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鲁丝在2007-10-9 16:50:28的发言:那我就奇怪了,为什么我们逛胡同看到的老宅百年都不倒,甚至再加上个百年都能住人,怎么花那么多钱盖的皇家陵墓到摇摇欲坠了呢? 那百年大宅变成了人民的房子,坏了,自己会修 而皇陵尤其是不开发的王爷坟,公主坟,阿哥陵,格格陵,保姆陵却鲜有人知晓,又何谈维护和修复呢 当盗掘干净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渐渐的等待消亡 清东陵陪葬陵所在的村子里,家家的猪圈都是琉璃瓦的,大石构件,汉白玉遍地都是 这就是中国人民的文保意识 多高贵的猪圈啊,用最高等级的黄琉璃瓦, 在清西陵果亲王的陵寝考察的时候,发现神道桥完好无损的保存着,但代价是,变成了农民的篱笆院,变成了菜窖,来疏通管道用的水槽都是琉璃瓦改造的,两个雕功精美的石狮子倒栽葱的戳在地里,有谁问过,又有谁知晓,这还是防盗才移到菜院子里,享殿遗存在一片白薯地里,这就是中国野外文物的保存现状 在痛心的同时我们必须接受,必须庆幸.因为至少他们还存在着 那些被推平了的,注定成了终身的遗憾的,又有谁会记得?. 多铎一世英勇善战,为大清开辟江山,又有几个人知道如今的国贸下面曾经是他辉煌的陵寝,是他的葬身之地 多尔滚就更不用说了,如今陵寝遗迹就是一个"新中街"的地名 郑亲王济尔哈朗的陵寝也被国家图书馆所取代,只有两棵白果树可以见证历史的沧桑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 只有当这些物件和自身利益挂钩的时候才能完好无损的被保存 礼王府,大高玄殿,醇亲王府,恭王府花园等等等等,有谁知道在恭王府花园后面还有蒙古王爷的王府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现状 我们不接受也没有办法 我们丝毫不能更改
$ g! o4 ]# D6 q[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9 17:43:20编辑过] |