是说死也不会去接这个任务的。俺非常理解朋友的一肚子苦水,俺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但好在当时,俺所在的中心中知识分子和年轻人全在站在俺一边,基本上不支持的就所剩无几了,做做工作就能说通,几乎年年达标,难就难在朋友到的是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人生地不熟,那个部门老少各占一半,但说回来也不是就没办法,俺在饭桌上跟朋友比划着各种条件,最后发现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窍门,后来朋友在单位一试还真管用,顺利完成了任务,而且到了年终全所评比时还拿了头牌奖励,朋友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俺让他说说成功的经验,朋友却苦笑地回答,你们就别开俺的玩笑了吧;大家说他的经历可以写一个电影剧本了。俺为朋友的情感和人缘而高兴,也为朋友的仕途和成就感到自豪,因为俺们是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08-3-21 0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三十七〕

朋友喜欢画画,除了受到家庭的影响,主要是他在人生的旅途中,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梦想。朋友的父亲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母亲是小学的美术老师,家里人几乎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着美术作品和教育工作来打发的,朋友经常站在父母的画案旁,看着大人们画的各种人物、花草,耳濡目染,时不时地还要用小手去指点迷津,大人们看到小孩子居然有此悟性,自然很高兴,经常随手拿几张边纸让他画着玩玩,没曾想让孩子也走上了父母的道路。朋友从小就喜欢临摹人家的画品,他无论是陪着父母到美术馆看展览,还是到新华书店美术柜台去购买美术资料,他都会默默地在仔细看着那些神灵活现的画品,在心里做着悄悄的打算,每次回家来,他总要坐在小板凳上,把看到的、能想起来的画面用蜡笔画出来,然后放在本夹子里,一页一页攒起来,后来朋友的秘密让细心的母亲发现了,母亲把孩子的画作剪裁、装帖成一本精美的画册,并在上面用非常秀气的蝇头小楷写下了父母的寄语,这本画页成了朋友的开山之作,也成了父母心中的骄傲和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在美术方面的阅历也日臻丰富起来,俺知道他几乎涉猎过所有的画法,并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去过几乎所有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新华书店、中国书店,当他有机会能上美院附中时,赶上了文革运动,他带着父亲给他专做的画架,母亲给他缝制的画袋,上山下乡去了多年,在穷山沟里为农民画革命画,后来被县里文化馆看中,抽调去了宣传队去放电影,这使朋友如鱼得水,在那种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居然能得到如此难得的机会,再次领悟到美术世界的真谛。朋友在恢复考试的第一年,就以优异的成绩和适时的美术作品考进了美术学院,后来随着出国潮去国外留学,在街头给游人画过像,当他带着家眷回到故乡时,父母已经去世了,留给他的是一屋子的书画作品和中堂挂的那副《雄鹰展翅》长轴,那是一幅上顶房梁、下抵青砖的创世之作,让人看了非常震撼,感悟和印象都非常深邃,俺知道那是朋友父母留给他的希望和寄托。朋友在街面上开了一家菜馆,专营家乡菜,这家菜馆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满墙挂的画品,不是父母的遗作,就是朋友自己、还有爱人和孩子的作品,朋友在菜馆的开间对外设了一间画室,凡是有此雅兴的朋友或食客,能在纸上留下墨宝,他可以免费招待人家一顿可口的家乡菜,并回敬人家一个册页或短轴,朋友以画会友,自然给每个画友带来非常难以忘怀的惊喜,大家都喜欢携亲带友到这里来订座就餐,并要满走廊欣赏一番,就好像浏览博物馆一样浏览着朋友的艺术人生。

! S! F2 _" r V$ }" }* q3 ]( Z$ b0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1 6:41:09编辑过]
发表于 2008-3-16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8-2-28 12:11:21的发言:
宝贝:非常抱歉!俺很难有机会参加其他的晚会,每天俺干的很长时间,无暇顾及其他网络方面的信息,不过就是有富裕时间,俺也不会随便赴会的,俺的一个起码的准则是不要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无话可说的会议一般不去,去了也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一个,心思完全不在会议主持者的讲话,俺要是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会议,那真是如鱼得水一般,俺能把别人的会议变成自己来主持的会议,好像是以自己为中心议题的会议,有时别人很不好意思地递条子给俺,上面总写着:注意时间,别跑题.......。俺主持过各种大会,最不怵的就是会议发言,而且喜欢不带稿子的即兴发言,如果能赢得大家的掌声,俺心里别提有多自在呢!那种驾驭局面、控制气氛、把握感受的乐趣简直不亚于吃上一顿自己喜欢的大餐。俺有了这样的一次经历后,肯定要把它如数家珍地写下来,如果有现场照片,一定要复制两份留作纪念。

谢谢伯伯的祝福!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日常生活中,俺最不擅长的就是应酬,无论是从兵团支边、还是在三线工厂、还是在学校读书、就是到了研究所工作,一直到了企业机关都是非常不习惯在饭桌上去陪客人吃吃喝喝;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赶上朋友过生日,俺是必须要放下工作去一趟,大家知道俺不能喝酒(是职业习惯),每次都拿饮料当酒过过场;俺去赴会不光是给朋友助助兴,拜拜寿,主要还是要听听朋友讲自己的事,即使事情很小,俺也喜欢洗耳恭听,尤其喜欢看到朋友眉开色舞地开侃,大家为之一笑,分外开心;有时能从朋友那里听到俺孤陋寡闻的一些奇闻怪论,也能看到朋友从外地带回来的一些小报,如果朋友有幸周游列国,还能品尝一点奇珍异果,饱饱口福;朋友如果说到自己的热恋话题,更能引起大家的一番兴趣,大家都会在各种场合下关心着彼此的事业和家庭,以致孩子的入托、学业、就业问题,有时说到孩子们的婚事时,还要认认真真地参谋一番,就好像是自己的事一样;朋友有病了,自然是有关系的用关系,有钱的出钱,在大家看来,朋友就是亲人,就是自家人,理当救人一命,义不容辞;朋友如果过世了,朋友的托付,更是大家必须给以关照的,没有一次不是全力以赴地去办理,大家逢年过节准要把故友的孩子请来一起过。朋友多了,生日真是天天都有,排不开了,请柬满天飞,想应酬都应酬不了,后来只好跟大家说,甭管是哪天过生日,全集体过,一次热热闹闹地在酒店办他几桌,蛋糕也做个三层的、大个的,能够几十口子分的才成,然后请人家酒店经理给大家照个“全家福”,写上日子留作纪念,赶上本命年,还得给大家准备几条红腰带庆祝一番。朋友的生日就是俺的生日,俺不喜欢的应酬俺也得去应酬,俺就喜欢与朋友们乐在一处,长命百岁!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0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连续接到已经失散多年的朋友的电话,才知道他们也在满世界找俺,他们以为俺不在地球上了,从人世间蒸发了,怎么会一点音讯消息也没有了,大家都不能相信,也不死心,动用了全套的现代化手段,查各种档案、到处找人问,只要有蛛丝马迹,就一定要像警察破案那样要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为此,他们还指定了他们圈子里最熟悉俺的朋友做了“专案组”成员,限定某年某月以前必须把俺给找出来,无非就是大家想俺了,要聚聚,叙叙旧;俺非常感谢大家还想着自己,说明几十年前的友情还在人们的心中,俺的人缘还不错,这着实让俺心中感到宽慰和喜悦。俺和朋友们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有联系了,那时大家还都是乳臭未干的小青年,一身的臭毛病,个个不成才,也不成气候,只有大家在一起傻乐、瞎玩,把个青春年华差点虚度了,好在大家随着工厂的关停并转而分手,各奔东西,才有了各自的归宿和前程,朋友们年年聚会,每次都要在桌子上放上一副餐具,说是给俺留的,大家发过誓,一定要找到俺这个曾经为大家怀念的朋友,俺在电话里听到朋友的一番话语后,居然被他们的执著和热情感动的热泪盈眶,俺不是轻易就动感情的人,但为朋友的友谊俺确实动了心性了,俺们说好了,当大家回到北京时,由俺来做东,在《大宅门》请大家一聚,为这一天的到来,俺又多了一份念想,居然睡不着了,想朋友想的,没辙!
发表于 2008-3-13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楼主找到多年的好友!送给你“朋友的祝福”!

http://221.215.153.50/xszx/zhufu/xinyuan.htm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0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喜欢与朋友交朋友,朋友也喜欢与俺交朋友,无论您是男士还是女士,无论您是孩子、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您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还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只要俺们是朋友,就有朋友之间说不完的心里话,就能找到俺们之间共同点,就能保持俺们朋友之间永存的友谊。俺愿意把对朋友们的怀念和思绪写在博客里,贴在网页上,也希望能看到朋友们用笔写写其他朋友的生活轨迹和友爱之情;俺最不擅长的就是三言两语地评说人间的是是非非,也不喜欢轻描淡写地叙说朋友留给自己的印象,千字小品文乃最佳选择,俺将永远这样写下去,直到俺写不动的时候为止,俺写得东西主要不是给别人欣赏用的,而是为了留住朋友在自己心中的友谊印记。
 楼主| 发表于 2008-3-30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四十二】

朋友是所里的一位技术干部,东北人,一次不经意的聊天,导致俺和同事们到他家乡去了一次,并与那里的父老乡亲结下了友谊。记得当时,俺们问他为啥把孩子送回家乡去读高中,守着城里这么多好学校不送,朋友苦笑地说自己忙不过来,不能照顾孩子,放到老家亲戚多,好照顾,虽说那里不富裕,但那里的学校风气很正,孩子们都知道努力、考好学校,不像咱们这把孩子娇生惯养的不像样子。后来俺们借着去哈尔滨出差,顺便就去了朋友的家乡-双城堡,那里原来属于松花江区,是到哈尔滨的南面的门户,俺们当时知道该地的也就是当时报上说的铁路部门野蛮装卸货物那件新闻,其实双城堡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关口要塞,屯兵重地,近代史上无论是满清、还是日伪时期,北满率先解放后更是我军的根据地和大后方。在双城堡城区里,能看到日式的建筑到处都是,城关以致附近的农村街道都很规整、清洁,就连门前放的劈柴、粮垛都是非常干净利落。当时,俺们到那里,就有人到站台来接风,说是县太爷让来接客人,俺们所里几个科处级的技术干部能受到如此待遇,真是受宠若惊,住得是城关当时最好的宾馆,人家特别关照宾馆要按贵客标准招待,俺们有幸到街面溜溜,能看到的比较热闹的铺面大部分是挂着红灯笼或是蓝灯笼的饭馆,据说挂的灯笼越多,饭馆的级别越高,如果门前不挂灯笼,不是打烊就是关门歇业了。城关镇的干部陪俺们吃顿饭,饭桌上什么都可以少,唯独高度数的白酒不能少,东北人的豪爽就能从酒风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酒过一巡后,俺们自然就要主人介绍一下当地的民风民情,俺们没想到的是主人长叹了一口气,“百废待兴啊!”主人说:“俺们这守着铁路和工业基地,却吃不饱肚子,穿不暖衣服,但俺们这里的人非常勤劳、实诚,人穷志不穷,俺们这有一所全省闻名的兆麟中学,抗日英雄李兆麟将军就是这里的人,将军遇害后,家乡人民建了这所学校纪念他”。俺们由此才明白,朋友为什么要把孩子寄宿在家乡就读的苦衷了。后来,俺们在主人的陪同下参观了城关以及乡镇的一些中小企业,确定了俺们为朋友家乡提供科技致富的蓝图。双城堡,俺们前后去了几十人次,那里后来的变化有目共睹,也算俺们为朋友的家乡作了一件善事。

 楼主| 发表于 2008-3-29 0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四十一】

朋友喜欢园艺,这在俺们的圈子里可谓是出了名的,但朋友是学工科的,他的园艺兴趣源自祖辈的影响,他爷爷家远在昆明郊区的花乡,当地农民自古就有种树、种花的传统,那里每年都有各种名贵花草、树木运往世界各地;他父母进城后落户在海子西河沿的一座四合院里,父亲把前院的天井改成了玻璃暖房,客人进院子绕过影壁,首先看到是横贯前院的花房,从花丛中穿过才能到正房,那里一年四季如春,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偶尔能在花香中看到蝴蝶和蜜蜂,给人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客人喜欢坐在花房里的藤椅上,品尝着淡淡的香茗,与主人谈笑风声,高兴之余免不了要对老爷子的园艺赞誉一番,言语中不时流露出一种恋恋不舍的意念,老爷子每次都会让客人或朋友从花草中挑一盆最中意的,作为礼品拿走,并谆谆教诲人家如何浇水、施肥,就好像要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一样。俺朋友离开了爷爷的故乡、离开了父母的四合院,但他没有离开自己心爱的园艺,他在自己的公寓式住宅的向阳晾台中也开辟了一处暖房,他也像父母那样伺候起园艺生活,所不同的,他喜欢的全是无土栽培的水果、蔬菜,时不时还有各种时令菜果下架,端上餐桌招待亲朋好友;朋友的岳父岳母特别器重的就是小伙子的这种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乐趣,他爱人一家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能与他结为百年之好,据说就是与朋友一家的“花香门第”,门当户对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4-1 0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四十三】

年轻人热爱运动,并把它作为自己操持一生中的事业,始终不渝地坚持下来的并不多,俺朋友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在学校读书时,就是一个体育运动的积极分子,特别喜欢群体性的运动项目,各种球类他不仅是参加者,而且经常是比赛的组织者,他的球技精湛,身体素质非常好,健康的体魄和优异的成绩,使得他在校期间就已经获得市级运动健将的光荣称号;朋友人品非常好,因为天生热爱运动,在他身边总有一大帮年轻人跟着他,他喜欢别人称呼他“教练”,他特别关心新来的队友和女队员,在他看来,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自己在运动俱乐部里算个“兄长级”大哥了,照顾大家理所当然,训练时他却是非常严格,有时还会有点脾气,但他从不用脚踢人家的屁股,看到个别队员动作总是不得要领,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带着人家一遍一遍的练,在他的精心调教和严格考核下,经他的手培训出来的球队都能在校际比赛中获得最好的成绩,并使一大批学子热爱上了体育事业,成为体育运动人才。朋友在学校时,是校队队长;在研究所里,自然而然就成了所队队长,据说当年所里人事部门去学校录取毕业生时,除了朋友的专业成绩外,特别看重的就是朋友的一技之长;后来,朋友也应聘到了一家外贸公司,那里无论是中国雇员,还是外国雇员都是喜欢各种运动的,但是无奈公司业务繁忙,加上老板是个女的,只喜欢文化艺术,不喜欢运动,把公司搞的死气沉沉的,当朋友任职的第一天,他带着一个篮球到的公司,惹得中外员工全看着他的“行头”,朋友在新员工的欢迎会上,介绍自己时开篇就说:运动决定了性格,性格决定了事业;当时很多员工全给他鼓掌,表示赞同,老板娘却闷闷不乐地跟他说,运动,我不反对,但你得把业务做好;朋友乐了,他看到了老板娘可爱的另一面。朋友在外贸业务上可谓是得心应手,一天干它十几个小时,一年在外出差十几个月,朋友依然是精力充沛,他无论到内地、还是到国外,那个随身带的“行头”与他形影不离,就好像一张名片一样,让人们一看就知道他的性格和爱好;也就是朋友的这份特殊的性格和爱好,使他不仅事业有成,而且朋友遍天下。朋友到了港口上,人家海关关员看到他的“行头”,就邀请他中午玩一把;朋友从国外回来,每次总要到当地体育器材商店买一个带有当地标志的篮球回来,要是赶上有国际比赛,他肯定要挤出时间去看几场,外国同业知道他的爱好,就设法搞到一个比赛用球,并请他的偶像球星签上大名,在他临回国时送给他一个惊喜,朋友说,他当时高兴的都要哭出来了。因为常年运动,朋友一身到处都是伤病,最严重的是一次韧带撕裂,在医院和家里躺了三个月,可把他闷坏了;记得有一次他打排球,居然把右手掌骨打成骨折,就是这样,他还是满不在乎,还是左手拉着行李箱,嘴上含着护照、机票,用带夹板的右手向送行的人们打着一个“V”字,笑呵呵地走出国门......。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0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四十】

朋友是一家外企驻远东地区的代表,自己在国内也有自己的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朋友把自己的公司开设在写字楼的最上一层,把自己的办公室设在楼层的顶头,按自己的习惯把房间的三面装修成落地大窗,呈半个球形,视野非常开阔,拿朋友的话说,他非常喜欢看日出和日落,因为他的这个爱好,使得公司的公司的员工都说,公司中来的最早的是老总,写字楼的门卫也说,离开写字楼最晚的也总能看到朋友的身影。朋友利用自己的专业和特长,把自己的办公室布置的非常有情趣,他的办公室除了有一张大写字台外,就是那些可以排成排的转椅,朋友经常使用手中的遥控器,将落地窗帘徐徐关闭,将房间的灯光调到最佳的视觉亮度,顶棚中慢慢降下组合式的录放器,既可以做投影仪、幻灯机用,又可以做摄像机用,还有那块宽幅的幕布,俨然就像一家袖珍式的电影院。朋友喜欢观看各类影视文化节目和公司制作的宣传广告片,这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娱乐,有朋友来访或有客户作客,都要请人看一会节目,喝点咖啡或清茶休闲一下,朋友或客户如果对所看的节目有兴趣,自然也使主人有了成就感,高兴之余准要即兴为人家刻录一盘,作为传媒礼品赠送给人家,在朋友看来真是“生意不成情意在”只要心诚自然生意就会火起来的。俺在朋友的办公室里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像朋友这样一个文化经纪人或生意人,他没有那些惹人眼目的书柜,也没有那些与己毫无关联的书籍,这实在是朋友的一个亮点,俺问过他,朋友非常含蓄地回答俺:有书不见得有学问,在朋友看来,是个人不管是不是当官的,只要在身后摆上书山就可以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学识和才能,实在是太可笑了;朋友掰开手指数了一下一个人一生中的时间表说,一个人用一生全部的光阴去读书,也不可能把那书柜里书读完,更不可能读懂那里的内容,因而那些书和柜子是给人家摆样子看的,是一种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没有任何可取之处。朋友给俺讲了一个他遇到的事例,他下海之前是国企的一个老总,他所去的办公室中就有这样一个大书柜,还是前任老总的,办公室主任告诉他,前任从来没有看过那些大部头,朋友有一次顺手拿下一本工具书,发现那是一个装饰成书形的空盒子,朋友一下明白了许多人们装腔作势的手法和心态。自此,他把那些装模作样的、假大空的事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告诫自己不要去做华而不实的人和事。俺非常赞同朋友的所作所为,俺喜欢朋友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和职业道德。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0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四十四】

朋友特爱开玩笑,有时每天不跟你开几个玩笑,他就觉得生活变得毫无情趣,活的没意思;朋友的知识面非常广泛,随便一个不起眼的小事,到了他的嘴边马上就能变成一件大事,他有本事把死马当活马来驾驭,他能把生活中没有的事说的活灵活现,让你不信也得信,他的父母说他是玩笑天才,一辈子都会把人哄得热乎乎的;他的老师说他是玩笑鬼才,这世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可以让人听了笑话而再也记不起来谁还能说过这样的笑话;他的朋友们说他是玩笑一生,他从不寂寞、也不发愁,每天都是满脸的笑容,他的玩笑开得恰到好处,从不拿人尤其拿朋友开无聊的玩笑,他对朋友的真挚和热情,在他的嘴边和言行中能经常体会到,他是表里如一的人,说到做到,从不去做违心的事,他所在的圈子里,每天都是笑声一片,不用问一定是朋友开得头,要不就是朋友的点睛之笔。朋友跟俺说,自从有了“愚人节”,他就想痛痛快快地愚一次,最好能把自己愚一次,哪怕一辈子就愚一次也行,俺知道朋友是肯定能够心想事成的,果不其然,昨天赶上一年一度的“愚人节”,朋友所在的大厦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朋友打来一个电话给俺,说是他们那个大厦着火了,俺当时就笑出来了,“老兄,今天是愚人节,你又拿俺打岔吧”,他在那边急鼻子急眼地说:“哥们!俺可没骗你!你听!”电话那边传出一阵阵警铃声、刺耳的警报声,还有人在督促人们赶快顺着楼梯疏散的声音,非常混乱;但俺还是不信,俺还是以为是朋友故意导演的一出“闹剧”,因为平时朋友最爱搞这手,搞的狼真来了,也没有人信了,俺当时就是这样想的,而且还认为愚人节中开这样的玩笑有点过了吧!朋友说:“满楼里现在都是烟雾了,俺要从16层跑下去了,电梯都停了......”,电话没有挂断,听得出人们全跑出去了,俺习惯性地往窗外朋友所在的那个大厦望去,还真好像有点烟雾升起,街面不时有救火车急速驶过,俺有点信了,但俺还是觉得太蹊跷了,怎么就会在愚人节这快要到尾声的时候,被朋友愚一次啊?俺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俺心里老是觉得是场“演习”,太逼真了!后来过了半个钟点,朋友打来手机,告知一切平安,只是楼外施工的工地电焊引着了可燃物,下午的大风又把烟雾吹进了临近的建筑所导致的事故,俺说“老兄!你怎样?还快乐吗?”朋友上气不接下气地回答俺:“哥们!您别再开俺的玩笑了,电梯还没有恢复,俺正在爬楼呐!16层!哥们!咱们拜拜吧!”俺听出来,朋友嘴上这样说,但他心里一定很满意赶上一次愚人节中的“真闹剧”。

 楼主| 发表于 2008-4-7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姐:喜欢看吗?都是一些平常人的平常心和平常事,再普通不过了,只要生活中能够司空见惯,能够有情感、有情节就能把它浓缩、提炼成有可读性的小品文,就是这样写,还是觉得不满意,很多地方欠缺考虑,不是很精炼,有时过于口语化了,有的篇幅没有控制在千字以内,显得臃肿一些;确实有必要经常修改,盖因自己还不能感到满足,还要继续写下去,看看还能写出点什么精彩的段子来,生活就是这样,永远也过不完,因而也就永远也写不完。能帮俺指点一下迷津和误区吗?俺一定感谢不尽。祝大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发表于 2008-4-7 16: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真有写作的才能,说一句流行的话,你太有才了.拜读了你写的朋友,就像见到了一样.还在关键的时刻要让我们且听下回分解.明天见吧.

[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四十五】

俺朋友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所在单位保送上的大学,就和当时许多工农兵学员一样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俺朋友在地方上一家邮政支局负责明码电报的译码员工作,在过去通讯设施落后的那些老少边穷地区,要给外地打个电话,不是长途就是打电报,发传真都少见。朋友非常喜欢译码员这个工作,每天接到顾客递过来的电报稿纸,就仔细地为发报员核对汉字译码,对不常见的生僻字还要翻看密码本进行标注,他一边写,嘴里还一边读着:“幺两三四,幺拐八洞,幺陆幺洞......”简单而有序的数字,朋友看完电报稿后,总是喜欢帮顾客润色、修改一下,使顾客的几十上百字的底稿浓缩成简单明了的短句,在人均工资水平较低的那个年月,能为客户节省出不少钱来,就冲他的这个服务水平,没少让客户表扬过他,单位每年的先进职工总跑不了有他一份,这就是朋友能顺利进大学学习的一个先决条件。朋友在大学读的是无线电系,因为有丰富实践经验,朋友在同龄人中马上就成了香饽饽,很多人都找他请教书本里的难题,教师们也非常喜欢这个热心又勤奋的小伙子,让他当老师的实验课的助手,几年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朋友毕业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学校辅导员跟他谈话,希望他能留校,但是朋友却选择了参军,这是他儿时的梦想,当时正赶上空军到校招兵,他第一个报了名,成了当时学校里的一道新闻;朋友在空军的雷达通讯部队一呆就是十几年,后来在大裁军中又转业到了地方民航导航部门工作,等俺们再见面时,他已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局级干部了。说到俺们的相逢还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小插曲,俺与朋友已经有几十年未在一起了,彼此之间杳无音信,没曾想,俺们在地铁里相遇了,近在咫尺却如同陌路,是朋友接一个手机电话时,对方让他记一个电话号码,朋友一边写一边大声读了出来:“幺三拐洞、幺幺洞洞、幺洞洞”,俺听到了如此熟悉的声音,马上对旁边的陌生人又看了一眼,仿佛在哪里见过他,朋友也对俺的举动感到奇怪,他同样也打量了俺一番,俺们几乎是同时认出来了对方,朋友说怎么会这么巧啊,俺们分手几十年后能在这个地方喜相逢?俺说,要不是您几十年养成的口语习惯,俺们恐怕永远也不会相见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0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四十六】

朋友喜欢听戏,偶尔还要在护城河边的柳荫下清唱几个段子,那是常有的事,但是要说朋友这辈子与戏剧结缘,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大家可能不会相信,顶多就是一个业余的戏迷或票友罢了,还能怎样呢?您不用着急,容俺慢慢与您细说开来,说完您再琢磨俺这位朋友的绝世爱好吧!

朋友打小就喜欢听戏,是受了家父的影响,每周六,凡是西四人民剧场有戏,就有三张票放在家父的司机手里,每场必看,家父、家母和司机,小孩不要票,每次家父的座位还尽是第五排正中央,看得真真切切,听得明明白白,每到演员唱到精彩之处,家父准是第一个叫好,跟着周围的看客、听客们才起哄似地跟着叫好、鼓掌;家母贤惠,但也是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戏剧的理解更多一些,经常给孩子讲戏,像京戏中的生、旦、净、末、丑的角色以及行头的讲究,配乐的乐器以及与剧情有关的故事,家母总要给孩子讲得出神入化,维妙维肖,把孩子的心思全给吸引住了;家里留声机里的唱片也都是跟戏曲有关的内容,朋友他们家的四合院里生活场景整个就是老北京人的一个缩影,朋友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耳濡目染地长大的。

朋友后来到了学校,靠自己的爱好和天赋,从小学的合唱队一路杀青,中学的戏剧表演节目总是有他的身影,就是到了东北生产建设兵团,他照样是宣传队的骨干成员,《智取威虎山》里的少剑波、《沙家浜》里的指导员肯定是非他莫属,到了大学朋友进了戏剧社更是如鱼得水,拿朋友自己的话说,学生时期的文艺锻炼使他迅速从一个启蒙时期的娃娃成长为一个颇有戏剧艺术造诣的爱好者;朋友说,与家父所不同的,就是自己所喜欢是真正的戏剧,不是单一剧种的艺术,当时俺听了还是不太明白,朋友始终没有踏入艺术殿堂的演艺生活,他仅仅是个带有梦想和挚爱情感的工科毕业生。

朋友后来是怎样与戏剧结缘,着迷到了什么程度?等到下次再给大家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四十六】(续一)

前文书中,俺说到俺那位从小喜欢戏剧的朋友,长大后,尤其是大学毕业后在工作中,更是显出他与众不同的特色,俺们一起出差到外地,无论走到哪儿,他总要跟人家打听当地有什么戏剧,人家说出当地特有的剧种时,他非要把人家拽到茶楼里,让人家给他讲个明明白白,人家看他那个认真劲,还真当回事,帮他联系当地的票友带他去逛戏园子,听带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每次去听戏,他总要带两样东西,一个是“牡丹”牌录音机,另一个是一个带剧照的本子,前一个好说,把人家的剧种的名角唱腔录下来,以后再细听,而后者,俺一直不明白,直到有一次,看完人家的花腔戏,大家都在鼓掌谢幕,他却跑到后台,请人家名角在本子上签字,人家感到很奇怪,就随手翻看了他的本子,一下就把人家的眼球给吸引住了,不签也得签,回来俺看了他的本子,真是大有其名,名副其实,全是各地地方戏的台柱子的签字和剧照,人家看了高兴,不但给他签字,还要送他几张得意的剧照,还有的要与他交朋友,这样的签字本,朋友说已经有几十本了,几乎涵盖了各个剧种和名家;从南到北、自东向西,朋友对戏剧的造诣与日俱增,他能像背天书那样把各地的剧种历史沿革和唱腔特点,演员的特点和有名的戏曲段子给你讲的清清楚楚;朋友到各地出差、游玩,主要就是以戏会友,赶上票友们公园聚会,拉开琴弦,就能清唱几段拿手的节目,在一片叫好声中,足足能泡上几个钟头不动地方,那瘾之大真是无人可比。有一次,俺问过朋友,既然你那么喜欢,何不改行进梨园多好!朋友笑笑,他说他做梦都想在台子上溜溜场子,耍耍刀枪,朋友拿出一幅彩色剧照说,你看这是谁?照片上是一位扮演梁红玉的武旦,非常精神,仔细看看,俺发现原来是朋友自己的剧照,他嘴边有个痦子;朋友说自己最喜欢的是旦角和青衣,男扮女装,用假嗓子唱戏,过瘾!朋友说他之所以不愿意弃工从文,去当职业戏剧演员,就是因为他天生不愿被束缚在单一文化生活中,喜欢自由,博览天下,游戏人生。朋友的母亲对俺说过,她儿子的爱好将伴随着他找到自己的归宿和知音朋友,朋友后来还真像母亲所说的那样,找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侣,要想知道他是怎样找到的,俺们下次再说。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四十七】

朋友的爱人跟俺讲过一件令她至今也难以忘怀的事,这件事就是她最喜欢看俺朋友的“吃相”,您听了准会摇头“吃饭有啥可看的?”俺当时也感到很奇怪,可是当俺认真注意了一下朋友的吃饭样子,才发现还真是与众不同,那时,大家都在大食堂吃饭,每人一份,自己吃自己的,要不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谁要是从家里带点菜来,准让大家尝尝新鲜,可俺朋友不然,打了饭菜,往椅子上一坐,闷头就吃,一句话也不说,把菜盖浇在米饭上,拿一把大号汤勺把饭菜分成几份,稀里哗啦狼吞虎咽地把饭菜一扫光,拿朋友的话说:这叫推土机式的吃法,绝对的多快好省,最后还要喝上一大碗米汤什么的,即使饭菜做的不是很合口味,但是他还是吃的很香,他从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每次他对自己的饭量总是把握的非常适度,不多不少;每次吃完饭,他交回的餐碟总会是干干净净,一个饭粒也没有,总要食堂的厨子们和服务员夸奖他一番。朋友的爱人就是在上千人就餐中发现了朋友的这个优点,触景生情,喜欢上了朋友,并与朋友走到了一起;记得有一次俺问过朋友的爱人,朋友在家里是不是也这样?他爱人赞不绝口地一个劲夸他,“也这样!真是表里如一的一个模范,对小孩子的影响也很大”。俺知道,朋友在单身时,就是个美食家,每天总要在单身宿舍里,自己用罐头瓶做泡菜,每天做一瓶,后来大家都到他那里去打牙祭,他就在楼道里摆上七八个坛子的龙门阵,为大家来料加工各种家乡小菜,后来成家了,工作再忙,朋友还是坚持每周公休日一定要下厨,亲手为家里人做几件美味佳肴,改善改善生活,朋友的孩子非常想念他爸爸的手艺,如果朋友在外地出差几个月,孩子准是每天都在问他妈妈同一个问题,“爸爸为什么还不回来?”“俺想吃爸爸做的饭菜了!”看着孩子那急不可耐的神色,朋友的爱人也在盘算着男人的日程何时才能结束。俺问过朋友,你怎么会有那种让你爱人终身喜爱而不能忘怀的“吃相”时,朋友意味深长地说道,“俺是穷人家的孩子,俺是穷日子富过啊!”

发表于 2008-4-15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真多呀[em02]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四十八】

朋友平时就喜欢行善天下。拿朋友的话说,他最看不过去的事就是看到街头巷尾那些衣衫褴褛的叫花子、要饭的,每次路过,只要看到了,没等人家说话,他先过去捐几毛钱,如果没有带钱,就给人家一点吃的或用的,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俺曾经与朋友深聊过这些社会现象,以及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朋友意味深长地给俺讲过一个(大家或许小时候都听过的)故事,说的是毛泽东小时候上私塾,中午吃家里带的饭时,看到穷人家的孩子没有饭吃,就把自家的饭送给同学吃,自己饿着肚子回家,母亲看到毛伢子吃不饱的样子,非常奇怪地问毛伢子是怎么回事,毛伢子向母亲诚实地说了白天的事,母亲非但没有怪毛伢子,而且还很赞扬毛伢子的行为,每天给毛伢子多带了一份饭......。朋友说,这个故事几乎影响了他的一生,而且他在自己的中学生活中还真是遇到了相同的事情,那时的中学坐落在城乡结合部,班里有许多农村的孩子,家里一般一天就吃两顿饭,许多同学就是饿着肚子来上课的,当时朋友的邻桌是一位面黄肌瘦的女同学,看得出家境非常贫困,吃了上顿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吃着下顿,朋友说同学的样子让他几乎吃不下也睡不着,母亲问过他是否病了,他把自己的想法跟母亲说了,母亲没有作声,只是悄悄地到厨房为孩子准备了两个铝饭盒,把两双筷子放在饭兜里,交给孩子,并谆谆告诫孩子一定要让同学吃好,在自然灾害的那几年,朋友一直是这样按母亲的教诲去做的。朋友后来长大了,当了公司老板,照样是个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慈善家,有一次,俺到朋友家看到一张校友照,就两个人,男同学是朋友本人,女的俺好像在哪里见过,俺试探地问朋友:这位就是您常提的那位同桌吗?朋友和他爱人笑了,俺恍然大悟,一下子全明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五十一

俺在所里时,经常要与其他专业人员结伴出差,除了雪域高原西藏和新疆以外,几乎大江南北都要跑了个遍,在一起出差的同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奇特的爱好和永生的追求,其中就有喜欢戏剧的、擅长采风的、热衷方志的、收集邮票的、切磋桥牌的、爱好旅游的、整理草药的等等,真是人各有志,五花八门,大家在一起真是各抒己见,天南海北,其乐无穷,有时大家在卧铺车厢里聊天,能把一车厢的人给吸引过来,就连列车长都觉得俺们这帮大姑娘、小伙子活力太盛了。尤其是在长途旅行中,大家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一点寂寞感都没有,大家在一起聊天,就觉得时间过的飞快;没有话题时,大家就分组打桥牌,还经常要分出个输赢来,奖品自然就是沿途车站上的土特产,如果是烧鸡、扒鸡还可以大家共享,要是烧锅就只能会喝的自己品尝了;有一次,俺们在成都转车到昆明去,十一月份正赶上川橘上市,几个人买了许多,上车就吃,第二天一看全上了火,牙也疼起来,邻座的一位大姐是大夫,让俺们用橘子皮泡水喝,说是可以去火,还真管用。俺们在出差旅途中有关朋友的趣闻乐见,俺将在以后的篇幅里陆续给大家介绍,大约有三十篇左右,请大家耐着性子看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纪实五十】

俺上篇所说到的那位昆虫学家朋友,曾经不止一次地跟俺说起,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所遇到的良师益友,说起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巨大影响,其中有一位是在北海道的乡村小道上遇到的,当时天气是毛毛细雨,朋友在走路中,无意间发现一位老者打着雨伞弯腰在拣着地上的东西,走进一看,拣的是一条条从泥土中钻出来的蚯蚓,老者拣的很认真,完全没有注意到有人在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朋友当时非常好奇地向老者询问其中的缘故时,老者说是挣点零花钱,朋友听了非常不理解,老者指指海边钓鱼的人说,蚯蚓是上等的饵料,又指指道旁的花卉说,蚯蚓又是勤劳的花匠,松土、施肥都离不开它的耕作......

老者渊博的知识令朋友大开眼界,老者非常好客,把异国朋友请到自己的苗圃里参观,那里盛开着奇花异草,暖棚里外到处飞翔着五彩缤纷的蝴蝶、蜜蜂,老者说自己从来不用农药,他是一个崇尚回归大自然的环保主义者。朋友在北海道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找到了使自己终身受益的恩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7 11:29 , Processed in 1.19121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