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19|回复: 15

[转帖]北京王府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7-26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亲王府

: I3 \7 |2 |: ^* R

东华门大街路北 始王阿济格为清太祖第十二子,骁勇善战,崇德元年(1636)受封武英郡王,顺治元年(1644)晋英亲王,靖远大将军,破李自成军,杀刘宗敏、俘获宋献策。多尔衮死后被指谋乱于顺治八年(1651)被削爵、赐死。十年后其第二子傅勒赫无罪,恢复宗室,康熙元年(1662)追封镇国公。该府原为明代的光禄寺署。清王府只有英亲王府和睿亲王府在皇城中。 民国时期,这里成为法国人办的孔德学校,现为北京第27中学。

! t* [* w3 m3 W0 B5 h, K; S

诚亲王府

( e: Z! ?4 {1 r2 Z ?

位于平安里西大街中间路北。 始王允祉为清圣祖的第三子,荣妃所生。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随驾征讨噶尔丹,统领红旗大营。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诚郡王,五十一年(1712年)晋诚亲王。屡次代父行祭礼,并领衔篡修《律历渊源》。雍正时期因与世宗政敌结党,被夺爵囚禁于景山永安亭,两年后(1732年)卒。其子弘晟囚于宗人府。 该府改赐慎郡王,移居积水潭南。见棍贝子府

f4 ]9 K' h0 t( {; p

惠亲王府

位于灯市口西街路北。富强胡同六号、甲六号及二十三号。 原址为弘昇贝勒府。始王绵愉为清仁宗第五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晋亲王。咸丰年间,授奉命大将军与僧格林沁督办防剿,抵御太平天国的北伐军。他倡导铸铁钱以辅大钱。英法联军入侵时,又与僧格林沁会办防务。同治三年(1864年)卒,谥端。其第五子奕祥继袭郡王,后晋亲王爵。光绪十二年(1886年)卒,谥敬。其长子继袭贝勒,直到清亡。 今该府正门及后部均已改建楼房,正殿、后寝尚在,其余多被改建,现为机关宿舍。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恭王府

恭王府位于西城区前海西街。恭王府的建筑,可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占地46.5亩,分为中东西三路,各由多进四合院组成,后面环抱着长160余米的通脊二层后罩楼。楼后为花园,占地38.6亩,园内建筑也约略形成中东西三路,园中散置了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由于恭王府及花园设计富丽堂皇,因此传闻认为这里是《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的原型。和珅(1750—1799),满洲正红旗人,纽枯禄人。字致斋。乾隆宠臣,文华殿大学士。嘉庆四年(1799)乾隆帝“驾崩”,和珅被抄家籍产,赐令自尽。嘉庆帝把和珅府第改成王府,赐给庆郡王永璘。 咸丰初年,恭王奕訢分府,此府给奕訢作为恭王府。奕訢(1833—1898),爱新觉罗氏,宣宗六子。与文宗一起长大,道光三十年奕訢(1852年)受封恭亲王。同治元年(1862)任议政王,后任军机大臣,参与慈禧辛酉政变。英法联军之役,签订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之和议,也是奕訢主持的。奕訢1872年成为清朝第十家铁帽子王。后与慈禧貌合神离,光绪十年(1884年)被罢军机大臣,令其“家居养疾”。著有《乐道堂文集》。甲午战争后,再次被起用,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1898年卒,谥忠。 府邸恭王居住时期,王府的总出入门在东侧院落的东墙上。在现存的正门外,有两组并列的院落;西侧院落在正门前纵列着四排房屋,院南侧有两排倒座房,为当时王府的办事机构;东侧院落南边也有一排倒座房,驻护卫的旗兵,北面有一座四合院。正门两重,南向,大门三开间,前置石狮一对,二门五开间,均在中轴线上。二门内是正殿及东西配殿,其后为后殿及东西配殿,后殿悬嘉乐堂匾额。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屋顶都用绿琉璃瓦、脊吻兽,配殿屋都用灰筒瓦。东路前院正厅名多福轩,后院正厅名乐道堂;西路前院正厅名葆光室,后院正厅锡晋斋。葆光室与锡晋斋之间有垂花门一座,上悬天香庭院匾额。垂花门南有竹圃,北有西府海棠两棵。在三路院落的后部,有长160余米、贯连五十余间的两层后罩楼环抱,东边悬瞻霁楼、西边悬宝约楼匾额;楼前檐出廊,后檐墙上每间上下各开一窗,下层窗长方形,上层为形式各异的会锦窗,窗口砖雕精细,楼梯原为木假山形。楼中间偏西原有l间下层是过道门,通向府后的花园。萃锦园恭亲王所建,正门在园南,为西洋式石雕花拱券门。门内左右都有青石假山,正面迎门耸立一座柱形太湖石,顶刻独乐峰;石后为一蝙蝠形小水池,旧名福河。水池后面是一座五开间的正厅,名安善堂,其东配房名明道堂,西配房名棣华轩。堂后一方形水池,池后一组叠成龛形的假山,中嵌康熙御笔福字碑一座。假山上一座盝顶敞厅,名邀月,厅两侧都有爬山廊通向东西配房:西配房名韵花移。中轴最后为养云精舍五间,两侧各接出折曲形的耳房,屋顶形式特殊多变,形如蝠之两翼,因得名福殿。东路第一进院前有一座垂花门,右前方有一座流杯亭,名沁秋亭。门内东房一排八间和西房三间,靠南边的三间东房名香雪坞,西房即明道堂之后卷。院北即为大戏楼,为三卷勾连搭式,最北一卷就是怡神所。戏楼北边有北房5间,东房两间,传闻这里才是天香庭院。园东侧南北方向叠有青石假山。花园西路最前面有一段城墙式的围墙,墙上辟券洞,额书榆关。墙两端接青石假山。榆关内有秋水山房、妙香亭、益智斋等建筑,再北有一个较大的水池,池心有水座三间,名诗画肪。池北有5间两卷房,名澄怀撷秀,其东耳房名韬华馆,再北为王府的花洞。园西侧有南北向的土山一座,从榆关以西一直延伸到澄怀撷秀的西侧。萃锦园的院墙为城砖砌成,原来没有门通往街道,只能从府后出入。 民国以后,恭王府及花园于二十年代被溥伟、溥儒(名画家溥心畲)兄弟抵押给西什库教堂,1932年后,产权为辅仁大学所有。1937年辅仁大学收回府园作为女校校舍及司锋书院。这以后,辅仁大学拆除了府邸门外的倒座房和后罩楼的木假山式楼梯以及花园西北角的花洞和花神庙建了楼房。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桂公府

桂公府在东城区朝阳门内芳嘉园11号。明代时名方家园,园废后建净业庵。清代将领胜保在净业底旧址上盖此宅第。后来清廷转赐给慈禧之弟承恩公桂祥,故称桂公府。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惇亲王府

位于朝阳门内烧酒胡同东,原恒亲王府。 始王绵恺(1795-1839),为清仁宗第三子,嘉庆二十四年(1819)受封惇郡王,次年宣帝即位,晋惇亲王,死后谥恪。无子嗣,道光二十六年(1846)皇五子继袭惇郡王,故该府也被称做五爷府。 该府的规制可参考恒亲王府,四十年代出售,后改为机关,轮廓尚在,现为中学,后部残存的几个四合院已成为民居

醇亲王府与醇亲王老府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 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水理为成亲王,并将明珠府赐永理。随即按王府规制改建。此府传至毓橚时,被赐予醇亲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区太平湖东里(今中央音乐学院)。因光绪帝生于此府,成为潜邮,光绪继位后醇亲王迁出。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称南府,后海北沿的新王府称北府。奕譞第五子载沣继袭醇亲王,溥仪成为继嗣皇帝后,受任监国摄政王,该府也称摄政王府。1949年后成为宋庆龄在京的住所。 该府坐北朝南南起后海北沿路北,北抵鼓楼西大街,东起甘水桥胡同,西至后海夹道,范围广阔。西部为王府花园,东部是王府本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体建筑,自南而北,街门五间。进入外院后有二门,此门才是王府正门,面阔五间。此后为正殿银安殿,面阔五间,东西有配楼各五间。正殿后是一组自成院落的屋宇,自三间过厅入,正面是正房五间及其配房,按规制此处应属后寝。最后为后罩楼,面阔九间,各种庆典时在此举行仪式。后寝成为供奉神、佛和远祖的神殿。东路建筑主要是家词和佛堂及一些从属建筑。东墙外院落为王府马号。西路有两组院落并列,是醇王府的活动中心。主要建筑为宝翰堂,即大书房。其后的院落,正厅名九思堂,再后名思谦堂,是王妃住所。另有儿辈读书的小书房任真堂及其它从属建筑。北府是本市保存最完好的王府之一。属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南府位于西城区太平湖东里,原为荣亲王府。道光三十年(1850)封宣宗第七子奕譞为醇郡王。咸丰九年(1864)分府出宫,居太平湖。同治十一年(1872)晋醇亲王。府称醇亲王府。俗称七爷府。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同治帝载淳逝世,奕诺的次子载湉嗣位,年号光绪。因此光绪十四年(1889),醇亲王府迁北府。奕譞死,太平湖的醇亲王府前半部改建为醇亲王祠,后半部仍作为“潜龙邸”。民国时改为民国学院。五十年代由机关所用。 府坐北朝南,东起鲍家街及太平湖西岸及西城垣,南起今太平湖东里之南西向段,北至宗帽胡同头条。分中路和东、西路及花园。现中路府门三间,两侧有八字影壁,内有东西二门至东西院。中路新建礼堂一座,尚保存二进四合院。东路院落保存较好,西路古建筑大都拆除。现由中央音乐学院占用。为西城区保护文物。 明珠(16351708),康熙宠臣,武英殿大学士,后被贬。其子纳兰性德为清著名诗人,是红梦楼研究专家注意的对象。 奕譞(18401891),道光第七子,光绪生父。同治十一年(1872)受封醇亲王。奕譞因其福晋为慈禧之妹而受到重用。 载沣(18831951),字伯涵,奕譞子,光绪十六年袭醇亲王。宣统帝父,监国摄政王, 永瑆,以书法出名,与翁方纲、铁保、刘鏞并称四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庆亲王老府和庆亲王府

庆亲王老府在前海西街路北,即和珅府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分与固伦和孝公主。始王永璘为清高宗第十七子,是仁宗的同母胞弟。乾隆五十四年(1789)受封贝勒。相传高宗末年,高宗父子谈论和珅时,永璘表示“惟冀他日将和珅府赐居,于愿足矣”。嘉庆四年(1709)仁宗晋升永璘惠郡王,后改庆郡王,1820年晋庆亲王爵。永璘不久便亡故,其第三子继袭庆郡王,后人因行贿和丧中纳妾被夺爵,至奕劻时,宣宗第六子奕訢征用此府,奕劻迁居到附近的新府。即现今的西城区定阜街3号。 奕劻道光三十年(1850)袭辅国将军。咸丰元年(1851)迁至定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的宅第。咸丰年间奕劻由辅国将军晋贝子,继而晋贝勒,光绪十年晋庆郡王,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海军事务,二十年晋庆亲王,二十四年封世袭罔替亲王。1900年受命留京与李鸿章同八国联军议和。次年作为全权代表签署《辛丑条约》。1903年授军机大臣。成为清代最后一个铁帽子王。1911年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辛亥革命后,奕劻于1912年逃天津英租界作寓公,1918年亡故。庆王府当是在光绪十年(1884)晋封庆郡王后按王府规制改建,始称王府。庆亲王府在四十年代为华北政务委员会所有。后为十一战区长官孙连仲的司令部。 该府南起定阜街,北至延年胡同,东起松树街,西至德胜门内大街,面积广阔,建筑宏伟。王府建筑分三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现只余后寝一座。东部亦已改建。现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区,有三组并排的院落,为当年奕劻死后三子分家所致。原厅堂均有名称,悬有匾额。最后是一座二层楼,俗称梳妆楼或绣楼,现存三组院落,各有大门出入,1949年后,京津卫戍区司令部设此,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安亲王府

台基厂头条东口外南东交民巷15号院内 始王岳乐为饶余郡王阿巴泰第四子顺治六年(1649年)因战功受封贝勒,顺治八年(1651年)承郡王爵,并掌工部,参政议政,顺治十年(1653年)以宣威大将军驻归化城,策划征讨喀尔喀部。1657年晋安亲王。康熙十三年(1657年)以定远平寇大将军征讨吴三桂,次年平定江西,后主持湖南军务。康熙二十八年(1679年)卒,后宗人因错判人命降为郡王,及至雍正元年(1723年)因当年岳乐“陷附辅政大臣”令“安郡王爵不准承袭”,将安亲王府改建为昭忠祠。晚清这里成了使馆区,昭忠祠被拆除,成为奥国军营,安亲王府遗迹也告消失。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豫亲王府 (信郡王府)

在东单三条。 始王多铎是清太祖第十五子,骁勇善战,初受封贝勒,崇德元年(1636)受封豫亲王。四年作战失利降为贝勒。松山之战俘虏洪承畴,晋豫郡王。顺治元年(1644)随多尔衮入关破李自成,晋为豫亲王。后平定江浙,“江浙十日”“嘉定三屠”均是他下令所为。晋为德豫亲王,北上平定苏尼特部。顺治六年(1649)死于天花,其第二子多尼袭亲王爵,赐号信。因多尔衮获罪受株连,顺治九年(1652)降为郡王,即信郡王。故该府又称信郡王府。 《乾隆京城全图》中只有信郡王府,而无豫亲王府。多尼以安远靖寇大将军远征云南,永历帝只能南逃缅甸。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述多铎为开国元勋,复豫亲王爵。自多铎始,历13王,一直居住于此。 《乾隆京城全图》中描绘该府座北朝南,南外垣在今东单三条以南。府门正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五间,前出丹墀,后殿面阔三间,后寝面阔七间,后罩为排房,无楼。格局严整。1916年,末王懋林将王府出售给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府址改建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东单三条也从此打通,大学门前一对石狮为当时王府的遗留。石狮抬首匍伏而不坐,在北京各王府石狮中颇为特殊。

裕亲王府 (荣公府)

位于台基厂二条中间路北 始王福全为清世祖的第二子,康熙六年(1667年)受封裕亲王,参与议政,后请辞得允,因礼待士大夫,颇有好名声。1703年卒,其第三子承袭,雍正二年(1724年)因卷入帝位争斗,改由其弟袭裕亲王。至清亡,历经十世十主。《京师坊巷志稿》称这里为荣公府是因当时府主为荣毓。清末辟使馆区,该地为奥国使馆,末主魁璋迁居新街口南宝产胡同西口。 据《乾隆京师全图》上描绘,该府正门阔五间,大殿面阔九间,前出丹墀,东西配楼各面阔九间,后殿面阔五间,后寝七间,抱厦面阔五间,后罩楼面阔七间,花园在东北隅。这样的规格在清代王府中,规制较高。 裕亲王府新府又称魁公馆,东院有假山、太湖石、中路后院有爬山廊。现为福绥境派出所占用。

雍亲王府

位于雍和宫大街路东,雍和宫为其旧址主体,原址为太保街,为当时太监的官房。 雍亲王胤禛是清圣祖第四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贝勒,四十八年受封雍亲王。六十一年(1722年)末即位,成为清世宗。他即位后将旧府更名为雍和宫,“设官置守”,雍正十三年(1735年)驾崩,停灵于此,殿寝改用黄琉璃瓦。乾隆十七年(1752年)该府改为喇嘛庙,从蒙古招来五百名喇嘛在里念经。今雍和宫为当时雍亲王府的府西部分。当时全府还包括今雍和宫迤东到今藏经馆胡同。今雍和宫仅为当时王府的主体,改为喇嘛庙时有所更作,但仍可一窥当年规模。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惠郡王府 (贝勒球琳府)

位于西直门内大街偏东路北。 始王博翁果洛为承泽亲王硕塞第二子,康熙时期1665年受封惠郡王,1684年被革爵,雍正元年(1723年)封其孙球琳为贝勒,承袭惠郡王。乾隆年间惠郡王又降为贝勒。 《乾隆京城全图》绘制时称该府为贝勒球琳府。该府座北朝南,面临大街,东邻今新街口小学,西包括今新街口电影院周遍。正门面阔三间,大殿面阔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无后殿而为门,面阔一间,后寝面阔五间。今已面目全非。

谦郡王府

西四北八条路北 始王瓦克达,是清太祖孙礼烈亲王代善第四子,为一勇将。因多尔衮所累,黜出宗室。顺治三年(1646)因多有战功,恢复宗室,封三等镇国将军。次年,晋镇国公。1648年晋多罗郡王。1651年执掌工部。1653年卒,终年47岁。羊市大街为其第三子镇国公噶尔赛的府址。郡王府地址今不确定,大致为燕京造纸厂附近。

温郡王府

东长安街路北,王府井大街南口迤西,现址为北京饭店新楼 始王猛峨为武肃亲王豪格第五子。顺治十四年(1657)受封温郡王。后代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因罪降贝勒,再后与清世宗的政敌廉亲王结党而被废黜。温郡王始于顺治,经三世五主,历时七十多年。清末该处辟为京汉铁路局,原仅存的温良郡王祠也消亡。

饶余郡王府

东单北外交部街路北 始王阿巴泰为清太祖第七子,勇猛善战。天命十一年(1626)封贝勒,崇德元年(1636)封饶余贝勒,顺治元年(1644)晋升为饶余郡王。入关后镇守山东。1646年卒,终年58岁。康熙元年(1662)追赠饶余亲王。爵由其第四子岳乐承袭,另开安亲王府。饶余郡王府只曾居住阿巴泰一世,为时二年。原为明代宁远伯府,后这里成为睿亲王新府。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郡王府

位于北新桥三条东口路北。明代为太监王永恩宅第。 始王弘某(左日右为)为理密王第十子,乾隆四年(1739年)革弘皙继袭之理郡王爵,由弘某继袭。至清末历经七世八主。民国时期,此地荒芜。 《乾隆京城全图》中描绘的理郡王府南起今北新桥三条(时称王大人胡同),北至后永康胡同,东邻东直门内北小街。府正面面阔三间,大殿面阔五间,无后殿而为门一间,后寝面阔五间,后罩楼面阔五间。标准较低。此府大致建于乾隆初,也可能为明代的永康侯府。今遗迹无存,现址为中华全国归国华侨事务委员会。

愉郡王府

位于西城区柳荫街路西。 始王允褕(右为禺)为清圣祖第十五子,雍正四年(1726)受封贝勒,雍正八年(1730)晋愉郡王。次年卒,谥恪。由第三子弘庆继袭。按清律降为辅国公后,与爵位不符,而迁居他所。愉郡王府则赐给嗣钟郡王载滢为府邸。该府面积较小。 《乾隆京城全图》绘制的该府范围是东起今柳荫街,西至铜铁厂胡同,南起定福楼胡同,北至铜铁厂胡同。

循郡王府 (迁公府、葵公府)

位于在安定门内大街方家胡同13号、15号。 始王永璋,是清高宗第三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卒,追封为循郡王爵。过继循郡王为嗣子的绵懿按贝勒府的级别修建。西部正院(15)是现存较少的贝勒府形制的府第。该府曾名迁公府、葵公府,分别为时主为镇国公载迁和其子溥葵而得名。清末名妓赛金花与其状元丈夫洪钧曾寓居此处。民国时期汉奸汪揖唐在此居住,并进行整修。 有正堂五间(已拆除),后院还有正房和配房,东跨院属花园和生活居住区。东部是一组完整的大型四合院落,是后来改建,分主院、中院和后院,布局相似,有北房和东西配房。今东部的13号为外交部宿舍。西部为143

中校办工厂。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仪亲王府 (祺公府)

仪亲王府位于西城区西长安街路北、府右街以西。 始王永璇,为高宗第八子。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封为仪郡王,嘉庆四年(1799年)晋仪亲王。道光十二年(1832年)88岁时卒(少见的长寿),谥慎。其长子绵志继袭郡王爵。故这里也称乙郡王府。 《啸亭续录》说这里原为耿仲明宅,共有房间三百一十四间,规模宏大。今府右街南口以西,包括今文化局和电报大楼,皆属其范围。清末在该府址建邮船部、财政部,仪亲王的后人毓祺迁到西直门大街路北的祺公府。现今文化局院内残存的游廊和楼阁一般认为是当年仪亲王府花园旧物。

成亲王府

位于后海北沿,原为康熙间大学士明珠府。 始王永瑆为清高宗第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受封成亲王,并赐明珠府。永瑆自幼擅长书法,深得高宗喜爱。嘉庆年间曾刻《诒晋斋帖》。嘉庆四年(1799年)曾任命永瑆军机处行在,开亲王领军机的先例。后屡受处分,嘉庆末令“于邸第闭门思过”。道光三年(1823年)72岁时卒,谥哲。《清史稿》称“高宗诸子多擅文学,尤以成哲亲王为最,词章书翰,无愧古人”其曾孙载锐继袭成郡王,载锐长子溥庄继袭贝勒,后晋郡王。嗣子毓橚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继袭贝子。《京师坊巷志稿》将该府称为橚子府。 光绪十四年(1888年)将这里设醇亲王府,毓橚迁居西直门内后半壁街。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庄亲王府(承泽亲王府)

初称承泽亲王府,在西四北太平仓胡同路北。为清初“八大帽子王”之一。始王硕塞为清太宗第五子,顺治元年庄亲王府(1644)受封承泽亲王,跟随多铎、阿济格等征伐,多有战功,顺治八年庄亲王府(1651)晋和朔承泽亲王。掌兵部。其子博果铎1655年承袭,改号庄,承泽亲王府也易名庄亲王府。博果铎无嗣,圣祖第十六子允禄袭庄亲王,允禄精数学,通音律,参与编订《数理精蕴》。后世于道光八年(1828)办事不力,降为郡王。后因吸食鸦片削爵遣戍吉林、黑龙江。以庄恪亲王第八子袭庄亲王爵。至载勋因力主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开罪列强,慈禧令其自裁。民国时期,末王载功将王府出售给军阀李莼兄弟。李莼兄弟拆建王府建筑,希望从中发现隐藏的珍宝,结果毫无收获。 庄亲王府南起太平仓胡同,北至群力胡同(马状元胡同),东起西黄城根北街,西至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面积之大,列各王府前列。《乾隆京城全图》描绘的该府分成三路。中路正北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七间,前出丹墀,东西配殿各面阔五间,后殿面阔五间,后寝面阔七间,后罩房面阔九间。西路为花园,东路为附属院落。建筑宏伟。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对庄亲王府进行报复性破坏,载功居住时,大部分均是废墟。李纯购得该府,兴建住宅区。后因打通干道,新开辟的平安里大街即穿原庄亲王府区。平安里大街路北犹存的几座欧式小楼,是李纯时所建。

淳亲王府

淳亲王府位于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五号院。 淳亲王名允祐,清圣祖第七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随驾征讨噶尔丹,统领镶黄旗大营,康熙四十八年(1709)晋封为淳郡王,清世宗评允祐“安分守己,敬顺小心”。允祐于雍正元年(1723)晋封淳亲王。此府是受封郡王后建成的。咸丰十年(1860),王府成为英国使馆。原府邸街门面临御河,其建筑布局分为三路,中路是宫殿式绿琉璃瓦顶建筑,前为宫门五间,大殿五间,后为院落和配房,最后是英使馆占用时期所建的英式楼房。末王溥堃迁府至北新桥三条路北。另见昆公府。 《乾隆京城全图》并没有绘制该府,府区为一片空地。东路原有建筑已不存,有后建仿中国式古建筑楼房一座。西路原属花园,只存改建的四合院一所和添建的英式楼房。中路正门面阔五间,正殿面阔五间、东西配楼也阔五间,后寝五间这些建筑如今尚存。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瑞亲王府

位于平安里西大街东首路北,即原果亲王府。 瑞亲王府始王绵忻为清仁宗第四子,嘉庆二十四年(1819)受封瑞亲王,道光八年(1828)卒,谥怀。子奕约仅一岁继袭郡王,由定亲王奕绍代为家政。至咸丰十年(1860)以惇亲王奕综次子载漪继袭贝勒,光绪十五年加郡王爵,1894年受封端亲王。为何改称为端,有几种说法,比较流行是懿旨有误,便将错就错。载漪福晋为慈禧太后的侄女,而成为显赫一时的政要。义和团运动中,载漪主张用义和团抵抗洋人,瑞王府成为义和团的总坛口。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将瑞亲王府完全破坏,并要求对载漪法办,慈禧只得将载漪革爵发配新疆。继嗣之贝勒载洵迁居洵贝勒府。民国期间,其址为师范学校和工业学校,后又改为北大工学院。今在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东北部。今北京77中学校址是王府的马号。端王府内东北角的土山上建有“三。一八惨案烈士纪念碑”一座,呈三角柱形,高285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亲王府 (廉公府、承公府、贝子允禟府)

位于张自忠路东口路北。 始王弘昼,为清世宗第五子,雍正十一年(1733)受封和亲王。后与宝亲王(清高宗)共事,乾隆登基后,参与议政。弘昼骄横奢侈,清高宗将雍亲王府的旧物悉数赐予弘昼,使之富甲他王。弘昼著有《稽古斋集》,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卒,谥恭。至清末共历七世八主。《京师坊巷志稿》称此府为廉公府是因时主为镇国公溥廉。 《乾隆京城全图》中绘该府东起东四北大街,西邻老恭亲王府(多罗贝勒斐苏府),北至府学胡同,南垣在今协作胡同路北。正门面阔五间,大殿出丹墀面阔七间,左右配殿各面阔七间,后殿面阔三间,后寝、后罩房面阔五间,其后还有一层院落。格局严整。清末在此改建贵胄学堂。末公毓璋迁居东四十条路北。民国时期与老恭王府合并,成为军政首脑的衙门。1926年这里发生“三·一八”惨案,“七·七”事变前为宋哲元二十九军驻北平军部,1937年成为冈村宁次的日本华北驻军总司令部。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只有石狮等饰件为遗留物,其他无存。

礼亲王府 (康亲王府)

礼亲王府位于西城区西皇城根南街西侧,即大酱坊胡同东口路北。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清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之府。代善崇德元年(1636)受封为和硕礼亲王。顺治十六年(1659)代善之孙杰书袭礼亲王爵,改封号为康亲王。此处府址是杰书袭封后择址新建的,亦称康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礼王的封号,改称礼王府。嘉庆十二年(1807)毁于火,后在原址重建。1927年改为华北大学。五十年代为内务部所在地。后为民政部。1984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府东起西黄城根南街,西与后定亲王府相邻,南起大酱坊胡同,北达颁赏胡同。主要建筑分前后两组。前部有正门、正殿及其两侧翼楼,后殿及其两厢配殿。后部自成庭院,前为二宫门、前堂、后堂及其两厢配房,最后为后罩楼。

克勤郡王府

克勤郡王府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原石驸马大街)西口路北。克勤郡王系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克勤郡王是死后追封,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此府是顺治年间所建。原占地面积不大,平面布局与王府规制尚符。府路南影壁尚存,府前部只存东翼楼。后部的内门、后寝与东西配房、后罩房均保存完整。西部跨院也存大部原有建筑。民国后最后一代克王曼森将府售给了熊希龄为住宅,现后寝两山墙角柱石上尚存熊希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和">和ersonName>夫人朱其慧将财产交由北京救济会的刻字内容。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淳亲王府

淳亲王府位于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淳亲王名允祐,清康熙皇帝第七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晋封为淳郡王,于雍正元年(1723)再晋封淳亲王。此府是受封郡王后建成的。咸丰十年(1860),王府成为英国使馆。原府邸街门面临御河,其建筑布局分为3路,中路是宫殿式绿琉璃瓦顶建筑,前为宫门5间,大殿5间,后为院落和配房,最后是英使馆占用时期所建的英式楼房。东路原有建筑已不存,有后建仿中国式古建筑楼房一座。西路原属花园,只存改建的四合院一所和添建的英式楼房。1949年后曾归英国代办处使用。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仪亲王府

仪亲王府位于西城区西长安街路北、府右街以西。乾隆四十四年(1779)封高宗第八子永璇为仪郡王,嘉庆四年(1799)晋仪亲王。能源部、北京市文化局等处是仪亲王府的旧址。

棍贝子府

棍贝子府位于西城区新街口东街。先为诚亲王新府,即贝子弘景府。嘉庆年间,又赐给仁宗四女庄静公主,又称四公主府。后为棍贝子府。嘉庆年间引玉河水入府,在积水潭之南和西岸存有花厅,潭东有土一座。积水潭医院在此。

端郡王府

端郡王府位于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路北,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所在地。此地先有诚亲王府和果亲王府东西并列。诚亲王为清圣祖第三子允祉,果亲王为清圣祖第十七子允礼。诚亲王府雍正年间改赐慎郡王允禧。慎郡王为清圣祖二十一子,其嗣子永瑢封质亲王,又为质王府。光绪时,尚存其后裔镇国公溥龄。其府可能和端王府同时被焚。果亲王府,于嘉庆年间改赐瑞亲王绵忻为邸,其嗣.孙载漪封端王,八国联军入侵时府遭焚毁,府址后改为北京师范学校,北京工业学校,后又改为北大工学院。今北京77中学校址是王府的马号。端王府内东北角的土山上建有“三。一八惨案烈士纪念碑”一座,呈三角柱形,高285

和硕和嘉公主府

位于东城区沙滩后街路北 和硕和嘉公主为清高宗第四女,下嫁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之子福聋安。晚清,公主府辟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位总管为孙家鼎,这是北京大学的前身。民国期间为北京大学使用。第一任管学大臣为张百熙。现址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等承恩公府

位于东黄城根南街路东 光绪年间内务府大臣时称俊八爷俊启的住宅,后为慈禧的弟弟照祥所用。 现在该府原在小草厂胡同路北的宅门已封闭,改在黄城根南街32号。府内建筑分为东西两路。府西为花园,建筑精巧,规模可观,很有特色。民国期间,该府出售给华北银行经理、京汉铁路参赞柯贞贤。柯居住后,新增不少建筑。现为某单位宿舍。1984年公布为东城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绵德府

绵德府在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绵德是清高宗第一子定亲王永璜之长子,乾隆十五年(1750)袭王爵,乾隆四十二年封镇国公,此处是封镇国公以后的住宅。府坐北朝南,三进院落。第三进院后院有石制元太祖成吉思汗纪念碑l座,是蒙藏专门学校为纪念元太祖建立的。碑身为方柱形,下为石须弥座,通高292。院内还有l棵树干周长27的古枣树。

循郡王府

循郡王府在安定门内大街方家胡同13号、15号。循郡王名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死后追封循郡王爵。后来过继循郡王为嗣子的绵懿按贝勒府的级别修建。西部正院(15号)是现存较少的贝勒府形制的府第,有正堂5间(已拆除),后院还有正房和配房,东跨院属花园和生活居住区。东部是一组完整的大型四合院落,分主院、中院和后院,布局相似,有北房和东西配房。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定亲王府

定亲王府位于西四南大街缸瓦市以东、颁赏胡园以南。清高宗第一子,名永璜,死于乾隆十五年(1750),追封为定亲王。全府占地40余亩。西墙就是今沙锅居饭庄一带,东到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所在地,房屋400余间。府内设有管事处、买办处、庄园处、随侍处、回事处等,负责管理财政、征收地租、跟班等事务。此外还有马圈(今阜城门)。九三学社办公用房是王府仅存的部分建筑。

和敬公主府

和敬公主府在东城区张自忠路7(原铁狮子胡同)。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下嫁后的赐第。和敬公主(17311792)系孝贤纯皇后所生。乾隆十二年嫁蒙古科尔沁部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原府是王府建制,有正门、正殿、后寝、后楼和东西配房等附属建筑。中路主要厅堂均保存完好,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大公主府

大公主府原位于东城区。乾隆二年(1737)建。为康熙皇帝第24子诚亲王允秘的王府,同治八年(1869),改做为咸丰皇帝女儿荣安固伦公主的府邸,后又转赐给荣寿固伦公主,荣寿公主是恭亲王的长女,故称“大公主府”。1985年按原格局迁建到密云县白河郊野公园,占地21万平方米,建房屋130多间,分门殿、正殿、寝宫门、寝殿、后罩楼五进院落。

荣亲王府

在太平湖东里路西,原显荣贝勒府 始王永琪,为清高宗第五子,乾隆三十年(1765)受封荣亲王,次年卒,谥纯。第五子绵亿1784年继袭贝勒,嘉庆四年(1799)晋荣郡王。永琪、绵亿均工书画。绵亿长子奕绘禀承家学,著述丰富,有《子章子》《妙莲集》《明善堂文集》《明善堂文集流水篇》等,还与王引之合编《康熙字典考证》。其子载钧继袭贝子。宣宗七子奕譞分府,征用荣亲王府,载钧后人溥楣迁居芸公府。荣亲王府改为醇亲王府。

霱公府

霱公府在西绒线胡同51号。霱公即溥霱贝子绵勋之曾孙。公府是贝子绵勋于同治八年(1869)自安定门内宽街迁出后的新府。是现存较为完整的贝子级府第。分中路和东、西两路,在中路南北纵轴线上有府门,由五进院落组成。1959年在此开办四川饭店。

宁郡王府

位于东单北极阁三条西口路北。 始王弘皎(左为日),字镜轩,为怡贤亲王允祥第四子,酷爱菊花,并著有《菊谱》。雍正八年(1730)受封宁郡王,并在东单建府。他死后,由第二子永福袭贝勒。至同治三年(1864)镇国公载敦时,恢复怡亲王爵,由载敦继袭。以上各代均追封怡亲王。由载泰继袭载敦的镇国公爵,宁郡王府也变成了新怡亲王府。载敦1890年卒,谥端。由第一子溥静继袭。毓麒为最后一代。 《乾隆京城全图》绘制的王府大门面阔三启五间,大殿五间,东西配殿五间,后殿面阔三间,后寝面阔五间,前出抱厦面阔三间,后罩屋面阔七间。东、西路为附属院落。现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使用,基本保持完整,格局与《乾隆京城全图》基本一致。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庆亲王府

庆亲王府西城区定阜街3号。为清末再封庆亲王奕劻的王邸。奕劻是原庆亲王永璘的嗣孙,道光三十年(1850)袭辅国将军。咸丰元年(1851)奕劻迁至定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的宅第。咸丰年间奕劻由辅国将军而贝子、而贝勒,光绪十年晋庆郡王,二十年晋庆亲王,二十四年封世袭罔替亲王。辛亥革命后,奕劻于1912年逃天津英租界作寓公,1918年亡故。庆王府当是在光绪十年(1884)晋封庆郡王后按王府规制改建,始称王府。王府建筑分3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现只余后寝1座。东部亦已改建。现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区,有三组并排的院落。原厅堂均有名称,悬有匾额。最后是一座二层楼,俗称梳妆楼或绣楼,现存三组院落,各有大门出入,1949年后,京津卫戍区司令部设此,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那王府

那王府在宝钞胡同内国祥胡同甲2号。是蒙古喀尔喀赛因诺颜部扎萨克和硕亲王那彦图王府。国祥胡同甲2号的两个院落是原王府中路最北边的两个并排的院子。院中有2座太湖石,石座高185。南房3问,西厢房3间,西厢为过厅,北房5间。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钟郡王老府与钟郡王府 (涛贝勒府)

老府位于西单大木仓胡同路北,原郑(简)亲王府。 始王奕詥为清宣宗第八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受封钟郡王。同治三年(1864年)分府,获已籍没原郑亲王府为邸。卒,谥端。无嗣,以恭忠亲王奕訢第二子载滢袭继。迁居西城柳荫街路西的新府。 新府原为愉郡王府,载滢承袭贝勒,得愉郡王府。光绪十五年(1889年)晋郡王。1900年因开罪洋人被削爵、归宗。1902年,改以醇贤亲王奕譞第七子载涛继袭贝勒爵,1908年加郡王爵。载涛,字夜云,宣统年间因是摄政王之弟而受重用,历任禁卫军训练大臣、主持军谘府。民国间,一直被视为皇族领袖。张勋复辟后任禁卫军司令,伪满洲国的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而该府也被称做涛贝勒府。1929年,该府南马圈和花园前空地出售,改建为辅仁大学主楼,府北部改为辅仁大学附中,今为北京市第十三中。 主体建筑尚存。正门面阔五间,正殿、东西配楼、后寝、后罩正房均面阔五间。东西路的附属院落除戏楼外大体保存下来,南部的花园尚在,基本保持了当时的原貌。这里虽称做郡王府,但两任主人均为贝勒,遗存不多的清代贝勒府实物。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洵贝勒府

洵贝勒府在西单北大街110号。 宅第坐北朝南,西界临西单北大街。洵贝勒即载洵,本醇亲王奕譞第六子,出继给瑞郡王奕誌为嗣,袭贝勒,光绪三十四年加郡王衔。宣统皇帝即位后,协助其兄摄政王参赞中枢出任海军大臣。辛亥革命后长期居住天津直到亡故。民国期间,载洵将府邸分售给孔教大学及奉军将领万福林。后几经易手,孔教大学处已建成机关大楼,仅存东部的一个四合院。

克勤郡王府 (衍禧郡王府、平郡王府)

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原石驸马大街)西口路北。 第一代克勤郡王岳托系礼烈亲王代善的长子。岳托骁勇善战,为清朝攻克济南,后卒于军中,终年41岁,克勤郡王为死后次年(1639年)追封,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岳托之子罗洛浑同年封贝勒,顺治元年(1644年)受封衍禧郡王,罗洛浑的长子罗科泽于1651年改封为平郡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为纪念岳托功绩,恢复克勤郡王号。光绪十五年(1889年)加亲王衔。 此府是顺治年间所建。原占地面积不大,规模远不如礼、郑诸府。由于地处石驸马胡同,有人认为是沿用明代勋戚旧宅,或石驸马府改建。平敏郡王福彭是曹雪芹的表兄,二人交情甚笃。 从《乾隆京城全图》可以看到,克勤郡王府平面布局与王府规制尚符,正殿阔五间,前出丹墀,左右配殿阔五间,后殿面阔三间,后罩正房面阔七间。民国后最后一代克王曼森将府售给了熊希龄为住宅,现后寝两山墙角柱石上尚存熊希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和">和ersonName>夫人朱其慧将财产交由北京救济会的刻字内容。府路南影壁尚存,府前部只存东翼楼。后部的内门、后寝与东西配房、后罩房均保存完整。西部跨院也存大部原有建筑。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多罗恭勤贝勒府

位于朝阳门内北小街仓南胡同五号。 始主允祜,为清圣祖第二十二子。 《乾隆京城全图》上绘有该府,当时府主为固山贝子弘昽。多罗恭勤贝勒府的范围是,南墙是旧日新开路处,路南是恒亲王府后墙,北墙中间突出,位于今南门仓胡同。府门、正殿、左右配殿、后殿、后寝、抱厦、后罩楼具全,东西侧为四合院。花园在西院,园内有假山、水池、石桥。府内建筑规模均属高标准。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段祺瑞将这里作为北京的寓所。

睿亲王府

睿亲王府共有两处:一在东华门大街迤南普渡寺一带,一在外交部街。前者是睿亲王进北京后的住所,后者则是乾隆年间恢复睿亲王世爵后的新府。睿亲王即清初的摄政王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之弟。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晋封睿亲王,是清初开国人大铁帽子王之一。进京后,选明南宫为王府,遗址在东华门大街南侧。顺治八年(1651)多尔衮死后被迫夺爵位,王府废除。其子多尔博于顺治十四年(1657)封贝勒,在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建立贝勒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睿亲王爵位,其后裔嗣袭,贝勒府为睿亲王新府。原有房500余间,只留有瓦顶院墙一段,残缺石狮两座。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郑亲王府 (简亲王府)

郑亲王府位于西城区大木仓胡同。是清代开国元勋济尔哈朗的封邸。 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之子,顺治九年(1652)加封叔郑亲王。王府创建于清代进关之初,清代王公大臣的宅第营建,均有定制,如基址过高或多盖房屋皆属违法。郑亲王济尔哈朗就因建府殿基逾制,又擅用铜狮、龟、鹤,于顺治四年(1647)遭弹劾后而罢官罚款。府邸建成后,历代袭王有所修缮或扩建,最重要的是第八代袭王德沛对花园的扩建。园名“惠园”,是京师王邸花园中的最佳者,由李笠翁设计,假山叠石、清池瀑布高过丈余。十三代郑亲王端华和怡亲王载垣及肃顺等同为顾命八大臣,辛酉政变后被赐自尽籍没家产,同治十年又发还给已恢复世爵的庆至,复为郑亲王府。民国后,先是将王府抵押给西什库教堂,1925年复赁给中国大学为校址。 郑王府坐北朝南,原布局自东而西分3部,东部前躯突出,是王府主要殿宇所在;中、西部概因随街势退缩数武,中为另一院落和西部花园范围。现存建筑,只东部残留,有街门,面阔三间;正门面阔五间,前出踏步之间,浮雕丹陛犹存;正殿面阔五间,台阶间亦存丹墀;并存东配楼面阔5间,西配楼只剩靠北面阔三间;最后为正寝,面阔五间。中国大学使用时改名逸仙堂,今尚延用。原有后罩楼和一些附属建筑被拆除,西部花园现另建二龙路中学。郑王府今为国家教育委员会址,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慎郡王府(质亲王府、龄公宅)

位于平安里西大街中间路北,原为诚亲王府。 始主允禧为清圣祖第二十一子,雍正八年(1730)受封贝子,并晋贝勒,雍正十三年(1735)受封慎郡王。允禧能诗工画,有人誉为“远希董源,近接文征明”,自署紫琼道人,有《花间堂集》《花间堂载笔》《紫琼崖诗集》《据经楼诗选》传世。乾隆二十三年(1758)卒,谥靖。无子,清高宗第六子永瑢继袭贝勒,后晋质郡王,1789年再晋质亲王,故慎郡王府也称质亲王府。永瑢也擅长诗画,通历算,有《九思堂诗钞》传世。1790年卒。《京师坊巷志稿》中因当时府主为镇国公溥龄,将这里称做龄公宅。 该府东邻果亲王府,西邻护国禅林、慈佑寺,北至前广平胡同。大殿面阔七间,前出丹墀,左右配殿面阔五间,后殿面阔三间,后寝面阔期间,抱厦面阔三间。比果亲王府稍小,论规模在清王府中仍为较大的府宅。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破坏瑞亲王府时,也殃及这里。今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的中部为其旧址。

棍贝子府

棍贝子府位于西城区新街口东街,积水潭南。 先为诚亲王新府,即贝子弘暻府。该府东起水车胡同,西邻光泽胡同,北达积水潭南延。府内建制严整。东院为花园,为了点缀府内园林风景,特将玉泉山水经积水潭引入府中,这在清代王府中为独一份。 嘉庆年间,又赐给仁宗四女庄静公主,又称四公主府。后为棍贝子府。嘉庆年间引玉河水入府,在积水潭之南和西岸存有花厅,潭东有土一座。积水潭医院在此。 曾有诗曰: 德胜门内蒋养坊庄静当年有赐庄。一样恩波通太液,汉阳公主汝阳王。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怡亲王府、怡亲王新府和新怡亲王府

最早的怡亲王府位于王府井大街路东 始王允祥为清圣祖第十三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世宗即位时,受封怡亲王。管理户部三库,在财务管理上有所建树。雍正三年(1725年),兴修水利,清世宗为其题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的匾额。允祥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谥贤,将其府改为贤良寺,并赐嗣王新府于今日朝阳门内。允祥是雍正唯一礼遇的胞兄弟,屡加赏赐,主要是因允祥于政治无野心,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乾隆京城全图》绘有贤良寺,东起今校尉胡同,西邻王府井大街,北至金鱼胡同,南起帅府园胡同。中路正门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七间,左右配殿面阔七间,后殿面阔五间。府址现为校尉小学和纸盒厂。怡亲王新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始王弘晓是怡贤亲王允祥的第七子,因府邸改建贤良寺于乾隆年间迁居此地,占地六千平方米。至载垣时两受顾命。慈禧发动宫廷政变,载垣作为主要政敌,被革爵赐死,乾隆年间新补的“铁帽子”王爵也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收府第。同治元年(1862年)改以庄恪亲王允禄四世孙镇国公载泰袭辅国公,另居他所。三年复亲王爵,改以宁良郡王弘皎四世孙镇国公载敦袭怡亲王,仍居宁郡王府,为新怡亲王府。该府则赐孚郡王。这样就形成了怡亲王府两度迁移,共有三处结果。
发表于 2006-1-2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品
发表于 2007-2-18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留记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18 20:05 , Processed in 1.20798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