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出发,早上硬卧第一站到达西安。吃过早点,先去参观小雁塔附近的西安市博物馆。从外表看,我对这个“天圆地方”的建筑并没有多少好感,建筑风格一点也不欣赏,我到是更喜欢池中的鱼。 进了博物馆,完全也顾不上装修风格啥的,只顾看展览和(偷)拍照,拍了60多张。爱好所致,照片中90%都是各式各样的瓦当,因为我的目的主要还是看看各朝各代的纹饰特点,用来和同一时期的彩画进行对比分析。下面的“飞天”纹饰也经常见于早期建筑彩画中。
西安博物馆地下一层是唐大明宫主题展室,主要是一些图片和模型,挺不错的。让人能够感受到唐朝鼎盛时期的辉煌,更期盼早日解开乾陵地宫之谜。 在博物馆中,我看到了两个出土的明代陶房屋模型,上面绘着经典的明代如意头形式雅伍墨旋子彩绘,还有特别的龙纹饰。其中一个是硬山建筑,另一个屋顶全无,估计有可能是歇山或者攒尖的建筑形式。又丰富了我明代旋子彩画的资料库。 馆中一个清代乾隆时期的豆青釉夔龙纹双耳瓶让我又抬起了相机。此瓶夔龙纹饰具有典型的清代硬夔龙纹特征,虽然作法略显粗糙,但是还是值得一照。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直接参观与其毗邻的小雁塔。尽管它因为设计问题,所有的檐角都塌陷了,个人感觉小雁塔比起大雁塔更有古代的韵味引用一些小雁塔资料“在西安城南1公里处的荐福寺内,有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小雁塔。 小雁塔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相传,当年义净法师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上表请求朝廷出资修建荐福寺塔。皇帝李显极其懦弱,凡事都要皇后拿主意。皇后得知此事后,即令后宫嫔妃及宫娥、彩女都捐钱修塔。宫 人们争先恐后,慷慨解囊。捐的钱建了这座塔还未用完。 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这不能不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大雁塔虽然也是唐代建筑,我不懂塔,但给我的感觉并不好,就像是民国修建的似的。也给大家一些网上介绍“ 大雁塔位于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内,是我国佛教名塔之一。 唐王朝为了请当时名闻遐迩的玄奘法师担任大慈恩寺的主持,特令在寺内修了翻经院。公元652年,玄奘上表,请求在慈恩寺内建塔以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欣然同意。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其特点是:砖结构体现出木结构的斗拱风格。砖墙上显出“棱柱”来,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形式。大雁塔塔身高大,结构坚固,外观庄严、朴实、大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三句话不离本行,还是介绍自己的收获吧。在大慈恩寺内有一个康熙碑(康熙二十年)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我看碑文不多,但看碑纹不少。此碑纹边框纹饰特征是我在清朝碑纹中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绘有明式旋子彩画,很有特点。此前本人仅见过一例,在某寺庙外檐彩画中。清代仿明代琉璃纹饰的作法很常见,但碑纹和彩画是凤毛麟角了。原因可能有二, 1、清代早期有沿袭明代旋子彩画的作法(因现存实例极其稀少,不能说明问题) 2、清代初年,某些地方彩画匠人还没有完全适应不断紧凑变化的清代旋子彩画特征,依旧按原有的习惯作。目前为止这两点只能做猜测,不可考证。 TO BE CONTINUED.........................................
' W3 F$ L% t1 {2 b- E& |7 M' _*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3 9:42:0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