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再游清东陵(三)》,接着游清景陵。 新来的朋友先看看清景陵简介: 清景陵 [转帖] 为清圣祖康熙帝的陵墓,位于孝陵东2.5公里处。 景陵的神道在七孔桥北与孝陵神道相接。 东行300米后北折,第一个建筑即圣德神功碑亭,自康熙开始,本着“祖有功而宗有德”精神,改称圣德神功碑,因碑文太长,故分作满文和汉文双碑,这是第一座双碑,此后雍正、乾隆、嘉庆皆如此,道光开始,清朝不断割地丧权,所以都没有立圣德神功碑,而明代帝陵除了最后的亡国之君外,都建有神功圣德碑,但除长陵外,都没有碑文。碑亭1952年遭雷火,上部碑楼不存。 碑亭北为五孔桥、望柱一对、石像生(狮、象、马、武将、文臣)共五对,与孝陵不同的是,石狮套有笼头,石象背驮石瓶,石像体量都略小与孝陵,而明代各陵并不在主神道外另建石像生。由于地势原因,神厨库院建到了石像生区中段。 石像生往北是景陵首创的冲天牌楼门(相当于孝陵主神道上的龙凤门),面阔五间六柱,中间两柱最高,其余递降,顶部都有蹲龙。 牌楼门北依次为神道碑亭一座、下马碑两座、东西相对朝房各一座(跟孝陵位置不同,神道碑亭移到了三路三孔神道桥南,为以后大多数陵所效仿),朝房北为三路三孔石桥,桥北东西相对各有布瓦卷棚顶值班房一座,正北为面阔五间的隆恩门,其余部分与孝陵相同,但宝顶改孝陵的长圆形为圆形,主要是地形限制。 清圣祖于康熙61年10月8日在畅春园逝世,享年69岁。自康熙开始,满族皇帝放弃了本民族火葬的传统,改为土葬。1945年8月,地宫被盗。 与康熙帝同葬景陵的有: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辅政大臣索尼孙女,废太子生母,康熙十三年因难产而死,年仅22岁)、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女,康熙十七年逝世)、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国维之女,康熙二十八年病逝,死前一天立为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生母,康熙时为德妃,后尊为皇太后,雍正元年逝世)、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生母,康熙时为敏妃,康熙三十八年去世,入葬景陵妃园寝,雍正元年追封为皇贵妃,迁葬景陵)。
再看看清景陵陵寝建筑分布图:
景陵图 [转帖] 牌楼门北依次为神道碑亭一座、下马碑两座、东西相对朝房各一座(跟孝陵位置不同,神道碑亭移到了三路三孔神道桥南,为以后大多数陵所效仿),朝房北为三路三孔石桥,桥北东西相对各有布瓦卷棚顶值班房一座,正北为面阔五间的隆恩门。
关于清陵宫前广场建筑群,无非是十大件: 东下马碑,西下马碑,小碑亭,神厨库院,井亭, 神道桥,东朝房,西朝房,东值房,西值房。 虽各陵布局不同,求大同,我的叙述顺序为: 下马碑......小碑亭......神厨库院(含井亭).....神道桥........朝房......值房。
东面砂山上的下马碑
远望景陵谥号碑亭(小碑亭)
近观小碑亭
谥号碑
向南回望小碑亭 由于地势原因,神厨库院建到了石像生区中段。
神厨库院 朝房北为三路三孔石桥
三路三孔桥正面
三路三孔桥(由东面拍一张) 站在小碑亭北由西向东看:
西面是西朝房.西值房
正北面是隆恩门
东面是东值房.东朝房 再向前行到三孔桥南。
西朝房正面
东朝房正面
远观隆恩门(工作人员与守陵人正在交接班)
近观隆恩门
参观简介 隆恩门匾额
隆恩门内是收费区。门外照一张:
隆恩殿 转帖二张:
隆恩殿 [转帖]
隆恩殿前的丹陛石 [转帖]
再发几张院外拍的做为结束:
远观隆恩殿全景
隆恩殿近景
景陵的方城.明楼
接下来去往景陵皇贵妃园寝(双妃园寝)
由景陵南行到景陵大碑楼处,沿环陵公路东行约1公里,路北有一片古松林,清景陵双妃园寝就在这里。
位于古松林中的清景陵双妃园寝 先看看清景陵双妃园寝简介: 清景陵皇贵妃园寝(双妃园寝) [转帖]
为圣祖康熙的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的共同陵寝,这两人曾抚育过乾隆皇帝,乾隆继位后,她们还健在,为了报恩,乾隆帝特下旨专门为她们建造陵寝。 双妃园寝位于景陵稍东约1公里处,与明代将各朝嫔妃混葬在东井、西井、金山和西山不同,清代各帝妃园寝都靠近帝陵,统属关系更为明确。 景陵双妃园寝也是清代妃园寝中等级最高的,比其他妃园寝增加了东西配殿、丹陛石,两座方城和两座明楼。 最南端为一座单孔石桥,每侧有栏板七块。 桥北东西厢房,布瓦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出廊,梁架饰雅伍墨旋子彩画,房后各有烟囱两座,北有东西卷棚顶班房各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一间。 宫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开三间大门,前出月台,梁架饰金线大点旋子彩画。 院内东南侧仅设一座燎炉,绿色琉璃制成。 东西配殿和享殿,均为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出廊。 享殿前出月台,内建暖阁三间,中暖阁内供奉双妃神牌,悫惠皇贵妃居东。 月台前丹陛,上雕丹凤朝阳图案,为其他妃园寝所无。享殿早年坍塌,仅存三面山墙。 殿后为一道砖墙,中门有门楼,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门身涂抹红泥,前出月台。中门两侧各有一座随墙角门。 方城两座,东西并列,规制相同,每座方城都是前出月台,上有明楼,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里面石碑分别刻有满汉双文“悫惠皇贵妃园寝”和“惇怡皇贵妃园寝”字样,碑座为须弥座。 地宫应与裕陵妃园寝中的纯惠皇贵妃地宫相同,设有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门洞券、梓券和金券,内建石门一道。 悫惠皇贵妃瓜尔佳氏,乾隆33年3月14日去世,享年86岁。 惇怡皇贵妃佟佳氏,佟国维之女,孝懿仁皇后之妹,乾隆八年四月初一去世,享年76岁。
再看看双妃园寝建筑分布图: 景陵双妃园寝图 [转帖]
双妃园寝沙盘 [转帖]
双妃园寝文保碑,以示进入双妃园寝
古松林 最南端为一座单孔石桥,每侧有栏板七块。
单孔桥正面
单孔桥(由东面拍一张
) 单孔桥西面有一座三孔石平桥:
石平桥正面
石平桥(由东面拍一张)
站在单孔桥北面南望古松林 桥北东西厢房,布瓦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出廊,梁架饰雅伍墨旋子彩画,房后各有烟囱两座,北有东西卷棚顶班房各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一间。
西厢房
东厢房
东厢房正面
宫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开三间大门,前出月台,梁架饰金线大点旋子彩画。 宫门 院内东南侧仅设一座燎炉,绿色琉璃制成。
东面有焚帛炉
焚帛炉正面 [转帖]
东西配殿和享殿,均为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出廊. 享殿前出月台,内建暖阁三间,中暖阁内供奉双妃神牌,悫惠皇贵妃居东。 月台前丹陛,上雕丹凤朝阳图案,为其他妃园寝所无。享殿早年坍塌,仅存三面山墙。
东配殿
西配殿
享殿遗址 [转帖]
丹陛石(丹凤朝阳) [转帖] 殿后为一道砖墙,中门有门楼,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门身涂抹红泥,前出月台。中门两侧各有一座随墙角门。
中门门楼和两侧的角门 进入园寝三座门就是后寝部分。
方城两座,东西并列,规制相同,每座方城都是前出月台,上有明楼,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里面石碑分别刻有满汉双文“悫惠皇贵妃园寝”和“惇怡皇贵妃园寝”字样,碑座为须弥座。
双方城.双明楼 [转帖]
院外拍的双明楼
罗圈墙北面拍的双宝城.双宝顶 清景陵双妃园寝看过之后,由环陵公路西行约0.4公里处北行,就到了清景陵妃园寝。(当地老乡称之为单妃园,有点怪) 先看看景陵妃园寝简介: 景陵妃园寝 [转帖] 是安葬康熙帝众妃的陵寝,位于景陵东稍南半公里处,是清代最早兴建的妃园寝,妃园寝等级较低,体现在名称上,不能称“寝”,只能叫做“园寝”,其殿宇则称“享殿”,不能冠以“隆恩”字样;体现在色彩上,所有建筑全部用绿色琉璃瓦盖顶,不能用黄瓦。 最南端是一条马槽沟,上有一路单孔石桥一座,平桥一座。 桥北东西厢房、东西班房已不存。 宫门为绿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装大门三道,屋顶大部分只剩板瓦,即将坍塌,1993年落架修复。 燎炉一座,无存。 享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山墙抹红泥,因残破严重已被拆除。 殿后面阔墙一道,中门门楼无存,两侧角门门扇也失。 墙北即园寝,南方北圆形,共有宝顶五十座,宝顶下为长方形月台,大小不同。 地宫分为三等,妃型有3券即罩门券、梓券和金券,石门1道;嫔型,仅砖券一座,无石门;常在型,无券和隧道,仅砖池一座,入葬时将彩棺垂直放入,上覆石条封住池口,再上夯三合土做成宝顶。 50座宝顶下葬贵妃一人,妃11人,嫔8人,贵人10人,常在9人,答应9人,阿哥一人,共计49位,剩下一个是空券,原葬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皇13子怡亲王胤祥生母),后来迁出葬入景陵。其葬位按生前地位而定,地位高者在前,居中,地位低者在后,列两侧,地位最高者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该园寝是清代内葬人数最多的妃园寝。 这49人的宝顶横向分成七行: 南起第一行葬2位,东下角马贵人,西下角为僖嫔赫舍里氏(康熙41年卒)。 往北第二行葬4位,从东往西分别是端嫔董氏(卒年不详,康熙59年奉安)、定妃万琉哈氏(生皇12子履亲王允祹,雍正2年养于履亲王府,乾隆22年卒,年97岁)、熙嫔陈氏(生皇21子慎郡王允禧,乾隆2年卒)、良妃王氏(包衣人,因罪籍没入宫,生皇8子廉亲王允禩,康熙50年卒)。 往北第三行葬5位,从东往西分别是18阿哥允祄(康熙47年卒,仅8岁)、成妃戴佳氏(生皇7子淳亲王允祐,乾隆5年卒)、襄嫔高氏(生皇20子简贝勒允祎,乾隆11年卒)、宜妃郭络罗氏(乾隆元年卒)、平妃赫舍里氏(康熙35年卒)。 往北第四行葬7位,从东往西分别是纯裕勤妃陈氏(生皇17子果亲王允礼,乾隆18年卒)、惠妃纳喇氏(生皇长子直郡王允禔,雍正10年卒)、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女,生皇10子敦郡王允礻我,康熙33年卒)、顺懿密妃王氏(生皇15子愉郡王允潖、皇16子庄亲王允禄,乾隆9年卒)、慧妃博尔济锦氏(康熙9年卒,是最早葬入景陵妃园寝的人)、荣妃马佳氏(生皇3子诚郡王允祉)、宣妃博尔济锦氏(乾隆元年卒)。 往北第五行十券葬9位,从东往西分别是尹贵人、谨妃色赫图氏(生皇22子恭贝勒允祜,乾隆4年卒)、空券、伊贵人、布贵人、新贵人、通嫔纳喇氏(乾隆9年卒)、静嫔石氏(生皇23子郡王品级诚贝勒允祁,乾隆23年卒)、穆嫔陈氏(生皇24子諴亲王允祕,雍正年间卒)、色常在. 往北第六行葬11位,从东往西分别是文贵人、蓝贵人、常常在、瑞常在、袁贵人、贵常在、徐常在、石常在、常贵人、勒贵人、寿常在。 往北第七行葬11位,从东往西分别是尹常在、路常在、妙答应、秀答应、庆答应、灵答应、春答应、晓答应、治答应、牛答应、双答应。
请看景陵妃园寝建筑分布图:
景陵妃园寝图
请看沙盘:
沙盘 [转帖] 最南端是一条马槽沟,上有一路单孔石桥一座,平桥一座。
单孔桥正面
单孔桥(由东面拍一张) 桥北东西厢房、东西班房已不存。
西厢房.西值房
东厢房.东值房 宫门为绿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装大门三道,屋顶大部分只剩板瓦,即将坍塌,1993年落架修复.
宫门 享殿(今已不存)后面阔墙一道,中门门楼无存,两侧角门门扇也失。 墙北即园寝,南方北圆形,共有宝顶五十座,宝顶下为长方形月台,大小不同。
后寝内众皇妃的宝顶(局部) 景陵部分看过之后,沿环陵公路西行至孝陵主神道。
再向南行过七孔桥就来到裕陵神道入口了。 下一站去游览清裕陵。请您接着看《再游清东陵(五)》 谢谢!
% c3 k6 @- |( l- f%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2 5:09:2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